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4379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面,第一安装面上设有第一自润滑板;第一安装面的下端设有导柱,滑座的下端倾斜设置有滑孔,第二安装面与滑座之间设有弹性部件,滑座的下端倾斜设置有贴合于第一自润滑板的工作面,底座的上端固定有限位块;滑座的顶部向上延伸并形成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二工作面上开设有第一滑槽,两所述滑座上的第一滑槽同轴设置,所述滑座的端部向外延伸并形成压紧部,所述压紧部的端面垂直于水平面并形成压紧面,所述压紧面上设有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结构紧凑,强度高,运行稳定、可靠,夹紧力高且组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副车架模具,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
技术介绍
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习惯上称为“副架”。副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所以大多出现在豪华的轿车和越野车上,有些汽车还为引擎装上副架。传统的没有副车架的承载式车身,其悬挂是直接与车身钢板相连的。因此前后车桥的悬挂摇臂机构都为散件,并非总成。在副车架诞生以后,前后悬挂可以先组装在副车架上,构成一个车桥总成,然后再将这个总成一同安装到车身上。副车架通常采用冲压和焊接的加工方式,加工时通过多次(级)冲压成型,为了保证精度,需对副车架进行充分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能实现双向夹紧,且夹紧力高的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其包括底座1、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1两端的滑座2,所述底座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斜面并形成第一安装面16,所述第一安装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有第一自润滑板15,所述第一自润滑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面12,所述第二安装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上垂直固定有导柱13,所述滑座的下端倾斜设置有容所述导柱穿过的滑孔21,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滑座之间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使所述滑座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所述滑座的下端倾斜设置有贴合于所述第一自润滑板的第一工作面,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有限位块4,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滑座的运动路径上;所述滑座的顶部向上延伸并形成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二工作面上开设有第一滑槽,两所述滑座上的第一滑槽同轴设置,所述滑座的端部向外延伸并形成压紧部,所述压紧部的端面垂直于水平面并形成压紧面,所述压紧面上设有螺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两侧固定有侧板3,所述侧板的内侧设有平行于所述导柱的条形凸起31,所述滑座的两侧开设有平行于所述导柱且容所述条形凸起卡入的条形凹槽200,所述条形凹槽的两端贯穿至所述滑座外。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槽201,所述安装槽的深度与所述侧板的厚度相同,所述侧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的两端设有圆形凹槽2011,所述圆形凹槽连通所述安装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为V型槽,在所述第一滑槽内固定有第二自润滑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自润滑板包括第一自润滑板本体,所述第一自润滑板本体的上端面开设有若干第一凹孔,所述第一凹孔内填充有石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自润滑板包括横截面为V形的第二自润滑板本体,所述第二自润滑板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二凹孔,所述第二凹孔内填充有石墨。(3)有益效果本技术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能实现同步双向压紧,夹紧力高,稳定性好;设置自润滑板,滑动顺畅,提高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设置侧板,提高结构强度,在其内侧设置条形凸起,进一步提高运行精度及可靠性,且装卸方便;本技术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结构紧凑,强度高,运行稳定、可靠,夹紧力高且组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的第二自润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的第一自润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11-安装部、12-第二安装面、13-导柱、14-垫圈、15-第一自润滑板、16-第一安装面、2-滑座、21-滑孔、22-压紧部、23-第二自润滑板、200-条形凹槽、201-安装槽、2011-圆形凹槽、3-侧板、31-条形凸起、4-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实施例。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能实现双向同步压紧固定,其包括一底座1,底座1整体为三角形,在底座1的底角位置设置安装部11,在该安装部11上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为沉头孔,在底座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斜面,该斜面形成第一安装面16,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在第一安装面16上开设有凹槽,该凹槽整体为矩形,在凹槽内嵌有第一自润滑板15并通过螺钉固定,该第一自润滑板15的高度大于凹槽的深度,因此,第一自润滑板15的上表面位于凹槽外,且高于第一安装面16,其与第一安装面16之间的高度差为1-3mm之间,该第一自润滑板15包括第一自润滑板本体,第一自润滑板本体为板状,其由铜制成,在第一自润滑板本体的上端面开设有若干第一凹孔,第一凹孔的直径在3-5mm之间,且交错排布,在第一凹孔内填充有石墨,具有自润滑功能;在第一安装面16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面12,该第二安装面12垂直于第一安装面16,即两者之间的夹角为90度,在第二安装面12上垂直固定有导柱13,即该导柱13的轴线垂直于第二安装面12,在导柱13上滑配有滑座2,具体的,在滑座2的下端倾斜设置有滑孔21,该滑孔21为阶梯孔,其小孔端作为滑孔主体,导柱13套设在该小孔内,在第二安装面12与阶梯孔的台阶面之间设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为压缩弹簧,其使滑座2有向上的运动趋势,为了提高强度,在底座1的两侧设有侧板3,具体的,在第一安装面1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槽201,在安装槽201内通过螺钉固定有侧板3,安装槽201的深度与侧板3的厚度相同,因此,侧板3的外侧表面与底座1表面平齐;为了便于拆卸,在安装槽201的两端设有圆形凹槽2011,该圆形凹槽2011连通安装槽201,方便侧板3的安装或拆卸;在侧板3的内侧相对面上设有平行于导柱13的条形凸起31,同时在滑座2的两侧开设有平行于导柱13的条形凹槽200,条形凸起31卡设在条形凹槽200内并能实现相互滑移,条形凹槽200的两端贯穿至滑座2外,可实现快速装配;在滑座2的下端倾斜设置有第一工作面,该第一工作面为一斜面,其斜度与第一安装面的斜度相同,且其贴合于第一自润滑板15,在底座1的上端通过螺钉固定有限位块4,该限位块4为倒置的梯形,限位块4位于滑座2的运动路径上,用于对滑座2的上极限位进行限位;滑座2的顶部向上延伸并形成第二工作面,第二工作面平行于水平面,在该第二工作面上开设有第一滑槽,两滑座2上的第一滑槽同轴设置,该第一滑槽为V型槽,在第一滑槽内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二自润滑板23,该第二自润滑板23包括横截面为V形的第二自润滑板本体,第二自润滑板本体贴合于V型槽,在第二自润滑板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二凹孔,第二凹孔内填充有石墨,该第二自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两端的滑座,所述底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斜面并形成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有第一自润滑板,所述第一自润滑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上垂直固定有导柱,所述滑座的下端倾斜设置有容所述导柱穿过的滑孔,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滑座之间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使所述滑座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所述滑座的下端倾斜设置有贴合于所述第一自润滑板的第一工作面,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滑座的运动路径上;所述滑座的顶部向上延伸并形成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二工作面上开设有第一滑槽,两所述滑座上的第一滑槽同轴设置,所述滑座的端部向外延伸并形成压紧部,所述压紧部的端面垂直于水平面并形成压紧面,所述压紧面上设有螺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两端的滑座,所述底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斜面并形成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有第一自润滑板,所述第一自润滑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上垂直固定有导柱,所述滑座的下端倾斜设置有容所述导柱穿过的滑孔,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滑座之间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使所述滑座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所述滑座的下端倾斜设置有贴合于所述第一自润滑板的第一工作面,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滑座的运动路径上;所述滑座的顶部向上延伸并形成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二工作面上开设有第一滑槽,两所述滑座上的第一滑槽同轴设置,所述滑座的端部向外延伸并形成压紧部,所述压紧部的端面垂直于水平面并形成压紧面,所述压紧面上设有螺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车架成型模具双向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两侧固定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内侧设有平行于所述导柱的条形凸起,所述滑座的两侧开设有平行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国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百宏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