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全自动便携式手持拉拔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737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全自动便携式手持拉拔仪,该新型全自动便携式手持拉拔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两侧分别向外延伸以形成手持部,所述壳体的底部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以形成相对设置的支撑部;设于壳体中上部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方的壳体内形成有安装测控元件的容置腔;拉拔结构,包括竖直连接于安装座上的丝杠组件;可拆卸连接于丝杠组件末端的拉拔块;与丝杠组件平行设置的驱动电机;将丝杠组件和驱动电机连接的同步带减速机构,以使驱动电机能够驱动丝杠组件升降。该新型全自动便携式手持拉拔仪,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携带;同时结构整体支撑稳定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全自动便携式手持拉拔仪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全自动便携式手持拉拔仪。
技术介绍
拉拔仪用于建筑工程墙体隔热保温材料粘结强度和外墙饰面砖、各种板材、油漆等材料粘接强度的检测。传统的拉拔仪测试和显示部分分开,一人难以操作完成。后来改进的一体结构的全自动拉拔仪存在结构体积较大,携带不便的缺陷;也存在测试稳定性差、拆卸安装难度大等缺陷。为此,本申请公开了一款结构紧凑、便于携带的全自动手持拉拔仪,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全自动便携式手持拉拔仪,以至少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全自动便携式手持拉拔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两侧分别向外延伸以形成手持部,所述壳体的底部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以形成相对设置的支撑部;设于壳体中上部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方的壳体内形成有安装测控元件的容置腔;拉拔结构,包括竖直连接于安装座上的丝杠组件;与丝杠组件平行设置的驱动电机;将丝杠组件和驱动电机连接的同步带减速机构,以使驱动电机能够驱动丝杠组件升降;可拆卸连接于丝杠组件末端的拉拔块。拉拔仪如此设计,结构较为紧凑,可以大幅度缩小其体积,方便检测人员携带。其中,测控元件安装在容置腔内,不仅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还比较美观。其中,测控元件的结构可以包括控制器,与控制器连接的触摸屏、存储模块(存储卡)、电源模块等,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相连,用于接受控制器输出的信号,其中控制器具有数据处理功能,能够接受来自触摸屏的信号,同时也能够将信号传输至触摸屏显示。电源模块用于给驱动电机、控制器等结构供电。当然测控元件还可以采用其他可行结构。工作原理:在测试前,先将拉拔块粘接在被测试物体上,粘接大约两天后,将拉拔仪与拉拔块连接,手握住手持部,使拉拔仪的两个支撑部支撑在被测试物体上,启动拉拔仪进行抗拉拔测试,驱动电机驱动丝杠组件对拉拔块施加拉力,并注意观察拉力大小,直至被测物体破坏,得到临界拉力结束。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行星减速机与安装座相连。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中壳体围城容置腔,所述中壳体的下部固接有卡圈,所述安装座卡设于卡圈上,所述下壳体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部,所述安装座、中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钉将三者连接。如此设置,不仅方便各部件之间的安装,也方便对各部件的维护工作进行。可选的,所述中壳体底部设有对应每个支撑部的卡槽,便于下壳体和中壳体、安装座对位安装,节省安装速度,同时提高整个壳体组装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手持部为两个对称的通槽握手,如此设置,不会出现手滑现象,便于更方便、更稳定的扶持拉拔仪。可选的,所述丝杠组件包括连接于安装座上的滚珠丝杠;连接于滚珠丝杠输出端的万向节;连接于万向节侧部的导向杆,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供导向杆滑动的导槽;连接于万向节底部的力传感器;连接于力传感器下端的卡接块,所述拉拔块的顶部设有与卡接块配合卡设的卡槽,以使卡接块能够将拉力传递至拉拔块。使用时,可以直接将卡接块卡入卡槽中,方便快捷。万向节的设置可以保证拉力尽可能沿轴向方向,不会产生侧向力。可选的,所述支撑部为弧形支撑部,所述弧形支撑部向远离拉拔块方向弯曲。弧形设计,支撑效果更稳更好。可选的,所述测控元件包括用于处理信息的MCU模块,及与MCU模块相连的输入输出模块、语音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CPLD模块;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CPLD模块电连接,所述力传感器通过A/D转换器与所述CPLD模块连接,以传递驱动机构向拉拔块施加的拉力信号。其中,MCU模块主要用于处理接受的数据,输入输出模块既可以向MCU模块输入信息,还可以由其向输入输出模块输出信息,例如触摸屏。语音模块用于语音提示“测试开始”和“测试结束”信号。驱动电机采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通过CPLD模块向MCU模块传递信息。工作原理:力传感器测量的拉力信号通过A/D转换器传递至CPLD模块,再传递至MCU模块,MCU模块处理后将拉力数据和强度数据显示在输入输出模块上,其中强度数据由拉力和预先输入的拉拔块粘接面积确定。当驱动电机启动时,将信号传递至MCU模块,MCU模块输出信号给语音模块,语音输出“测量开始”的信号;当被测试物体断裂时,拉力骤降为0,信号处理后,由语音模块输出“测量结束”的信号,便于关机结束测量。如果需要将测试数据导出,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记录数据上传至云端或者手机等设备上。可选的,所述输入输出模块为设于外壳顶部的触摸屏,所述触摸屏能够欧输出拉力数据和强度数据。可选的,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为无线WIFI。可选的,所述手持拉拔仪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采用锂电池。所述手持拉拔仪上设有启动开关,用于控制拉拔仪启停。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优点是:1、本申请手持拉拔仪,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携带;同时结构整体支撑稳定性较好。2、本申请壳体采用三部分结构组装而成,组装精度高,组装步骤少,不仅方便各部件之间的安装,也方便各部件维护工作的进行,大大节省了安装拆卸时间。3、本申请手持部根据人体工学设计,便于测量者较稳定、轻松的握住拉拔仪,避免出现手滑掉落或不稳现象。4、本申请支撑部采用弧形设计,支撑效果更稳固,外观更漂亮。5、本申请拉拔块与丝杠组件之间采用卡接设置,可以省时方便实现两者之间安装和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部分结构爆炸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丝杠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测控元件各部分部件连接的电路框图。图中,1、壳体,11’、手持部,13’、支撑部,11、上壳体,12、中壳体,121、卡圈,122、卡槽,13、下壳体,2、安装座,3、拉拔结构,31、丝杠组件,311、丝杠,312、万向节,313、导向杆,314、力传感器,315、卡接块,32、驱动电机,33、同步带减速机构,34、拉拔块,4、容置腔。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全自动便携式手持拉拔仪,其特征在于,/n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两侧分别向外延伸以形成手持部,所述壳体的底部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以形成相对设置的支撑部;/n设于壳体中上部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方的壳体内形成有安装测控元件的容置腔;/n拉拔结构,包括竖直连接于安装座上的丝杠组件;可拆卸连接于丝杠组件末端的拉拔块;与丝杠组件平行设置的驱动电机;将丝杠组件和驱动电机连接的同步带减速机构,以使驱动电机能够驱动丝杠组件升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全自动便携式手持拉拔仪,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两侧分别向外延伸以形成手持部,所述壳体的底部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以形成相对设置的支撑部;
设于壳体中上部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方的壳体内形成有安装测控元件的容置腔;
拉拔结构,包括竖直连接于安装座上的丝杠组件;可拆卸连接于丝杠组件末端的拉拔块;与丝杠组件平行设置的驱动电机;将丝杠组件和驱动电机连接的同步带减速机构,以使驱动电机能够驱动丝杠组件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全自动便携式手持拉拔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中壳体围城容置腔,所述中壳体的下部固接有卡圈,所述安装座卡设于卡圈上,所述下壳体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部,所述安装座、中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钉将三者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全自动便携式手持拉拔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体底部设有对应每个支撑部的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全自动便携式手持拉拔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为两个对称的通槽握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全自动便携式手持拉拔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组件包括连接于安装座上的滚珠丝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纪云王建国迟广超田明亮吕庆宣孟祥羽赵道林陶新红姜黎明李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鑫光试验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