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锥形齿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39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锥形齿轮结构,包括齿轮、弹簧、转轴、防漏盖和第二连接杆,所述齿轮外壁均设置有轮齿,且轮齿两侧均设置有润滑孔,所述弹簧设置在齿轮内部,且弹簧一端设置有卡头,所述转轴设置在齿轮内侧,且转轴两侧均设置凹槽,所述防漏盖设置在转轴后方,且防漏盖一端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下方设置有润滑箱,且润滑箱下方设置有出油孔,同时润滑箱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防漏盖内侧,且第二连接杆下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槽。该便于安装的锥形齿轮结构,可拆卸润滑箱,方便对内部的清洗,同时通过润滑孔减少了零件之间的磨损,通过卡头与卡槽方便了对锥形齿轮结构的拆除和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锥形齿轮结构
本技术涉及锥形齿轮相关
,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的锥形齿轮结构。
技术介绍
机械中不可分拆的单个制件,是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也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单元,其制造过程一般不需要装配工序,如轴套、轴瓦、螺母、曲轴、叶片、齿轮、凸轮、连杆体、连杆头等,锥形齿轮也称为伞齿轮,锥齿轮,用于相交轴间的传动,与柱形齿轮相比,能够改变传动方向,单级传动比可到6,最大到8。但是目前使用的锥形齿轮结构,不便于安装,使用不方便,同时磨损快,使用寿命短,这样开销成本大,同时内部空间不便于清理,常时间灰尘的进入会增加阻力,为此,我们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锥形齿轮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锥形齿轮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锥形齿轮结构,包括齿轮、弹簧、转轴、防漏盖和第二连接杆,所述齿轮外壁均设置有轮齿,且轮齿两侧均设置有润滑孔,所述弹簧设置在齿轮内部,且弹簧一端设置有卡头,同时卡头两端均与卡槽配合安装,所述转轴设置在齿轮内侧,且转轴两侧均设置凹槽,所述防漏盖设置在转轴后方,且防漏盖一端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下方设置有润滑箱,且润滑箱下方设置有出油孔,同时润滑箱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防漏盖内侧,且第二连接杆下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槽。优选的,所述轮齿在齿轮上呈等间距设置,且轮齿两侧呈开孔式设计。优选的,所述卡头与卡槽构成卡合连接,且卡槽为“L”形结构。优选的,所述转轴两侧均为开孔式设计,且转轴外侧尺寸大于齿轮内侧尺寸。优选的,所述防漏盖通过旋转杆与润滑箱构成旋转结构,且防漏盖内侧直径大于润滑箱直径。优选的,所述出油孔关于润滑箱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出油孔为L型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外侧与第二连接槽内侧螺纹连接,且第二连接杆外侧与第二连接槽内侧均为螺纹状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便于安装的锥形齿轮结构,通过转轴两侧的开设的卡槽,方便在常使用中,方便安装的功能,同时当装置磨损严重时,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对转轴进行拆卸,对使用件的更换;(2)、该便于安装的锥形齿轮结构,通过对润滑箱两侧出油孔的设计,降低了润滑油渗出,保证了润滑油缓慢的流出,同时对齿轮内侧进行润作用,减少了零件运作时之间的磨损。(3)、该便于安装的锥形齿轮结构,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槽,使润滑箱对齿轮的固定,加强了装置的固定,提高了零件在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方便拆除对内部装置的清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润滑箱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卡槽和转轴之间相互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齿轮;2、轮齿;3、润滑孔;4、弹簧;5、卡头;6、卡槽;7、转轴;8、凹槽;9、防漏盖;10、旋转杆;11润滑箱;12、出油孔;13、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5、第二连接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锥形齿轮结构,包括齿轮1、弹簧4、转轴7、防漏盖9和第二连接杆14,齿轮1外壁均设置有轮齿2,且轮齿2两侧均设置有润滑孔3,弹簧4设置在齿轮1内部,且弹簧4一端设置有卡头5,同时卡头5两端均与卡槽6配合安装,转轴7设置在齿轮1内侧,且转轴7两侧均设置凹槽8,防漏盖9设置在转轴7后方,且防漏盖9一端设置有旋转杆10,旋转杆10下方设置有润滑箱11,且润滑箱11下方设置有出油孔12,同时润滑箱11内部设置有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4设置在防漏盖9内侧,且第二连接杆14下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槽15。进一步的,轮齿2在齿轮1上呈等间距设置,且轮齿2两侧呈开孔式设计,通过设置在轮齿2上设置润滑孔3,在零件日常使用中,方便了齿轮之间的润滑,减小了齿轮之间的磨损,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减小了日常成本开支增强了零件的使用性。进一步的,卡头5与卡槽6构成卡合连接,且卡槽6为“L”形结构,通过设置卡头5与卡槽6卡合连接,增加了卡头5稳定性,同时卡槽6为L形结构设计使卡头5与卡槽6可以活动连接,在日常使用中,增加装置的灵活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进一步的,转轴7两侧均为开孔式设计,且转轴7外侧尺寸大于齿轮1内侧尺寸,通过转轴7两侧的开设的卡槽6,方便在常使用中,方便安装的功能,同时当装置磨损严重时,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对转轴7进行拆卸,对使用件的更换。进一步的,防漏盖9通过旋转杆10与润滑箱11构成旋转结构,且防漏盖9内侧直径大于润滑箱11直径,通过旋转杆10对防漏盖9起到旋转作用,方便防漏盖9的打开,同时防漏盖9大于润滑箱11的设计很好的保证了润滑油的泄漏问题,减少了开支成本。进一步的,出油孔12关于润滑箱1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出油孔12为L型结构,通过对润滑箱11两侧出油孔12的设计,降低了润滑油渗出,保证了润滑油缓慢的流出,同时对齿轮1内侧进行润作用,减少了零件运作时之间的磨损。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杆14外侧与第二连接槽15内侧螺纹连接,且第二连接杆14外侧与第二连接槽15内侧均为螺纹状设置,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杆14与第二连接槽15,使润滑箱11对齿轮1的固定,加强了装置的固定,提高了零件在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方便拆除对内部装置的清洁。工作原理:首先根据使用需求,当需要使用时,将第二连接杆14通过工具转动与第二连接槽15拆卸,再将润滑箱11拆除,将齿轮1内部进行清洁,当清洁完成,将防漏盖9通过旋转杆10旋转打开,将润滑箱11内部加入润滑油,再通过旋转杆10旋转防漏盖9关闭,在将润滑箱11放入齿轮1内侧底部,再通过第二连接杆14与第二连接槽15将润滑箱11与齿轮1,将转轴7通过卡头5与卡槽6固定在齿轮1内侧,当转轴7与齿轮1固定,通过转轴7带动齿轮1旋转,将润滑箱11内部的是润滑油通过转动力,缓慢将通过出油孔12进入齿轮1,降低所有零件的摩擦力,减少内部零件的磨损,最后多余润滑油在通过润滑孔3进入齿轮1表面降低表面轮齿2与其他零件的润滑,降低零件之间的磨损,这就是一种便于安装的锥形齿轮结构的使用方法。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的锥形齿轮结构,包括齿轮(1)、弹簧(4)、转轴(7)、防漏盖(9)和第二连接杆(14),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1)外壁均设置有轮齿(2),且轮齿(2)两侧均设置有润滑孔(3),所述弹簧(4)设置在齿轮(1)内部,且弹簧(4)一端设置有卡头(5),同时卡头(5)两端均与卡槽(6)配合安装,所述转轴(7)设置在齿轮(1)内侧,且转轴(7)两侧均设置凹槽(8),所述防漏盖(9)设置在转轴(7)后方,且防漏盖(9)一端设置有旋转杆(10),所述旋转杆(10)下方设置有润滑箱(11),且润滑箱(11)下方设置有出油孔(12),同时润滑箱(11)内部设置有连接杆(13),所述第二连接杆(14)设置在防漏盖(9)内侧,且第二连接杆(14)下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槽(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锥形齿轮结构,包括齿轮(1)、弹簧(4)、转轴(7)、防漏盖(9)和第二连接杆(14),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1)外壁均设置有轮齿(2),且轮齿(2)两侧均设置有润滑孔(3),所述弹簧(4)设置在齿轮(1)内部,且弹簧(4)一端设置有卡头(5),同时卡头(5)两端均与卡槽(6)配合安装,所述转轴(7)设置在齿轮(1)内侧,且转轴(7)两侧均设置凹槽(8),所述防漏盖(9)设置在转轴(7)后方,且防漏盖(9)一端设置有旋转杆(10),所述旋转杆(10)下方设置有润滑箱(11),且润滑箱(11)下方设置有出油孔(12),同时润滑箱(11)内部设置有连接杆(13),所述第二连接杆(14)设置在防漏盖(9)内侧,且第二连接杆(14)下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槽(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锥形齿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齿(2)在齿轮(1)上呈等间距设置,且轮齿(2)两侧呈开孔式设计。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亿鑫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