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可移动变形的屋顶构造,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建筑房屋和变形屋顶,所述变形屋顶包括的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通过两侧下端的变形组件支撑在建筑房屋上端,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相互对称,所述变形组件设有两个支撑端,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分别固定在支撑端上,所述变形组件内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转动带动支撑端移动,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皆包括内板块和外板块,所述内板块插接在外板块内,所述外板块内设有推拉组件,所述推拉组件的推拉板与内板块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可移动变形的屋顶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屋顶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节能型可移动变形的屋顶构造。
技术介绍
屋顶在当前的时代已经不单单只是起到隔热挡雨的作用,而对于旅游景区或者阳光房,屋顶的作用就需要在隔热挡雨的基础下,起到更好的装饰效果以及通过形变起到的特殊效果,并且当前屋顶并没有一款能够通过变形来匹配阳光房,起到屋顶开启形成阳光房,屋顶关闭起到遮阳挡雨效果,因此设计一款节能型可移动变形的屋顶构造十分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形变实现屋顶开合以及伸缩的节能型可移动变形的屋顶构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这种节能型可移动变形的屋顶构造,包括建筑房屋和变形屋顶,所述变形屋顶包括的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通过两侧下端的变形组件支撑在建筑房屋上端,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相互对称,所述变形组件设有两个支撑端,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分别固定在支撑端上,所述变形组件内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转动带动支撑端移动,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皆包括内板块和外板块,所述内板块插接在外板块内,所述外板块内设有推拉组件,所述推拉组件的推拉板与内板块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变形组件包括伺服电机、螺杆、左移动杆、右移动杆、移动套、左移动块和右移动块,所述伺服电机前端套有轴套,所述螺杆穿过轴套的轴孔与伺服电机连接,所述轴套固定在伺服电机上,所述轴套不与螺杆接触,所述轴套对称两端固定有左移动杆和右移动杆,所述左移动杆和右移动杆上分别套接着左移动块和右移动块,所述螺杆上螺接着移动套,所述移动套带有与螺杆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槽,所述移动套和左移动块和右移动块被一根连接杆贯穿同步移动,所述左移动块和右移动块上的支撑端分别固定支撑板,所述左移动块和右移动块上的支撑板分别通过伸缩组件连接前面板和后面板。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上伸缩连杆和下伸缩连杆,所述上伸缩连杆的伸缩头固定在内板块下端,所述下伸缩连杆的伸缩头固定在外板块下端,所述上伸缩连杆和下伸缩连杆皆位于支撑板内,所述下伸缩连杆固定在支撑板内,所述上伸缩连杆可滑动连接在支撑板内。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内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呈凸型,所述上伸缩连杆的下端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匹配滑动设置在滑槽内。进一步的,所述推拉组件包括汽缸,所述汽缸的头部与推拉板固定,所述推拉板与内板块底端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内板块的两侧外端连接有若干滚轮,所述外板块内端两侧设有滚槽,所述滚轮匹配设置在滚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外板块的上端面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太阳能充电板,所述若干太阳能充电板皆与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汽缸、伺服电机、上伸缩连杆和下伸缩连杆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变形组件的设置将前面板和后面板实现外扩的效果,且结构强度较大,稳定性较强,且通过伸缩组件的设置可将前面板和后面板实现前后伸缩,以及推拉组件的设置使内板块回缩至外板块内部,通过变形给予建筑房屋较多的偷光面积,且对于建筑房屋外沿可起到较多的遮阳遮雨区域,可自由变化屋顶形态,更加实用。2、通过外板块的太阳能充电板的设置,起到太阳能充电的效果,更加节能环保,且通过连接蓄电池,实现蓄电,在用于屋顶的供电,减少电能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变形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右视图。附图标记:1、建筑房屋;2、前面板;20、外板块;200、滚槽;201、汽缸;202、推拉板;21、内板块;210、滚轮;3、后面板;40、伺服电机;41、轴套;42、左移动杆;420、左移动块;43、右移动杆;430、右移动块;44、螺杆;440、移动套;45、连接杆;46、支撑板;460、滑槽;47、上伸缩连杆;470、滑块;48、下伸缩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当屋顶需要向外延展时,通过伺服电机40带动螺杆44正转,螺杆44无法移动,因此移动套440与螺杆44螺接即会向前移动,而螺杆44通过连接杆45将左移动块420和右移动块430一起分别带动沿着左移动杆42和右移动杆43向外移动,因此会带动前面板2和后面板3向外延伸,且可通过上伸缩连杆47和下伸缩连杆48将前面板2和后面板3的内板块21和外板块20前后伸缩,前面板2和后面板3被带动向外伸展,在内板块21通过推拉组件拉回至外板块20内部后,给于建筑房屋1更多阳光照射空间,可随时变形,更加适合阳光房和旅游景区房。这种节能型可移动变形的屋顶构造,包括建筑房屋1和变形屋顶,所述变形屋顶包括的前面板2和后面板3,所述前面板2和后面板3通过两侧下端的变形组件支撑在建筑房屋1上端,所述前面板2和后面板3相互对称,所述变形组件设有两个支撑端,所述前面板2和后面板3分别固定在支撑端上,所述变形组件内设有伺服电机40,伺服电机40转动带动支撑端移动,所述前面板2和后面板3皆包括内板块21和外板块20,所述内板块21插接在外板块20内,所述外板块20内设有推拉组件,所述推拉组件的推拉板202与内板块21固定。参照图2所示,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变形组件包括伺服电机40、螺杆44、左移动杆42、右移动杆43、移动套440、左移动块420和右移动块430,所述伺服电机40前端套有轴套41,所述螺杆44穿过轴套41的轴孔与伺服电机40连接,所述轴套41固定在伺服电机40上,所述轴套41不与螺杆44接触,所述轴套41对称两端固定有左移动杆42和右移动杆43,所述左移动杆42和右移动杆43上分别套接着左移动块420和右移动块430,所述螺杆44上螺接着移动套440,所述移动套440带有与螺杆44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槽,所述移动套440和左移动块420和右移动块430被一根连接杆45贯穿同步移动,所述左移动块420和右移动块430上的支撑端分别固定支撑板46,所述左移动块420和右移动块430上的支撑板46分别通过伸缩组件连接前面板2和后面板3。伺服电机40正转带动螺杆44正转,螺杆44正转带动移动套440向外移动,移动套440通过连接杆45带动左移动块420和右移动块430一起外移,因此支撑板46以及前面板2和后面板3也被带动外移,同理伺服电机40反转,前面板2和后面板3后移回收。参照图2所示,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上伸缩连杆47和下伸缩连杆48,所述上伸缩连杆47的伸缩头固定在内板块21下端,所述下伸缩连杆48的伸缩头固定在外板块20下端,所述上伸缩连杆47和下伸缩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可移动变形的屋顶构造,包括建筑房屋(1)和变形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屋顶包括的前面板(2)和后面板(3),所述前面板(2)和后面板(3)通过两侧下端的变形组件支撑在建筑房屋(1)上端,所述前面板(2)和后面板(3)相互对称,所述变形组件设有两个支撑端,所述前面板(2)和后面板(3)分别固定在支撑端上,所述变形组件内设有伺服电机(40),伺服电机(40)转动带动支撑端移动,所述前面板(2)和后面板(3)皆包括内板块(21)和外板块(20),所述内板块(21)插接在外板块(20)内,所述外板块(20)内设有推拉组件,所述推拉组件的推拉板(202)与内板块(21)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可移动变形的屋顶构造,包括建筑房屋(1)和变形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屋顶包括的前面板(2)和后面板(3),所述前面板(2)和后面板(3)通过两侧下端的变形组件支撑在建筑房屋(1)上端,所述前面板(2)和后面板(3)相互对称,所述变形组件设有两个支撑端,所述前面板(2)和后面板(3)分别固定在支撑端上,所述变形组件内设有伺服电机(40),伺服电机(40)转动带动支撑端移动,所述前面板(2)和后面板(3)皆包括内板块(21)和外板块(20),所述内板块(21)插接在外板块(20)内,所述外板块(20)内设有推拉组件,所述推拉组件的推拉板(202)与内板块(21)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可移动变形的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组件包括伺服电机(40)、螺杆(44)、左移动杆(42)、右移动杆(43)、移动套(440)、左移动块(420)和右移动块(430),所述伺服电机(40)前端套有轴套(41),所述螺杆(44)穿过轴套(41)的轴孔与伺服电机(40)连接,所述轴套(41)固定在伺服电机(40)上,所述轴套(41)不与螺杆(44)接触,所述轴套(41)对称两端固定有左移动杆(42)和右移动杆(43),所述左移动杆(42)和右移动杆(43)上分别套接着左移动块(420)和右移动块(430),所述螺杆(44)上螺接着移动套(440),所述移动套(440)带有与螺杆(44)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槽,所述移动套(440)和左移动块(420)和右移动块(430)被一根连接杆(45)贯穿同步移动,所述左移动块(420)和右移动块(430)上的支撑端分别固定支撑板(46),所述左移动块(420)和右移动块(430)上的支撑板(4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育晓,林赛多,
申请(专利权)人:王育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