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注入装置,包括注射筒,所述注射筒的一端设置有注射针头,注射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螺纹槽,第一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螺纹块,螺纹块的一端延伸至注射筒内并固定安装有推药盘,推药盘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搅拌叶,推药盘的另一端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柱,转动柱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注射筒的另一端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与注射筒的相连通,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丝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方便的将药物注射到目标骨体中,且注入速率稳定,在注射的同时,对注射筒内的药物进行混合均匀,满足了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入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注入装置。
技术介绍
近来,修复材料(如:骨水泥)用于骨科治疗的运用的重要性即日益遽增,尤其是其运用于脊椎骨支撑及椎体成型以避免脊椎神经遭受压迫的治疗方法,更是能取代传统神经减压手术为主或合并传统脊椎固定手术解决神经压迫的方式,不仅病患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此种治疗方式更已被广泛用于各种原发性和次发性骨质疏松所引起的压迫性骨折的治疗,以增强脊椎稳定性;申请号为:201610167992.6一种医疗改善生物组织结构的注入装置,用以修复生物组织,该注入装置包括一主体、一腔体、一外管以及一螺杆;该腔体连接主体,用以容置一修复材料,该外管连接腔体;螺杆设置于腔体与外管内,螺杆的螺纹分散修复材料,并藉由螺杆的螺纹与一来自螺杆的末端的驱动力,用以传递修复材料至一生物体内;然而在使用中,以活塞挤压针筒内的修复物经由特殊设计的注射针注入目标骨体中,然而这样的注射方法,将因为修复物于注射过程中渐渐的凝固,而导致推挤活塞的阻力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修复物的注入不仅难以操作,其注入的速率也会因此由快渐慢,导致修复物注入的量不如预期,影响手术成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以活塞挤压针筒内的修复物经由特殊设计的注射针注入目标骨体中,然而这样的注射方法,将因为修复物于注射过程中渐渐的凝固,而导致推挤活塞的阻力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修复物的注入不仅难以操作,其注入的速率也会因此由快渐慢,导致修复物注入的量不如预期,影响手术成效的问题,而提出的注入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注入装置,包括注射筒,所述注射筒的一端设置有注射针头,注射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螺纹槽,第一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螺纹块,螺纹块的一端延伸至注射筒内并固定安装有推药盘,推药盘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搅拌叶,推药盘的另一端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柱,转动柱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注射筒的另一端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与注射筒的相连通,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丝杆,丝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螺纹槽内并与第二螺纹槽螺纹连接,丝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注射筒的外侧并固定安装有转动盘,转动盘的转动带动丝杆进行转动。优选的,所述转动盘上开设有两个滑动孔,两个滑动孔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动杆,注射筒的另一端开设有两个卡槽,且两个滑动杆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卡槽相卡装,两个滑动杆与卡槽相卡装对转动盘进行固定。优选的,两个滑动杆的另一端均延伸至转动盘的外侧并固定安装有拉杆,拉杆靠近转动盘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远离拉杆的一端与转动盘固定连接,拉杆的移动带动两个滑动杆进行移动。优选的,所述转动柱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注射筒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滑块,且两个滑块分别与相对应的滑槽滑动连接,两个滑块对转动柱进行限位。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搅拌叶呈水平轴线等距离分布在连接杆上,多个搅拌叶对注射筒内的药物进行混合均匀。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复位弹簧呈竖直方向等距离分布在拉杆和转动盘相互靠近的一侧,多个复位弹簧起到限位和复位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注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注入装置,通过先拉动拉杆,拉杆拉伸多个复位弹簧,多个复位弹簧吸能,同时,拉杆带动两个滑动杆进行移动,使两个滑动杆移出两个卡槽内;2、该注入装置,通过转动转动盘,转动盘带动丝杆进行转动,丝杆通过第二螺纹槽带动转动柱进行移动,同时,转动柱带动两个滑槽进行移动,两个滑块对转动柱进行限位,同时,转动柱带动推药盘进行移动,推药盘带动螺纹块进行移动,螺纹块通过第一螺纹槽带动螺纹块进行转动,螺纹块带动推药盘进行转动,推药盘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连接杆带动多个搅拌叶进行转动,多个搅拌叶对注射筒内的药物进行混合均匀;3、该注入装置,通过推药盘将注射筒内的药物通过注射针头注射到目标骨体中,然后松开拉杆,通过多个复位弹簧的弹簧回弹作用力下,使两个滑动杆卡入两个卡槽内;而且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方便的将药物注射到目标骨体中,且注入速率稳定,在注射的同时,对注射筒内的药物进行混合均匀,满足了使用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注入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注入装置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注入装置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注射筒、2注射针头、3第一螺纹槽、4螺纹块、5推药盘、6连接杆、7搅拌叶、8转动槽、9转动柱、10第二螺纹槽、11转动孔、12丝杆、13转动盘、14滑动孔、15滑动杆、16卡槽、17拉杆、18复位弹簧、19滑槽、20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注入装置,包括注射筒1,注射筒1的一端设置有注射针头2,注射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螺纹槽3,第一螺纹槽3内螺纹连接有螺纹块4,螺纹块4的一端延伸至注射筒1内并固定安装有推药盘5,推药盘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搅拌叶7,推药盘5的另一端开设有转动槽8,转动槽8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柱9,转动柱9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槽10,注射筒1的另一端开设有转动孔11,转动孔11与注射筒1的相连通,转动孔11内转动安装有丝杆12,丝杆12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螺纹槽10内并与第二螺纹槽10螺纹连接,丝杆12的另一端延伸至注射筒1的外侧并固定安装有转动盘13,转动盘13的转动带动丝杆12进行转动。本技术中,转动盘13上开设有两个滑动孔14,两个滑动孔14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动杆15,注射筒1的另一端开设有两个卡槽16,且两个滑动杆15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卡槽16相卡装,两个滑动杆15与卡槽16相卡装对转动盘13进行固定。本技术中,两个滑动杆15的另一端均延伸至转动盘13的外侧并固定安装有拉杆17,拉杆17靠近转动盘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18,复位弹簧18远离拉杆17的一端与转动盘13固定连接,拉杆17的移动带动两个滑动杆15进行移动。本技术中,转动柱9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19,注射筒1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滑块20,且两个滑块20分别与相对应的滑槽19滑动连接,两个滑块20对转动柱9进行限位。...
【技术保护点】
1.注入装置,包括注射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筒(1)的一端设置有注射针头(2),注射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螺纹槽(3),第一螺纹槽(3)内螺纹连接有螺纹块(4),螺纹块(4)的一端延伸至注射筒(1)内并固定安装有推药盘(5),推药盘(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搅拌叶(7),推药盘(5)的另一端开设有转动槽(8),转动槽(8)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柱(9),转动柱(9)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槽(10),注射筒(1)的另一端开设有转动孔(11),转动孔(11)与注射筒(1)的相连通,转动孔(11)内转动安装有丝杆(12),丝杆(12)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螺纹槽(10)内并与第二螺纹槽(10)螺纹连接,丝杆(12)的另一端延伸至注射筒(1)的外侧并固定安装有转动盘(13)。/n
【技术特征摘要】
1.注入装置,包括注射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筒(1)的一端设置有注射针头(2),注射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螺纹槽(3),第一螺纹槽(3)内螺纹连接有螺纹块(4),螺纹块(4)的一端延伸至注射筒(1)内并固定安装有推药盘(5),推药盘(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搅拌叶(7),推药盘(5)的另一端开设有转动槽(8),转动槽(8)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柱(9),转动柱(9)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槽(10),注射筒(1)的另一端开设有转动孔(11),转动孔(11)与注射筒(1)的相连通,转动孔(11)内转动安装有丝杆(12),丝杆(12)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螺纹槽(10)内并与第二螺纹槽(10)螺纹连接,丝杆(12)的另一端延伸至注射筒(1)的外侧并固定安装有转动盘(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13)上开设有两个滑动孔(14),两个滑动孔(14)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动杆(15),注射筒(1)的另一端开设有两个卡槽(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萍,朱芳芳,顾巧华,
申请(专利权)人:陆萍,朱芳芳,顾巧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