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套组件及插座,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包括:支架,其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插套,与第一通道的位置相对应;第二插套,与第二通道的位置相对应;其中,第一插套与第二插套之间设置有共用侧壁。通过共用侧壁,使得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独立工作,并且最大程度地减少插套的纵向长度,进而减小插座的整体体积,避免造成原料的浪费,并且降低插座的加工成本,另外,将第一插套与第二插套的对称垂直轴面相互重合,使得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相互对齐,从而改善插座整体的外观美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套组件及插座
本技术属于电器
,涉及一种插套组件,特别是一种插套组件及插座。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插座标准的更换,以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现在市面上售卖的插座,不仅在插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插孔,而且在插座的侧表面同样设置插孔,以此满足人们的需求。中国专利(CN202395269U)公开了一种组合型多用连体插套的插座,壳体上的上面设有一个以上的单相两极带接地插孔:包括有L极插孔、N极插孔、E极插孔;壳体的侧面设有一个以上的单相两极插孔:包括有L极插孔、N极插孔;壳体内设有与L极插孔对应的L极插套、与N极插孔对应的N极插套、与E极插孔对应的E极插套,所述的L极插套、N极插套及E极插套分别通过铜条串联后分别与零线、火线及接地线电连接或分别与火线、零线及接地线电连接。但是,上述所述的连体插套其纵向长度较长,导致插座的整体体积较大,从而造成原料的浪费,以及加工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体积较小,成本较低,并能避免原料浪费的插套组件。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插套组件,包括:支架,其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且第一通道包括第一L极插孔、第一N极插孔以及E极插孔,第二通道包括第二L极插孔和第二N极插孔;第一插套,包括分别与第一L极插孔、第一N极插孔以及E极插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一L极插套、第一N极插套以及E极插套;第二插套,包括分别与第二L极插孔和第二N极插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L极插套和第二N极插套;其中,第一L极插套与第二L极插套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共用侧壁,第一N极插套与第二N极插套之间设置一个第二共用侧壁。在上述的一种插套组件中,第一通道开孔方向的延长线与第二通道开孔方向的延长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直角,或者为锐角,或者为钝角。在上述的一种插套组件中,第一L极插套与第一N极插套之间以第一垂直轴面对称设置,第二L极插套与第二N极插套之间以第二垂直轴面对称设置,其中,第一垂直轴面与第二垂直轴面相互平行或者相互重合。在上述的一种插套组件中,每一个共用侧壁包括一条斜向侧壁,和与斜向侧壁呈一体结构的竖向侧壁,其中,斜向侧壁的倾斜角度与第一L极插孔或者第一N极插孔的倾斜角度相一致,竖向侧壁与第二L极插孔或者第二N极插孔相平行。在上述的一种插套组件中,第一L极插套包括一个第一弹性侧壁,第二L极插套包括一个第二弹性侧壁,其中,第一弹性侧壁与第二弹性侧壁均可相对于第一共用侧壁移动;第一N极插套包括一个第三弹性侧壁,第二N极插套包括一个第四弹性侧壁,其中,第三弹性侧壁与第四弹性侧壁均可相对于第二共用侧壁移动。在上述的一种插套组件中,在支架上设置有一个限位部,且该限位部包括两个限位块,其中,每一个限位块分别与对应共用侧壁的一侧相抵靠。在上述的一种插套组件中,在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三L极插孔和第三N极插孔,其中,在第三L极插孔和第三N极插孔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第三L极插套和第三N极插套。在上述的一种插套组件中,第三L极插套和第三N极插套以第三垂直轴面对称设置,其中,第三垂直轴面与第一垂直轴面、第二垂直轴面两两平行,或者两两重合。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插座,包括若干个所述的插套组件,且若干个所述插套组件呈一字型排列设置。在上述的插座中,还包括开关,与所述插套组件电连接。在上述的插座中,每一个所述插套组件中的L极插套,N极插套以及E极插套分别集成设置,形成L极金属条,N极金属条以及E极金属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插套组件,通过第一插套与第二插套之间的共用侧壁,使得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独立工作,互不干涉,并且最大程度地减少插套的纵向长度,进而减小插座的整体体积,避免造成原料的浪费,并且降低插座的加工成本,另外,将第一插套与第二插套的对称垂直轴面相互重合,使得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相互对齐,从而改善插座整体的外观美观度。(2)、通过设置弹性侧壁,保证插套具有一定的复位功能,提高插头与插套之间的通电效果,另外,弹性侧壁均可相对于共用侧壁移动,而共用侧壁则不发生形变,一方面保证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使用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保证第一插套与第二插套的通电效果。(3)、将弹性侧壁的插接端呈折弯设置,在缩小通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弹性侧壁的回弹效果,提高插套的导电效果,另外,将弹性侧壁的插接端呈折弯设置,相比较现有技术中插头两侧与插套面面接触,或者线面接触而言,本实施例中插头与插套本体一侧为面面接触,另一侧为线面接触的导电效果更为可靠。(4)、通过设置限位块,进一步限定共用侧壁在支架上的位置,进一步保证插头从第一通道中插入,或者从第二通道中插入时,仅为对应的弹性侧壁发生移动,而共用侧壁不发生移动,从而保证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使用的独立性,进而确保第一插套与第二插套的通电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插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插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插座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插座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插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插座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插座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支架;110、第一通道;111、第一L极插孔;112、第一N极插孔;113、E极插孔;114、第三L极插孔;115、第三N极插孔;120、第二通道;121、第二L极插孔;122、第二N极插孔;130、限位块;200、第一插套;210、第一L极插套;211、第一弹性侧壁;212、第一过渡侧壁;220、第一N极插套;221、第三弹性侧壁;222、第三过渡侧壁;230、E极插套;240、第一共用侧壁;241、斜向侧壁;242、竖向侧壁;250、第二共用侧壁;300、第二插套;310、第二L极插套;311、第二弹性侧壁;312、第二过渡侧壁;320、第二N极插套;321、第四弹性侧壁;322、第四过渡侧壁;400、第三插套;410、第三L极插套;420、第三N极插套;500、L极金属条;600、N极金属条;700、E极金属条;800、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插套组件,包括:支架100,其上设置有第一通道110和第二通道120,且第一通道110包括第一L极插孔111、第一N极插孔112以及E极插孔113,第二通道120包括第二L极插孔121和第二N极插孔122;第一插套200,包括分别与第一L极插孔111、第一N极插孔112以及E极插孔113位置相对应的第一L极插套210、第一N极插套220以及E极插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100),其上设置有第一通道(110)和第二通道(120),且第一通道(110)包括第一L极插孔(111)、第一N极插孔(112)以及E极插孔(113),第二通道(120)包括第二L极插孔(121)和第二N极插孔(122);/n第一插套(200),包括分别与第一L极插孔(111)、第一N极插孔(112)以及E极插孔(113)位置相对应的第一L极插套(210)、第一N极插套(220)以及E极插套(230);/n第二插套(300),包括分别与第二L极插孔(121)和第二N极插孔(122)位置相对应的第二L极插套(310)和第二N极插套(320);/n其中,第一L极插套(210)与第二L极插套(310)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共用侧壁(240),第一N极插套(220)与第二N极插套(320)之间设置一个第二共用侧壁(2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00),其上设置有第一通道(110)和第二通道(120),且第一通道(110)包括第一L极插孔(111)、第一N极插孔(112)以及E极插孔(113),第二通道(120)包括第二L极插孔(121)和第二N极插孔(122);
第一插套(200),包括分别与第一L极插孔(111)、第一N极插孔(112)以及E极插孔(113)位置相对应的第一L极插套(210)、第一N极插套(220)以及E极插套(230);
第二插套(300),包括分别与第二L极插孔(121)和第二N极插孔(122)位置相对应的第二L极插套(310)和第二N极插套(320);
其中,第一L极插套(210)与第二L极插套(310)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共用侧壁(240),第一N极插套(220)与第二N极插套(320)之间设置一个第二共用侧壁(2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套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L极插套(210)与第一N极插套(220)之间以第一垂直轴面对称设置,第二L极插套(310)与第二N极插套(320)之间以第二垂直轴面对称设置,其中,第一垂直轴面与第二垂直轴面相互平行或者相互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插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共用侧壁包括一条斜向侧壁(241),和与斜向侧壁(241)呈一体结构的竖向侧壁(242),其中,斜向侧壁(241)的倾斜角度与第一L极插孔(111)或者第一N极插孔(112)的倾斜角度相一致,竖向侧壁(242)与第二L极插孔(121)或者第二N极插孔(122)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插套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L极插套(210)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卫军,张希伟,罗特苗,皮世平,李婵,
申请(专利权)人: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