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462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包括箱体(100)、手套(200)、快拆部(300),其通过卡接环(310)在手套口(101)处的内圆周面与手套(200)的端口固定,并以丝杠结构卡接卡接环(310)上的卡接槽(309)而固定卡接环(31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卡接环(310)来固定手套(200)可便于手套(200)的更换和拆卸,并且,通过上述丝杠结构来卡接卡接环(310)的卡接槽(309)可对于卡接环(310)在左右、前后、上下三个方向进行定位而实现更好的固定和可拆卸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实验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动物和细菌的药物实验中,通常需要将其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以观察药效。用户可利用手套伸入培养箱而进行实验操作,上述手套通常直接与培养箱固定,而手套出现了破损通常是需要更换整套实验装置。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包括箱体,其侧壁开设有手套口;手套,其端口配置在所述手套口处;快拆部,其通过卡接环在手套口处的内圆周面与手套的端口固定,并以丝杠结构卡接卡接环上的卡接槽而固定卡接环。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其中所述快拆部包括第一电机、输出轴、螺杆、螺母、螺孔、导孔、导杆、支撑杆,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箱体的内部的侧表面固定,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母的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母在其端面开设有与所述螺孔平行的导孔,所述导孔内环绕有导杆,所述螺母通过导孔沿所述导杆移动,所述导杆平行于所述螺杆配置,所述导杆的端部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固定;所述卡接环的外圆周面沿其径向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所述螺母的形状相配合,所述螺母能够运动至卡接槽内。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其中所述快拆部沿所述手套口的周向分布至少2组,所述卡接环开设有与所述快拆部对应个数的卡接槽。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其中所述卡接环的靠近所述箱体的侧面的外缘固定有密封环。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其中所述卡接环的内圆周面与筒体的一端密封固定,所述手套口内环绕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箱体外。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其中所述卡接槽的底部为自远离圆心处至靠近圆心处由靠近箱体一侧朝向远离箱体一侧倾斜,所述螺母的靠近卡接槽的底部的表面与所述卡接槽的底部的表面形状相配合。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其中所述卡接环的靠近所述箱体的侧面自远离圆心处至靠近圆心处由远离箱体一侧朝向靠近箱体一侧倾斜,所述箱体设有与所述卡接环的靠近箱体的侧面形状相同的圆台形凹槽。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通过上述卡接环来固定手套可便于手套的更换和拆卸,并且,通过上述丝杠结构来卡接卡接环的卡接槽可对于卡接环在左右、前后、上下三个方向进行定位而实现更好的固定和可拆卸的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1的状态变化图;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参见图1、2、3,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包括箱体100,其侧壁开设有手套口101;手套200,其端口配置在所述手套口101处;快拆部300,其通过卡接环310在手套口101处的内圆周面与手套200的端口固定,并以丝杠结构卡接卡接环310上的卡接槽309而固定卡接环310。本技术通过上述卡接环310来固定手套200可便于手套200的更换和拆卸,并且,通过上述丝杠结构来卡接卡接环310的卡接槽309可对于卡接环310在左右、前后、上下三个方向进行定位而实现更好的固定和可拆卸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4、6,所述快拆部300包括第一电机301、输出轴302、螺杆303、螺母304、螺孔305、导孔306、导杆307、支撑杆308,所述第一电机301与所述箱体100的内部的侧表面固定,所述第一电机301的输出轴302与所述螺杆303的一端固定,所述螺杆303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母304的螺孔305螺纹连接,所述螺母304在其端面开设有与所述螺孔305平行的导孔306,所述导孔306内环绕有导杆307,所述螺母304通过导孔306沿所述导杆307移动,所述导杆307平行于所述螺杆303配置,所述导杆307的端部与所述支撑杆308的一端固定,所述支撑杆308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100固定;所述卡接环310的外圆周面沿其径向开设有卡接槽309,所述卡接槽309与所述螺母304的形状相配合,所述螺母304能够运动至卡接槽309内。本技术通过上述能够沿所述螺杆303、导杆307移动的螺母304而利用其配置在卡接槽309内时,固定住卡接环310,从而使卡接环310能够保持其位置不变而使固定在其上的手套200能够得到固定,并在螺母304移动至卡接槽309外时,可随意拆卸卡接环310和手套200,以致于只更换卡接槽309和手套200即可,无需全部更换箱体100,从而实现方便拆卸和方便组装手套200的效果。其中,所述螺母304贯穿式地开设有螺孔,以致于螺母304可沿所述螺杆303随意地移动。其中,所述螺母304贯穿式地开设有导孔306,而使螺母304通过导孔306可沿所述导杆307移动。其中,所述第一电机301的电源模块通过导线穿过箱体100与外置电源连接,当然,所述第一电机301的电源模块也可为电路板控制的电池,而所述电路板通过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无线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3,所述快拆部300沿所述手套口101的周向分布至少2组,所述卡接环310开设有与所述快拆部300对应个数的卡接槽309。本技术通过多组快拆部300同时的螺母304同时卡接一个卡接环310的多个卡接槽309而实现卡接环310的加强固定,从而更加便于固定卡接环310,并保持卡接环310的固定可靠性、稳定性、密封性。其中,快拆部300沿所述手套口101的周向分布1、2、3、4、5、6、7、8或9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5,所述卡接环310的靠近所述箱体100的侧面的外缘固定有密封环312。本技术通过上述密封环312可增加箱体100内外的密封性能,而在箱体100内配置低氧、低压等状况时保持密封状态,避免空气泵需要反复启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所述卡接环310的内圆周面与筒体311的一端密封固定,所述手套口101内环绕有筒体311,所述筒体31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箱体100外。本技术通过上述筒体311能够将深入手套200的用户的手臂进行支撑而避免用户的手臂拉伸手套200而使手套200变形甚至破损,提升了手套200的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所述卡接槽309的底部为自远离圆心处至靠近圆心处由靠近箱体100一侧朝向远离箱体100一侧倾斜,所述螺母304的靠近卡接槽309的底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100),其侧壁开设有手套口(101);/n手套(200),其端口配置在所述手套口(101)处;/n快拆部(300),其通过卡接环(310)在手套口(101)处的内圆周面与手套(200)的端口固定,并以丝杠结构卡接卡接环(310)上的卡接槽(309)而固定卡接环(3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0),其侧壁开设有手套口(101);
手套(200),其端口配置在所述手套口(101)处;
快拆部(300),其通过卡接环(310)在手套口(101)处的内圆周面与手套(200)的端口固定,并以丝杠结构卡接卡接环(310)上的卡接槽(309)而固定卡接环(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手套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部(300)包括第一电机(301)、输出轴(302)、螺杆(303)、螺母(304)、螺孔(305)、导孔(306)、导杆(307)、支撑杆(308),所述第一电机(301)与所述箱体(100)的内部的侧表面固定,所述第一电机(301)的输出轴(302)与所述螺杆(303)的一端固定,所述螺杆(303)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母(304)的螺孔(305)螺纹连接,所述螺母(304)在其端面开设有与所述螺孔(305)平行的导孔(306),所述导孔(306)内环绕有导杆(307),所述螺母(304)通过导孔(306)沿所述导杆(307)移动,所述导杆(307)平行于所述螺杆(303)配置,所述导杆(307)的端部与所述支撑杆(308)的一端固定,所述支撑杆(308)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100)固定;
所述卡接环(310)的外圆周面沿其径向开设有卡接槽(309),所述卡接槽(309)与所述螺母(304)的形状相配合,所述螺母(304)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宇霞袁宇志刘铭许琳王超陈楠刘万里赵祥羽赵红晶陈闪邢天翔董晓晖许京璇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迈沃德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