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316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玻璃膜‑树脂复合体,该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可防止玻璃膜破损,可以制造长条的玻璃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具备长条状玻璃膜和树脂带,该树脂带配置于该长条状玻璃膜的至少一面,该树脂带以线状设置于该长条状玻璃膜的一面内的至少该长条状玻璃膜的宽度方向两端附近,并且该树脂带具备粘接剂层,该粘接剂层直接配置于该长条状玻璃膜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玻璃膜-树脂复合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膜-树脂复合体。
技术介绍
近年,从运送性、收纳性、设计性的观点考虑,液晶显示元件、使用有机EL的显示/照明元件以及太阳能电池向轻质、薄型化发展,而且开发也向利用辊对辊工艺的连续生产发展。作为使这些元件等所用的玻璃具有挠性的方法,提出了使用极薄的薄玻璃(以下也称为“玻璃膜”)。玻璃膜具有挠性,可卷取成卷状,因此可以通过辊对辊工艺进行加工。至今为止,已有关于使用辊对辊工艺对玻璃膜加工偏振片、透明电极等的方法等的公开(例如专利文献1)。玻璃材原本就因其脆弱性而有处理性差的问题,而薄至可以卷取成卷状的玻璃膜的处理性的问题更为显著。特别是玻璃膜在具有可以通过辊对辊工艺进行加工的优点的同时,也有难以无破损地连续制造/加工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8525405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膜-树脂复合体,该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可防止玻璃膜破损,且可制造长条玻璃膜。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具备长条状玻璃膜和树脂带,该树脂带配置于该长条状玻璃膜的至少一面,该树脂带以线状设置于该长条状玻璃膜的一面内的至少该长条状玻璃膜的宽度方向两端附近,该树脂带具备粘接剂层,该粘接剂层直接配置于该长条状玻璃膜上。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长条状玻璃膜每一面配置有4条以上树脂带。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树脂带配置于上述长条状玻璃膜的两面。在一实施方式中,以配置于上述长条状玻璃膜的表面的上述树脂带与配置于上述长条状玻璃膜的背面的上述树脂带不对置的方式设置。在一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具备配置于上述玻璃膜的一面的间隔纸。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树脂带具备基材和配置于该基材的一侧的上述粘接剂层,上述树脂带的宽度Lt(mm)、上述玻璃膜的杨氏模量Eg(GPa)、上述基材的杨氏模量Es(GPa)、上述玻璃膜的厚度Tg(μm)以及上述基材的厚度Ts(μm)具有下述式(1)的关系,下述式(1)中的α为1.1以上,[数学式1]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玻璃膜-树脂复合体为卷状。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粘接剂层的杨氏模量为1GPa以上。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玻璃膜-树脂复合体,该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可防止玻璃膜破损,且可制造长条的玻璃膜。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的示意截面图,(b)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的示意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的示意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的示意截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的示意截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的示意截面图。符号说明10长条状玻璃膜20树脂带21粘接剂层22基材100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具体实施方式A.玻璃膜-树脂复合体的整体构成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的示意截面图,图1(b)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的示意俯视图。玻璃膜-树脂复合体100具备长条状玻璃膜10和树脂带20,上述树脂带20配置于长条状玻璃膜10的至少一面(在图1中为一面)。树脂带20以线状设置于长条状玻璃膜10的一面内的至少长条状玻璃膜10的宽度方向(图1中的方向W)两端附近。树脂带20具备粘接剂层21,且根据需要进一步具备基材22(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粘接剂层21直接配置(固定)于长条状玻璃膜10上(即不隔着其它层而配置(固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利用具备粘接剂层的树脂带保护长条状玻璃膜(有时也简称为玻璃膜),树脂带可抑制以产生于玻璃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裂纹为起点的破坏传播,可防止该玻璃膜破坏。本专利技术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即使弯曲也不易发生断裂等不良情况,如果使用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则可连续地对玻璃膜进行制造、加工。本说明书中,“粘接剂层”是指由粘接剂形成的层,“粘接剂”是指固化而发挥剥离阻力者。“粘接剂层”与由不固化就发挥剥离阻力的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剂层有明确区别。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如下所述地构成:在尝试将树脂带从长条状玻璃膜剥离时,在树脂带与长条状玻璃膜的界面不会发生界面破坏。本说明书中,“长条状”是指长度相对于宽度足够长的细长形状,例如包含长度相对于宽度为10倍以上的细长形状、优选为20倍以上的细长形状。本专利技术玻璃膜-树脂复合体的长度优选为50m以上,更优选为100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m以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有效防止玻璃膜破损,因此可以对以往无法连续制造、加工的长度(例如500m以上)的玻璃膜进行处理。玻璃膜长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1000m。本专利技术玻璃膜-树脂复合体的宽度优选为100mm~5000mm,更优选为200mm~3000mm,进一步优选为500mm~2000mm。在一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玻璃膜-树脂复合体以卷状提供。在一实施方式中,将配置有树脂带的部分及其外侧排除后将本专利技术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中的玻璃膜供于使用。例如可以在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层叠其它层(例如偏振片等光学膜、透明聚酰亚胺等高耐热膜、PDLC等光调制膜),形成具有给定强度的层叠体后,通过切缝等方法将配置有树脂带的部分及其外侧排除,从而制造具备玻璃膜的层叠体。以下,将最终未被排除而使用的玻璃膜的区域也称为玻璃膜的有效区域。换言之,上述玻璃膜由以下区域构成:预定在之后实际应用且未配置树脂带的有效区域;以及预定与树脂带一起被排除的区域。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的示意截面图。玻璃膜-树脂复合体100’进一步具备配置于玻璃膜10的一面的间隔纸30。在一实施方式中,间隔纸30为长条状,且以覆盖玻璃膜的有效区域的方式配置。具备间隔纸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在卷绕成卷状时,可以以玻璃膜的表面与背面隔着间隔纸对置的方式层叠。如果具备间隔纸30,则可得到处理性优异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并且,可得到在制成卷状时不易产生结块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B.树脂带B-1.树脂带的配置如上所述,树脂带20以线状设置于一面内的至少长条状玻璃膜10的宽度方向两端附近。即,在长条状膜10的至少一面至少设置2条树脂带20。树脂带20优选为连续的直线状。相对于长条状玻璃膜10的长度,树脂带20的长度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最优选为100%。即最优选将树脂带20设置于长条状玻璃膜10的全长。各树脂带20的宽度Lt优选为3mm~100mm,更优选为5mm~60mm,进一步优选为10mm~50mm。如果为这样的范围,则可更有效地抑制在玻璃膜上产生的裂纹的进展。各树脂带20的宽度Lt与长条状玻璃膜的宽度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其具备长条状玻璃膜和树脂带,所述树脂带配置于该长条状玻璃膜的至少一面,/n该树脂带以线状设置于该长条状玻璃膜的一面内的至少该长条状玻璃膜的宽度方向两端附近,/n该树脂带具备粘接剂层,该粘接剂层直接配置于该长条状玻璃膜上。/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25 JP 2018-0844121.一种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其具备长条状玻璃膜和树脂带,所述树脂带配置于该长条状玻璃膜的至少一面,
该树脂带以线状设置于该长条状玻璃膜的一面内的至少该长条状玻璃膜的宽度方向两端附近,
该树脂带具备粘接剂层,该粘接剂层直接配置于该长条状玻璃膜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其中,所述长条状玻璃膜每一面配置有4条以上树脂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其中,所述树脂带配置于所述长条状玻璃膜的两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膜-树脂复合体,其中,以配置于所述长条状玻璃膜的表面的所述树脂带与配置于所述长条状玻璃膜的背面的所述树脂带不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重毅稻垣淳一岸敦史仲井宏太菅野敏广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