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体落纱装置用防倒管落管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083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体落纱装置用防倒管落管,包括主体、凹槽和防滑层,所述主体的外侧壁下端开设有凹槽,所述主体的外侧壁上端设置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的外侧壁安装有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落管外侧壁上端的防滑层,在落管沿斜面下落时,防滑层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增大,延缓落管上端的下落趋势,使得落管上端始终位于上方,从而避免落管颠倒,防止对后续操作造成影响,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体落纱装置用防倒管落管
本技术涉及落管
,具体为一种集体落纱装置用防倒管落管。
技术介绍
纺织是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纺织是一种服务于人类穿着的手工行业,纺纱织布,制作衣服,遮丑饰美,御寒避风,防虫护体,大约便是纺织起源发展的重要动机,落纱工作是纺织车间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当中会利用一种工件——落管,用于输送纺织物的作用,在落管使用前需利用落管机对其进行有序排列,在此工序中可能会导致落管的颠倒,造成落纱失序,影响后续工序。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集体落纱装置用防倒管落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体落纱装置用防倒管落管,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体落纱装置用防倒管落管,包括主体、凹槽和防滑层,所述主体的外侧壁下端开设有凹槽,所述主体的外侧壁上端设置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的外侧壁安装有凸起。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体的外侧壁上端开设有放置槽,所述防滑层安装于放置槽的内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凹槽为环形凹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体的内腔侧壁安装有加厚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厚层为管状加厚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体为锥状主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集体落纱装置用防倒管落管,通过落管外侧壁上端的防滑层,在落管沿斜面下落时,防滑层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增大,延缓落管上端的下落趋势,使得落管上端始终位于上方,从而避免落管颠倒,防止对后续操作造成影响。2.本技术的集体落纱装置用防倒管落管,通过在主体的内腔增加加厚层,落管下端区域的厚度比上端明显增大,使得落管重心下移位于主体下端,确保落管下端始终位于下方,确保落管方向正确,避免影响后续操作。3.本技术的集体落纱装置用防倒管落管,通过主体外侧壁下端开设的环状凹槽,减小主体外侧壁下端与接触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接触面对落管下端下落趋势的影响,同时凹槽也能够为后续的工序带来便利。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集体落纱装置用防倒管落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集体落纱装置用防倒管落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凹槽;3、防滑层;4、凸起;5、放置槽;6、加厚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集体落纱装置用防倒管落管,包括主体1、凹槽2和防滑层3,所述主体1的外侧壁下端开设有凹槽2,所述主体1的外侧壁上端设置有防滑层3,所述防滑层3的外侧壁安装有凸起4。其中,所述主体1的外侧壁上端开设有放置槽5,所述防滑层3安装于放置槽5的内腔。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通过落管外侧壁上端的防滑层3,在落管沿斜面下落时,防滑层3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增大,延缓落管上端的下落趋势,使得落管上端始终位于上方,从而避免落管颠倒,防止对后续操作造成影响。其中,所述凹槽2为环形凹槽。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通过主体1外侧壁下端开设的环状凹槽2,减小主体1外侧壁下端与接触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接触面对落管下端下落趋势的影响,同时凹槽2也能够为后续的工序带来便利。其中,所述主体1的内腔侧壁安装有加厚层6。其中,所述加厚层6为管状加厚层。6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通过在主体1的内腔增加加厚层6,落管下端区域的厚度比上端明显增大,使得落管重心下移位于主体下端,确保落管下端始终位于下方,确保落管方向正确,避免影响后续操作。其中,所述主体1为锥状主体。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通过上小下大的锥状主体1,协同加厚层6促进主体1的重心下移,防止落管颠倒。在一种集体落纱装置用防倒管落管使用的时候,落管外侧壁上端有防滑层3,在落管沿斜面下落时,防滑层3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增大,延缓落管上端的下落趋势,使得落管上端始终位于上方,从而避免落管颠倒,落管外侧壁上端的防滑层3在落管沿斜面下落时,防滑层3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增大,延缓落管上端的下落趋势,使得落管上端始终位于上方,上小下大的锥状主体1,协同为防滑层3让位的放置槽5,使得落管重量不均等分布,促进主体1的重心下移,防止落管颠倒,主体1外侧壁下端开设的环状凹槽2,减小主体1外侧壁下端与接触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接触面对落管下端下落趋势的影响,同时凹槽2也能够为后续的工序带来便利。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实用性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体落纱装置用防倒管落管,包括主体(1)、凹槽(2)和防滑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侧壁下端开设有凹槽(2),所述主体(1)的外侧壁上端设置有防滑层(3),所述防滑层(3)的外侧壁安装有凸起(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体落纱装置用防倒管落管,包括主体(1)、凹槽(2)和防滑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侧壁下端开设有凹槽(2),所述主体(1)的外侧壁上端设置有防滑层(3),所述防滑层(3)的外侧壁安装有凸起(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体落纱装置用防倒管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侧壁上端开设有放置槽(5),所述防滑层(3)安装于放置槽(5)的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虹明金丽芬肖慎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仁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