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庆禄专利>正文

一种隧道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86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除尘装置,包括沿隧道内往复移动的往复移动单元上连接有储水单元,摆动单元、雾化喷水单元和动力单元均设置在储水单元上,雾化喷水单元的进水端连通储水单元内,雾化喷水单元的出水端连接摆动单元的摆动杆;动力单元、往复移动单元、雾化喷水单元和摆动单元包括以下三种连接结构:动力单元带动往复移动单元往复移动、雾化喷水单元雾化喷水和摆动单元摆动;或动力单元带动往复移动单元往复移动;或动力单元带动雾化喷水单元雾化喷水和摆动单元摆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动力单元带动除尘装置沿隧道往复移动,带动摆动单元对雾化喷水单元的出水端摆动喷水,进行大面积的除尘喷水,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除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除尘领域,特别是一种隧道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隧道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大量的交通运输任务。由于大量的车辆会通过隧道,将会在隧道内带起大量的扬尘。为了保证隧道内的清新空气,需要对隧道进行除尘处理。现有的隧道喷水除尘装置其不足之处在于:1、现有的隧道喷水除尘装置通过多个动力源带动除尘装置往复移动、带动除尘装置喷水和带动除尘装置往复摆动喷水,实现隧道内的大面积喷水除尘和除尘装置的往复运动,通过多个动力源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装置的零部件数量,提高了维护成本;2、现有的隧道喷水除尘装置的喷水模式较为单一,选择性较低,除尘效率较低,而且较为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隧道除尘装置,用于对隧道内进行喷水除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隧道、往复移动单元、储水单元、雾化喷水单元、摆动单元、动力单元;沿隧道内往复移动的所述往复移动单元上连接有储水单元,所述摆动单元、雾化喷水单元和动力单元均设置在储水单元上,所述雾化喷水单元的进水端连通储水单元内,所述雾化喷水单元的雾化出水端连接摆动单元的摆动杆;所述动力单元、往复移动单元、雾化喷水单元和摆动单元包括以下三种连接结构:所述动力单元带动往复移动单元往复移动、雾化喷水单元雾化喷水和摆动单元摆动;或所述动力单元带动往复移动单元往复移动;或所述动力单元带动雾化喷水单元雾化喷水和摆动单元摆动。作为优选,所述往复移动单元包括:转动轮、第一导轨、导向槽、L形连接板和连接柱;所述第一导轨通过连接柱固定在隧道内,所述第一导轨的侧壁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第一导轨下方有储水单元,所述L形连接板的短板滑动设置在导向槽内,所述L形连接板的长板固接储水单元,所述转动轮可沿第一导轨下端面滚动,所述转动轮套接在动力单元的的第一动力输出端上。作为优选,所述储水单元包括有水箱、进水开口、导水斜面和过滤网;所述水箱位于第一导轨下方,所述进水开口开设在水箱上端面上,所述水箱的上端面还固接L形连接板的长板,所述水箱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水箱内底面设置有导水斜面,所述过滤网下方的水箱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水箱与雾化喷水单元进水端的进水管。作为优选,所述雾化喷水单元包括进水管、出水软管、水雾喷头、水泵;所述进水管一端连接水箱,另一端连接水泵的进水端,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出水软管连通水雾喷头,所述水泵设置在水箱的侧壁上,所述水泵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动力单元的的第二动力输出端,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出水软管连接水雾喷头,所述水雾喷头连接摆动单元的摆动杆。作为优选,所述摆动单元包括:直齿轮、转轴、扇形齿轮、L形转动杆、固定块;所述扇形齿轮连接在动力单元的第三动力输出端上,所述扇形齿轮可与直齿轮啮合,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水箱前壁上,所述转轴贯穿固定块并转动设置固定块上,所述转轴一端连接直齿轮,所述转轴另一端连接在L形转动杆的长杆上,所述L形转动杆的短杆连接水雾喷头。作为优选,所述动力单元包括:电机、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五锥齿轮、安装板、第二导轨、连接杆、空转凹槽、控制器、扬尘浓度传感器;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在电机的电机输出轴的一端,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电机之间的电机输出轴作为第一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水箱侧壁上,所述第一传动轴一端连接第二锥齿轮,另一端连接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锥齿轮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水箱侧壁上,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线与第一传动轴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传动轴一端作为第二动力输出端连接水泵的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二传动轴另一端作为第三动力输出端连接扇形齿轮;所述安装板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上,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第二导轨固定在水箱顶端面上,所述第二导轨的导向方向垂直于第一导轨的导向方向,所述气缸的伸缩端通过连接杆固接安装板;所述扬尘浓度传感器等距的设置在隧道内壁,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水箱上,所述气缸的指令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的指令输出端,所述扬尘浓度传感器的指令输出端与控制器的指令输入端数据交互;所述第五锥齿轮设置在转动轮与第一锥齿轮之间的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第五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的最小面相对,所述第五锥齿轮在气缸推动下可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的最短距离为x,所述第二锥齿轮的最小面的直径为a,所述气缸的最大行程为b,所述x=a+b,所述转动轮沿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轴线方向移动的最大位移与最小位移之间有空转凹槽,所述空转凹槽设置在第一导轨下端面,所述空转凹槽的宽度大于转动轮的厚度。作为优选,所述除尘装置还包括自动补水单元,所述自动补水单元包括:水位传感器、电磁阀、自来水管;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水箱内底面,所述电磁阀设置在自来水管的出水端,所述水位传感器的指令输出端分别与电磁阀的指令输入端和控制器的指令输入端数据交互,所述自来水管的出水端可与水箱的进水开口相对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1、本申请通过一个动力源分别带动往复运动单元往复运动、带动雾化喷水单元雾化喷水和带动摆动单元往复摆动,节约了成产成本,同时简化了装置的零部件,也便于除尘装置的维护;2、本申请通过设置气缸带动电机的移动,可实现第五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的啮合和转动轮移动至空转凹槽内,在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和转动轮在第一导轨下滚动时,实现除尘装置往复运动、L形转动杆往复摆动和雾化喷水单元雾化喷水;在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五锥齿轮均不啮合且转动轮还在第一导轨下滚动时,可实现除尘装置快速移动至需要喷水的位置;在第五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且转动轮在空转凹槽内空转时,可实现除尘装置的定点摆动喷水,可通过气缸实现除尘装置的多种模式切换,便于灵活的运用除尘装置对隧道更高效的喷水除尘,且提高了除尘效率,节约了水资源;3、本申请通过机械传动实现除尘装置的多种模式的切换,调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储水单元、雾化喷水单元、摆动单元和动力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C-C处的剖视图。图中:1.隧道;2.转动轮;3.水箱;4.电机;5.气缸;6.第一导轨;7.导向槽;8.L形连接板;9.连接柱;10.进水开口;11.导水斜面;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隧道(1)、往复移动单元、储水单元、雾化喷水单元、摆动单元、动力单元;/n沿隧道(1)内往复移动的所述往复移动单元上连接有储水单元,所述摆动单元、雾化喷水单元和动力单元均设置在储水单元上,所述雾化喷水单元的进水端连通储水单元内,所述雾化喷水单元的雾化出水端连接摆动单元的摆动杆;/n所述动力单元、往复移动单元、雾化喷水单元和摆动单元包括以下三种连接结构:/n所述动力单元带动往复移动单元往复移动、雾化喷水单元雾化喷水和摆动单元摆动;/n或所述动力单元带动往复移动单元往复移动;/n或所述动力单元带动雾化喷水单元雾化喷水和摆动单元摆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隧道(1)、往复移动单元、储水单元、雾化喷水单元、摆动单元、动力单元;
沿隧道(1)内往复移动的所述往复移动单元上连接有储水单元,所述摆动单元、雾化喷水单元和动力单元均设置在储水单元上,所述雾化喷水单元的进水端连通储水单元内,所述雾化喷水单元的雾化出水端连接摆动单元的摆动杆;
所述动力单元、往复移动单元、雾化喷水单元和摆动单元包括以下三种连接结构:
所述动力单元带动往复移动单元往复移动、雾化喷水单元雾化喷水和摆动单元摆动;
或所述动力单元带动往复移动单元往复移动;
或所述动力单元带动雾化喷水单元雾化喷水和摆动单元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移动单元包括:转动轮(2)、第一导轨(6)、导向槽(7)、L形连接板(8)和连接柱(9);
所述第一导轨(6)通过连接柱(9)固定在隧道(1)内,所述第一导轨(6)的侧壁设置有导向槽(7),所述第一导轨(6)下方有储水单元,所述L形连接板(8)的短板滑动设置在导向槽(7)内,所述L形连接板(8)的长板固接储水单元,所述转动轮(2)可沿第一导轨(6)下端面滚动,所述转动轮(2)套接在动力单元的的第一动力输出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单元包括有水箱(3)、进水开口(10)、导水斜面(11)和过滤网(37);
所述水箱(3)位于第一导轨(6)下方,所述进水开口(10)开设在水箱(3)上端面上,所述水箱(3)的上端面还固接L形连接板(8)的长板,所述水箱(3)内设置有过滤网(37),所述水箱(3)内底面设置有导水斜面(11),所述过滤网(37)下方的水箱(3)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水箱(3)与雾化喷水单元进水端的进水管(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水单元包括进水管(18)、出水软管(19)、水雾喷头(20)、水泵(21);
所述进水管(18)一端连接水箱(3),另一端连接水泵(21)的进水端,所述水泵(21)的出水端通过出水软管(19)连通水雾喷头(20),所述水泵(21)设置在水箱(3)的侧壁上,所述水泵(21)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动力单元的的第二动力输出端,所述水泵(21)的出水端通过出水软管(19)连接水雾喷头(20),所述水雾喷头(20)连接摆动单元的摆动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单元包括:直齿轮(22)、转轴(23)、扇形齿轮(24)、L形转动杆(25)、固定块(26);
所述扇形齿轮(24)连接在动力单元的第三动力输出端上,所述扇形齿轮(24)可与直齿轮(22)啮合,所述固定块(26)固定在水箱(3)前壁上,所述转轴(23)贯穿固定块(26)并转动设置固定块(26)上,所述转轴(23)一端连接直齿轮(22),所述转轴(23)另一端连接在L形转动杆(25)的长杆上,所述L形转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庆禄
申请(专利权)人:马庆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