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互联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0023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互联新风系统,包括新风装置、移动端APP,所述新风装置包括新风主机、通风管道以及过滤装置;所述新风主机中安装有风机单元、除菌单元、控制单元、物联网单元、传感器单元;所述除菌单元位于通风管道与风机单元出风口连接处;所述过滤装置连接在通风管道的末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检测、处理传感器单元发回的数据,判断新风装置运行状态,并依据判断结果对风机单元进行控制;所述新风装置可通过物联网单元与移动端APP连接,并传输数据,以及对新风装置进行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滤芯的使用情况,提醒用户及时进行更换,能够避免滤芯更换不及时带来的室内空气质量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互联新风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
,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互联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新风系统时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内新鲜的空气经过滤后,再输送到室内,让房间里可以每时每刻都是新鲜干净的空气。目前市场上的新风系统主要集中在换气和热交换方面,对空气洁净程度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实际的购买需求看,污染地区对新风系统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这种使用需求不但要求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也对进入室内的空气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新风机对吸入空气进行过滤。新风机过滤多采用滤芯过滤,但是滤芯需要定期进行更换,目前的更换主要还是依靠用户,生产厂家只给出更换参考时间。这种更换方式的缺陷在于,用户需要清楚的记住每次滤芯的更换日期并计算下次更换日期,考虑到新风系统的用户主要是以中高收入的中青年群体为主,该群体的生活节奏快,自由时间少,很容易将更换滤芯这种事情忽略掉,因此经常出现超期更换的问题,导致室内的空气质量变差,用户的体验指数不高。现有技术中也存在部分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CN201910567058.7的中国专利,包括壳体,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新风出口和排风入口,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新风入口和排风出口;壳体内形成有用于连通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的新风通道以及用于连通排风入口与排风出口的污风通道;送风机,位于新风通道内,且送风机的出风口与新风出口连接,送风机用于将新风从新风入口送至新风出口;管道杀菌装置,设置送风机的出风口与新风出口之间;管道杀菌装置用于杀菌,该方案能够有效的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与杀菌,保证进入到室内的空气洁净程度优秀,但是,该方案中未能对于滤芯更换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依旧存在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实时监测滤网的使用情况,并在滤网达到使用寿命后即时提醒使用者进行更换,避免出现超期更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互联新风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互联新风系统,包括新风装置、移动端APP,所述新风装置包括新风主机、通风管道以及过滤装置;所述新风主机中安装有风机单元、除菌单元、控制单元、物联网单元、传感器单元;所述通风管道连接到风机单元的出口处;所述过滤装置连接在通风管道的末端;所述过滤装置安装在室内的出风口处;所述除菌单元位于通风管道与风机单元出风口连接处;所述除菌单元为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进行灭菌;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检测、处理传感器单元发回的数据,判断新风装置运行状态,并依据判断结果对风机单元进行控制;所述移动端APP可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并连接网络;所述新风装置可通过物联网单元与移动端APP连接,并传输数据;所述使用者可通过移动端APP查看新风装置的运行数据,并对新风装置进行控制;其中,在使用过程时,新风装置运行中传感器单元检测到的各种数据,使用者均可通过移动端APP进行查看,同时,使用者可以在移动端APP上远程控制新风装置的工作状态,调整室内的空气质量,保证当使用者回到家中时,室内的空气质量良好,室内温度处于适宜范围,同时,避免室内无人时,新风系统持续运转,造成巨大浪费,降低新风系统使用的花费,同时,在新风装置中通过设置的过滤装置以及除菌单元,能够对新风系统输送进室内的空气进行杀菌、过滤,有效的去除输送进室内的空气中的灰尘、杂质以及有害细菌;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在通风管道内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对称安装;所述导向槽内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与导向槽之间保持垂直;所述固定框上开设有插入槽;所述插入槽共有两个,对称分布在固定框上;所述插入槽与导向槽之间保持垂直;所述插入槽分别安装有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上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极板与通风管道的出口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极板与通风管道的出口之间的距离;所述固定框内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所述导向槽底面上安装有接触条;所述接触条分别与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连接;所述接触条与新风主机内的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可以分析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电容值变化;工作时,当新风装置中的控制单元接收到移动端APP通过物联网单元传递的控制信号后,控制单元控制风机单元与除菌单元开始工作,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通风管道输送到室内,同时,在输送过程中通过除菌单元生成的臭氧对输送的空气中的有害细菌进行灭杀,保证输送进室内的空气中细菌含量符合卫生标准,同时,当输送的空气经过过滤装置时,空气中的存在灰尘以及各种杂质被过滤装置中的滤网拦截、过滤,避免输送到室内的空气中灰尘含量过高,导致污染,同时,当空气中的灰尘被滤网拦截后,灰尘沉积到滤网上,由于滤网的两侧安装有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且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因此,在滤网上沉积灰尘后,控制单元能够明显检测到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电容变化,当电容变化量达到一定数值后,控制单元通过物联网单元向移动端APP发出警示信息,提醒使用者滤网已经达到预定使用限度,需要立即更换滤网,防止使用者忘记或不知道需要更换滤网,导致新风系统输送空气到室内时风阻变大,导致系统耗电量剧增,同时,已达到使用限度的滤网会导致系统输送进室内的空气受到污染,影响到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同时,通过监测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电容变化情况,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滤网的使用情况,避免在空气质量较差地区使用新风系统时,滤网损耗速度明显较快,但依旧根据滤网预定使用时间更换滤网,导致出现滤网在空气质量较差地区使用时,滤网达到使用限度的时间短与滤网的预定使用时间,从而使滤网超过限度使用,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影响到使用者身体健康。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内安装有导电筒;所述导电筒共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导向槽一一对应;所述导电筒内滑动安装有顶柱;所述导电筒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推动顶柱伸出;所述顶柱可与接触条紧密接触;所述第一极板安装到固定框内后,第一极板与导电筒的底面紧密接触;所述第二极板安装到固定框内后,第一极板与导电筒的底面紧密接触;所述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所接触的导电筒分别位于固定框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第一极板接触到导电筒与第二极板接触的导电筒两者从沿垂直与导向槽长度方向上看位于不同的平面上;所述两个导向槽内的接触条从沿垂直与导向槽长度方向上看位于不同的平面上;所述两个导电筒与两个接触条之间对应关系唯一;工作时,当固定框进入到导向槽内后,固定框上导电筒内的顶柱受到挤压,顶柱在弹簧的作用下与导向槽的底面紧密接触,同时,当固定框到达导向槽的末端后,固定框上的顶柱接触到导向槽底面上接触条,顶柱通过弹簧与接触条之间保持紧密接触,保证第一极板、第二极板与控制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稳定,避免接触不良导致控制单元对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之间的电容变化检测出现较大误差,使控制系统在滤网未达到预定使用限度时,发出提醒,提醒使用者更换滤网,造成浪费,同时,由于导电筒与接触条之间的对应关系唯一以及通风管道内壁上的导向槽的存在,能够保证使用者拆卸固定框更换完滤网之后,正确安装固定框,防止使用者将固定框安装错误,影响到新风系统正常使用。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互联新风系统,包括新风装置、移动端APP,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包括新风主机、通风管道(1)以及过滤装置;所述新风主机中安装有风机单元、除菌单元、控制单元、物联网单元、传感器单元;所述通风管道(1)连接到风机单元的出口处;所述过滤装置连接在通风管道(1)的末端;所述过滤装置安装在室内的出风口处;所述除菌单元位于通风管道(1)与风机单元出风口连接处;所述除菌单元为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进行灭菌;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检测、处理传感器单元发回的数据,判断新风装置运行状态,并依据判断结果对风机单元进行控制;所述移动端APP可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并连接网络;所述新风装置可通过物联网单元与移动端APP连接,并传输数据;所述使用者可通过移动端APP查看新风装置的运行数据,并对新风装置进行控制;/n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导向槽(11);所述导向槽(11)在通风管道(1)内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对称安装;所述导向槽(11)内安装有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与导向槽(11)之间保持垂直;所述固定框(2)上开设有插入槽;所述插入槽共有两个,对称分布在固定框(2)上;所述插入槽与导向槽(11)之间保持垂直;所述插入槽分别安装有第一极板(21)与第二极板(22);所述第一极板(21)与第二极板(22)上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极板(21)与通风管道(1)的出口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极板(22)与通风管道(1)的出口之间的距离;所述固定框(2)内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第一极板(21)与第二极板(22)之间;所述导向槽(11)底面上安装有接触条(13);所述接触条(13)分别与第一极板(21)和第二极板(22)连接;所述接触条(13)与新风主机内的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可以分析第一极板(21)与第二极板(22)之间的电容值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互联新风系统,包括新风装置、移动端APP,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包括新风主机、通风管道(1)以及过滤装置;所述新风主机中安装有风机单元、除菌单元、控制单元、物联网单元、传感器单元;所述通风管道(1)连接到风机单元的出口处;所述过滤装置连接在通风管道(1)的末端;所述过滤装置安装在室内的出风口处;所述除菌单元位于通风管道(1)与风机单元出风口连接处;所述除菌单元为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进行灭菌;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检测、处理传感器单元发回的数据,判断新风装置运行状态,并依据判断结果对风机单元进行控制;所述移动端APP可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并连接网络;所述新风装置可通过物联网单元与移动端APP连接,并传输数据;所述使用者可通过移动端APP查看新风装置的运行数据,并对新风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导向槽(11);所述导向槽(11)在通风管道(1)内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对称安装;所述导向槽(11)内安装有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与导向槽(11)之间保持垂直;所述固定框(2)上开设有插入槽;所述插入槽共有两个,对称分布在固定框(2)上;所述插入槽与导向槽(11)之间保持垂直;所述插入槽分别安装有第一极板(21)与第二极板(22);所述第一极板(21)与第二极板(22)上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极板(21)与通风管道(1)的出口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极板(22)与通风管道(1)的出口之间的距离;所述固定框(2)内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第一极板(21)与第二极板(22)之间;所述导向槽(11)底面上安装有接触条(13);所述接触条(13)分别与第一极板(21)和第二极板(22)连接;所述接触条(13)与新风主机内的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可以分析第一极板(21)与第二极板(22)之间的电容值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互联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内安装有导电筒(27);所述导电筒(27)共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导向槽(11)一一对应;所述导电筒(27)内滑动安装有顶柱(271);所述导电筒(27)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推动顶柱(271)伸出;所述顶柱(271)可与接触条(13)紧密接触;所述第一极板(21)安装到固定框(2)内后,第一极板(21)与导电筒(27)的底面紧密接触;所述第二极板(22)安装到固定框(2)内后,第一极板(21)与导电筒(27)的底面紧密接触;所述第一极板(21)与第二极板(22)所接触的导电筒(27)分别位于固定框(2)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第一极板(21)接触到导电筒(27)与第二极板(22)接触的导电筒(27)两者从沿垂直与导向槽(11)长度方向上看位于不同的平面上;所述两个导向槽(11)内的接触条(13)从沿垂直与导向槽(11)长度方向上看位于不同的平面上;所述两个导电筒(27)与两个接触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永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