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建飞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遇水渡水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12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6
一种汽车遇水渡水气囊,涉及一种汽车渡水装置,十字形布块(7)的一侧设有上部面具有一侧板体(5)的一侧气囊(6),十字形布块的另一侧设有上部面具有另一侧板体(14)的另一侧气囊(12),在十字形布块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前气囊(15)和后气囊(11),在后气囊和前气囊上分别设有在小轿车(27)上部连接的连接绳,一侧气囊和另一侧气囊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避开小轿车车门的小轿车上部连接的连接绳;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十字形布块四端的可以快速充气的四个气囊捆绑在小轿车底部,驾驶员可在能通过的路段驾驶,并结合河湖水面辅助使小轿车渡水脱离险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遇水渡水气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渡水装置,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遇水渡水气囊。
技术介绍
夏秋季节野营是现在的较为热门的旅游项目之一,很多城市的办公室一族每到周末便会三五成群的结对外出野营或野餐,游玩的地点大多选择在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的河湖边,夜间也会选择在河湖边露营,但夏秋季也是雨水的多发季节,突如其来的大雨往往会导致来时的道路中断或被水冲毁,由于原路无法返回,只能通过电话报警并等待营救,问题是道路中断使得救援难度极大,即便是有救援人员的到来,也只能解决人员的转移,车辆的救援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如何快速自救获取通过被毁路段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遇水渡水气囊,利用十字形布块四端的可以快速充气的四个气囊捆绑在小轿车底部,驾驶员可在能通过的路段驾驶,并结合河湖水面辅助使小轿车渡水脱离险境。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遇水渡水气囊,包括十字形布块、一侧板体、一侧气囊、另一侧板体、另一侧气囊、后气囊和前气囊,十字形布块的一侧设有上部面具有一侧板体的一侧气囊,十字形布块的另一侧设有上部面具有另一侧板体的另一侧气囊,在十字形布块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前气囊和后气囊,在后气囊和前气囊上分别设有在小轿车上部连接的连接绳,一侧气囊和另一侧气囊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避开小轿车车门的小轿车上部连接的连接绳。所述的汽车遇水渡水气囊,在一侧板体的外侧设有一侧立板,所述一侧立板的上端外侧与一侧平板的内侧固定连接,一侧气囊的上部面与一侧板体和一侧平板结构匹配,所述一侧平板处于小轿车的一侧底盘下部,所述一侧平板的上部面处于小轿车一侧车门的下部;在另一侧板体的外侧设有另一侧立板,所述另一侧立板的上端外侧与另一侧平板的内侧固定连接,另一侧气囊的上部面与另一侧板体和另一侧平板结构匹配,所述另一侧平板处于小轿车的另一侧底盘下部,所述另一侧平板的上部面处于小轿车另一侧车门的下部;两根一侧连接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侧立板的内面上;两根另一侧连接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另一侧立板的内面上。所述的汽车遇水渡水气囊,两根一侧连接绳与两根另一侧连接绳之间固定在一侧板体和另一侧平板的靠近前后的上部面上。所述的汽车遇水渡水气囊,在前气囊的上部面内侧设有前平板,前平板的前部设有前立板,所述前平板与前立板对接处为弧形结构,在前立板的内侧面上设有两根前连接绳。所述的汽车遇水渡水气囊,在两根前连接绳的中部分别设有长孔。所述的汽车遇水渡水气囊,在两根前连接绳与前立板的连接处设有三角连接,两根前连接绳并列在所述三角的窄端,三角的宽端连接。所述的汽车遇水渡水气囊,所述后气囊的后端面为弧形,前气囊的前端面为弧形,一侧气囊的外端面为弧形,另一侧气囊的外端面为弧形。所述的汽车遇水渡水气囊,在后气囊的上部面内侧设有后平板,后平板的后部设有后立板,后平板与后立板对接处为弧形结构,两根后连接绳分别处于后立板的两侧。所述的汽车遇水渡水气囊,所述一侧气囊、另一侧气囊、后气囊和前气囊的任一上设有充气嘴,由十字形布块下部面设置的十字形气道相互连通。所述的汽车遇水渡水气囊,所述一侧气囊、另一侧气囊、后气囊和前气囊分别设有充气嘴形成的独立充气。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遇水渡水气囊,通过十字形布块将前气囊、后气囊、一侧气囊和另一侧气囊连接,利用连接绳在小轿车上部捆绑,由于连接绳连接后基本不影响视线,获取遇见大水时车辆的水路水陆两栖功能,而且连接绳在小轿车上部捆绑后利用一侧平板和另一侧平板对一侧气囊和另一侧气囊的挤压,实现了车门可正常开启的目的,本申请还可通过在前连接绳与三角的对接处捆绑牵引绳,方便了同行人员对入水后小轿车的牵引;本专利技术由于是可折叠结构,可以随车携带利于充气后的快速安装;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底盘相对高一些的小轿车,可根据车型定制;本专利技术适用于道路截断后的利用河流绕行、野外雨水较大时的车辆防止被冲跑所用;也可适用于被困时的渡河所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板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在小轿车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一侧连接绳;2、后连接绳;3、另一侧连接绳;4、一侧平板;5、一侧板体;6、一侧气囊;7、十字形布块;8、充气嘴;9、后平板;10、后立板;11、后气囊;12、另一侧气囊;13、另一侧平板;14、另一侧板体;15、前气囊;16、前平板;17、前立板;18、三角;19、长孔;20、前连接绳;21、另一侧立板;22、一侧立板;23、十字形气道;24、绳捆绑处A;25、绳捆绑处B;26、绳捆绑处C;27、小轿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并不是对于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仅作为支持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框架内的任意等同结构替换,均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结合附图1~3中所述的汽车遇水渡水气囊,包括十字形布块7、一侧板体5、一侧气囊6、另一侧板体14、另一侧气囊12、后气囊11和前气囊15,十字形布块7的一侧设有上部面具有一侧板体5的一侧气囊6,十字形布块7的另一侧设有上部面具有另一侧板体14的另一侧气囊12,在十字形布块7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前气囊15和后气囊11,在后气囊11和前气囊15上分别设有在小轿车27上部连接的连接绳,一侧气囊6和另一侧气囊12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避开小轿车27车门的小轿车27上部连接的连接绳;所述后气囊11的后端面为弧形,前气囊15的前端面为弧形,一侧气囊6的外端面为弧形,另一侧气囊12的外端面为弧形。结合附图1、2或3,在一侧板体5的外侧设有一侧立板22,所述一侧立板22的上端外侧与一侧平板4的内侧固定连接,一侧气囊6的上部面与一侧板体5和一侧平板4结构匹配,所述一侧平板4处于小轿车27的一侧底盘下部,所述一侧平板4的上部面处于小轿车27一侧车门的下部;在另一侧板体14的外侧设有另一侧立板21,所述另一侧立板21的上端外侧与另一侧平板13的内侧固定连接,另一侧气囊12的上部面与另一侧板体14和另一侧平板13结构匹配,所述另一侧平板13处于小轿车27的另一侧底盘下部,所述另一侧平板13的上部面处于小轿车27另一侧车门的下部;两根一侧连接绳1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侧立板22的内面上;两根另一侧连接绳3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另一侧立板21的内面上;两根一侧连接绳1与两根另一侧连接绳3可使用相互连接的一体结构,也就是两根一侧连接绳1与两根另一侧连接绳3之间固定在一侧板体5和另一侧平板13的靠近前后的上部面上,两根一侧连接绳1与两根另一侧连接绳3的中部固定在一侧板体5和另一侧平板13之间的十字形布块7上。结合附图1或2,在前气囊15的上部面内侧设有前平板16,前平板16的前部设有前立板17,所述前平板16与前立板17对接处为弧形结构,在前立板17的内侧面上设有两根前连接绳20,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遇水渡水气囊,包括十字形布块(7) 、一侧板体(5)、一侧气囊(6)、另一侧板体(14)、另一侧气囊(12)、后气囊(11)和前气囊(15),其特征是:十字形布块(7)的一侧设有上部面具有一侧板体(5)的一侧气囊(6),十字形布块(7)的另一侧设有上部面具有另一侧板体(14)的另一侧气囊(12),在十字形布块(7)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前气囊(15)和后气囊(11),在后气囊(11)和前气囊(15)上分别设有在小轿车(27)上部连接的连接绳,一侧气囊(6)和另一侧气囊(12)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避开小轿车(27)车门的小轿车(27)上部连接的连接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遇水渡水气囊,包括十字形布块(7)、一侧板体(5)、一侧气囊(6)、另一侧板体(14)、另一侧气囊(12)、后气囊(11)和前气囊(15),其特征是:十字形布块(7)的一侧设有上部面具有一侧板体(5)的一侧气囊(6),十字形布块(7)的另一侧设有上部面具有另一侧板体(14)的另一侧气囊(12),在十字形布块(7)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前气囊(15)和后气囊(11),在后气囊(11)和前气囊(15)上分别设有在小轿车(27)上部连接的连接绳,一侧气囊(6)和另一侧气囊(12)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有避开小轿车(27)车门的小轿车(27)上部连接的连接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遇水渡水气囊,其特征是:在一侧板体(5)的外侧设有一侧立板(22),所述一侧立板(22)的上端外侧与一侧平板(4)的内侧固定连接,一侧气囊(6)的上部面与一侧板体(5)和一侧平板(4)结构匹配,所述一侧平板(4)处于小轿车(27)的一侧底盘下部,所述一侧平板(4)的上部面处于小轿车(27)一侧车门的下部;在另一侧板体(14)的外侧设有另一侧立板(21),所述另一侧立板(21)的上端外侧与另一侧平板(13)的内侧固定连接,另一侧气囊(12)的上部面与另一侧板体(14)和另一侧平板(13)结构匹配,所述另一侧平板(13)处于小轿车(27)的另一侧底盘下部,所述另一侧平板(13)的上部面处于小轿车(27)另一侧车门的下部;两根一侧连接绳(1)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侧立板(22)的内面上;两根另一侧连接绳(3)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另一侧立板(21)的内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遇水渡水气囊,其特征是:两根一侧连接绳(1)与两根另一侧连接绳(3)之间固定在一侧板体(5)和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建飞
申请(专利权)人:华建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