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端密封防冲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94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端密封防冲击机构,包括转轴,包括沿转轴对称布置的数量为2件的支撑机构;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座体、储液槽、封盖、调压机构、缓冲机构、转环机构、第一液流通道、第一节流块、第二液流通道、第二节流块,在储液槽内充入非牛顿流体,由于转轴启动时冲击较大,缓冲机构内的非牛顿流体粘度快速变化对转轴进行有效支撑;当转轴正常转动时,转环机构相对转轴高速转动,密封槽内的非牛顿流体粘度极剧变化至固化状态,从而对由转环机构与密封圈组成的区域进行密封。该装置结构简单,能防止低速启动冲击,同时采用高速流体密封,保证了转轴的正常工作,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端密封防冲击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轴端密封防冲击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轮机工作转轴的轴端采用迷宫环密封,这就导致在其运行中有一部分蒸汽从轴端漏向大气,造成工质和热量的损失,同时也影响汽轮发电机的工作环境,同时,由于汽轮机启动时负载较大,因此启动时转轴承受的冲击较大,长时间运行后造成轴端变形,导致高速运转后磨损加剧,降低了使用寿命。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轴端密封防冲击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端密封防冲击机构,能防止低速启动冲击,同时采用高速流体密封,保证了转轴的正常工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端密封防冲击机构,包括转轴,包括沿转轴对称布置的数量为2件的支撑机构;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座体、储液槽、封盖、调压机构、缓冲机构、转环机构、第一液流通道、第一节流块、第二液流通道、第二节流块,所述的座体数量为2件,沿转轴对称布置,所述的座体还开设有储液槽,所述的储液槽位于座体中心处,所述的封盖伸入储液槽内,所述的封盖与座体螺纹相连,所述的调压机构贯穿封盖,所述的缓冲机构套装在座体内侧且被转轴贯穿,所述的转环机构数量为2件,沿转轴对称布置且插装在座体的内侧,所述的第一液流通道贯穿座体的主体且与储液槽的腔体互通,所述的第一节流块位于第一液流通道内侧,所述的第一节流块与座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液流通道贯穿座体的主体且与储液槽的腔体互通,所述的第二节流块位于第二液流通道内侧,所述的第二节流块与座体螺纹相连。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如下:进一步的,所述的转轴还设有密封槽,所述的密封槽位于转轴外侧且位于转环机构外侧,所述的密封槽不贯穿转轴的主体。进一步的,所述的缓冲机构包括橡胶主体、插接部、支撑缓冲机构,所述的插接部位于橡胶主体外侧,所述的插接部与橡胶主体一体相连,所述的支撑缓冲机构数量不少于2件,等间距布置在橡胶主体内侧。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缓冲机构包括凸起部、骨架、挡液板、第一锥形孔,所述的凸起部位于橡胶主体内侧,所述的凸起部与橡胶主体一体相连,所述的骨架位于凸起部内侧,所述的骨架与凸起部一体相连,所述的挡液板位于骨架内侧,所述的挡液板与骨架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锥形孔贯穿挡液板。进一步的,所述的转环机构包括弧形板、密封板、钢球、插接头、密封头、主液流道,所述的弧形板插入密封槽内,所述的密封板数量为2件,沿弧形板的左右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钢球设置在弧形板与密封板之间,所述的插接头位于弧形板顶部,所述的插接头与弧形板一体相连,所述的密封头位于插接头外侧,所述的密封头与插接头过盈配合相连,所述的主液流道位于弧形板的中心处,所述的主液流道贯穿弧形板的主体。进一步的,所述的座体还设有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槽位于座体内侧且位于插接头外侧,所述的限位槽不贯穿座体的主体。进一步的,所述的座体还设有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数量为2件,沿转环机构的左右方向对称布置。进一步的,所述的调压机构包括活塞、导杆、弹簧、调节杆,所述的活塞插装在储液槽内,所述的导杆位于活塞上端且贯穿封盖,所述的导杆与封盖间隙配合相连,所述的弹簧位于导杆外侧且位于活塞和封盖之间,所述的调节杆贯穿封盖且位于活塞顶部,所述的调节杆与封盖螺纹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轴端密封防冲击机构,工作时,在储液槽内充入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分别经第一节流块和第二节流块流入缓冲机构和转环机构内,由于转轴启动时冲击较大,因此,缓冲机构内的非牛顿流体粘度快速变化对转轴进行支撑,防止冲击造成零部件的损坏;当转轴正常转动时,转环机构相对转轴高速转动,密封槽内的非牛顿流体粘度极剧变化至固化状态,从而对由转环机构与密封圈组成的区域进行密封,通过调压机构可以调节缓冲机构和转环机构内非牛顿流体的压力,从而适用不同的工况要求。该装置结构简单,能防止低速启动冲击,同时采用高速流体密封,保证了转轴的正常工作,具有极高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附图1圆圈处局部放大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缓冲机构三维图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支撑缓冲机构三维图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转环机构剖视图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调压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转轴1、支撑机构2、密封槽101、座体201、储液槽202、封盖203、调压机构204、缓冲机构205、转环机构206、第一液流通道207、第一节流块208、第二液流通道209、第二节流块210、橡胶主体211、插接部212、支撑缓冲机构213、凸起部214、骨架215、挡液板216、第一锥形孔217、弧形板218、密封板219、钢球220、插接头221、密封头222、主液流道223、限位槽224、密封圈225、活塞226、导杆227、弹簧228、调节杆229。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所示,一种轴端密封防冲击机构,包括转轴1,包括沿转轴1对称布置的数量为2件的支撑机构2;所述的支撑机构2包括座体201、储液槽202、封盖203、调压机构204、缓冲机构205、转环机构206、第一液流通道207、第一节流块208、第二液流通道209、第二节流块210,所述的座体201数量为2件,沿转轴1对称布置,所述的座体201还开设有储液槽202,所述的储液槽202位于座体201中心处,所述的封盖203伸入储液槽202内,所述的封盖203与座体201螺纹相连,所述的调压机构204贯穿封盖203,所述的缓冲机构205套装在座体201内侧且被转轴1贯穿,所述的转环机构206数量为2件,沿转轴1对称布置且插装在座体201的内侧,所述的第一液流通道207贯穿座体201的主体且与储液槽202的腔体互通,所述的第一节流块208位于第一液流通道207内侧,所述的第一节流块208与座体20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液流通道209贯穿座体201的主体且与储液槽202的腔体互通,所述的第二节流块210位于第二液流通道209内侧,所述的第二节流块210与座体201螺纹相连,所述的转轴1还设有密封槽101,所述的密封槽101位于转轴1外侧且位于转环机构206外侧,所述的密封槽101不贯穿转轴1的主体,所述的缓冲机构205包括橡胶主体211、插接部212、支撑缓冲机构213,所述的插接部212位于橡胶主体211外侧,所述的插接部212与橡胶主体211一体相连,所述的支撑缓冲机构213数量不少于2件,等间距布置在橡胶主体211内侧,所述的支撑缓冲机构213包括凸起部214、骨架215、挡液板216、第一锥形孔217,所述的凸起部214位于橡胶主体211内侧,所述的凸起部214与橡胶主体211一体相连,所述的骨架215位于凸起部214内侧,所述的骨架215与凸起部214一体相连,所述的挡液板216位于骨架215内侧,所述的挡液板216与骨架215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锥形孔217贯穿挡液板216,初始状态时,在座体201内加工与插接部212匹配的卡装槽,将插接部212插装至卡座槽内实现缓冲机构205的固定,橡胶主体211内和支撑缓冲机构213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端密封防冲击机构,包括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转轴对称布置的数量为2件的支撑机构;/n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座体、储液槽、封盖、调压机构、缓冲机构、转环机构、第一液流通道、第一节流块、第二液流通道、第二节流块,所述的座体数量为2件,沿转轴对称布置,所述的座体还开设有储液槽,所述的储液槽位于座体中心处,所述的封盖伸入储液槽内,所述的封盖与座体螺纹相连,所述的调压机构贯穿封盖,所述的缓冲机构套装在座体内侧且被转轴贯穿,所述的转环机构数量为2件,沿转轴对称布置且插装在座体的内侧,所述的第一液流通道贯穿座体的主体且与储液槽的腔体互通,所述的第一节流块位于第一液流通道内侧,所述的第一节流块与座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液流通道贯穿座体的主体且与储液槽的腔体互通,所述的第二节流块位于第二液流通道内侧,所述的第二节流块与座体螺纹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端密封防冲击机构,包括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转轴对称布置的数量为2件的支撑机构;
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座体、储液槽、封盖、调压机构、缓冲机构、转环机构、第一液流通道、第一节流块、第二液流通道、第二节流块,所述的座体数量为2件,沿转轴对称布置,所述的座体还开设有储液槽,所述的储液槽位于座体中心处,所述的封盖伸入储液槽内,所述的封盖与座体螺纹相连,所述的调压机构贯穿封盖,所述的缓冲机构套装在座体内侧且被转轴贯穿,所述的转环机构数量为2件,沿转轴对称布置且插装在座体的内侧,所述的第一液流通道贯穿座体的主体且与储液槽的腔体互通,所述的第一节流块位于第一液流通道内侧,所述的第一节流块与座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液流通道贯穿座体的主体且与储液槽的腔体互通,所述的第二节流块位于第二液流通道内侧,所述的第二节流块与座体螺纹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端密封防冲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还设有密封槽,所述的密封槽位于转轴外侧且位于转环机构外侧,所述的密封槽不贯穿转轴的主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端密封防冲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机构包括橡胶主体、插接部、支撑缓冲机构,所述的插接部位于橡胶主体外侧,所述的插接部与橡胶主体一体相连,所述的支撑缓冲机构数量不少于2件,等间距布置在橡胶主体内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端密封防冲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缓冲机构包括凸起部、骨架、挡液板、第一锥形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治强杨小龙汤中原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英维爱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