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深孔中的夹持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447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深孔中的夹持工装,包括驱动杆,驱动杆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驱动杆的一端且位于螺纹孔的外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卡环,卡环的内壁远离驱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弹性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通过旋转驱动杆,可以拉住弹性套筒,从而收紧弹性套筒内部夹持的物体,同时通过反向旋转驱动杆,带动卡环移动,从而能够拉开锁紧套,使其脱开弹性套筒,同时松开夹持物,即设备可以通过轴向的旋转运动实现径向的收紧与松开,可以很方便的在深孔这种有限的空间内实施装配工作,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卡套组件进行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深孔中的夹持工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持工装,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深孔中的夹持工装,属于工装

技术介绍
现有生活中,发电机和起动机均含有定子转子结构,转子安装在转子轴上,随着转子轴的高速旋转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或者电磁力,在航空工业中,为了减轻重量,发电机或起动机的机构均设计得很紧凑,一般而言,各个绕组(永磁、励磁、主绕组)均安装在同一个转子轴上,而根据材料力学的理论,空心轴的比强度要高于实心轴,因此转子轴普遍为空心长轴的结构,而波音737NG系列飞机的APU(辅助动力装置)启动/发电机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多功能电机,其在APU涡轮机(或称APU发动机)启动阶段被用于拖动涡轮叶片启动;在APU涡轮机启动结束后反过来作为发电机,将涡轮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给飞机客舱提供照明和空调电力。行业内,这种过盈装配一般都采用热套的方式,即加热一个装配件,或者冷却另一个装配件,在热胀冷缩的效应下,两者的配合尺寸出现间隙,然后可顺利装配,行业内将卡套组件装入转子轴时常见有如下两种办法:方法一:在转子轴内部插入一个导向套筒,其内径比卡套组件的外径略大,以此引导卡套组件掉入安装孔内;方法二:使用小型弹性夹头夹住卡套组件,再送入安装孔。如采用方法一,由于转子轴本身的内径就很小,只有约22mm,而卡套外径约20.6,两者间的间隙本就很小,这样导向套筒的壁厚势必也很小,这种又长又薄的套筒加工起来难度较大,另外在加热转子轴并且冷冻卡套组件后,两者间的间隙也仅有0.05mm左右,卡套组件是否正好滑入安装孔内,由于安装部位在深孔内部,难以观察,如果其本身没有滑入安装孔或在孔内倾斜,贸然敲击可能造成两者咬死,不仅无法完成装配,反而可能损伤配合面。如采用方法二,其中的弹性夹头在机械行业内非常常见,已标准化、系列化,市面上可见到多家企业的产品,其由夹持体、弹性头、锁紧螺母构成,其中弹性头周身均匀开有直槽,使得自身容易发生变形,在转动锁紧螺母时,弹性头外部的锥面会收到挤压从而向内收缩,进而抱紧通孔内夹住的物体,但在松开弹性夹头时,需要用扳手旋开锁紧螺母,这在深孔内难以操作,如果使用它来夹住卡套组件,装入后脱开困难,如果强行拉拽可能拽出卡套组件。因此需要一个可以方便的夹住和松开圆柱形的物体,并且结构小巧,适合在深孔中使用的工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深孔中的夹持工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应用于深孔中的夹持工装,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且位于螺纹孔的外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的内壁远离驱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弹性套筒,所述弹性套筒的外侧靠近驱动杆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弹性套筒远离驱动杆的一端开设有容纳孔,所述弹性套筒的一端且位于容纳孔的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爪,所述弹性套筒的外侧滑动连接有锁紧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套筒与卡爪均由弹簧钢制作而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爪的外侧均设置为锥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紧套远离容纳孔的一端延伸至弹性套筒的内部,所述锁紧套的外侧且位于弹性套筒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紧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销钉,所述销钉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套筒的外侧且位于螺纹孔内部的一端开设有与螺纹孔相互配合的外螺纹。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通过旋转驱动杆,可以拉住弹性套筒,从而收紧弹性套筒内部夹持的物体,同时通过反向旋转驱动杆,带动卡环移动,从而能够拉开锁紧套,使其脱开弹性套筒,同时松开夹持物,即设备可以通过轴向的旋转运动实现径向的收紧与松开,可以很方便的在深孔这种有限的空间内实施装配工作,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卡套组件进行装配。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弹性套筒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沿A-A方向上的剖视图;图4是B737NG飞机APU转子组件结构图。图中:1、驱动杆;2、卡环;3、第一限位环;4、弹性套筒;5、限位槽;6、容纳孔;7、卡爪;8、锁紧套;9、第二限位环;10、销钉;11、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深孔中的夹持工装,包括驱动杆1,驱动杆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11,驱动杆1的一端且位于螺纹孔11的外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卡环2,卡环2的内壁远离驱动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3,螺纹孔1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弹性套筒4,弹性套筒4的外侧靠近驱动杆1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5,弹性套筒4远离驱动杆1的一端开设有容纳孔6,通过容纳孔6便于更好的放置容纳工件;弹性套筒4的一端且位于容纳孔6的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爪7,便于更好的限制工件;弹性套筒4的外侧滑动连接有锁紧套8。进一步的,弹性套筒4与卡爪7均由弹簧钢制作而成,使得卡爪7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更好的保证卡爪7进行适量的形变。进一步的,卡爪7的外侧均设置为锥面,通过锁紧套8的内壁与卡爪7外侧的锥面相互配合,便于更好的推动卡爪7进行形变,从而对工件进行夹持。进一步的,锁紧套8远离容纳孔6的一端延伸至弹性套筒4的内部,锁紧套8的外侧且位于弹性套筒4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9,通过第二限位环9与第一限位环3之间的配合,便于更好的对锁紧套8的位置进行限定。进一步的,锁紧套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销钉10,销钉10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5的内部,通过销钉10与限位槽5之间的配合,便于更好的限制弹性套筒4和锁紧套8之间的转动。进一步的,弹性套筒4的外侧且位于螺纹孔11内部的一端开设有与螺纹孔11相互配合的外螺纹,通过螺纹孔11内部的螺纹与弹性套筒4外部的螺纹,便于更好的对弹性套筒4进行安装,同时便于更好的通过轴向的旋转运动实现径向的收紧与松开。具体的,如图4所示,该APU的转子组件由三部分组成:转子轴、压套和卡套组件,其转子轴就是一个典型的空心长轴,其右侧有一个异形的驱动槽,可容纳一个异形的驱动头,以接受外部传来的扭矩,卡套组件中开有一个很小的油孔,便于冷却油从内向外、从左向右地喷出高压油以冷却整个APU,卡套组件的内部有两个呈十字分部的腰形槽,以此卡住驱动头,防止驱动头在轴向上脱开,显而易见,卡套组件只能从转子轴的大端内孔装入,并且两者之间为过盈配合,以保证在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深孔中的夹持工装,包括驱动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11),所述驱动杆(1)的一端且位于螺纹孔(11)的外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卡环(2),所述卡环(2)的内壁远离驱动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3),所述螺纹孔(1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弹性套筒(4),所述弹性套筒(4)的外侧靠近驱动杆(1)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5),所述弹性套筒(4)远离驱动杆(1)的一端开设有容纳孔(6),所述弹性套筒(4)的一端且位于容纳孔(6)的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爪(7),所述弹性套筒(4)的外侧滑动连接有锁紧套(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深孔中的夹持工装,包括驱动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11),所述驱动杆(1)的一端且位于螺纹孔(11)的外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卡环(2),所述卡环(2)的内壁远离驱动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3),所述螺纹孔(1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弹性套筒(4),所述弹性套筒(4)的外侧靠近驱动杆(1)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5),所述弹性套筒(4)远离驱动杆(1)的一端开设有容纳孔(6),所述弹性套筒(4)的一端且位于容纳孔(6)的外侧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爪(7),所述弹性套筒(4)的外侧滑动连接有锁紧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深孔中的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筒(4)与卡爪(7)均由弹簧钢制作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凯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