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重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2196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管重建装置,尤其涉及动脉重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主动脉重建装置,可以在全程不影响毗邻分叉动脉的血管灌注情况下,可方便、顺利、有效地完成治疗主动脉瘤或夹层治疗,重建毗邻分支动脉血管。该重建装置,包括:一个覆膜支架;及一个膨胀件,所述膨胀件能置于所述覆膜支架内膨胀至不小于所述覆膜支架内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重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动脉重建装置。
技术介绍
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是十分凶险的人类血管疾病。主动脉瘤源自血管弥漫状的异常扩张,以瘤状破裂为其主要危险。主动脉夹层则以血管内膜撕裂、破口扩展,形成真假血管腔,除破裂风险外,还严重影响分支血管或脏器的供血。主动脉瘤,主要发生于腹主动脉及胸主动脉,主动脉弓部也可涉及。目前使用覆膜支架的腔内介入治疗方式以其微创伤的特点,逐渐取代外科开放式手术,成为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治疗首选。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当主动脉瘤体累及分叉血管或附近时,为了不封闭或干涉分支动脉的正常血液灌注,提供给覆膜支架锚固区域的正常主动脉段往往有限;而目前的腔内治疗共识认为需要确保距离真性瘤颈不小于15mm的健康主动脉,以保证覆膜支架的锚定。在无法提供覆膜支架足够长的健康主动脉段的情况下,患者往往不得不选择大创伤的外科手术进行干预。目前有在覆膜支架近端或远端设计稀疏的支架裸区,让裸区匹配分叉血管从而一定程度增加锚定区域;其问题在于,为了让支架裸区不闭塞分支血管,支架裸区往往会设置得非常稀疏,虽然可以覆盖分支血管增加了锚定区域,但是支架裸区无法提供充足的径向支撑力确保锚定,存在覆膜支架移位的风险。同样原因,对于主动脉弓部位置的主动脉瘤,因为毗邻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目前仍旧没有有效、方便的腔内治疗的介入器械供使用,外科治疗依旧是主流选择,患者不得不面对较大的手术创伤及手术风险。主动脉夹层常发于50-70岁男性群体,是人类主动脉有关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机理主要源于主动脉内膜的退行性变,血流撕破内膜进入到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形成夹层瘤状。其危害十分严重,未经治疗的一年内死亡率高达90%,国内近年来主动脉夹层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关注的热点。主动脉夹层按照是否累计升主动脉可分类为StanfordA型和B型,其中累及升主动脉为A型,近端破口可发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部或降主动脉近端。不累及升主段的为B型主动脉夹层,近端破口主要位于降主动脉。目前的治疗现状:对于A型夹层,往往累及弓部分支动脉,目前主要是通过外科开放手术,进行升主、以及弓部人工血管置换(如象鼻手术、孙氏手术),达到消除近端破口以及近端病变血管的置换;而对潜在的远端破口因其往往邻近分叉动脉,则选择旷置或者分期处理。对于B型夹层,目前采用覆膜支架的腔内治疗方式封闭近端破口已经成为首选,但当近端破口或远端破口累及分叉动脉时,仍旧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综上所述,目前对于邻近分叉血管的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难以在确保覆膜支架锚定的前提下,兼顾分叉动脉的正常血液灌注;诸如弓部主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疾病。目前也有一些诸如开窗技术,分支支架的处理方法,但仍旧存在适应范围窄、操作难度大等弊端而难以推广。开窗的方式,可以分为术前开窗和术中开窗两种,在覆膜支架上开好与分支动脉位置匹配的‘窗口’,兼顾分支血管的灌注。术前开窗的难点在于术中操作时如何将窗口准确对位分支血管,术中开窗的限制在于过程中存在对分支动脉的一定的封闭时间,往往会造成缺血损伤,特别是主动脉弓部会涉及到颅内的供血。分支支架的制约在于分叉血管解剖位置的多样性,一个特定位置关系及大小的分支覆膜支架难以适应不同的分支血管解剖情况。目前也有一些将开窗技术与再植入分支支架结合的尝试,但大都没能扩大适用范围或难以解决对位、术中分支动脉缺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动脉重建装置,可以在全程不影响毗邻分叉动脉的血管灌注情况下,可方便、顺利、有效地完成治疗主动脉瘤或夹层治疗,重建毗邻分支动脉血管。器械装置的主要作用机制如下:针对毗邻分叉动脉的主动脉瘤或者主动脉夹层,先行植入一个带有临时导流通道的覆膜支架,在实现自身锚定的同时,临时导流通道可将主动脉的血液与分支动脉导通;并且在对分支动脉开口部位的覆膜支架实施术中开窗时,因覆膜支架上临时导流通道的导流作用,可确保术中开窗过程中仍然维持分支动脉的血液灌注;而在开窗完成或进一步地在分支动脉植入分支覆膜支架后,该临时导流通道可以通过再行植入裸支架、或者球囊扩张等扩张机制,膨胀恢复为覆膜支架主体的管状,从而达到完整重建主动脉及毗邻分叉血管,且全过程中不影响分支血管的血液灌注。在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动脉重建装置包含:一个带有临时导流通道的覆膜支架(100),和一个裸支架(200);如图1A所示,一个覆膜支架(100),其主体由支架框架和覆盖于其上的覆膜构成,可由第一覆膜支架段(110)(覆膜支架靠近心脏的一端,后文称为近端),第二覆膜支架段(120),第三覆膜支架段(130)(覆膜支架远离心脏一端,后文称为远端)组成;其中第二覆膜支架段设置有开窗区(121)。在覆膜支架(100)的表面,包含至少一条临时导流通道(140),并进一步可由近端通道(141),开窗区通道(142),远端通道(143)构成.其中近端通道(141)位于第一覆膜支架段(110),开窗区通道(142)包含于开窗区(121),远端通道(143)位于第三覆膜支架段(130).开窗区(121)对应毗邻的一个或多个分支动脉口,临时导流通道(140)的作用在于,当覆膜支架(100)被植入到血管内时,血液可以通过临时导流通道(140)导流至毗邻的分叉动脉,且行术中开窗时不会因覆膜支架封闭分支动脉口影响血液灌注。而当开窗区(121)完成术中开窗,或进一步地在分支动脉血管内植入分支覆膜支架后,临时导流通道(140)可以被撑开改变内凹状态,与覆膜支架(100)形成完整的管状。在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主动脉重建装置用于修复弓部一个或多个近端夹层破口。附图说明图1A是一个是本专利技术的覆膜支架(100),其主体由支架框架和覆盖于其上的覆膜构成,可由第一覆膜支架段(110)(覆膜支架靠近心脏的一端),第二覆膜支架段(120),第三覆膜支架段(130)(覆膜支架远离心脏一端)组成;其中第二覆膜支架段设置有开窗区(121)。在覆膜支架(100)的表面,包含至少一条临时导流通道(140),并进一步可由近端通道(141),开窗区通道(142),远端通道(143)构成.其中近端通道(141)位于第一覆膜支架段(110),开窗区通道(142)包含于开窗区(121),远端通道(143)位于第三覆膜支架段(130).开窗区(121)对应毗邻的一个或多个分支动脉口。相邻开窗区(121)被内凹骨架(122)间隔开。图1B显示临时导流通道(140)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弧状,槽状,V字形、直线状等任意形状。图1C显示临时导流通道(140)可被撑开后与覆膜支架主体形成圆柱状,即在其不改变周长的情况下扩开后成为一个整圆。图1D显示临时导流通道(140)可以沿覆膜支架表面以螺旋-直线状或其他任意曲线轨迹贯通分布。图2A显示临时导流通道(140)可以由第一覆膜支架段(110)即近端发起,延伸贯通第二覆膜支架段(120)后结束。图2B显示临时导流通道(140)可以由第三覆膜支架段(130)即远端发起,延伸至第二覆膜支架段(120)后结束。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个覆膜支架,包括由框架和覆膜组成的主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主体包括一个开窗区,所述开窗区内只有覆膜;及/n所述覆膜支架表面包括至少一条临时导流通道,所述临时导流通道连通所述开窗区。/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8 CN 20191045521891.一个覆膜支架,包括由框架和覆膜组成的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一个开窗区,所述开窗区内只有覆膜;及
所述覆膜支架表面包括至少一条临时导流通道,所述临时导流通道连通所述开窗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所述临时导流通道是可以被撑开使所述覆膜支架横截面固定成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进一步包括多于一个开窗区,每个开窗区以内凹骨架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覆膜支架,所述内凹骨架与所述主体的框架相连接或不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所述临时导流通道连通所述开窗区内的部分横截面较其他部分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所述开窗区位于所述主体的端部并带有内凹特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所述主体由第一覆膜支架段、第二覆膜支架段和第三覆膜支架段组成,所述开窗区位于第二覆膜支架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覆膜支架,所述临时导流通道经第一覆膜支架段或第三覆膜支架段连接第二覆膜支架段的开窗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覆膜支架,所述第二覆膜支架段较第一覆膜支架段或第三覆膜支架段更为柔性。


10.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益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创心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