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灌注扩底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97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管灌注扩底桩,涉及扩底桩技术领域,其包括钢管和设于钢管内的钢筋笼,钢管内浇筑有现浇桩身;钢筋笼位于现浇桩身内;钢筋笼由多个竖直钢筋呈圆环形均匀排列而成;竖直钢筋的外侧从上至下间隔布置有第一环形钢筋;竖直钢筋的底部铰接有第一活动筋;第一活动筋底部铰接有第二活动筋;钢筋笼下方设有固定板;第二活动筋下端铰接于固定板边缘;钢筋笼内设有调节环,调节环与钢筋笼内侧抵接并与钢筋笼内侧滑动配合;调节环中间设有支撑件;支撑件下方设有调节杆;调节杆周侧铰接有多个抵接杆;抵接杆与第一活动筋靠近下方的位置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和抗冲击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管灌注扩底桩
本技术涉及扩底桩
,尤其是涉及一种沉管灌注扩底桩。
技术介绍
扩底桩是底部直径大于上部桩身直径的灌注桩。其单桩承载力比桩身直径相同的直桩的承载力有较大提高。现有的扩底桩的桩基过长、桩径过大,不但造成材料的浪费,而且施工难度大,扩底桩的承载力较低,抗冲击力弱,稳固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沉管灌注扩底桩,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和抗冲击力。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沉管灌注扩底桩,包括钢管和设于钢管内的钢筋笼,所述钢管内浇筑有现浇桩身;所述钢筋笼位于现浇桩身内;所述钢筋笼由多个竖直钢筋呈圆环形均匀排列而成;所述竖直钢筋的外侧从上至下间隔布置有第一环形钢筋;所述竖直钢筋的底部铰接有第一活动筋;所述第一活动筋的底部铰接有第二活动筋;所述钢筋笼的下方设有圆盘状的固定板,且固定板的直径小于钢管的直径;所述第二活动筋的下端铰接于固定板的边缘;所述钢筋笼内且靠近钢筋笼底部的位置设有调节环,调节环与钢筋笼内侧抵接并与钢筋笼内侧滑动配合;所述调节环的中间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下方设有竖直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周侧铰接有多个抵接杆;多个所述抵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第一活动筋一一对应设置,且抵接杆与第一活动筋靠近下方的位置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灌注扩底桩的底部进行浇筑时,可以先通过长杆将调节环向下抵压,使得调节环下方安装的调节杆竖直向下移动,从而带动与调节杆周侧铰接的抵接杆端部向下移动,使得抵接杆的另一端将第一活动筋向外侧抵触,在调节杆的下端移动到最底部时,调节环的周侧靠近竖直钢筋的最底部,第二活动筋的一侧与孔底贴合。再在灌注桩孔内现浇混凝土,使得灌注桩的底部更加结实牢靠。在桩底处增加了第一活动筋和第二活动筋以及固定板,起到对桩底进行保护和定型的作用,使得灌注桩整体的强度更高,提高了桩底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竖直钢筋的内侧从上至下间隔布置有第二环形钢筋,第一环形钢筋和第二环形钢筋一一对齐设置且通过连接块进行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环形钢筋,并设置连接块,将第一环形钢筋和第二环形钢筋进行连接固定,增强钢筋笼的刚度,使得钢筋不易损坏,结构稳定可靠。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件包括一端与调节环内侧固定且另一端与调节杆外侧固定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调节杆的外侧壁均匀布置有三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三个均匀布置的支撑杆,方便对调节杆进行固定,且有利于提高对钢筋笼的支撑,使得钢筋笼的结构更加稳定牢固,浇筑的扩底桩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更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杆的下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处开设有与固定块相适配的固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固定块,能够增大调节杆与固定板连接的接触面积,使得调节杆的下端被固定于固定板内,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可靠,不易产生松脱。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筋笼内部设有用于提高钢筋笼强度的加强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加强部,能够进一步提高钢筋笼的结构强度,使得钢筋笼更加结实可靠,能够提高扩底桩的承载能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强部包括第一加强钢筋、第二加强钢筋和第三加强钢筋,第一加强钢筋、第二加强钢筋和第三加强钢筋的端部相互连接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并卡接固定于钢筋笼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加强钢筋、第二加强钢筋以及第三加强钢筋,有利于提高对钢筋笼的支撑,使得钢筋笼结构结实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强部的三个尖端处均固定有弧形板;三个所述弧形板与任意三根竖直钢筋卡接并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弧形板,并且弧形板背离加强部的一侧与竖直钢筋靠近第二环形钢筋的一侧紧密贴合,并通过焊接进行固定,使得加强部与竖直钢筋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得加强部与钢筋笼连接更加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件的正上方设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沿钢筋笼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且空心管的轴线与调节杆的轴线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空心管,能够通过空心管推动调节环向下移动,可以在浇筑扩底桩时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不但节省了材料,而且还提高了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桩底处增加了第一活动筋和第二活动筋以及固定板,起到对桩底进行保护和定型的作用,使得灌注桩整体的强度更高,提高了桩底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2、设置第二环形钢筋,并设置连接块,将第一环形钢筋和第二环形钢筋进行连接固定,增强钢筋笼的刚度,使得钢筋不易损坏,结构稳定可靠;3、设置空心管,能够通过空心管推动调节环向下移动,可以在浇筑扩底桩时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不但节省了材料,而且还提高了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钢筋笼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钢筋笼扩底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钢管;2、钢筋笼;21、竖直钢筋;22、第一环形钢筋;23、第一活动筋;24、第二活动筋;25、固定板;251、固定孔;26、调节环;27、第二环形钢筋;271、连接块;28、调节杆;281、固定块;29、抵接杆;3、支撑件;31、支撑杆;32、安装块;4、加强部;41、第一加强钢筋;42、第二加强钢筋;43、第三加强钢筋;44、弧形板;5、空心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一种沉管灌注扩底桩,包括钢管1和钢筋笼2,钢管1内浇筑有现浇桩身,且钢筋笼2固定于现浇桩身内。参照图1,钢筋笼2由多个竖直钢筋21呈圆环形均匀排列而成。竖直钢筋21的外侧从上至下间隔布置有第一环形钢筋22。竖直钢筋21的内侧从上至下间隔布置有第二环形钢筋27,第一环形钢筋22和第二环形钢筋27一一对齐设置且通过连接块271进行焊接固定。参照图1、图2,竖直钢筋21的底部铰接有第一活动筋23,第一活动筋23的底部铰接有第二活动筋24。钢筋笼2的下方铰接安装有固定板25,固定板25呈圆盘状,且固定板25的直径小于钢管1的直径。第二活动筋24的下端与固定板25的边缘铰接连接。参照图2,钢筋笼2内且靠其底部的位置安装有调节环26,调节环26与钢筋笼2内侧抵接并与钢筋笼2内侧滑动配合。调节环26的中间安装有支撑件3。为了方便调节调节环26,在支撑件3的正上方固定安装有空心管5,且空心管5沿钢筋笼2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空心管5的轴线与调节杆28的轴线重合。支撑件3的下方固定有竖直设置的调节杆28,且调节杆28的上端固定有呈圆盘状的安装块32。空心管5的下端与安装块3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参照图2,支撑件3包括支撑杆31,支撑杆31沿调节杆28的外侧壁均匀布置有三个。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管灌注扩底桩,包括钢管(1)和设于钢管(1)内的钢筋笼(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内浇筑有现浇桩身;所述钢筋笼(2)位于现浇桩身内;所述钢筋笼(2)由多个竖直钢筋(21)呈圆环形均匀排列而成;所述竖直钢筋(21)的外侧从上至下间隔布置有第一环形钢筋(22);所述竖直钢筋(21)的底部铰接有第一活动筋(23);所述第一活动筋(23)的底部铰接有第二活动筋(24);所述钢筋笼(2)的下方设有圆盘状的固定板(25),且固定板(25)的直径小于钢管(1)的直径;所述第二活动筋(24)的下端铰接于固定板(25)的边缘;所述钢筋笼(2)内且靠近钢筋笼(2)底部的位置设有调节环(26),调节环(26)与钢筋笼(2)内侧抵接并与钢筋笼(2)内侧滑动配合;所述调节环(26)的中间设有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3)的下方设有竖直的调节杆(28);所述调节杆(28)的周侧铰接有多个抵接杆(29);多个所述抵接杆(29)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第一活动筋(23)一一对应设置,且抵接杆(29)与第一活动筋(23)靠近下方的位置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管灌注扩底桩,包括钢管(1)和设于钢管(1)内的钢筋笼(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内浇筑有现浇桩身;所述钢筋笼(2)位于现浇桩身内;所述钢筋笼(2)由多个竖直钢筋(21)呈圆环形均匀排列而成;所述竖直钢筋(21)的外侧从上至下间隔布置有第一环形钢筋(22);所述竖直钢筋(21)的底部铰接有第一活动筋(23);所述第一活动筋(23)的底部铰接有第二活动筋(24);所述钢筋笼(2)的下方设有圆盘状的固定板(25),且固定板(25)的直径小于钢管(1)的直径;所述第二活动筋(24)的下端铰接于固定板(25)的边缘;所述钢筋笼(2)内且靠近钢筋笼(2)底部的位置设有调节环(26),调节环(26)与钢筋笼(2)内侧抵接并与钢筋笼(2)内侧滑动配合;所述调节环(26)的中间设有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3)的下方设有竖直的调节杆(28);所述调节杆(28)的周侧铰接有多个抵接杆(29);多个所述抵接杆(29)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第一活动筋(23)一一对应设置,且抵接杆(29)与第一活动筋(23)靠近下方的位置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灌注扩底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钢筋(21)的内侧从上至下间隔布置有第二环形钢筋(27),第一环形钢筋(22)和第二环形钢筋(27)一一对齐设置且通过连接块(271)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阿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舜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