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顶棚内衬热压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010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顶棚内衬热压预处理系统,包括内衬上料装置以及隧道式加热装置;内衬上料装置包括矩形顶框、横向驱动电机、两个提升驱动气缸、内衬抓取机构以及中心对称机构;隧道式加热装置包括长条形外壳、输送驱动电机以及外侧输送链条机构。该汽车顶棚内衬热压预处理系统利用内衬抓取机构能够抓取待加工顶棚内衬并在提升后横向滑移至中心对称机构上方;利用中心对称机构能够将待加工顶棚内衬向中心处对齐,使得待加工顶棚内衬的前后侧边与隧道式加热设备相对齐,确保待加工顶棚内衬的上料精度;利用外侧输送链条机构能够实现加热隧道左端与内衬上料装置相对接,使得物料放置板上的汽车顶棚内衬自动上料至加热隧道进行加热软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顶棚内衬热压预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压预处理系统,尤其是一种汽车顶棚内衬热压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顶棚内衬如基材模板在上料、加热以及压型过程中,大部份工序都要通过人工来完成,如首先需要通过人工来将面料和基材裁剪好,再用2~4人以人工抬到隧道式加热设备中进行加热软化,然后将加热后的模板抬入机台模具进行热压成型,不仅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人工操作模板容易定位不准,从而导致产品合格率低。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汽车顶棚内衬热压预处理系统,能够抓取汽车顶棚内衬输送至隧道式加热设备中进行加热软化,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提供一种汽车顶棚内衬热压预处理系统,能够抓取汽车顶棚内衬输送至隧道式加热设备中进行加热软化,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汽车顶棚内衬热压预处理系统,包括内衬上料装置以及隧道式加热装置;内衬上料装置包括矩形顶框、横向驱动电机、两个提升驱动气缸、内衬抓取机构以及中心对称机构;矩形顶框的下方竖向设置有四根竖向撑板,用于对矩形顶框进行水平支撑;在矩形顶框左侧上方纵向安装有电机安装板,横向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安装板的中部;在矩形顶框内横向旋转式安装有一根横向驱动螺杆;在横向驱动螺杆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螺杆驱动齿轮,在横向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安装有电机驱动齿轮,电机驱动齿轮通过螺杆驱动链条驱动螺杆驱动齿轮旋转;在矩形顶框的前后侧边框内侧均横向设置有导向滑槽,在矩形顶框的前后侧边框之间纵向设置有支撑纵向梁,并在支撑纵向梁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滑动式安装在导向滑槽中的导向滑块;在支撑纵向梁的中部设置有驱动座,在驱动座上横向设置有驱动螺纹孔,横向驱动螺杆螺纹旋合安装在驱动螺纹孔上;两个提升驱动气缸均竖向安装在支撑纵向梁上;内衬抓取机构安装在两个提升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下端部上,用于对汽车顶棚内衬进行抓取;中心对称机构包括底部支撑板、物料放置板、升降驱动单元以及前后夹持单元;底部支撑板水平安装在四根竖向撑板上,升降驱动单元安装在底部支撑板中部,物料放置板水平安装在升降驱动单元上,由升降驱动单元对物料放置板进行升降驱动;前后夹持单元安装在升降驱动单元上,用于从物料放置板的前后两侧边进行相对夹持;隧道式加热装置包括长条形外壳、输送驱动电机以及外侧输送链条机构;长条形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壳体支撑底脚;在长条形外壳内横向设置有加热隧道,并在加热隧道内横向设置有内侧输送链条机构;内侧输送链条机构包括两根支撑转轴以及两块条形侧边板;两根支撑转轴分别纵向旋转式安装在加热隧道的左右侧隧道口处;两块条形侧边板的两端分别旋转式安装在两根支撑转轴上,且两块条形侧边板分别靠近加热隧道的前后内侧边;在两根支撑转轴上且位于两块条形侧边板之间均固定设置有两个输送驱动齿轮;在靠前侧的两个输送驱动齿轮上以及靠后侧的两个输送驱动齿轮上均围绕设置有一个内侧输送链条;外侧输送链条机构安装在长条形外壳的左端处,且包括两块条形输送板、两根斜撑调节撑杆、两根斜撑调节支撑管以及两个斜撑调节螺母;在两块条形输送板之间纵向设置有纵向连接杆,使得两块条形输送板相互平行;两块条形输送板的一端均旋转安装在左侧的支撑转轴上,且位于两块条形侧边板旋转安装位置的外侧,两块条形输送板的另一端内均旋转式安装有一根端部短轴;在两根端部短轴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端部回转齿轮;在支撑转轴上且靠近两块条形输送板的内侧面处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端部回转齿轮;两根斜撑调节支撑管的下端均通过一个下端铰接座铰接安装在长条形外壳的左端部下侧边处,两根斜撑调节撑杆的下端分别插装在两根斜撑调节支撑管的上端管口内,并在两根斜撑调节撑杆的下端均设置有斜撑调节外螺纹;两个斜撑调节螺母分别螺纹旋合安装在两根斜撑调节撑杆的斜撑调节外螺纹上,且斜撑调节螺母支撑在斜撑调节支撑管的上端管口处;两根斜撑调节撑杆的上端分别摆动式铰接安装在两块条形输送板上;在外侧输送链条机构靠前侧的两个端部回转齿轮上以及靠后侧的两个端部回转齿轮上均围绕设置有一个外侧输送链条;在外侧输送链条和内侧输送链条的各个链节外侧边均设置有防滑刺针;输送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长条形外壳的左端下方,在左侧的支撑转轴上固定安装有旋转驱动齿轮;在输送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散热传动机构,并由散热传动机构通过输送驱动链条对旋转驱动齿轮实现旋转驱动;在加热隧道内且位于条形侧边板的上下两侧均横向分布设置各个U形电热杆;在长条形外壳后侧面上设置有电极接线盒;各个U形电热杆的接线电极贯穿长条形外壳的后侧面伸入电极接线盒内;在加热隧道内且位于上侧的各个U形电热杆的上方以及下侧的各个U形电热杆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热反射板;在加热隧道的左右侧隧道口处均设置有隧道口大小调节机构,用于对侧隧道口的大小进行调节;两块条形输送板的左端均伸入矩形顶框的右侧下方,且分别位于物料放置板右半部分前后侧边的下方,使得物料放置板下降后右半部分位于两块条形输送板之间。进一步地,在四根竖向撑板的下端均设置有一个底脚板。进一步地,升降驱动单元包括两个升降驱动气缸以及一根升降支撑管;在底部支撑板的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圆孔;升降支撑管的上端固定安装在物料放置板的下侧面靠左侧位置处,升降支撑管的下端贯穿中心圆孔;在升降支撑管的左右侧边均设置有一个升降支座;两个升降驱动气缸竖向固定安装在底部支撑板上,且两个升降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升降支座上。进一步地,前后夹持单元包括夹持驱动气缸、升降纵向梁、两根斜撑杆以及两根同步按压杆;升降支撑管的下端封闭,夹持驱动气缸竖向固定安装在升降支撑管内,并在升降支撑管的前后侧壁上均竖向设置有条形贯穿孔;升降纵向梁的下侧面中部固定安装在夹持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端部上,且升降纵向梁的前后两端分别从前后侧的条形贯穿孔伸出;在升降纵向梁的上侧面上纵向设置有条形凹槽;在条形凹槽的左右侧槽边上均纵向设置有导向支撑滑槽;两根斜撑杆的中部分别摆动式铰接安装在前后侧的条形贯穿孔上;两根斜撑杆的下端均设置有一个支撑短轴,且两根斜撑杆的支撑短轴分别滑动式嵌入左右两侧的导向支撑滑槽中;两根同步按压杆的中部分别垂直安装在两根斜撑杆的上端部上;在两根同步按压杆的两端均垂直设置有夹持摆杆,且夹持摆杆的上端向上方延伸至高于物料放置板的上侧面。进一步地,隧道口大小调节机构包括下侧挡板、上侧挡板、调节挡板以及调节定位螺栓;下侧挡板封盖在加热隧道的侧隧道口下侧边处,上侧挡板封盖在加热隧道的侧隧道口上侧边处;在上侧挡板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挡板限位凹槽,并在挡板限位凹槽处竖向设置调节条形孔;调节挡板的上侧嵌入挡板限位凹槽中,调节定位螺栓的螺杆端贯穿调节条形孔后螺纹旋合安装在调节挡板上,将调节挡板的上侧锁定在挡板限位凹槽中;调节挡板的下侧边伸出上侧挡板的下侧边下方;条形输送板的端部由调节挡板的下侧边与下侧挡板的上侧边之间的间隙伸入加热隧道内。进一步地,在加热隧道内底部上设置有链条张紧机构;链条张紧机构包括张紧龙门支架、张紧按压板、四个张紧滑轮、四根张紧导向柱以及四根张紧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顶棚内衬热压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上料装置以及隧道式加热装置;/n内衬上料装置包括矩形顶框(101)、横向驱动电机(104)、两个提升驱动气缸(106)、内衬抓取机构以及中心对称机构;/n矩形顶框(101)的下方竖向设置有四根竖向撑板(102),用于对矩形顶框(101)进行水平支撑;在矩形顶框(101)左侧上方纵向安装有电机安装板(136),横向驱动电机(104)固定安装在电机安装板(136)的中部;在矩形顶框(101)内横向旋转式安装有一根横向驱动螺杆(132);在横向驱动螺杆(132)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螺杆驱动齿轮,在横向驱动电机(104)的输出轴端部固定安装有电机驱动齿轮,电机驱动齿轮通过螺杆驱动链条(105)驱动螺杆驱动齿轮旋转;/n在矩形顶框(101)的前后侧边框内侧均横向设置有导向滑槽(135),在矩形顶框(101)的前后侧边框之间纵向设置有支撑纵向梁(134),并在支撑纵向梁(134)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滑动式安装在导向滑槽(135)中的导向滑块(133);在支撑纵向梁(134)的中部设置有驱动座(137),在驱动座(137)上横向设置有驱动螺纹孔,横向驱动螺杆(132)螺纹旋合安装在驱动螺纹孔上;两个提升驱动气缸(106)均竖向安装在支撑纵向梁(134)上;内衬抓取机构安装在两个提升驱动气缸(106)的活塞杆下端部上,用于对汽车顶棚内衬进行抓取;/n中心对称机构包括底部支撑板(109)、物料放置板(124)、升降驱动单元以及前后夹持单元;底部支撑板(109)水平安装在四根竖向撑板(102)上,升降驱动单元安装在底部支撑板(109)中部,物料放置板(124)水平安装在升降驱动单元上,由升降驱动单元对物料放置板(124)进行升降驱动;前后夹持单元安装在升降驱动单元上,用于从物料放置板(124)的前后两侧边进行相对夹持;/n隧道式加热装置包括长条形外壳(201)、输送驱动电机(217)以及外侧输送链条机构;/n长条形外壳(20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壳体支撑底脚(205);在长条形外壳(201)内横向设置有加热隧道(236),并在加热隧道(236)内横向设置有内侧输送链条机构;内侧输送链条机构包括两根支撑转轴(237)以及两块条形侧边板(235);两根支撑转轴(237)分别纵向旋转式安装在加热隧道(236)的左右侧隧道口处;两块条形侧边板(235)的两端分别旋转式安装在两根支撑转轴(237)上,且两块条形侧边板(235)分别靠近加热隧道(236)的前后内侧边;在两根支撑转轴(237)上且位于两块条形侧边板(235)之间均固定设置有两个输送驱动齿轮(238);在靠前侧的两个输送驱动齿轮(238)上以及靠后侧的两个输送驱动齿轮(238) 上均围绕设置有一个内侧输送链条(212);/n外侧输送链条机构安装在长条形外壳(201)的左端处,且包括两块条形输送板(207)、两根斜撑调节撑杆(211)、两根斜撑调节支撑管(213)以及两个斜撑调节螺母(215);在两块条形输送板(207)之间纵向设置有纵向连接杆(221),使得两块条形输送板(207)相互平行;两块条形输送板(207)的一端均旋转安装在左侧的支撑转轴(237)上,且位于两块条形侧边板(235)旋转安装位置的外侧,两块条形输送板(207)的另一端内均旋转式安装有一根端部短轴(209);在两根端部短轴(209)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端部回转齿轮(218);在支撑转轴(237)上且靠近两块条形输送板(207)的内侧面处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端部回转齿轮(218);两根斜撑调节支撑管(213)的下端均通过一个下端铰接座(224)铰接安装在长条形外壳(201)的左端部下侧边处,两根斜撑调节撑杆(211)的下端分别插装在两根斜撑调节支撑管(213)的上端管口内,并在两根斜撑调节撑杆(211)的下端均设置有斜撑调节外螺纹(210);两个斜撑调节螺母(215)分别螺纹旋合安装在两根斜撑调节撑杆(211)的斜撑调节外螺纹(210)上,且斜撑调节螺母(215)支撑在斜撑调节支撑管(213)的上端管口处;两根斜撑调节撑杆(211)的上端分别摆动式铰接安装在两块条形输送板(207)上;在外侧输送链条机构靠前侧的两个端部回转齿轮(218)上以及靠后侧的两个端部回转齿轮(218)上均围绕设置有一个外侧输送链条(208);/n在外侧输送链条(208)和内侧输送链条(212)的各个链节外侧边均设置有防滑刺针(231);输送驱动电机(217)固定安装在长条形外壳(201)的左端下方,在左侧的支撑转轴(237)上固定安装有旋转驱动齿轮(243);在输送驱动电机(217)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散热传动机构,并由散热传动机构通过输送驱动链条(242)对旋转驱动齿轮(243)实现旋转驱动;/n在加热隧道(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顶棚内衬热压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上料装置以及隧道式加热装置;
内衬上料装置包括矩形顶框(101)、横向驱动电机(104)、两个提升驱动气缸(106)、内衬抓取机构以及中心对称机构;
矩形顶框(101)的下方竖向设置有四根竖向撑板(102),用于对矩形顶框(101)进行水平支撑;在矩形顶框(101)左侧上方纵向安装有电机安装板(136),横向驱动电机(104)固定安装在电机安装板(136)的中部;在矩形顶框(101)内横向旋转式安装有一根横向驱动螺杆(132);在横向驱动螺杆(132)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螺杆驱动齿轮,在横向驱动电机(104)的输出轴端部固定安装有电机驱动齿轮,电机驱动齿轮通过螺杆驱动链条(105)驱动螺杆驱动齿轮旋转;
在矩形顶框(101)的前后侧边框内侧均横向设置有导向滑槽(135),在矩形顶框(101)的前后侧边框之间纵向设置有支撑纵向梁(134),并在支撑纵向梁(134)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滑动式安装在导向滑槽(135)中的导向滑块(133);在支撑纵向梁(134)的中部设置有驱动座(137),在驱动座(137)上横向设置有驱动螺纹孔,横向驱动螺杆(132)螺纹旋合安装在驱动螺纹孔上;两个提升驱动气缸(106)均竖向安装在支撑纵向梁(134)上;内衬抓取机构安装在两个提升驱动气缸(106)的活塞杆下端部上,用于对汽车顶棚内衬进行抓取;
中心对称机构包括底部支撑板(109)、物料放置板(124)、升降驱动单元以及前后夹持单元;底部支撑板(109)水平安装在四根竖向撑板(102)上,升降驱动单元安装在底部支撑板(109)中部,物料放置板(124)水平安装在升降驱动单元上,由升降驱动单元对物料放置板(124)进行升降驱动;前后夹持单元安装在升降驱动单元上,用于从物料放置板(124)的前后两侧边进行相对夹持;
隧道式加热装置包括长条形外壳(201)、输送驱动电机(217)以及外侧输送链条机构;
长条形外壳(20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壳体支撑底脚(205);在长条形外壳(201)内横向设置有加热隧道(236),并在加热隧道(236)内横向设置有内侧输送链条机构;内侧输送链条机构包括两根支撑转轴(237)以及两块条形侧边板(235);两根支撑转轴(237)分别纵向旋转式安装在加热隧道(236)的左右侧隧道口处;两块条形侧边板(235)的两端分别旋转式安装在两根支撑转轴(237)上,且两块条形侧边板(235)分别靠近加热隧道(236)的前后内侧边;在两根支撑转轴(237)上且位于两块条形侧边板(235)之间均固定设置有两个输送驱动齿轮(238);在靠前侧的两个输送驱动齿轮(238)上以及靠后侧的两个输送驱动齿轮(238)上均围绕设置有一个内侧输送链条(212);
外侧输送链条机构安装在长条形外壳(201)的左端处,且包括两块条形输送板(207)、两根斜撑调节撑杆(211)、两根斜撑调节支撑管(213)以及两个斜撑调节螺母(215);在两块条形输送板(207)之间纵向设置有纵向连接杆(221),使得两块条形输送板(207)相互平行;两块条形输送板(207)的一端均旋转安装在左侧的支撑转轴(237)上,且位于两块条形侧边板(235)旋转安装位置的外侧,两块条形输送板(207)的另一端内均旋转式安装有一根端部短轴(209);在两根端部短轴(209)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端部回转齿轮(218);在支撑转轴(237)上且靠近两块条形输送板(207)的内侧面处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端部回转齿轮(218);两根斜撑调节支撑管(213)的下端均通过一个下端铰接座(224)铰接安装在长条形外壳(201)的左端部下侧边处,两根斜撑调节撑杆(211)的下端分别插装在两根斜撑调节支撑管(213)的上端管口内,并在两根斜撑调节撑杆(211)的下端均设置有斜撑调节外螺纹(210);两个斜撑调节螺母(215)分别螺纹旋合安装在两根斜撑调节撑杆(211)的斜撑调节外螺纹(210)上,且斜撑调节螺母(215)支撑在斜撑调节支撑管(213)的上端管口处;两根斜撑调节撑杆(211)的上端分别摆动式铰接安装在两块条形输送板(207)上;在外侧输送链条机构靠前侧的两个端部回转齿轮(218)上以及靠后侧的两个端部回转齿轮(218)上均围绕设置有一个外侧输送链条(208);
在外侧输送链条(208)和内侧输送链条(212)的各个链节外侧边均设置有防滑刺针(231);输送驱动电机(217)固定安装在长条形外壳(201)的左端下方,在左侧的支撑转轴(237)上固定安装有旋转驱动齿轮(243);在输送驱动电机(217)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散热传动机构,并由散热传动机构通过输送驱动链条(242)对旋转驱动齿轮(243)实现旋转驱动;
在加热隧道(236)内且位于条形侧边板(235)的上下两侧均横向分布设置各个U形电热杆(240);在长条形外壳(201)后侧面上设置有电极接线盒(239);各个U形电热杆(240)的接线电极贯穿长条形外壳(201)的后侧面伸入电极接线盒(239)内;在加热隧道(236)内且位于上侧的各个U形电热杆(240)的上方以及下侧的各个U形电热杆(240)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热反射板(241);在加热隧道(236)的左右侧隧道口处均设置有隧道口大小调节机构,用于对侧隧道口的大小进行调节;
两块条形输送板(207)的左端均伸入矩形顶框(101)的右侧下方,且分别位于物料放置板(124)右半部分前后侧边的下方,使得物料放置板(124)下降后右半部分位于两块条形输送板(207)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棚内衬热压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四根竖向撑板(102)的下端均设置有一个底脚板(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棚内衬热压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升降驱动单元包括两个升降驱动气缸(122)以及一根升降支撑管(121);在底部支撑板(109)的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圆孔(125);升降支撑管(121)的上端固定安装在物料放置板(124)的下侧面靠左侧位置处,升降支撑管(121)的下端贯穿中心圆孔(125);在升降支撑管(121)的左右侧边均设置有一个升降支座;两个升降驱动气缸(122)竖向固定安装在底部支撑板(109)上,且两个升降驱动气缸(122)的活塞杆上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升降支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顶棚内衬热压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前后夹持单元包括夹持驱动气缸(126)、升降纵向梁(1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超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科普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