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滨水步道护坡结构,其包括设置于护坡顶部的护坡墙,所述护坡墙背离护坡倾斜面一侧设置有开设排水口的种植区,所述护坡墙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地坪、垫层、混凝土层、砖砌墙和砌石层,所述砖砌墙为采用多个砖砌筑而成的砖墙,所述砖砌墙与砌石层之间设置有水泥砂浆层,所述砖砌墙的下边沿插设于地面内,所述砌石层为多个石块相互拼接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小雨水冲刷对护坡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滨水步道护坡结构
本技术涉及护坡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滨水步道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护坡采用三维植被网,其优点是施工简便、固土效果较好、造价较低,但是,由于三维植被网为塑料制品,埋入土中便无法取出,不符合生态原则,而且,除了种植草坪外,不便于其他植物的种植。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670678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分段式土体护坡结构,其技术要点为:包括基础网架,沿护坡设置,包括若干间隔平行布置的纵筋及设置其上表面若干间隔平行布置的钢板条,该钢板条竖直设置;基础网架表面填充种植土;若干固定杆,其上端连接于所述基础网架纵筋,其下端插入护坡土体中;若干块石,嵌砌于所述基础网架底端的护坡上。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从该技术方案的说明书以及附图可得出,该技术方案使用于滨水步道时,由于护坡上侧或下侧设置有滨水步道,基础网架沿护坡设置,然后填充种植土,会使得在遇到暴雨等情况时,雨水会直接冲刷护坡,对护坡的整体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会使得填充的种植土部分甚至全部流失,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滨水步道护坡结构,其能够有效的减小雨水冲刷对护坡的影响。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滨水步道护坡结构,包括设置于护坡顶部的护坡墙,所述护坡墙背离护坡倾斜面一侧设置有开设排水口的种植区,所述护坡墙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地坪、垫层、混凝土层、砖砌墙和砌石层,所述砖砌墙为采用多个砖砌筑而成的砖墙,所述砖砌墙与砌石层之间设置有水泥砂浆层,所述砖砌墙的下边沿插设于地面内,所述砌石层为多个石块相互拼接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可通过护坡墙将护坡坡顶的水挡住并使得这些雨水自种植区内的排水口排出,同时种植区能够起到故土保水的作用,减小使用时被雨水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位于其上层的结构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垫层用于对其上层的结构与地坪之间的过渡,并能够减小其上层结构下陷的概率以及起到一定的防渗作用;砖砌墙为转块砌筑形成,能够使得在施工时,相对较为便捷,不需要额外架设模板等;以用于对砖砌墙做压顶,减小使用时砖砌墙因抗拉和抗剪强度相对较低而遭到破坏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护坡的倾斜面种植草形成有草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草坡能够用于进一步对护坡做固土保水,减小雨水对护坡产生的影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草坡靠近护坡墙边沿位置预设有带环螺栓,所述带环螺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混凝土桩,所述混凝土桩插设于草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环螺栓和混凝土桩能够对护坡的土壤做固定,增加护坡上部的强度和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护坡的倾斜面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采用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基层和保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层能够对护坡的表面做紧固,减小使用时护坡上的土石下落的可能性,同时能够减小下雨时,雨水对护坡造成的影响,以对护坡做固土和保护作用,保护层能够对基层的表面做防护,优化基层的防护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层内嵌设有钢筋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网能够增加基层的整体强度,优化基层对护坡的固土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基层背离护坡一侧表面呈阶梯状结构,所述保护层为采用砖铺设于基层的阶梯状表面,所述保护层的砖层至少设置有一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基层为采用混凝土浇筑形成,在长期使用时易产生损坏和损伤,对其做维护时相对较为不便,保护层能够对基层的表面做防护,而在后期做维护时,只需将损坏部位的转块拆除并重新填充新的转块即可。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筋网固定连接有多个锚杆,所述锚杆穿过基层并插设于护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加基层与护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减小使用时基层因护坡发生形变而使得基层和护坡相脱离的可能性,以优化使用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种植区的排水口内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排水件,所述排水件连通于用于排水的市政排水管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件能够辅助将种植区内的雨水排入至市政排水管道内,以减小雨水对种植区以及坡顶的影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件包括固定板和设置于固定板下方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包括外管和插设于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外管的上端法兰连接于固定板,所述内管上端封闭且其连接于外管,所述固定板与排水管的上端之间夹持有可渗水的渗水件,所述渗水件的部分延伸并被夹持于外管和内管之间,所述固定板为网孔板,所述外管和内管为网孔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由于大多雨水会渗入至种植区的地下,使得种植区的上层土质因雨水过多会变得相对较为松软,通过插设于地下的排水管使得部分渗入至种植区地下的雨水能够通过排水管排入至市政排水管道,同时渗水件的部分被夹持于固定板和排水管的上端之间,渗水件的另一部分被夹持于外管和内管之间,以对渗水件做固定,并能够通过渗水件对杂质做过滤,减少进入至市政排水管道内的杂质,以优化使用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渗水件为渗水布,所述外管和内管的下端边沿分别固定连接有直径更小的外连接管和内连接管,所述外连接管插设并适配于市政排水管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能够使得排水件在安装时只需使得内连接管和外连接管插设于市政排水管道,使得,外管和内管抵接于两者连接的市政排水管道的开口边沿即可,在使用时能够相对较为便捷的安装和更换。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使用时,可通过护坡墙将护坡坡顶的水挡住并使得这些雨水自种植区内的排水口排出,同时种植区能够起到故土保水的作用,减小使用时被雨水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位于其上层的结构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垫层用于对其上层的结构与地坪之间的过渡,并能够减小其上层结构下陷的概率以及起到一定的防渗作用;砖砌墙为转块砌筑形成,能够使得在施工时,相对较为便捷,不需要额外架设模板等;以用于对砖砌墙做压顶,减小使用时砖砌墙因抗拉和抗剪强度相对较低而遭到破坏的可能性;2.在使用时,排水件能够辅助将种植区内的雨水排入至市政排水管道内,以减小雨水对种植区以及坡顶的影响,在排水时,由于大多雨水会渗入至种植区的地下,使得种植区的上层土质因雨水过多会变得相对较为松软,通过插设于地下的排水管使得部分渗入至种植区地下的雨水能够通过排水管排入至市政排水管道,同时渗水件的部分被夹持于固定板和排水管的上端之间,渗水件的另一部分被夹持于外管和内管之间,以对渗水件做固定,并能够通过渗水件对杂质做过滤,减少进入至市政排水管道内的杂质,以优化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二的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滨水步道护坡结构,包括设置于护坡(1)顶部的护坡墙(2),所述护坡墙(2)背离护坡(1)倾斜面一侧设置有开设排水口的种植区(3),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墙(2)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地坪(21)、垫层(22)、混凝土层(23)、砖砌墙(24)和砌石层(25),所述砖砌墙(24)为采用多个砖砌筑而成的砖墙,所述砖砌墙(24)与砌石层(25)之间设置有水泥砂浆层(26),所述砖砌墙(24)的下边沿插设于地面内,所述砌石层(25)为多个石块相互拼接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滨水步道护坡结构,包括设置于护坡(1)顶部的护坡墙(2),所述护坡墙(2)背离护坡(1)倾斜面一侧设置有开设排水口的种植区(3),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墙(2)包括自下而上分布的地坪(21)、垫层(22)、混凝土层(23)、砖砌墙(24)和砌石层(25),所述砖砌墙(24)为采用多个砖砌筑而成的砖墙,所述砖砌墙(24)与砌石层(25)之间设置有水泥砂浆层(26),所述砖砌墙(24)的下边沿插设于地面内,所述砌石层(25)为多个石块相互拼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水步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1)的倾斜面种植草形成有草坡(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滨水步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草坡(11)靠近护坡墙(2)边沿位置预设有带环螺栓(111),所述带环螺栓(1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混凝土桩(112),所述混凝土桩(112)插设于草坡(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水步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1)的倾斜面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采用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基层(12)和保护层(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滨水步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2)内嵌设有钢筋网(12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滨水步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2)背离护坡(1)一侧表面呈阶梯状结构,所述保护层(13)为采用砖铺设于基层(12)的阶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妩娟,曹子轩,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永恒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