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种植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3640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种植箱,该种植箱包括箱体、固设于该箱体第一侧板内侧面下部的第一挡条、固设于该箱体第二侧板内侧面下部的第二挡条、设置于该第一挡条和第二挡条上的水平隔板、位于该水平隔板下方的蓄水箱、垂直固设于该隔板顶面的第一竖直隔板和第二竖直隔板、以及夹设于该第一竖直隔板和第二竖直隔板之间的种植区间,该水平隔板包括位于该第一竖直隔板外侧的第一板体、位于该第一竖直隔板和第二竖直隔板之间的第二板体、以及位于该第二竖直隔板外侧的第三板体,该第二板体上设有至少一条吸水条,该至少一条吸水条中的每根吸水条顶端均伸入至该种植区间内,该至少一条吸水条中的每根吸水条底端均伸入至该蓄水箱内。

A garden plant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种植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园林种植箱。
技术介绍
现有的种植箱在摆放于户外时,雨水收集及蓄水能力较差,比较依赖人工洒水,造成人工养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园林种植箱。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园林种植箱,该种植箱包括箱体、固设于该箱体第一侧板内侧面下部的第一挡条、固设于该箱体第二侧板内侧面下部的第二挡条、设置于该第一挡条和第二挡条上的水平隔板、位于该水平隔板下方的蓄水箱、垂直固设于该隔板顶面的第一竖直隔板和第二竖直隔板、以及夹设于该第一竖直隔板和第二竖直隔板之间的种植区间,该水平隔板包括位于该第一竖直隔板外侧的第一板体、位于该第一竖直隔板和第二竖直隔板之间的第二板体、以及位于该第二竖直隔板外侧的第三板体,该第二板体上设有至少一条吸水条,该至少一条吸水条中的每根吸水条顶端均伸入至该种植区间内,该至少一条吸水条中的每根吸水条底端均伸入至该蓄水箱内,该第一板体上设有供雨水通过的第一滤水孔,该第三板体上设有供雨水通过的第二滤水孔,该第一竖直隔板顶端外侧面固设有第一“V”形接水槽,该第二竖直隔板顶端外侧面固设有第二“V”形接水槽,该第一“V”形接水槽位于该第一板体正上方,该第二“V”形接水槽位于该第三板体正上方。在本技术所述的园林种植箱中,该第一“V”形接水槽底端设有第一漏水孔,该第二“V”形接水槽底端设有第二漏水孔。在本技术所述的园林种植箱中,该第二板体中部设有供该吸水条穿过的通孔。在本技术所述的园林种植箱中,该吸水条为吸水棉条。在本技术所述的园林种植箱中,该种植区间内设有鹅卵石层、以及铺设于该鹅卵石层上方的土壤层,该吸水条顶端伸入至该土壤层内。在本技术所述的园林种植箱中,该箱体第一侧板或箱体第二侧板上设有与该蓄水箱连通的排水口,该排水口上盖设有螺纹盖。实施本技术的园林种植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技术的园林种植箱时,可将植物种植于种植区间内,在下雨天,雨水从第一“V”形接水槽和第二“V”形接水槽落入第一板体和第三板体上,并经第一滤水孔和第二滤水孔进入蓄水箱内,将多余雨水蓄积于蓄水箱内进行存储使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水条源源不断的将蓄水箱内的水分吸入至种植区间内,供植物生长。从而实现雨水收集、蓄水、以及再利用,达到降低人工养护成本的目的。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园林种植箱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园林种植箱第一实施例中,该种植箱1包括箱体2、固设于该箱体2第一侧板内侧面下部的第一挡条3、固设于该箱体2第二侧板内侧面下部的第二挡条4、设置于该第一挡条3和第二挡条4上的水平隔板5、位于该水平隔板5下方的蓄水箱6、垂直固设于该隔板顶面的第一竖直隔板7和第二竖直隔板8、以及夹设于该第一竖直隔板7和第二竖直隔板8之间的种植区间9,该水平隔板5包括位于该第一竖直隔板7外侧的第一板体10、位于该第一竖直隔板7和第二竖直隔板8之间的第二板体11、以及位于该第二竖直隔板8外侧的第三板体12,该第二板体11上设有至少一条吸水条13,该至少一条吸水条13中的每根吸水条13顶端均伸入至该种植区间9内,该至少一条吸水条13中的每根吸水条13底端均伸入至该蓄水箱6内,该第一板体10上设有供雨水通过的第一滤水孔14,该第三板体12上设有供雨水通过的第二滤水孔15,该第一竖直隔板7顶端外侧面固设有第一“V”形接水槽16,该第二竖直隔板8顶端外侧面固设有第二“V”形接水槽17,该第一“V”形接水槽16位于该第一板体10正上方,该第二“V”形接水槽17位于该第三板体12正上方。使用本技术的园林种植箱1时,可将植物种植于种植区间9内,在下雨天,雨水从第一“V”形接水槽16和第二“V”形接水槽17落入第一板体10和第三板体12上,并经第一滤水孔14和第二滤水孔15进入蓄水箱6内,将多余雨水蓄积于蓄水箱6内进行存储使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水条13源源不断的将蓄水箱6内的水分吸入至种植区间9内,供植物生长。从而实现雨水收集、蓄水、以及再利用,达到降低人工养护成本的目的。具体的,为便于雨水落入至第一板体10和第三板体12上,该第一“V”形接水槽16底端设有第一漏水孔18,该第二“V”形接水槽17底端设有第二漏水孔19。具体的,该第二板体11中部设有供该吸水条13穿过的通孔。优选的,该吸水条13为吸水棉条。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种植区间9内设有鹅卵石层20、以及铺设于该鹅卵石层20上方的土壤层21,该吸水条13顶端伸入至该土壤层21内。为便于将蓄水箱6内变质的废水排出,该箱体2第一侧板或箱体2第二侧板上设有与该蓄水箱6连通的排水口22,该排水口22上盖设有螺纹盖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种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箱包括箱体、固设于所述箱体第一侧板内侧面下部的第一挡条、固设于所述箱体第二侧板内侧面下部的第二挡条、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条和第二挡条上的水平隔板、位于所述水平隔板下方的蓄水箱、垂直固设于所述隔板顶面的第一竖直隔板和第二竖直隔板、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竖直隔板和第二竖直隔板之间的种植区间,所述水平隔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隔板外侧的第一板体、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隔板和第二竖直隔板之间的第二板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隔板外侧的第三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至少一条吸水条,所述至少一条吸水条中的每根吸水条顶端均伸入至所述种植区间内,所述至少一条吸水条中的每根吸水条底端均伸入至所述蓄水箱内,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供雨水通过的第一滤水孔,所述第三板体上设有供雨水通过的第二滤水孔,所述第一竖直隔板顶端外侧面固设有第一“V”形接水槽,所述第二竖直隔板顶端外侧面固设有第二“V”形接水槽,所述第一“V”形接水槽位于所述第一板体正上方,所述第二“V”形接水槽位于所述第三板体正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种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箱包括箱体、固设于所述箱体第一侧板内侧面下部的第一挡条、固设于所述箱体第二侧板内侧面下部的第二挡条、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条和第二挡条上的水平隔板、位于所述水平隔板下方的蓄水箱、垂直固设于所述隔板顶面的第一竖直隔板和第二竖直隔板、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竖直隔板和第二竖直隔板之间的种植区间,所述水平隔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隔板外侧的第一板体、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隔板和第二竖直隔板之间的第二板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隔板外侧的第三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至少一条吸水条,所述至少一条吸水条中的每根吸水条顶端均伸入至所述种植区间内,所述至少一条吸水条中的每根吸水条底端均伸入至所述蓄水箱内,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供雨水通过的第一滤水孔,所述第三板体上设有供雨水通过的第二滤水孔,所述第一竖直隔板顶端外侧面固设有第一“V”形接水槽,所述第二竖直隔板顶端外侧面固设有第二“V”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胜萱
申请(专利权)人:东联上海创意设计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