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Cu(BDC)MOF多级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09550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Cu(BDC)MOF多级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包括表面原位生长有连续的Cu(BDC)二维纳米片的无纺布,Cu(BDC)中开放的铜金属活性位点吸附自由锂离子。其制备方法为:配制对苯二甲酸配体溶液和醋酸铜溶液;将无纺布用对苯二甲酸配体溶液浸润后滴加醋酸铜溶液,原位生长得到连续的Cu(BDC)MOF;高温激活;滴加聚合物/锂盐凝胶、制得复合固态电解质膜。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无纺布为载体,通过原位生长的方式构建连续的Cu(BDC)三维网络,利用激活后的开放的金属活性位点吸附阴离子、进而增加锂离子的浓度;三维连续网络为锂离子传导提供了路径,所得固态电解质膜具备高锂离子电导、宽电化学窗口、良好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Cu(BDC)MOF多级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Cu(BDC)MOF多级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能源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中国”概念的提出,高能量密度的、高安全性能的储能设备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作为全固态储能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固态电解质膜需要具有高离子电导率、高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通常所用的固态电解质为有机聚合物和无机陶瓷电解质,不能满足以上所有需求。因此综合性能优异的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引起人们的强烈兴趣。同时,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由于具有一维的孔道结构和开放的金属活性位点已经在气体吸附及能源存储领域取得广泛关注,但MOF的电学性质研究者甚少。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的有机或无机固态电解质无法满足全固态储能设备性能要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高锂离子电导、宽电化学窗口、良好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基于Cu(BDC)MOF多级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并提了一种该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Cu(BDC)MOF多级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该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包括表面原位生长有连续Cu(BDC)二维纳米片的无纺布,Cu(BDC)二维纳米片内部存在着一维孔道结构和开放的铜金属活性位点,且铜金属活性位点上吸附有自由锂离子;Cu(BDC)二维纳米片与无纺布形成的MOF结构作为锂离子的传导通路、供锂离子传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Cu(BDC)MOF多级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用于合成Cu(BDC)MOF的对苯二甲酸配体溶液和醋酸铜溶液;(2)将无纺布用对苯二甲酸配体溶液浸润后滴加醋酸铜溶液,得到表面原位生长有连续的Cu(BDC)MOF二维纳米片的无纺布;(3)对步骤(2)所得产品进行高温激活;(4)在步骤(3)所得产品表面滴加聚合物/锂盐凝胶溶液,待其固化成型,制得复合固态电解质膜。上述步骤(1)中,对苯二甲酸配体溶液的摩尔浓度优选为0.02~0.05mM,醋酸铜溶液的摩尔浓度优选为0.02~0.05mM。且对苯二甲酸前驱体溶液与铜离子前驱体醋酸铜溶液等摩尔量配比。其中,对苯二甲酸配体溶液及醋酸铜溶液的溶剂可均为乙腈和DMF的混合溶剂,乙腈和DMF的体积比为1:1~3。可通过如下方法配置配体溶液和醋酸铜溶液:①将乙腈和DMF溶剂按照1:1~3体积比作为混合溶剂,向其中加入对苯二甲酸并超声10~30分钟至对苯二甲酸完全溶解,配制成配体前驱体溶液;②将乙腈和DMF溶剂按照1:1~3体积比作为混合溶剂,向其中加入已经用研钵研磨10~30分钟的醋酸铜粉末并超声20~50分钟至醋酸铜完全溶解,配制成金属铜离子前驱体溶液。优选的,步骤(2)中,先对无纺布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对苯二甲酸配体溶液浸润无纺布,待无纺布完全润湿后,再在其表面喷洒醋酸铜溶液,室温下静置反应,在无纺布上原位生长得到Cu(BDC)MOF二维纳米片。其中,对无纺布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可为:将无纺布浸入酒精溶液中超声处理30~60分钟,然后50~70℃真空干燥处理至其完全干燥。可采用喷雾法使对苯二甲酸配体浸润无纺布,喷雾结束后浸润5~10分钟,使对苯二甲酸配体完全润湿无纺布表面;待无纺布完全润湿后,可进一步采用喷雾法将醋酸铜溶液喷洒在配体浸润的无纺布表面,20~40℃室温下静置5~20分钟使其与配体反应,后吸取残余溶液。由于对苯二甲酸配体溶液每次浸润无纺布的润湿程度有限,先后浸润对苯二甲酸配体溶液和滴加醋酸铜溶液的步骤可重复多次,以控制Cu(BDC)MOF在无纺布上生长的致密度;一般而言,重复2~4次及以上可得到较为理想的Cu(BDC)MOF致密度。上述步骤(3)中,高温激活的方法具体为:将原位生长有Cu(BDC)MOF的无纺布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在180~230℃下真空干燥24小时以上。通过高温激活可去除Cu(BDC)MOF中残留的溶剂小分子,打开Cu的活性位点;真空干燥温度过低时无法去除小分子,温度过高则会破坏Cu(BDC)MOF的孔道结构。上述步骤(4)中,具体而言,将步骤(3)所得高温激活后的产品转移至手套箱中,采用聚合物/锂盐凝胶溶液多次润湿固化,即得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多次润湿固化为2次及以上。其中,锂盐可为高氯酸锂和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聚合物/锂盐凝胶优选采用PVDF/LiClO4或PEO/LITFSI凝胶体系。PVDF/LiClO4凝胶溶液可由聚偏氟乙烯PVDF与高氯酸锂LiClO4溶解于DMF中制得,其中,PVDF、LiClO4、DMF的质量比为3:1:26~100。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无纺布上原位生长构建连续的Cu(BDC)三维网络,Cu(BDC)作为MOF具备典型的一维孔道结构,可以成为锂离子的传输通道以及暴露更多的金属活性位点吸附阴离子、增强自由锂离子浓度,此外,连续的三维Cu(BDC)纳米片为锂离子的传导提供通路,这就形成了供锂离子传输的MOF多级结构,使得固体电解质膜具备高的电导率和宽电化学窗口,同时,无纺布作为生长基底也增强了固态电解质膜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能;(2)本专利技术在无纺布上原位生长连续的二维Cu(BDC)纳米片的方法低成本、且可大规模制备,具有商业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Cu(BDC)MOF多级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图2为SEM下10μm标尺无纺布原位生长Cu(BDC)纳米片结构图;图3为SEM下1μm标尺无纺布原位生长Cu(BDC)纳米片结构图;图4为合成的Cu(BDC)纳米片未激活及200℃高温激活后的XRD图;图5为SEM下200μm标尺滴加PVDF凝胶的固态膜表面结构图;图6为制备的Cu(BDC)@NWF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实物图;图7为制备的Cu(BDC)@NWF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机械性能图;图8为制备的Cu(BDC)@NWF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热力学稳定性能图;图9为不同温度下Cu(BDC)@NWF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EIS图;图10为电流密度为0.2mAcm-2下的对称电池剥离沉积循环图;图11为以Cu(BDC)@NWF复合膜为固态电解质下的循环性能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于Cu(BDC)MOF多级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包括包括表面原位生长有连续Cu(BDC)二维纳米片的无纺布,Cu(BDC)二维纳米片内部存在着一维孔道结构和开放的铜金属活性位点,且铜金属活性位点上吸附有自由锂离子;Cu(BDC)二维纳米片内部开放的铜金属活性位点可以充当路易斯酸吸附阴离子从而增加自由锂离子浓度,且自由锂离子可通过Cu(BDC)二维纳米片内部的一维孔道在连续的纳米片中传输。该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Cu(BDC)MOF多级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包括表面原位生长有连续Cu(BDC)二维纳米片的无纺布,所述Cu(BDC)二维纳米片内部存在着一维孔道结构和开放的铜金属活性位点,且铜金属活性位点上吸附有自由锂离子;所述Cu(BDC)二维纳米片与无纺布形成的MOF结构作为锂离子的传导通路、供锂离子传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Cu(BDC)MOF多级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包括表面原位生长有连续Cu(BDC)二维纳米片的无纺布,所述Cu(BDC)二维纳米片内部存在着一维孔道结构和开放的铜金属活性位点,且铜金属活性位点上吸附有自由锂离子;所述Cu(BDC)二维纳米片与无纺布形成的MOF结构作为锂离子的传导通路、供锂离子传输。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u(BDC)MOF多级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用于合成Cu(BDC)MOF的对苯二甲酸配体溶液和醋酸铜溶液;
(2)将无纺布用对苯二甲酸配体溶液浸润后滴加醋酸铜溶液,得到表面原位生长有连续的Cu(BDC)MOF二维纳米片的无纺布;
(3)对步骤(2)所得产品进行高温激活;
(4)在步骤(3)所得产品表面滴加聚合物/锂盐凝胶溶液,待其固化成型,制得复合固态电解质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Cu(BDC)MOF多级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对苯二甲酸配体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02~0.05mM,醋酸铜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02~0.0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Cu(BDC)MOF多级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先对无纺布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对苯二甲酸配体溶液浸润无纺布,待无纺布完全润湿后,再在其表面喷洒醋酸铜溶液,室温下静置反应,重复配体在无纺布上原位生长得到Cu(BDC)MOF二维纳米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建明鲁振达王超李世恒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南京新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