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006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电动致动器,能够在检测输出轴的旋转角度时稳定并且准确地检测该旋转角度。电动致动器(10)具有:输出轴(61),其绕着输出中心轴线(J3)旋转,输出马达的动力;以及环状的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其同心地安装于输出轴(61),与输出轴(61)一同旋转。输出轴(61)具有第1外径部(64a)和第2外径部(64b),该第1外径部(64a)具有第1外径(R1),该第2外径部(64b)包含具有比第1外径(R1)大的第2外径(R2)的部分。第2外径部(64b)的外周面(642)与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的内周面(632)对置,与N极的顶部(63N)的距离(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致动器
本技术涉及电动致动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搭载于汽车的雨刷装置的驱动源,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减速器的马达。该带减速器的马达具备电动马达以及与电动马达连结的减速器。减速器能够按照规定的减速比对电动马达的输出进行减速,并将其从输出轴输出。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减速器的马达具备检测输出轴的旋转位置、即旋转角度的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具有:圆环状的传感器磁铁,其与输出轴同心地配置,与输出轴一同旋转;以及磁传感器,其与传感器磁铁分离配置,例如固定于外壳等。当传感器磁铁旋转从而与磁传感器对置的部分的磁极发生变化时,磁传感器输出检测信号。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4562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减速器的马达的传感器磁铁中,传感器磁铁的周向上的磁通密度By小于传感器磁铁与磁传感器相互分离的分离方向上的磁通密度Bz,在磁通密度Bz与磁通密度By之间产生差异。而且,根据该差异的程度,检测信号可能会比较大幅地畸变,结果为,无法准确地检测输出轴的旋转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检测输出轴的旋转角度时稳定并且准确地检测该旋转角度的电动致动器。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动致动器具有:马达;输出轴,其与马达连接,绕着轴线旋转,输出马达的动力;以及环状的磁铁,其同心地安装于输出轴,与输出轴一同旋转,其特征在于,磁铁是沿着其周向配置有1个N极和1个S极的2极磁铁,输出轴具有第1外径部和第2外径部,该第1外径部的从轴线到外周面的距离为第1外径,该第2外径部具有距离为比第1外径大的第2外径的部分,第2外径部的外周面与磁铁的内周面对置,在与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2外径部的外周面与内周面的距离中的、与N极的顶部和S极的顶部的距离大于与N极和S极的边界部的距离。在上述方式的电动致动器中,优选为,所述第2外径部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内周面的距离中的、与所述N极的顶部和所述S极的顶部的距离为最大。在上述方式的电动致动器中,优选为,所述第2外径部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内周面的距离中的、与所述N极和所述S极的边界部的距离为最小。在上述方式的电动致动器中,优选为,所述第2外径部的所述外周面在所述N极和所述S极的边界部与所述内周面接触。在上述方式的电动致动器中,优选为,从所述轴线方向观察所述第2外径部的所述外周面时的轮廓形状为椭圆形。在上述方式的电动致动器中,优选为,从所述轴线方向观察所述内周面时的轮廓形状为圆形。在上述方式的电动致动器中,优选为,所述电动致动器还在从所述输出轴向径向外侧偏离的位置具有与所述磁铁对置配置的检测元件,该检测元件检测由所述磁铁的旋转引起的磁通密度的变化。在上述方式的电动致动器中,优选为,所述输出轴将所述马达的动力减速地输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动致动器,能够在检测输出轴的旋转角度时稳定并且准确地检测该旋转角度。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电动致动器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的磁传感器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中的B-B线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图2所示的磁传感器中的旋转角度与磁通密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形。图6是示出图2所示的磁传感器中的旋转角度与反正切的值之间的关系的图形。图7是磁传感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8是沿着图7中的C-C线的剖视图。图9是磁传感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0是沿着图9中的D-D线的剖视图。图11是现有的磁传感器的纵剖视图。图12是示出现有的磁传感器中的旋转角度与磁通密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形。标号说明10:电动致动器;11:壳体;11a:壳体主体;20:电路板外壳;21:电路板外壳主体;21a:底壁;21b:侧壁;21c:凹部;21d:中央贯通孔;22:金属部件;23a:圆环板部;23b:外侧筒部;23c:内侧筒部;23d:顶板部;24:输出轴支承部;24a:贯通孔;25:臂部;26:电路板外壳罩;30:马达外壳;31:马达外壳主体;32:马达收纳部;32a:环状凸部;33:输出部保持部;33a:基部;33b:输出轴保持部;37:定子固定部件;40:马达部(马达);41:马达轴;41a:偏心轴部;42:转子主体;42a:转子铁芯;42b:转子磁铁;43:定子;43a:定子铁芯;43b:绝缘件;43c:线圈;44a:第1轴承;44b:第2轴承;44c:第3轴承;44d:第4轴承;45: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6:磁铁保持架;47:预压部件;50:减速机构;51:外齿轮;51a:孔;52:内齿轮;53:输出齿轮;53a:输出齿轮主体;53b:销;60:输出部;61:输出轴;61a:输出轴主体;61b:凸缘部;61c:嵌合部;61d:开口部;62:驱动齿轮;63: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磁铁);632:内周面;63B:边界部;63N:顶部;63S:顶部;64:磁铁保持架;64a:第1外径部;64b:第2外径部;64c:凸缘部;641:外周面;642:外周面;70:电路板;70a:贯通孔;71:马达部传感器;72:输出部传感器(检测元件);80A:磁传感器;80B:磁传感器;90:汇流条保持架;By:磁通密度;Bz:磁通密度;DS:被驱动轴;G0:理论值的曲线;G1:技术产品的值的曲线;G2:现有产品的值的曲线;J1:中心轴线;J2:偏心轴线;J3:输出中心轴线(轴线);L63B:距离;L63N:距离;L63S:距离;R1:第1外径;R2:第2外径;t63:厚度;W63:宽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电动致动器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12对本技术的电动致动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相互垂直的3个轴设定为X轴、Y轴以及Z轴。包含X轴和Y轴的XY平面为水平,Z轴为铅直。另外,将以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本说明书中,“上下方向”、“水平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10安装于车辆。更详细地说,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10作为根据驾驶员的换挡操作而进行驱动的线控换挡方式的致动器搭载于车辆。如图1所示,电动致动器10具备马达部(马达)40、减速机构50、输出部60、电路板70、马达部传感器71、输出部传感器(检测元件)72、壳体11、汇流条保持架90以及未图示的汇流条。马达部40具有马达轴41、第1轴承44a、第2轴承44b、第3轴承44c、第4轴承44d、转子主体42、定子43、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以及磁铁保持架46。马达轴41沿Z轴方向延伸。第1轴承44a、第2轴承44b、第3轴承44c以及第4轴承44d对马达轴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具有:/n马达;/n输出轴,其与所述马达连接,绕着轴线旋转,输出所述马达的动力;以及/n环状的磁铁,其同心地安装于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出轴一同旋转,/n其特征在于,/n所述磁铁是沿着其周向配置有1个N极和1个S极的2极磁铁,/n所述输出轴具有第1外径部和第2外径部,该第1外径部的从所述轴线到外周面的距离为第1外径,该第2外径部具有所述距离为比所述第1外径大的第2外径的部分,/n所述第2外径部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对置,在与所述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第2外径部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内周面的距离中的、与所述N极的顶部和所述S极的顶部的距离大于与所述N极和所述S极的边界部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8 JP 2018-248309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具有:
马达;
输出轴,其与所述马达连接,绕着轴线旋转,输出所述马达的动力;以及
环状的磁铁,其同心地安装于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出轴一同旋转,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是沿着其周向配置有1个N极和1个S极的2极磁铁,
所述输出轴具有第1外径部和第2外径部,该第1外径部的从所述轴线到外周面的距离为第1外径,该第2外径部具有所述距离为比所述第1外径大的第2外径的部分,
所述第2外径部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磁铁的内周面对置,在与所述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第2外径部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内周面的距离中的、与所述N极的顶部和所述S极的顶部的距离大于与所述N极和所述S极的边界部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外径部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内周面的距离中的、与所述N极的顶部和所述S极的顶部的距离为最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俊晃翟冠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东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