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包括管体,搅拌装置,抽气装置,洗气装置,监测器,所述管体与已发酵废水流动通道密封连通,所述已发酵的废水从管体的内腔流动,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管体内,所述搅拌装置与管体活动连接,当所述废水从管体内流动时,所述搅拌装置对流动中的废水进行搅拌,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靠近出水口一端的上方,所述抽气装置对经过管体的气体进行抽除,所述洗气装置的一端通过管路与抽气装置的出气端密封连通,另一端设置有监测器,所述监测器用于监测洗气装置排出的气体;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了针对污水发酵过程中产生的N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气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保废气处理
,尤其涉及用于对污水处理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的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重视力度的提升,人们对污水,VOCs的处理越来越重视,如何高效,快捷的处理污水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NH3,H2S,VOCs等如果直接排放至空气中就会引起环境污染,如何处理上述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挥发性有机气体会使周围空气环境严重恶化,使厂区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导致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危害,因此VOCs的去除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目前,传统的热破坏、吸收技术、活性炭吸附、生物处理技术普遍存在成本高、反应条件苛刻、较难运行维护等问题,有的技术甚至会造成二次污染,而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常温常压下便可进行,处理效率高、适用性广、维护简便,且成本较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处理系统,用于实现对污水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的技术。本家用紫外灯通过设置管体,搅拌装置,抽气装置,洗气装置,监测器等结构,实现了针对污水发酵过程中产生的NH3,H2S,VOCs进行处理的技术。采用本技术后可以实现对污水发酵过程中产生的NH3,H2S,VOCs进行处理的技术。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包括管体,搅拌装置,抽气装置,洗气装置,所述管体与已发酵废水流动通道密封连通,所述已发酵的废水从管体的内腔流动,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管体内,所述搅拌装置与管体活动连接,当所述废水从管体内流动时,所述搅拌装置对流动中的废水进行搅拌,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靠近出水口一端的上方,所述抽气装置对经过管体的气体进行抽除,所述洗气装置的一端通过管路与抽气装置的出气端密封连通;所述洗气装置包括第一洗气部,第二洗气部,氧化还原部,排放口,所述第一洗气部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与氧化还原部相连通,所述氧化还原部的出气口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洗气部的进气口端连通,所述排放口设置在第二洗气部上,且其与第二洗气部连通。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氧化还原部包括可见光源,镜片,光催化剂载体,所述可见光源设置在氧化还原部内腔的侧壁,所述可见光源为光催化剂载体提供光源,所述镜片设置在光催化剂载体的周围,且其将光源反射或折射至光催化剂载体上,所述若干光催化剂载体呈S或Z形阵列在氧化还原部内腔,通过所述镜片对可见光源的扩散使得光催化剂载体获得更多的光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管体包括本体,弧形挡板,连接片,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设置在靠近出水口一端,所述挡板与设置在靠近出水口一端,且其将管道中的气体挡住,使得气体被抽气装置抽走,所述连接片对称设置在本体内腔,所述连接片用于连接搅拌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主轴,若干叶片,所述若干叶片均布设置在主轴上,所述主轴与连接片活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抽气装置为抽风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监测器设置在氧化还原部与第二洗气部相连的管路上,所述监测器用于监测氧化还原部对有机气体的还原状况。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洗气部,第二洗气部内皆设置有若干洗气板,所述洗气板在洗气部设置形成Z或S形通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监测器,所述监测器设置在洗气装置的排放口,所述监测器用于监测洗气装置排出的气体中VOCs的含量。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管体,搅拌装置,抽气装置,洗气装置,监测器等结构,实现了针对污水发酵过程中产生的NH3,H2S,VOCs进行处理的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管体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洗气装置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氧化还原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管体,2-搅拌装置,3-抽气装置,4-洗气装置,5-监测器,11-本体,12-挡板,13-连接片,14-排气口,21-主轴,22-叶片,41-第一洗气部,42-第二洗气部,43-氧化还原部,44-排放口,431-可见光源,432-镜片,433-光催化剂载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准确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之间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以圆形管体1与圆形排水管密封连通且光催化剂载体为板状的结构为例,结合图1~4所示,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包括管体1,搅拌装置2,抽气装置3,洗气装置4,所述管体1与已发酵废水流动通道密封连通,所述已发酵的废水从管体1的内腔流动,所述搅拌装置2设置在管体1内,所述搅拌装置2与管体1活动连接,当所述废水从管体1内流动时,所述搅拌装置2对流动中的废水进行搅拌,所述搅拌装置2设置在靠近出水口一端的上方,所述抽气装置3对经过管体1的气体进行抽除,所述洗气装置4的一端通过管路与抽气装置3的出气端密封连通;所述洗气装置4包括第一洗气部41,第二洗气部42,氧化还原部43,排放口44,所述第一洗气部41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与氧化还原部43相连通,所述氧化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搅拌装置(2),抽气装置(3),洗气装置(4),所述管体(1)与已发酵废水流动通道密封连通,所述已发酵的废水从管体(1)的内腔流动,所述搅拌装置(2)设置在管体(1)内,所述搅拌装置(2)与管体(1)活动连接,当所述废水从管体(1)内流动时,所述搅拌装置(2)对流动中的废水进行搅拌,所述搅拌装置(2)设置在靠近出水口一端的上方,所述抽气装置(3)对经过管体(1)的气体进行抽除,所述洗气装置(4)的一端通过管路与抽气装置(3)的出气端密封连通;/n所述洗气装置(4)包括第一洗气部(41),第二洗气部(42),氧化还原部(43),排放口(44),所述第一洗气部(41)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与氧化还原部(43)相连通,所述氧化还原部(43)的出气口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洗气部(42)的进气口端连通,所述排放口(44)设置在第二洗气部(42)上,且其与第二洗气部(4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搅拌装置(2),抽气装置(3),洗气装置(4),所述管体(1)与已发酵废水流动通道密封连通,所述已发酵的废水从管体(1)的内腔流动,所述搅拌装置(2)设置在管体(1)内,所述搅拌装置(2)与管体(1)活动连接,当所述废水从管体(1)内流动时,所述搅拌装置(2)对流动中的废水进行搅拌,所述搅拌装置(2)设置在靠近出水口一端的上方,所述抽气装置(3)对经过管体(1)的气体进行抽除,所述洗气装置(4)的一端通过管路与抽气装置(3)的出气端密封连通;
所述洗气装置(4)包括第一洗气部(41),第二洗气部(42),氧化还原部(43),排放口(44),所述第一洗气部(41)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与氧化还原部(43)相连通,所述氧化还原部(43)的出气口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洗气部(42)的进气口端连通,所述排放口(44)设置在第二洗气部(42)上,且其与第二洗气部(4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还原部(43)包括可见光源(431),镜片(432),光催化剂载体(433),所述可见光源(431)设置在氧化还原部(43)内腔的侧壁,所述可见光源(431)为光催化剂载体(433)提供光源,所述镜片(432)设置在光催化剂载体(433)的周围,且其将光源反射或折射至光催化剂载体(433)上,所述光催化剂载体(433)呈S或Z形阵列在氧化还原部(43)内腔,通过所述镜片(432)对可见光源(431)的扩散使得光催化剂载体(4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群英,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环科美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