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欣专利>正文

一种吸水街道地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722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水街道地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的上端开设有压电槽,所述压电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电块,所述压电槽的两侧内壁分别固定有前瓷和后瓷,所述前瓷和后瓷的侧壁分别固定有前线和后线,所述压电块的内部开设有水腔、压腔和集中腔,所述水腔的侧壁贯穿插设有排水管,所述压腔的内部设有压缩机构,所述集中腔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压腔内部连通的连通槽。优点在于:利用行人行走带来的摩擦反作用力,使得压电块对前瓷和后瓷产生对应的压力,使得压电陶瓷块产生短时高电压,从而导致对应位置的电流变液固化膨胀,使得对应的压板下移,从而导致砖体表面的残留水随气流被抽吸至压腔中,使得行人行走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水街道地砖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街道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吸水街道地砖。
技术介绍
为了改善城市的道路环境,一般会铺设街道地砖,减少路面灰尘及降雨后的泥泞导致出行不便,街道地砖的种类繁多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受到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地砖在雨天虽然能够及时的完成渗水,但是地砖表面仍然会残留一定的雨水,从而使得地砖表面给行人的行走带来麻烦,尤其是雨水带来的打滑,容易导致行人受伤,并且地砖残留的雨水无法对周围环境做出反馈,使得雨水得不到利用,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地砖表面雨水及利用雨水的街道地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地砖效果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吸水街道地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水街道地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的上端开设有压电槽,所述压电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电块,所述压电槽的两侧内壁分别固定有前瓷和后瓷,所述前瓷和后瓷的侧壁分别固定有前线和后线,所述压电块的内部开设有水腔、压腔和集中腔,所述水腔的侧壁贯穿插设有排水管,所述压腔的内部设有压缩机构,所述集中腔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压腔内部连通的连通槽,所述集中腔的顶部贯穿开设有多个抽吸孔,所述砖体的上端贯穿插设有与水腔内部连通的抽风管,所述抽风管内部设有加湿机构。在上述的吸水街道地砖中,所述压缩机构包括与压腔内壁及抽风管外壁均密封滑动连接的压板,所述压板与压腔的内底部共同固定有多个压簧,所述压腔的底部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压板的上端固定有与密封槽内部密封滑动连接的密封板。>在上述的吸水街道地砖中,所述加湿机构包括与抽风管内壁转动连接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上端贯穿螺纹连接有转杆,所述固定环的内壁固定有扇叶,所述转杆与砖体的上端共同固定有多个复位弹簧,所述转杆的顶部固定有覆囊。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中,利用行人行走带来的摩擦反作用力,使得压电块对前瓷和后瓷产生对应的压力,使得压电陶瓷块产生短时高电压,从而导致对应位置的电流变液固化膨胀,使得对应的压板下移,从而完成对外部空气的抽吸,从而导致砖体表面的残留水随气流被抽吸至压腔中,进而使得砖体表面水流清除更加干燥,使得行人行走更加方便;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前瓷和后瓷,并通过前线与和后线与周边砖体联系,从而使得行人无论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时左脚还是右脚踩踏在砖体上,使得周围对应的砖体表面在行人踩踏之前得到清理,通过转块的设计使得转块的清理及时有效,进而使得行人能够更好的行走;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转杆,在行人踩踏转杆时,由于螺纹的设置,使得转杆下移的过程中固定环及扇叶将伴随着转动,通过扇叶转动不断的驱使周围空气流动,从而使得水腔内部的水流更加快速的蒸发,在晴朗天气里,水流能够对周围空气进行加湿处理,从而使得雨水对周围环境做出反馈,使得雨水得到利用,是周围空气环境更加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吸水街道地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吸水街道地砖的组合装配图。图中:1砖体、2压电槽、3压电块、4前瓷、41前线、5后瓷、51后线、6水腔、61排水管、7压腔、8通水槽、9抽风管、10压板、101压簧、11密封槽、12密封板、13集中腔、14连通槽、15抽吸孔、16固定环、17转杆、18复位弹簧、19扇叶、20覆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吸水街道地砖,包括砖体(1),砖体(1)的上端开设有压电槽(2),压电槽(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电块(3),压电槽(2)的两侧内壁分别固定有前瓷(4)和后瓷(5),前瓷(4)和后瓷(5)的侧壁分别固定有前线(41)和后线(51),前瓷(4)和后瓷(5)均为压电陶瓷,前线(41)和后线(51)均为导线,压电块(3)的内部开设有水腔(6)、压腔(7)和集中腔(13),水腔(6)的侧壁贯穿插设有排水管(61),压腔(7)的内部设有压缩机构,集中腔(13)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压腔(7)内部连通的连通槽(14),集中腔(13)的顶部贯穿开设有多个抽吸孔(15),砖体(1)的上端贯穿插设有与水腔(6)内部连通的抽风管(9),抽风管(9)内部设有加湿机构。压缩机构包括与压腔(7)内壁及抽风管(9)外壁均密封滑动连接的压板(10),压板(10)与压腔(7)的内底部共同固定有多个压簧(101),压腔(7)的底部开设有密封槽(11),压板(10)的上端固定有与密封槽(11)内部密封滑动连接的密封板(12),压腔(7)内密封板(12)上部空间填充有电流变液,密封板(12)将电流变液封闭,避免外泄,前线(41)中与前方两块砖体(1)中的电流变液连接,对其供电施加电压,后线(51)对后方两块砖体(1)中电流变液连接,所连接的两块砖体(1)位于斜角位置,从而符合行人的行走习惯。加湿机构包括与抽风管(9)内壁转动连接的固定环(16),固定环(16)的上端贯穿螺纹连接有转杆(17),固定环(16)的内壁固定有扇叶(19),扇叶(19)转动后将加入周围气流流动,转杆(17)与砖体(1)的上端共同固定有多个复位弹簧(18),转杆(17)的顶部固定有覆囊(20),覆囊(20)为弹性透气材料制成,转杆(17)受压后将下移,由螺纹连接的关系,使得转杆(17)下移过程不断转动,同时在压力消失后,复位弹簧(18)将推动转杆(17)复位,从而使得整个砖体(1)能能够循环使用;本专利技术中,在雨后行人踩踏砖体(1)时,将会踩压在压电块(3)上,并且随着行人的行走,压电块(3)将在行人踩踏下给予行人前进的摩擦力,从而使得压电块(3)有向行人移动方向相反的运动趋势,从而使得压电块(3)对前瓷(4)形成挤压,进而使得前瓷(4)通过导线对前方的另两块砖体(1)中的电流变液施加高电压,从而使得前方砖体(1)中的电流变液固化膨胀,从而使得对应位置的压板(10)受到推动而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压腔(7)上部空间增大压腔减小,从而使得外部气体受气压作用而快速进入到压腔(7)中,使得砖体(1)表面的水随气体同步运动,并且穿过抽吸孔(15)、集中腔(13)及连通槽(14)进入到压腔(7)中,从而使得前方砖体(1)表面的水通过气流的抽吸运动而收集,使得砖体(1)表面水分减少,使得砖体(1)表面的水不会影响行人的后续行走;在行人离开所踩踏的砖体(1)时,前方砖体(1)中的电流变液不受电压影响而液化恢复,从而使得前方砖体(1)恢复至初始状态,在行人踩踏至前方砖体(1)时,前方砖体(1)表面的水已经得到一定的清理,从而使得行人能够更好的行走,并且,由于一块砖体(1)对应前方的两块砖体(1),因此不论行人是左脚还是左脚踩踏砖体(1),在后续向前迈脚时,前方的砖体(1)均会得到清理,同时,后瓷(5)的存在使得行人在反向行走时,仍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因此行人无论怎样行走,下一步的砖体(1)均得到清理,使得行人的行走不会受到砖体(1)表面水的影响,行走更加稳定不会滑倒,并且不会因水渍污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水街道地砖,包括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的上端开设有压电槽(2),所述压电槽(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电块(3),所述压电槽(2)的两侧内壁分别固定有前瓷(4)和后瓷(5),所述前瓷(4)和后瓷(5)的侧壁分别固定有前线(41)和后线(51),所述压电块(3)的内部开设有水腔(6)、压腔(7)和集中腔(13),所述水腔(6)的侧壁贯穿插设有排水管(61),所述压腔(7)的内部设有压缩机构,所述集中腔(13)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压腔(7)内部连通的连通槽(14),所述集中腔(13)的顶部贯穿开设有多个抽吸孔(15),所述砖体(1)的上端贯穿插设有与水腔(6)内部连通的抽风管(9),所述抽风管(9)内部设有加湿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水街道地砖,包括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的上端开设有压电槽(2),所述压电槽(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电块(3),所述压电槽(2)的两侧内壁分别固定有前瓷(4)和后瓷(5),所述前瓷(4)和后瓷(5)的侧壁分别固定有前线(41)和后线(51),所述压电块(3)的内部开设有水腔(6)、压腔(7)和集中腔(13),所述水腔(6)的侧壁贯穿插设有排水管(61),所述压腔(7)的内部设有压缩机构,所述集中腔(13)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压腔(7)内部连通的连通槽(14),所述集中腔(13)的顶部贯穿开设有多个抽吸孔(15),所述砖体(1)的上端贯穿插设有与水腔(6)内部连通的抽风管(9),所述抽风管(9)内部设有加湿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欣黄明丽
申请(专利权)人:于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