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酰胺纤维与棉的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52702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酰胺纤维与棉的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混纺纱线包含10‑90重量份的聚酰胺56纤维、10‑90重量份的棉纤维;优选地,20‑50重量份的聚酰胺56纤维、50‑80重量份的棉纤维;所述聚酰胺56纤维和棉纤维重量的总和占混纺纱总重量的10‑100wt%;和/或,所述聚酰胺56纤维的断裂强度>5.5cN/dtex。采用所述混纺纱线所制备的织物,在保持良好的吸湿、柔软和舒适性同时,能够大幅度增加织物的耐磨性和耐用性,适用于对面料耐磨性和舒适性均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酰胺纤维与棉的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技术,属于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聚酰胺纤维与棉的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聚酰胺纤维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之一,产量在合成纤维中居第二位。它以聚酰胺为原料,经熔融纺丝制得,并广泛的应用于服用、家用及工业用等领域。其具有较低的密度,断裂强度高,伸展大,回弹性和耐疲劳性优良,同时弯曲模量和相对弯曲刚度小,纤维相对柔软,吸湿性在合成纤维中仅次于维纶,染色性在合成纤维中属较好。聚酰胺纤维可分为长丝和短纤,短纤主要应用于混纺纱线及面料的生产,与天然纤维混纺时,能够弥补天然纤维在耐用性上的不足,尤其是高强的聚酰胺纤维,能够大幅度增加面料的耐磨性,同时保持天然纤维良好的吸湿性以及柔软的手感,可广泛应用于对面料耐磨性和舒适性同时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如工装、作训服、牛仔裤、内衣等。另一方面,聚酰胺纤维的纺织还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即使通过抗静电剂预处理,聚酰胺纤维在梳棉过程中仍然存在静电积累严重的现象,而导致其难以单独成网、成条,制成率低,生产效率低。在加工生产高强聚酰胺短纤与棉纤维混纺纱线时,为提高可纺性和制成率,通常聚酰胺短纤与棉纤维混纺纱线的混纺方式采用散纤维混合,即在开清阶段之前便将聚酰胺纤维与棉纤维按一定比例进行初步混合,一起完成开清、梳棉工序。这种混合方式虽然能够提高纱线的可纺性和制成率,但由于聚酰胺纤维和棉纤维的性质及运动状态不同,在完成开清工序进入梳棉阶段时,纤维可能达不到均匀的混合,存在“解混合”的情况,最终导致纱线纵向和横向上棉纤维和聚酰胺纤维分布不均匀,影响纱线质量,因此,改善和提高纺织品的性能以满足工业上和生活中的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传统聚酰胺短纤维可纺性差带来的纱线质量上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酰胺56纤维与棉的混纺纱线、其制备方法,以及所述混纺纱线的应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聚酰胺56纤维与棉的混纺纱线,所述混纺纱线包含10~90重量份的聚酰胺56纤维、10~90重量份的棉纤维;优选地,20~50重量份的聚酰胺56纤维、50~80重量份的棉纤维;和/或,所述聚酰胺56纤维的断裂强度在5.5cN/dtex以上,优选为6.0~7.0cN/dtex。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聚酰胺56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在30~90%,优选为45~70%;和/或,所述聚酰胺56纤维和棉纤维重量的总和占混纺纱总重量的10~100wt%;和/或,所述聚酰胺56纤维,其单丝线密度优选是在1.3~2.0D的范围内,优选是在1.5~1.7D的范围内;和/或,其纤维长度优选是在38~51mm的范围内,更好是纤维长度在38mm,可以根据用途以及与其复合的各纤维的纤维长度等因素进行选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例中,所述聚酰胺56纤维的回潮率为4.0%~6.5%,长度为38mm,纤维线密度为1.5D。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例中,所述棉纤维的主体长度为29~45mm,优选是在33~40mm的范围内;和/或,所述棉纤维的品级为1~2级;和/或,所述棉纤维的马克隆值为3.6~4.3在的范围内,优选是在3.8~4.3的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例中,所述混纺纱线还包含再生纤维素纤维、涤纶纤维、尼龙纤维、丙纶纤维、腈纶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聚乙烯等合成纤维的一种或多种纤维,这些纤维的总量不超过所述混纺纱线的90wt%。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度在15~35cN/tex的范围内,优选是在23~33cN/tex的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混纺纱线的线密度在5.9tex~100tex之间,优选是在9.84tex~36.91tex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制备上述聚酰胺56纤维与棉的混纺纱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酰胺56纤维预调湿24~48小时;2)将步骤1)制得的聚酰胺56纤维经过开清、梳棉或清梳联工艺后,经1~3道并条步骤,得到预并聚酰胺56纤维条;3)将步骤2)中制得的预并聚酰胺56纤维条与棉纤维条进行2~5道并条工序,得到聚酰胺56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熟条;4)对步骤3)中制得的混纺熟条进行粗纱、细纱操作,得到聚酰胺56纤维与棉纤维的混纺纱线;或,对步骤3)中制得的混纺熟条进行纺纱操作,得到聚酰胺56纤维与棉纤维的混纺纱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例中,步骤1)中,所述预调湿为在25~30℃,60~70%R.H.的环境下进行。所述聚酰胺56纤维的断裂强度在5.5cN/dtex以上,优选为6.0~7.0cN/dtex;和/或,所述聚酰胺56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在30~90%,优选为45~70%;和/或,所述聚酰胺56纤维,其单丝的线密度优选是在1.3~2.0D的范围内,优选是在1.5~1.7D的范围内;和/或,其纤维长度优选是在38~51mm的范围内,更好是纤维长度在38mm,可以根据用途以及与其复合的各纤维的纤维长度等因素进行选择;和/或,所述聚酰胺56纤维的回潮率为4.0%~6.5%,长度为38mm,纤维线密度为1.5D。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例中,步骤1)中,所述聚酰胺56纤维在预调湿之前经过抗静电预处理,所述抗静电预处理的方式为将抗静电油剂涂覆在聚酰胺56纤维上,例如,通过喷壶、喷头等工具,将抗静电油剂水溶液均匀喷洒在聚酰胺56纤维上,或将聚酰胺56纤维通过盛有抗静电油剂水溶液的水槽;和/或,所述抗静电油剂选自市面上常规的化纤用纺纱前预处理抗静电剂,例如,J5326-H锦纶短丝细旦丝后纺油剂(由苏州源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抗静电剂ConolanCP120-C(由德国司马(zschimmerschwarzgmbh&co)提供)、抗静电剂(由时尚化工有限及两合公司提供)、抗静电剂FK-305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J5326-H锦纶短丝细旦丝后纺油剂。由于聚酰胺纤维较天然纤维吸湿性差,摩擦后容易产生静电,抗静电油剂有利于减少丝条的静电效应,从而确保纺丝正常进行。选择正确的抗静电油剂有助于保障丝条的质量及其染色性均匀。所述抗静电预处理后的聚酰胺56纤维上油率为0.4%~1%;所述的纤维上油率是指化学纤维上油剂干重占脱油剂后纤维干燥质量的百分率;当纤维上油率过低时,纤维表面不能均匀地形成油膜,摩擦阻力增大,集束性差,易产生毛丝,当纤维上油率过高时,油剂下滴及污染加剧,且不利于卷绕成形。和/或,所述的抗静电油剂与水的油水比为6~10wt%;和/或,经预处理48小时后,所述聚酰胺56纤维的回潮率在5~10%;和/或,经预处理48小时后,所述聚酰胺56纤维的质量比电阻1×106~1×107(Ω·g·cm-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例中,步骤3)中,所述并条过程中,每次合并总根数为6~8根;优选,2~3道并条工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线包含10~90重量份的聚酰胺56纤维、10~90重量份的棉纤维;和/或,/n所述聚酰胺56纤维的断裂强度在5.5cN/dtex以上,优选为6.0~7.0cN/dtex。/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线包含10~90重量份的聚酰胺56纤维、10~90重量份的棉纤维;和/或,
所述聚酰胺56纤维的断裂强度在5.5cN/dtex以上,优选为6.0~7.0cN/dtex。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纺纱线包含20~50重量份的聚酰胺56纤维、50~80重量份的棉纤维;和/或,
所述聚酰胺56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在30~90%,优选为45~70%;和/或,
所述聚酰胺56纤维的单丝的线密度优选是在1.3~2.0D的范围内,优选是在1.5~1.7D的范围内;和/或,
所述聚酰胺56纤维的纤维长度优选是在38~51mm的范围内,更好是纤维长度在38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56纤维的回潮率为4.0%~6.5%,长度为38mm,纤维的线密度为1.5D。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纤维的主体长度为29~45mm,优选是在33~40mm的范围内;和/或,
所述棉纤维的品级为1~2级;和/或,
所述棉纤维的马克隆值为3.6~4.3在的范围内,优选是在3.8~4.3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线还包含再生纤维素纤维、涤纶纤维、尼龙纤维、丙纶纤维、腈纶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所述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度在15~35cN/tex的范围内,优选是在23~33cN/tex的范围内;
和/或,所述混纺纱线的线密度在5.9tex~100tex之间,优选是在9.84tex~36.91tex之间。


6.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朝续徐晓辰陈万钟刘修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BT美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