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绿化用施肥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左侧设置有加水机构,所述加水机构包括水仓,所述水仓的右侧与水箱连通,所述水仓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水仓的底部连通有排杂管,所述排杂管的前侧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水箱顶部的左侧连通有加肥仓,所述水箱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与水箱固定连接,所述水箱的右侧设置有喷洒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施肥方式多为工人手动撒肥,费时费力的问题,该园林绿化用施肥装置,具备自动撒肥的优点,提高了施肥装置的实用性,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A fertilizing device for landsca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绿化用施肥装置
本技术涉及园林绿化
,具体为一种园林绿化用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园林,指特定培养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在对园林绿化进行施肥时,需要用到施肥装置,但是现有的施肥方式多为工人手动撒肥,费时费力,降低了施肥装置的实用性,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绿化用施肥装置,具备自动撒肥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施肥方式多为工人手动撒肥,费时费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林绿化用施肥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左侧设置有加水机构,所述水箱顶部的左侧连通有加肥仓,所述水箱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水箱的右侧设置有喷洒机构。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加水机构包括水仓,所述水仓的右侧与水箱连通,所述水仓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水仓的底部连通有排杂管,所述排杂管的前侧设置有控制阀。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与水箱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水箱并延伸至水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喷洒机构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吸水管贯穿水箱并延伸至水箱的内部,所述水泵的出水管连通有喷洒头,所述喷洒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撞支板,所述防撞支板的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垫。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机箱的底部与水箱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底板、滚轮、水箱、加水机构、水仓、滤网、排杂管、控制阀、加肥仓、搅拌机构、电机、搅拌杆、搅拌叶、喷洒机构、水泵、喷洒头和防撞支板,使用者通过水仓向水箱内加水,同时滤网过滤水,将水中的杂质和颗粒截留在水仓中,再开启控制阀,杂质和颗粒以及水便可桶排杂管排出,再利用加肥仓向水箱中加入肥料,启动电机,电机通过输出端带动搅拌杆旋转,搅拌杆带动搅拌叶旋转,搅拌叶搅拌水和肥料,使其充分混合并形成肥料水,推动推板,推板通过滚轮带动底板移动,将水箱移动至绿化边,启动水泵,水泵将肥料水吸出并通过喷洒头喷洒在绿化上,由于水具有渗透性,故而肥料水会随着流淌最后渗入地下,解决了现有的施肥方式多为工人手动撒肥,费时费力的问题,该园林绿化用施肥装置,具备自动撒肥的优点,提高了施肥装置的实用性,便于使用者的使用。2、本技术通过水仓、滤网、排杂管和控制阀的设置,能够对水源进行过滤,避免大颗粒杂质落入水箱中,避免水泵堵住。3、本技术通过电机、搅拌杆和搅拌叶的设置,能够对水和肥料进行搅拌,使其形成肥料水,方便喷洒和植物的吸收。4、本技术通过水泵、喷洒头和防撞支板的设置,能够将肥料水喷洒出去,避免了人工手动撒肥,操作简单,使用便捷。5、本技术通过推板的设置,增加了水箱与使用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使用者移动水箱。6、本技术通过机箱的设置,能够保护电机,避免灰尘或液体进入电机内,同时机箱也增加了电机的稳定性,避免了电机倾斜或掉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2中的A处放大图。图中:1、底板;2、滚轮;3、水箱;4、加水机构;401、水仓;402、滤网;403、排杂管;404、控制阀;5、加肥仓;6、搅拌机构;601、电机;602、搅拌杆;603、搅拌叶;7、喷洒机构;701、水泵;702、喷洒头;703、防撞支板;8、推板;9、机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园林绿化用施肥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2,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箱3,水箱3的左侧设置有加水机构4,水箱3顶部的左侧连通有加肥仓5,水箱3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搅拌机构6,水箱3的右侧设置有喷洒机构7。参考图3,加水机构4包括水仓401,水仓401的右侧与水箱3连通,水仓40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滤网402,水仓401的底部连通有排杂管403,排杂管403的前侧设置有控制阀40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水仓401、滤网402、排杂管403和控制阀404的设置,能够对水源进行过滤,避免大颗粒杂质落入水箱3中,避免水泵701堵住。参考图2,搅拌机构6包括电机601,电机601的底部与水箱3固定连接,电机601的输出端贯穿水箱3并延伸至水箱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602,搅拌杆6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叶60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电机601、搅拌杆602和搅拌叶603的设置,能够对水和肥料进行搅拌,使其形成肥料水,方便喷洒和植物的吸收。参考图1和图2,喷洒机构7包括水泵701,水泵701的吸水管贯穿水箱3并延伸至水箱3的内部,水泵701的出水管连通有喷洒头702,喷洒头7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撞支板703,防撞支板703的底部与底板1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水泵701、喷洒头702和防撞支板703的设置,能够将肥料水喷洒出去,避免了人工手动撒肥,操作简单,使用便捷。参考图1和图2,水箱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板8,推板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推板8的设置,增加了水箱3与使用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使用者移动水箱3。参考图2,电机6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机箱9,机箱9的底部与水箱3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机箱9的设置,能够保护电机601,避免灰尘或液体进入电机601内,同时机箱9也增加了电机601的稳定性,避免了电机601倾斜或掉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水仓401向水箱3内加水,同时滤网402过滤水,将水中的杂质和颗粒截留在水仓401中,再开启控制阀404,杂质和颗粒以及水便可通过排杂管403排出,再利用加肥仓5向水箱3中加入肥料,启动电机601,电机601通过输出端带动搅拌杆602旋转,搅拌杆602带动搅拌叶603旋转,搅拌叶603搅拌水和肥料,使其充分混合并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绿化用施肥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左侧设置有加水机构,所述水箱顶部的左侧连通有加肥仓,所述水箱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水箱的右侧设置有喷洒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绿化用施肥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左侧设置有加水机构,所述水箱顶部的左侧连通有加肥仓,所述水箱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水箱的右侧设置有喷洒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绿化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机构包括水仓,所述水仓的右侧与水箱连通,所述水仓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水仓的底部连通有排杂管,所述排杂管的前侧设置有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绿化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与水箱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淼,王金凤,刘正军,罗强,康星星,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生态环境工程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