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讯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0771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5G通讯检测设备,包括机体和对称安装在机体底部的两组支撑柱,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板,且导热板的内部套设有防护壳体,并且防护壳体的内侧底部分别安装有主控模块和检测模块,所述导热板与机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散热腔,所述机体的两侧位于散热腔的内部均安装有抽风机,且两组抽风机的前端均安装有送风叶片,所述机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气孔和排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首先,采用循环式换气散热结构,不仅提高了检测装置的检测效果,也提高了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其次,采用可拆卸式的安装结构,不仅安装拆卸便捷,同时不仅提高了清洁的便捷性,也提高了检测设备的检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5G通讯检测设备
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5G通讯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检测设备有很多种类,工厂常用的检测设备有很多,包括测量设备卡尺、天平、打点机等,另外还有质量检测分析仪器,材质检测、包装检测设备等也是常见的检测设备。通讯测试仪是能对无线通信设备进行各种测试,从而为无线通信设备维修提高效率及准确度,缩短时间且节省维修费用的专业测试仪器。现有的5G通讯检测设备仍然存在部分问题,首先,现有的通讯检测设备,部分存在机体内部模块由于工作过长,造成的高温情况对内部模块造成损害,这种情况,不仅降低了检测装置的检测效果,也降低了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其次,现有的部分通讯检测装置的数据接口,部分直接开设在内部工作模块的前端,且数据接口容易存在集尘问题,且难以清理,这种情况,不仅降低了清洁的便捷性,也降低了检测设备的检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通讯检测设备部分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5G通讯检测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5G通讯检测设备,包括机体和对称安装在机体底部的两组支撑柱,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板,且导热板的内部套设有防护壳体,并且防护壳体的内侧底部分别安装有主控模块和检测模块,所述导热板与机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散热腔,所述机体的两侧位于散热腔的内部均安装有抽风机,且两组抽风机的前端均安装有送风叶片,所述机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气孔和排气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进气孔和排气孔分别与散热腔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机体的顶部嵌设有可拆卸的安置板,且安置板的上部开设有多组数据接口,所述数据接口与检测模块的顶部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安置板的两侧上端安装有拉板,且拉板卡接在机体的上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导热板由铝制材质制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机体的前端分别安装有显示屏和多组控制键。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采用循环式换气散热结构,在机体内部有导热板,且导热板内部有防护壳体,并且防护壳体的内侧有主控模块和检测模块,连通外部电源,操控控制键,使防护壳体内部的主控模块和检测模块开始运作,运作产生热度,导热板将热度导引出,同时再分别打开两组抽风机,左侧抽风机通过送风叶片将外部气体从进气孔抽进散热腔内,右侧抽风机通过送风叶片将散热腔内的热气从排气孔散出,以此循环散热,使散热腔内始终保持稳定的温度,达到对防护壳体内部各工作模块的降热效果,这种结构的综合设置,不仅提高了检测装置的检测效果,也提高了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中,采用可拆卸式的安装结构,在机体的顶部有安置板,且安置板上有多组数据接口,当需要对数据接口内部进行清理时,拉动安置板上的拉板,将安置板直接从机体上取下,再对数据接口进行清理,这种结构设置,不仅安装拆卸便捷,同时不仅提高了清洁的便捷性,也提高了检测设备的检测效果。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剖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机体;2、显示屏;3、支撑柱;4、控制键;5、进气孔;6、拉板;7、排气孔;8、检测模块;9、主控模块;10、安置板;11、数据接口;12、导热板;13、抽风机;14、送风叶片;15、防护壳体;16、散热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5G通讯检测设备,包括机体1和对称安装在机体1底部的两组支撑柱3,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板12,导热板12主要是将防护壳体15内部的各模块组工作产生的热度导引出,且导热板12的内部套设有防护壳体15,防护壳体15主要是起到保护内部各模块组的效果,并且防护壳体15的内侧底部分别安装有主控模块9和检测模块8,主控模块9主要是具有控制各模块组运作的效果,检测模块8主要是对外部通过数据接口11传输进的数据进行检测,导热板12与机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散热腔16,散热腔16主要是使气流的循环流动,机体1的两侧位于散热腔16的内部均安装有抽风机13,抽风机13主要起到通过送风叶片14来抽送气体的作用,且两组抽风机13的前端均安装有送风叶片14,机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气孔5和排气孔7,进气孔5和排气孔7分别与散热腔16连通。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机体1的顶部嵌设有可拆卸的安置板10,安置板10主要是将数据接口11与机体1分离,这样便于对数据接口11进行清理,且安置板10的上部开设有多组数据接口11,数据接口11主要是与需要检测的通讯仪器进行连接,并将数据传给检测模块8进行检测,数据接口11与检测模块8的顶部连通,安置板10的两侧上端安装有拉板6,且拉板6卡接在机体1的上部,导热板12由铝制材质制成。具体的,如图1所示,机体1的前端分别安装有显示屏2和多组控制键4,显示屏2主要是显示检测的结果,控制键4主要是控制机体1内部各模块和抽风机13的运作。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连通外部电源,将需要检测的通讯仪器通过数据线插入在机体1顶部安置板10上的数据接口11内,再操控控制键4,使防护壳体15内部的主控模块9和检测模块8开始运作,随着使用时长产生高温,导热板12将热度导引出,同时再分别打开两组抽风机13,左侧抽风机13通过送风叶片14将外部气体从进气孔5抽进散热腔16内,右侧抽风机13通过送风叶片14将散热腔16内的热气从排气孔7排出,以此循环散热,使散热腔16内始终保持稳定的温度,达到对防护壳体15内部各工作模块的降热效果,其次,当检测设备不在使用时,需要对数据接口11内部进行清理,通过拉动安置板10上的拉板6,将安置板10直接从机体1上取下,再对数据接口11进行清理,最后,结束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5G通讯检测设备,包括机体(1)和对称安装在机体(1)底部的两组支撑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板(12),且导热板(12)的内部套设有防护壳体(15),并且防护壳体(15)的内侧底部分别安装有主控模块(9)和检测模块(8),所述导热板(12)与机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散热腔(16),所述机体(1)的两侧位于散热腔(16)的内部均安装有抽风机(13),且两组抽风机(13)的前端均安装有送风叶片(14),所述机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气孔(5)和排气孔(7)。/n

【技术特征摘要】
1.5G通讯检测设备,包括机体(1)和对称安装在机体(1)底部的两组支撑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板(12),且导热板(12)的内部套设有防护壳体(15),并且防护壳体(15)的内侧底部分别安装有主控模块(9)和检测模块(8),所述导热板(12)与机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散热腔(16),所述机体(1)的两侧位于散热腔(16)的内部均安装有抽风机(13),且两组抽风机(13)的前端均安装有送风叶片(14),所述机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气孔(5)和排气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通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5)和排气孔(7)分别与散热腔(16)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能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