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田间除草、杀虫的滚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3702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田间除草、杀虫的滚筒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侧固定设置有能够导电的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所述筒体包括中部极轮和对称设置在中部极轮两侧的端部极轮,所述中部极轮与转轴可导电固定连接,所述端部极轮与转轴绝缘固定连接,端部极轮和中部极轮之间设置有绝缘筒,绝缘筒两端与端部极轮和中部极轮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与转轴接触,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与端部极轮接触,中部极轮和端部极轮的外周面均设置有多个极针,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滚筒结构,除草、杀虫时无需使用农药,符合绿色农业发展要求。

A roller structure for weeding and killing insects in the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田间除草、杀虫的滚筒结构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田间除草、杀虫的滚筒结构。
技术介绍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近年来对绿色农业发展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目前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除草剂和杀虫剂来进行除草和杀虫,农业生产采用除草剂和杀虫剂进行除草和杀虫,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使用占农业生产中农药用量的主要部分,不符合绿色农业发展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田间除草、杀虫的滚筒结构,无需使用农药即可进行除草、杀虫工作,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田间除草、杀虫的滚筒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侧固定设置有能够导电的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所述筒体包括中部极轮和对称设置在中部极轮两侧的端部极轮,所述中部极轮与转轴可导电固定连接,所述端部极轮与转轴绝缘固定连接,端部极轮和中部极轮之间设置有绝缘筒,绝缘筒两端与端部极轮和中部极轮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与转轴接触,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与端部极轮接触,中部极轮和端部极轮的外周面均设置有多个极针。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端部极轮一端固定有第一法兰环,所述绝缘筒用于与端部极轮连接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法兰环,绝缘筒能够通过第二法兰环和第一法兰环与端部极轮固定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中部极轮两端固定有第三法兰环,绝缘筒用于与中部极轮连接的端部设置有第四法兰环,绝缘筒能够通过第四法兰环、第三法兰环与中部极轮固定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中部极轮的两端、端部极轮的一端及绝缘筒的两端设置有插接槽结构,绝缘筒的两端能够通过插接槽结构与中部极轮及端部极轮插接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为导电板,第一接触电极设置有弧形槽,第一接触电极通过弧形槽与转轴的外周面接触,转轴与弧形槽的槽面滑动接触,第一接触电极与转轴能够导电的同时不妨碍转轴的转动。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为导电板,第二接触电极的侧端面与端部极轮的侧端面滑动接触,第二接触电极不妨碍端部极轮的转动。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端部极轮与转轴之间设置有绝缘套,用于实现端部极轮与转轴之间的绝缘固定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触电极及第二接触电极固定在支架上,所述转轴两端与支架绝缘转动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转轴与支架之间设置有绝缘耐磨尼龙套,用于实现转轴与支架之间的绝缘转动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端部极轮外周面的极针沿端部极轮的外周面均匀分布,所述中部极轮外周面的极针沿中部极轮的外周面均匀分布。上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滚筒结构,筒体能够沿土壤行走,极针能够插入土壤中,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分别连接电源的两极后,端部极轮和中部极轮的极针与土壤能够形成电流闭合回路,在土壤中产生高频高压电流,土壤中的高压高频电流能够对土壤中的杂草、草籽、虫、虫卵等造成伤害达到除草杀虫的效果,无需使用农药,极大的减少了农业生产的农药使用量,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端部极轮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端部极轮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部极轮主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部极轮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1绝缘筒侧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1绝缘筒剖视图;其中,1.支架,2.中部极轮,3.端部极轮,4.绝缘筒,5.转轴,6.绝缘耐磨尼龙套,7.第一接触电极,8.第二接触电极,9.绝缘套,10.第一法兰环,11.第一插接槽结构,12.第一极针,13.第二法兰环,14.第二插接槽结构,15.第三法兰环,16.第三插接槽结构,17.第二极针,18.第四法兰环,19.第四插接槽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方便叙述,本技术中如果出现“上”、“下”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的农业杀虫和除草主要采用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农药使用量大,不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田间除草、杀虫的滚筒结构。本申请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一种用于田间除草、杀虫的滚筒机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接触电极及第二接触电极,所述第一接触电极7及第二接触电极8固定在筒体两侧的支架1上,所述筒体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筒体包括中部极轮2及对称设置在中部极轮两侧的端部极轮3,中部极轮和端部极轮同轴设置,中部极轮及端部极轮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绝缘筒4,绝缘筒的一端与中部极轮可拆卸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端部极轮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中部极轮和端部极轮均与转轴5固定连接,能够同转轴共同做同步的转动,所述转轴两端与支架转动连接,且转轴与支架之间设置有绝缘耐磨尼龙套6,实现转轴与支架的绝缘转动连接,转轴与支架之间也可采用绝缘耐磨塑料套,只要能够实现转轴与支架的绝缘转动连接即可。所述端部极轮包括第一轮毂,所述第一轮毂与转轴绝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轮毂与转轴之间设置有由绝缘材质制成的绝缘套9,实现第一轮毂与转轴的绝缘连接,第一轮毂能够同转轴做同步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田间除草、杀虫的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侧固定设置有能够导电的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所述筒体包括中部极轮和对称设置在中部极轮两侧的端部极轮,所述中部极轮与转轴可导电固定连接,所述端部极轮与转轴绝缘固定连接,端部极轮和中部极轮之间设置有绝缘筒,绝缘筒两端与端部极轮和中部极轮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与转轴接触,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与端部极轮接触,中部极轮和端部极轮的外周面均设置有多个极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田间除草、杀虫的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侧固定设置有能够导电的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所述筒体包括中部极轮和对称设置在中部极轮两侧的端部极轮,所述中部极轮与转轴可导电固定连接,所述端部极轮与转轴绝缘固定连接,端部极轮和中部极轮之间设置有绝缘筒,绝缘筒两端与端部极轮和中部极轮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与转轴接触,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与端部极轮接触,中部极轮和端部极轮的外周面均设置有多个极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田间除草、杀虫的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极轮一端固定有第一法兰环,所述绝缘筒用于与端部极轮连接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法兰环,绝缘筒能够通过第二法兰环和第一法兰环与端部极轮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田间除草、杀虫的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极轮两端固定有第三法兰环,绝缘筒用于与中部极轮连接的端部设置有第四法兰环,绝缘筒能够通过第四法兰环、第三法兰环与中部极轮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田间除草、杀虫的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极轮的两端、端部极轮的一端及绝缘筒的两端设置有插接槽结构,绝缘筒的两端能够通过插接槽结构与中部极轮及端部极轮插接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会敏牛萌萌李慧康建明褚幼晖荐世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