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720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储水箱,车体尾端设有吸水机构,能够将水吸入至储水箱进行容置,所述吸水机构设有多个,其沿车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对称设于车体的两侧,所述吸水机构包括设于车体下侧的水泵、吸水轮、挤压件,所述吸水轮枢接于挤压件的底端,挤压件的上端固设于车体,挤压件能够将吸水轮向地面挤压。本发明专利技术沿车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对称设于车体两侧的吸水机构,即使环保车以较快的速度开过坑洼处时,吸水机构也能够连续吸收,进而不会影响处理的效率,其次,吸水机构设置简单结构,即可根据接触到的坑洼而自动进行积水吸收处理,行驶时不必在意坑洼的位置,方便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环保
,具体为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
技术介绍
现有道路路面受地下水、雨水及重载车碾压等因素影响经常出现凹陷的路坑,这些路坑在雨水天容易积水,当机动车开过积水的路坑就会出现水花四溅的情况,这样会影响路边的行人、非机动车的正常行驶,而且凹陷路坑的积水若不及时处理,在重载车碾压的情况下会加速路面的损坏,从而增加道路维护成本。如专利号为“201610527059.5”,名为一种混凝土道路积水自动处理机,包括自稳行走平台,自稳行走平台具有良好的设备减震性能和稳定性能,使得本专利技术能在坑坑洼洼、高度深度参差不齐的道路积水坑路面上稳定行走,弯型支柱末端的四个侧面与快速吸水装置之间分别焊接有四个一号筋块,可以实现全自动清理道路表面积水的功能。但是在大面积的道路上行驶速度慢,工作效率差,且道路上的坑洼处间距长,装置的处理效率显得相对较低。如果提高行驶的速度,则会导致吸水不够充分,坑洼处剩余较多残留水,且快速行驶后,难以根据不同坑洼的位置、深度、尺寸进行快速调节处理,导致坑洼积水的处理效率低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储水箱,车体尾端设有吸水机构,能够将水吸入至储水箱进行容置,所述吸水机构设有多个,其沿车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对称设于车体的两侧,所述吸水机构包括设于车体下侧的水泵、吸水轮、挤压件,所述吸水轮枢接于挤压件的底端,挤压件的上端固设于车体,挤压件能够将吸水轮向地面挤压,使得吸水轮始终与地面紧贴,每个所述吸水轮内侧连通有一通水软管,多个通水软管的内侧均通至一导管,通水软管在导管与吸水轮之间有长度的盈余,所述导管与水泵的输入端相通,水泵的输出端通至储水箱内。优选的,所述挤压件包括连杆一、连杆二、弹簧杆,所述连杆一的顶端与车体相连,其底端与连杆二端部相铰接,所述连杆一与连杆二均倾斜布置,且常态下两者呈一锐角,所述弹簧杆设于连杆一与连杆二之间,且弹簧杆的上端与下端分别与连杆一和连杆二铰接,所述弹簧杆包括大杆与小杆,大杆的内部中空,小杆可插入大杆内,所述小杆位于大杆的端部与大杆内壁之间通过长弹簧相连,其中长弹簧在常态下呈紧缩态。优选的,所述靠近所述车体前侧的吸水轮中部贯通,且周向等角度设有多个吸水槽口一,所述吸水槽口一由吸水轮外侧中部向内侧外缘倾斜布置。优选的,所述远离所述车体前侧的吸水轮中部贯通,且周向等角度设有多个吸水槽口二,吸水槽口二由吸水轮中部向外端径向开设,所述通水软管通至吸水轮的中部。优选的,所述吸水机构还包括下延吸水件,下延吸水件包括设于连杆二侧部的支撑座,支撑座上竖直设有呈T形的升降杆,升降杆的底部枢接有吸水轮,所述通水软管通至吸水轮的中部。优选的,所述还包括聚水组件,聚水组件设于车体底部的前侧,所述聚水组件包括支架、移动座、内齿轮、外齿轮,所述支架与车体内壁固定相连,移动座的内侧与外侧均设有齿牙,所述内齿轮通过电机驱动转动,内齿轮设为半齿轮,且与支架内侧齿牙相啮合,所述外齿轮枢接于移动座内壁上,并与支架外侧齿牙相啮合。优选的,所述外齿轮同轴连接有向外延伸的转板,转板位于外齿轮的下方,且转板的底部设有紧贴地面的清扫垫。(三)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沿车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对称设于车体两侧的吸水机构,即使环保车以较快的速度开过坑洼处时,吸水机构也能够连续吸收,进而不会影响处理的效率,其次,吸水机构设置简单结构,即可根据接触到的坑洼而自动进行积水吸收处理,行驶时不必在意坑洼的位置,方便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仰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挤压件结构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靠近车体前侧的吸水轮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远离车体前侧的吸水轮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吸水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体、2储水箱、3吸水机构、31水泵、32吸水轮、33挤压件、331连杆一、332连杆二、333弹簧杆、4通水软管、5导管、6大杆、7小杆、8长弹簧、9吸水槽口一、10吸水槽口二、11下延吸水件、111支撑座、112升降杆、13聚水组件、131支架、132移动座、133内齿轮、134外齿轮、14齿牙、15电机、16转板、17清扫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7所示: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包括车体1,车体1上设有储水箱2,车体1尾端设有吸水机构3,能够将水吸入至储水箱2进行容置,吸水机构3设有多个,其沿车体1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对称设于车体1的两侧。即使环保车以较快的速度开过坑洼处时,吸水机构3能够连续吸收,进而不会影响处理的效率,其次,吸水机构3设置简单的结构,即可根据接触到的坑洼而自动进行积水吸收处理,行驶时不必在意坑洼的位置,方便省力。吸水机构3包括设于车体1下侧的水泵31、吸水轮32、挤压件33,吸水轮32枢接于挤压件33的底端,挤压件33的上端固设于车体1,挤压件33能够将吸水轮32向地面挤压,使得吸水轮32始终与地面紧贴,每个吸水轮32内侧连通有一通水软管4,多个通水软管4的内侧均通至一导管5,导管5与水泵31的输入端相通,水泵31的输出端通至储水箱2内。通水软管4在导管5与吸水轮32之间有长度的盈余,使得下水轮下移时不会因外力与通水软管4脱离。挤压件33使得吸水轮32在平面时始终与地面紧贴吸水,而遇到坑洼处时,能够向下挤压吸水轮32至坑位内。挤压件33包括连杆一331、连杆二332、弹簧杆333,连杆一331的顶端与车体1相连,其底端与连杆二332端部相铰接,连杆一331与连杆二332均倾斜布置,且常态下两者呈一锐角,弹簧杆333设于连杆一331与连杆二332之间,且弹簧杆333的上端与下端分别与连杆一331和连杆二332铰接,弹簧杆333包括大杆6与小杆7,大杆6的内部中空,小杆7可插入大杆6内,小杆7位于大杆6的端部与大杆6内壁之间通过长弹簧8相连,其中长弹簧8在常态下呈紧缩态。水泵31上电性连接有触动开关,连杆二332内侧端连接有弹性绳,弹性绳与触动开关相连。在连杆二332向下转动时拉动弹性绳,同时带动触动开关下移而启动水泵31进行吸水作业。靠近车体1前侧的吸水轮32中部贯通,且周向等角度设有多个吸水槽口一9,吸水槽口一9由吸水轮32外侧中部向内侧外缘倾斜布置。远离车体1前侧的吸水轮32中部贯通,且周向等角度设有多个吸水槽口二10,吸水槽口二10由吸水轮32中部向外端径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储水箱,车体尾端设有吸水机构,能够将水吸入至储水箱进行容置,所述吸水机构设有多个,其沿车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对称设于车体的两侧,所述吸水机构包括设于车体下侧的水泵、吸水轮、挤压件,所述吸水轮枢接于挤压件的底端,挤压件的上端固设于车体,挤压件能够将吸水轮向地面挤压,使得吸水轮始终与地面紧贴,每个所述吸水轮内侧连通有一通水软管,多个通水软管的内侧均通至一导管,通水软管在导管与吸水轮之间有长度的盈余,所述导管与水泵的输入端相通,水泵的输出端通至储水箱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储水箱,车体尾端设有吸水机构,能够将水吸入至储水箱进行容置,所述吸水机构设有多个,其沿车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对称设于车体的两侧,所述吸水机构包括设于车体下侧的水泵、吸水轮、挤压件,所述吸水轮枢接于挤压件的底端,挤压件的上端固设于车体,挤压件能够将吸水轮向地面挤压,使得吸水轮始终与地面紧贴,每个所述吸水轮内侧连通有一通水软管,多个通水软管的内侧均通至一导管,通水软管在导管与吸水轮之间有长度的盈余,所述导管与水泵的输入端相通,水泵的输出端通至储水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包括连杆一、连杆二、弹簧杆,所述连杆一的顶端与车体相连,其底端与连杆二端部相铰接,所述连杆一与连杆二均倾斜布置,且常态下两者呈一锐角,所述弹簧杆设于连杆一与连杆二之间,且弹簧杆的上端与下端分别与连杆一和连杆二铰接,所述弹簧杆包括大杆与小杆,大杆的内部中空,小杆可插入大杆内,所述小杆位于大杆的端部与大杆内壁之间通过长弹簧相连,其中长弹簧在常态下呈紧缩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处理道路坑洼积水的环保车,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车体前侧的吸水轮中部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国富谭周富马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寅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