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CPU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181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2
一种计算机CPU余热回收装置,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板和CPU,所述CPU的前侧设有CPU散热片,所述CPU散热片的前侧设有散热风扇,所述固定板位于散热风扇的前方,所述固定板的后侧设有导热框,所述导热框后侧的两端均设有导热片,两个导热片的后端分别与CPU散热片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前侧位于导热框内侧的位置排列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对应设有半导体温差发电片,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前侧设有辅助降温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热片和导热框将CPU散发的热量传递给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热面,通过辅助降温单元对半导体温差发电片辅助降温,利用温差进行发电,并对散热风扇供电,可以实现对余热的二次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CPU余热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计算机CPU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计算机的CPU及其他部件高速运转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散热其实就是一个热传递的过程,目的是将CPU产生的热量带到其它介质上,将CPU温度控制在一个稳定范围之内,现有技术中通过散热风扇散热,CPU的热量最终是要发散到空气当中,这个过程就是CPU散热,但是目前的CPU散热装置没有余热装置,回收热量直接发散到空气中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机CPU余热回收装置,本技术通过半导体温差发电片、导热片和导热框以及辅助降温单元的配合作用,对CPU散发的热量进行发电,并给散热风扇供电,以此来达到对余热进行二次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的目的。为了实现所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CPU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固定板和CPU,所述CPU的前侧设有CPU散热片,所述CPU散热片的前侧设有散热风扇,所述固定板位于散热风扇的前方,所述固定板的后侧设有导热框,所述导热框后侧的两端均设有导热片,两个导热片的后端分别与CPU散热片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前侧位于导热框内侧的位置排列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对应设有半导体温差发电片,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前侧设有辅助降温单元,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输出端与散热风扇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固定板前侧的四角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螺栓和螺母,所述固定螺栓对设在通孔内,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设有螺母,所述固定螺栓上配套设有密封垫圈。所述辅助降温单元包括导热硅脂和散热片,所述导热硅脂设在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前侧,所述导热硅脂的前侧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前侧排列设有散热齿片。所述通槽的内壁与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外侧之间对应设有密封垫。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计算机CPU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导热片和导热框将CPU散发的热量传递给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热面,通过辅助降温单元对半导体温差发电片辅助降温,利用温差进行发电,并对散热风扇供电,可以实现对余热的二次利用,避免资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辅助降温单元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单元结构示意图;1、固定板;2、半导体温差发电片;3、CPU散热片;4、散热风扇;5、导热片;6、CPU;7、密封垫圈;8、导热框;9、通槽;10、通孔;11、辅助降温单元;111、导热硅脂;112、散热片;12、密封垫;13、散热齿片;14、固定单元;141、固定螺栓;142、螺母。【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技术,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结合附图1~5所述的一种计算机CPU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固定板1和CPU6,所述CPU6的前侧设有CPU散热片3,所述CPU散热片3的前侧设有散热风扇4,所述固定板1位于散热风扇4的前方,所述固定板1的后侧设有导热框8,所述导热框8后侧的两端均设有导热片5,两个导热片5的后端分别与CPU散热片3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的前侧位于导热框8内侧的位置排列开设有通槽9,所述通槽9内对应设有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的前侧设有辅助降温单元11,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的输出端与散热风扇4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导热片5和导热框8将CPU6散发的热量传递给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的热面,利用温差进行发电,并对散热风扇4供电,可以实现对余热的二次利用,避免资源浪费。所述固定板1前侧的四角均开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内设有固定单元14。所述固定单元14包括固定螺栓141和螺母142,所述固定螺栓141对设在通孔10内,所述固定螺栓141的一端设有螺母142,所述固定螺栓141上配套设有密封垫圈7,通过固定板1以及通孔10内的固定螺栓141和螺母142,将装置整体固定在计算机机箱对应的凹槽内。所述辅助降温单元11包括导热硅脂111和散热片112,所述导热硅脂111设在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的前侧,所述导热硅脂111的前侧设有散热片112。所述散热片112的前侧排列设有散热齿片13,通过通过散热片112和散热齿片13对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的冷面辅助降温。所述通槽9的内壁与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的外侧之间对应设有密封垫12,密封垫12起到密封的作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CPU余热回收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通过固定板1以及通孔10内的固定螺栓141和螺母142,将装置整体固定在计算机机箱对应的凹槽内,将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之前进行串联连接,并将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的输出端与散热风扇4的输入端电连接,当CPU6工作散热时,通过导热片5和导热框8将CPU6散发的热量传递给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的热面,通过散热片112和散热齿片13对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的冷面辅助降温,利用温差进行发电,并对散热风扇4供电,可以实现对余热的二次利用,避免资源浪费。本技术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CPU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固定板(1)和CPU(6),所述CPU(6)的前侧设有CPU散热片(3),所述CPU散热片(3)的前侧设有散热风扇(4),所述固定板(1)位于散热风扇(4)的前方,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板(1)的后侧设有导热框(8),所述导热框(8)后侧的两端均设有导热片(5),两个导热片(5)的后端分别与CPU散热片(3)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的前侧位于导热框(8)内侧的位置排列开设有通槽(9),所述通槽(9)内对应设有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的前侧设有辅助降温单元(11),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的输出端与散热风扇(4)的输入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CPU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固定板(1)和CPU(6),所述CPU(6)的前侧设有CPU散热片(3),所述CPU散热片(3)的前侧设有散热风扇(4),所述固定板(1)位于散热风扇(4)的前方,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板(1)的后侧设有导热框(8),所述导热框(8)后侧的两端均设有导热片(5),两个导热片(5)的后端分别与CPU散热片(3)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的前侧位于导热框(8)内侧的位置排列开设有通槽(9),所述通槽(9)内对应设有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的前侧设有辅助降温单元(11),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2)的输出端与散热风扇(4)的输入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CPU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板(1)前侧的四角均开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内设有固定单元(14)。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超群仇伟涛张若含
申请(专利权)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