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461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涉及患者搬运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至少一第一支撑板和至少一第二支撑板;第二运动机构适于控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交替进行合拢动作和张开动作;第一运动机构适于当第二运动机构控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交替进行合拢动作和张开动作时,控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交替向前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既节省了医务工作者的时间,降低了医务工作者和病患家属的劳动强度,又避免给被运者造成二次伤害。

An automatic patient transfer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患者搬运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重症患者或者其他行动不便患者换床检查或手术的处理,都是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人工将患者抬到手术床或检查床上。在患者患有传染病的情况下,会增加医护人员的被感染的风险,并为传染病的社区传播埋下了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在患者患有传染病的情况下,对患者移床转运过程中会增加医护人员的被感染的风险,并为传染病的社区传播埋下了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包括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至少一第一支撑板和至少一第二支撑板;每一第一支撑板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子板,每一第一支撑板的两个第一支撑子板相向运动以实现第一支撑板的合拢动作,每一第一支撑板的两个第一支撑子板反向运动以实现第一支撑板的张开动作;每一第二支撑板包括两个第二支撑子板,每一第二支撑板的两个第二支撑子板相向运动以实现第二支撑板的合拢动作,每一第二支撑板的两个第二支撑子板反向运动以实现第二支撑板的张开动作;第二运动机构适于驱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交替进行合拢动作和张开动作;第一运动机构适于当第二运动机构驱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交替进行合拢动作和张开动作时,驱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交替向前运动。较佳地,第一运动机构适于当第一支撑板的两个第一支撑子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支撑板的两个第二支撑子板之间的距离时,驱动第一支撑板向前运动;第一运动机构还适于当第二支撑板的两个第二支撑子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支撑板的两个第一支撑子板之间的距离时,驱动第二支撑板向前运动。较佳地,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板和多个第二支撑板,多个第一支撑板和多个第二支撑板间隔设置,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一第二支撑板,两个相邻的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一第一支撑板。较佳地,第一运动机构包括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和丝杠模组,第一推杆与多个第一支撑板连接,第一推杆适于带动多个第一支撑板和骨架移动,第二推杆与多个第二支撑板连接,第二推杆适于带动多个第二支撑板移动,丝杠模组与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连接,丝杠模组适于驱动第一推杆和骨架相对于第二推杆做往复运动。较佳地,第一推杆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一立柱,每一第一支撑子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运动孔,每一第一立柱与一第一运动孔配合;第二推杆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二立柱,每一第二支撑子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二运动孔,每一第二立柱与一第二运动孔配合。较佳地,丝杠模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丝杠,第二推杆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第一丝杠一端设置在第一电机上,第一丝杠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推杆上,第一电机适于通过转动带动第一丝杠伸缩以实现第一推杆相对于第二推杆做往复运动。较佳地,第二运动机构包括凸轮轴、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设置于凸轮轴上,凸轮轴带动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转动,每一第一凸轮设置于一第一支撑板的两个第一支撑子板之间,每一第二凸轮设置于一第二支撑板的两个第二支撑子板之间,第一凸轮的长轴设置为与第二凸轮的长轴相互垂直。较佳地,第二运动机构包括多个凸轮轴,多个凸轮轴等间距分布。较佳地,第二运动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杠、凸轮联动杆和多个摇杆,第二丝杠一端设置在第二电机上,第二丝杠另一端与凸轮联动杆连接,每一摇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凸轮联动杆上,每一摇杆的另一端与一凸轮轴固定连接,第二电机适于驱使第二丝杠做往复运动,第二丝杠适于通过往复运动驱使凸轮联动杆做往复运动,凸轮联动杆适于通过往复运动驱使摇杆绕凸轮轴转动,摇杆适于通过绕凸轮轴转动驱使凸轮轴转动。较佳地,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还包括骨架,骨架包括多个横梁和多个纵梁,多个横梁和多个纵梁组成网格结构,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设置在骨架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当第二运动机构控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交替进行合拢动作和张开动作时,第一运动机构控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交替向前运动,从而实现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的爬行动作,爬行机器人可以爬行到被运者身下,承载被运者,可以实现机械化转运被运者,在被运者患有传染病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医护人员的感染,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消弭进一步导致传染病社区传播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患者自动转运系统转运被运者的工作示意图;图2为图1中患者自动转运车的立体机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患者自动转运车的另一视角的立体机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平台座的立体机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的左视图;图6为图5中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的立体机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部分Ⅰ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5中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的俯视图;图9为图5中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的后视图;图10为图9中部分Ⅱ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患者自动转运系统;300-患者自动转运车,310-车体,311-底座,313-平台座,313a-升降台,313b-平台框,315-升降机构,317-脚轮,331-平移电动推杆,333-倾斜电动推杆,335-支撑臂,350-托架,351-托架底座,351a-托架滑道,351b-托架横板,353-托架板,353a-托架滑板,353b-扶手;500-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510-骨架,511-横梁,511a-运动槽,513-纵梁,530-第一运动机构,531-第一推杆,533-第二推杆,535-丝杠模组,550-第二运动机构,551-凸轮轴,552-第一凸轮,553-第二凸轮,555-第二电机,556-第二丝杠,557-凸轮联动杆,558-摇杆,570-第一支撑板,571-第一支撑子板,573-第一运动孔,590-第二支撑板,591-第二支撑子板,593-第二运动孔;701-被运者,703-第一床。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请结合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患者自动转运系统100,用于对被运者701(例如患病的人或动物,因为太胖而无法自行移动的人或动物,因为太懒而不愿意自行移动的人或动物,或者需要搬运的货物等)进行转运。本实施例以患者自动转运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运动机构(530)、第二运动机构(550)、至少一第一支撑板(570)和至少一第二支撑板(590)和骨架(510);/n所述第一运动机构(530)、所述第二运动机构(550)、所述第一支撑板(570)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90)均设置在所述骨架(510)上;/n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板(570)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子板(571),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板(570)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子板(571)相向运动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板(570)的合拢动作,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板(570)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子板(571)反向运动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板(570)的张开动作;/n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590)包括两个第二支撑子板(591),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590)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子板(591)相向运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支撑板(590)的合拢动作,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590)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子板(591)反向运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支撑板(590)的张开动作;/n所述第二运动机构(550)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570)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90)交替进行合拢动作和张开动作;/n所述第一运动机构(530)适于当所述第二运动机构(550)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570)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90)交替进行合拢动作和张开动作时,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570)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90)交替向前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运动机构(530)、第二运动机构(550)、至少一第一支撑板(570)和至少一第二支撑板(590)和骨架(510);
所述第一运动机构(530)、所述第二运动机构(550)、所述第一支撑板(570)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90)均设置在所述骨架(510)上;
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板(570)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子板(571),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板(570)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子板(571)相向运动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板(570)的合拢动作,每一所述第一支撑板(570)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子板(571)反向运动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板(570)的张开动作;
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590)包括两个第二支撑子板(591),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590)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子板(591)相向运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支撑板(590)的合拢动作,每一所述第二支撑板(590)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子板(591)反向运动以实现所述第二支撑板(590)的张开动作;
所述第二运动机构(550)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570)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90)交替进行合拢动作和张开动作;
所述第一运动机构(530)适于当所述第二运动机构(550)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570)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90)交替进行合拢动作和张开动作时,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570)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90)交替向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530)适于当所述第一支撑板(570)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子板(57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板(590)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子板(591)之间的距离时,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570)向前运动;所述第一运动机构(530)还适于当所述第二支撑板(590)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子板(59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70)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子板(571)之间的距离时,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板(590)向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570)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590),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570)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590)间隔设置,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板(570)之间设置有一所述第二支撑板(590),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板(590)之间设置有一所述第一支撑板(5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患者自动转运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530)包括第一推杆(531)、第二推杆(533)和丝杠模组(535),所述第一推杆(531)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570)连接,所述第一推杆(531)适于带动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570)和所述骨架(510)移动,所述第二推杆(533)与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590)连接,所述第二推杆(533)适于带动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590)移动,所述丝杠模组(535)与所述第一推杆(531)和所述第二推杆(533)连接,所述丝杠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兆忠修玉香夏国杰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