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误送及自动校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435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防误送及自动校准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板、上模板、顶板、顶孔、位移传感器、套筒、活动腔、通孔、气缸、冲压头、冲压槽、弹料板、下模板、连接杆、缓冲腔、导位孔、第一弹簧、限位板、安装腔和第二弹簧。在位移传感器底端与下模板表面上的导位孔错位时,位移传感器的底端不会发生转动,此时位移传感器的顶端会顺着活动腔向顶端运动,此时在限位板的作用下可将第一弹簧进行压缩,从而对位移传感器进行缓冲,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在冲压头冲击冲压槽内部的板料时,板料会带动弹料板向底端运动,在连接杆的作用下可将安装腔内部的第二弹簧进行压缩,同时填充在安装腔内部的缓冲液会被缓慢的压缩至缓冲腔内部,起到缓冲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误送及自动校准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误送及自动校准装置,具体是防误送及自动校准装置,属于冲压模具应用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制造冲压模具的材料有钢材、硬质合金、钢结硬质合金、锌基合金、低熔点合金、铝青铜、高分子材料等等,制造冲压模具的材料绝大部分以钢材为主,常用的模具工作部件材料的种类有:碳素工具钢、低合金工具钢、高碳高铬或中铬工具钢、中碳合金钢、高速钢、基体钢以及硬质合金、钢结硬质合金等等。在现有技术中,冲压模具在使用时容易出现板料错位现象,不便于对其进行校准,现有的校准装置在误差较大时,位移传感器会通过PLC控制气缸停止工作,但此过程中会存在延迟,会对位移传感器产生冲击,降低了位移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且目前的模具功能较为单一,不便于取料。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防误送及自动校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防误送及自动校准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防误送及自动校准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气缸、顶板、缓冲结构、上模板、支撑板、下模板、冲压槽、弹料结构和底板;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位移传感器、套筒、活动腔和第一弹簧,所述套筒固接在所述上模板顶端,所述活动腔开设在所述上模板内部,所述活动腔贯穿至所述套筒内部,且所述套筒的顶端开有通孔;所述位移传感器的顶端套接于所述活动腔内部,所述位移传感器的表面固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端设有所述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所述位移传感器表面;所述弹料结构包括弹料板、连接杆、安装腔和第二弹簧,所述弹料板位于所述冲压槽内部,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所述弹料板的底端固接,且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开有缓冲腔;所述安装腔开设在所述底板内部,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套接于所述安装腔内部,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连接杆底端,且所述第二弹簧套接于所述安装腔内部。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固接在所述底板顶端,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与所述顶板底端固接,所述上模板固接在所述顶板底端,且所述下模板固接在所述底板顶端。优选的,所述顶板的顶端开有顶孔,且所述套筒的顶端贯穿所述顶孔。优选的,所述气缸与所述顶板顶端固接,所述气缸的输出轴末端与所述上模板顶端固接,且所述上模板的底端固接有冲压头。优选的,所述冲压槽开设在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所述冲压槽的一侧设有导位孔,且所述导位孔开设在所述下模板表面。优选的,所述位移传感器的底端与所述导位孔的尺寸相匹配,且所述冲压头与所述冲压槽的尺寸相匹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位移传感器底端与下模板表面上的导位孔错位时,位移传感器的底端不会发生转动,此时位移传感器的顶端会顺着活动腔向顶端运动,此时在限位板的作用下可将第一弹簧进行压缩,从而对位移传感器进行缓冲,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提高了位移传感器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在冲压头冲击冲压槽内部的板料时,板料会带动弹料板向底端运动,在连接杆的作用下可将安装腔内部的第二弹簧进行压缩,同时填充在安装腔内部的缓冲液会被缓慢的压缩至缓冲腔内部,然后在冲压完成后,在第二弹簧的反作用下可将弹料板恢复至原位,从而将板料进行弹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缓冲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弹料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支撑板,3、上模板,4、顶板,41、顶孔,5、位移传感器,6、套筒,61、活动腔,611、通孔,7、气缸,8、冲压头,9、冲压槽,10、弹料板,11、下模板,12、连接杆,121、缓冲腔,13、导位孔,14、第一弹簧,15、限位板,16、安装腔,17、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所示,防误送及自动校准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气缸7、顶板4、缓冲结构、上模板3、支撑板2、下模板11、冲压槽9、弹料结构和底板1;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位移传感器5、套筒6、活动腔61和第一弹簧14,所述套筒6固接在所述上模板3顶端,所述活动腔61开设在所述上模板3内部,所述活动腔61贯穿至所述套筒6内部,且所述套筒6的顶端开有通孔611;所述位移传感器5的顶端套接于所述活动腔61内部,所述位移传感器5的表面固接有限位板15,所述限位板15的顶端设有所述第一弹簧14,且所述第一弹簧14套接于所述位移传感器5表面;所述弹料结构包括弹料板10、连接杆12、安装腔1617和第二弹簧17,所述弹料板10位于所述冲压槽9内部,所述连接杆12的顶端与所述弹料板10的底端固接,且所述连接杆12的底端开有缓冲腔121;所述安装腔1617开设在所述底板1内部,所述连接杆12的底端套接于所述安装腔1617内部,所述第二弹簧17位于所述连接杆12底端,且所述第二弹簧17套接于所述安装腔1617内部。所述支撑板2固接在所述底板1顶端,所述支撑板2的顶端与所述顶板4底端固接,所述上模板3固接在所述顶板4底端,且所述下模板11固接在所述底板1顶端,便于将所述顶板4与所述底板1进行连接;所述顶板4的顶端开有顶孔41,且所述套筒6的顶端贯穿所述顶孔41,便于所述套筒6在所述顶孔41内部活动;所述气缸7与所述顶板4顶端固接,所述气缸7的输出轴末端与所述上模板3顶端固接,且所述上模板3的底端固接有冲压头8,通过所述气缸7可带动所述上模板3运动;所述冲压槽9开设在所述下模板11的上表面,所述冲压槽9的一侧设有导位孔13,且所述导位孔13开设在所述下模板11表面,通过所述位移传感器5与所述导位孔13之间的配合可对模板进行校准;所述位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误送及自动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气缸(7)、顶板(4)、缓冲结构、上模板(3)、支撑板(2)、下模板(11)、冲压槽(9)、弹料结构和底板(1);/n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位移传感器(5)、套筒(6)、活动腔(61)和第一弹簧(14),所述套筒(6)固接在所述上模板(3)顶端,所述活动腔(61)开设在所述上模板(3)内部,所述活动腔(61)贯穿至所述套筒(6)内部,且所述套筒(6)的顶端开有通孔(611);所述位移传感器(5)的顶端套接于所述活动腔(61)内部,所述位移传感器(5)的表面固接有限位板(15),所述限位板(15)的顶端设有所述第一弹簧(14),且所述第一弹簧(14)套接于所述位移传感器(5)表面;/n所述弹料结构包括弹料板(10)、连接杆(12)、安装腔(16)和第二弹簧(17),所述弹料板(10)位于所述冲压槽(9)内部,所述连接杆(12)的顶端与所述弹料板(10)的底端固接,且所述连接杆(12)的底端开有缓冲腔(121);所述安装腔(16)开设在所述底板(1)内部,所述连接杆(12)的底端套接于所述安装腔(16)内部,所述第二弹簧(17)位于所述连接杆(12)底端,且所述第二弹簧(17)套接于所述安装腔(16)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误送及自动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气缸(7)、顶板(4)、缓冲结构、上模板(3)、支撑板(2)、下模板(11)、冲压槽(9)、弹料结构和底板(1);
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位移传感器(5)、套筒(6)、活动腔(61)和第一弹簧(14),所述套筒(6)固接在所述上模板(3)顶端,所述活动腔(61)开设在所述上模板(3)内部,所述活动腔(61)贯穿至所述套筒(6)内部,且所述套筒(6)的顶端开有通孔(611);所述位移传感器(5)的顶端套接于所述活动腔(61)内部,所述位移传感器(5)的表面固接有限位板(15),所述限位板(15)的顶端设有所述第一弹簧(14),且所述第一弹簧(14)套接于所述位移传感器(5)表面;
所述弹料结构包括弹料板(10)、连接杆(12)、安装腔(16)和第二弹簧(17),所述弹料板(10)位于所述冲压槽(9)内部,所述连接杆(12)的顶端与所述弹料板(10)的底端固接,且所述连接杆(12)的底端开有缓冲腔(121);所述安装腔(16)开设在所述底板(1)内部,所述连接杆(12)的底端套接于所述安装腔(16)内部,所述第二弹簧(17)位于所述连接杆(12)底端,且所述第二弹簧(17)套接于所述安装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谷水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