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医疗康复外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控制终端、至少一传感器组、导电连接线;支架本体设有若干通孔,各传感器组嵌入对应通孔中;传感器组设有外壳,外壳的侧面周边设有一圈凹槽;支架本体的部分通孔设有卡扣,能卡住所述外壳的凹槽;外壳的第一端连接人体肌肤,第二端通过弹性机构连接支架本体、即凹槽的底部;传感器组包括肌电传感器、心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地磁传感器、角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医疗康复外支架,可获取病人的恢复情况,便于医生采用进一步措施,有利于病人尽快康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传感器组可以与人体肌肤接触良好,提高电生理信号信息获取的稳定性及及时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疗康复外支架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医疗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康复外支架。
技术介绍
医疗康复外支架是治疗骨折的医疗器械,传统的固定方式采用骨折固定石膏的方式固定,骨折固定石膏的重量较重,且具有异味。随后出现了骨折固定夹板,但夹板只能从一两个方向固定骨折处,且通常的结构是固定的,不能根据不同人的骨骼进行相应调整,效果欠佳。随着3D打印技术的逐渐成熟,出现了3D打印骨折固定支架。与传统的骨折固定石膏相比,3D打印骨折固定支架不仅重量超轻而且没有任何异味,且能够根据人体骨骼结构进行打印,具有很好的固定效果。然而,现有的固定支架不能反映人体康复情况,通常只能凭经验来判断,不利于人体的进一步康复。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康复支架,以便克服现有康复支架存在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疗康复外支架,可获取病人的恢复情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康复外支架,所述医疗康复外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控制终端、至少一传感器组、导电连接线;所述支架本体设有若干通孔,各传感器组嵌入对应通孔中;各传感器组通过对应的导电连接线连接对应的控制终端;所述传感器组设有外壳,外壳的侧面周边设有至少一圈凹槽,或者外壳的侧面设有若干轴向设置的凹槽;支架本体的部分通孔设有卡扣,能卡住所述外壳的凹槽;所述外壳的第一端连接人体肌肤,第二端通过弹性机构连接支架本体、即凹槽的底部;所述传感器组包括肌电传感器、心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运动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地磁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本体为3D打印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感器组、控制终端设置于一壳体中,壳体嵌入支架本体的对应通孔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终端包括信号处理和控制单元、模数转换器、存储单元、电源管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和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模数转换器、存储单元、电源管理电路;模数转换器连接肌电传感器、心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终端还包括与信号处理和控制单元连接的通讯单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讯单元包括蓝牙单元或/和WiFi单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可拆卸控制终端还包括与信号处理和控制单元连接的按键及显示单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的医疗康复外支架,可获取病人的电生理信号,用于评估恢复情况,便于医生采用进一步措施,有利于病人尽快康复。本技术中,传感器组可以与人体肌肤接触良好,提高信息获取的稳定性及及时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医疗康复外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医疗康复外支架中传感器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传感器组设置于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传感器组设置于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另一侧)。图5为本技术医疗康复外支架中传感器组另一种固定方式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医疗康复外支架中主要部件的组成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医疗康复外支架的应用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医疗康复外支架中肌电传感器的电路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肌电传感器中低通滤波器的电路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肌电传感器中低通滤波器的信号处理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肌电传感器中高通滤波器的电路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肌电传感器中高通滤波器的信号处理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肌电传感器中整流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肌电传感器中整流电路的信号处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医疗康复外支架,所述医疗康复外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控制终端3、至少一传感器组2、导电连接线。所述支架本体1可以为3D打印结构;所述支架本体1设有若干通孔,各传感器组2嵌入对应通孔中;各传感器组2通过对应的导电连接线连接对应的控制终端3。当然,所述传感器组2、控制终端3可以设置于一壳体中,壳体嵌入支架本体1的对应通孔中。如图2所示,所述传感器组2设有外壳20,外壳20的侧面设有若干轴向设置的凹槽26(或者,外壳20的侧面周边设有至少一圈凹槽26,如图5所示);请参阅图3、图4,支架本体1的部分通孔设有卡扣12,能卡住所述外壳的凹槽26;所述外壳20的第一端(肌电传感器21的3个电极210)连接人体肌肤,外壳20的第二端通过弹性机构11(如弹簧)连接支架本体1、即凹槽的底部。请参阅图6,所述传感器组2包括肌电传感器21、心电传感器23、温度传感器24、运动传感器22,运动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地磁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当然也可以只包括部分传感器)。所述控制终端3包括信号处理和控制单元31、模数转换器37、存储单元32、电源管理电路33、通讯单元34、按键35及显示单元36;所述信号处理和控制单元31分别连接模数转换器37、存储单元32、电源管理电路33、通讯单元34、按键35及显示单元36。所述通讯单元34包括蓝牙单元或/和WiFi单元。模数转换器37连接肌电传感器21、心电传感器23、温度传感器24,将肌电(心电、温度等)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和控制单元31;运动传感器22直接将获取的数字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和控制单元31。请参阅图8,所述肌电传感器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整流电路、模拟信号选择电路,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整流电路、模拟信号选择电路依次连接,同时,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整流电路的输出连接选择电路的输入,以方便选择使用哪一级信号进行后续数字化和信号处理。请参阅图9至图14,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整流电路的组成及信号处理方式可参阅图9至图14的描述。请参阅图7,本申请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病人端程序连接(如可以通过蓝牙通讯或Wifi通讯),病人端程序连接云端服务器,通过云端服务器连接后台管理程序及医生端程序。综上所述,本技术提出的医疗康复外支架,可获取病人的恢复情况,便于医生采用进一步措施,有利于病人尽快康复。本技术中,传感器组可以与人体肌肤接触良好,提高信息获取的稳定性及及时性。这里本技术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技术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康复外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康复外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控制终端、至少一传感器组;/n所述支架本体设有若干通孔,各传感器组嵌入对应通孔中;各传感器组通过对应的导电连接线连接对应的控制终端;/n所述传感器组设有外壳,外壳的侧面周边设有至少一圈凹槽,或者外壳的侧面设有若干轴向设置的凹槽;支架本体的部分通孔设有卡扣,能卡住所述外壳的凹槽;所述外壳的第一端连接人体肌肤,第二端通过弹性机构连接支架本体、即凹槽的底部;/n所述传感器组包括肌电传感器、心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运动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地磁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康复外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康复外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控制终端、至少一传感器组;
所述支架本体设有若干通孔,各传感器组嵌入对应通孔中;各传感器组通过对应的导电连接线连接对应的控制终端;
所述传感器组设有外壳,外壳的侧面周边设有至少一圈凹槽,或者外壳的侧面设有若干轴向设置的凹槽;支架本体的部分通孔设有卡扣,能卡住所述外壳的凹槽;所述外壳的第一端连接人体肌肤,第二端通过弹性机构连接支架本体、即凹槽的底部;
所述传感器组包括肌电传感器、心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运动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地磁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康复外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本体为3D打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康复外支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宙,倪华良,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