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麻醉智能化辅助控制系统运行方法、电子装置、麻醉泵及存储介质,包括系统根据操作者给的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根据常规给药剂量和监测参数调整药量;系统会提示医生插管;手术开始前操作者给“手术开始”指令,系统根据常规手术和监测信息调整药量,切皮开始后确镇痛药泵速,确定镇静深度;进入麻醉维持期,根据IOC1、IOC2、BS、EMG等参数控制麻醉药量,手术结束时给系统“麻醉停止”指令,系统逐级停药,停药后患者恢复到可拔管时,会发出“可以拔管”提令。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需要大量人工经验参与记录、记忆和操作的步骤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各异性分析和实施,镇静深度用很少剂量的镇静药就能满足手术要求,使所有麻醉患者停药后十分钟内苏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麻醉智能辅助控制系统运行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麻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麻醉智能辅助控制系统运行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确保病人在无痛与安全的条件下顺利地接受手术治疗,是麻醉临床的基本任务,但这还只是现代麻醉学科的部分工作内容。麻醉工作还包括麻醉前后的准备和处理,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急救复苏、疼痛治疗等方面的工作。为了做好临床麻醉工作,必须掌握麻醉基础理论和熟练地应用各种麻醉技术操作,还要熟悉各种病情手术的特点。目前在临床麻醉手术中,大部分给药剂量、给药速度等操作通常由麻醉医师的经验来实施,而对于不同病患身体各项参数指标、耐受程度又多采用统一制式化的标准,同时,在操作中还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在麻醉维持期,麻醉医生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参数来控制麻醉用药,麻醉深度尽管与生命体征紧密关联,但并非所有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是麻醉药物引起的,所以会造成唯生论,而忽略手术麻醉的质量给患者造成后期的伤害;还有容易导致麻醉给药等操作不能最大限度的适应各项参数指标、耐受程度各异的病患,且容易在麻醉手术中产生环节错漏、剂量控制不当、给药泵速不人性化等问题。为此,本技术方案提出一种麻醉智能化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电子装置、3组麻醉泵及存储介质,系统给药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和人性化;将需要大量人工经验参与记录、记忆和操作的步骤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各异性的分析和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醉智能化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电子装置、3组麻醉泵及存储介质,本系统是首先将手术患者镇痛深度控制到位,再控制镇静深度控制到位,将手术中患者麻醉深度控制到位,才能知道,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再出现异常,不是麻醉引起的,而是其他方面因素早成的,这样,麻醉医生在处理手术中异常,就会准确的多和快速的多;将需要大量人工经验参与记录、记忆和操作的步骤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各异性的分析和实施,旨在解决现有麻醉手术中需要麻醉医师凭经验处理,容易导致麻醉手术中产生环节错漏、剂量控制不当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3组麻醉泵、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麻醉智能化辅助控制系统,麻醉智能化辅助控制系统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系统根据操作人员采集并确定的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对患者进行给药,并监测给药患者IOC1、IOC2,EMG,BS,并进行文字和语音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插管;系统监测给药患者的IOC1,IOC2,EMG,BS变化,并根据设定给药标准对比当前给药剂量大小及给药速度,达标后手术开始;系统根据IOC2监测和确定手术切皮开始时镇痛药的泵速,控制镇痛药的剂量后,再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系统接收操作人员在手术结束缝线前的指令,对麻醉深度生理参数监测,且进入缝线管理子系统,并接收操作人员给出的手术结束指令;系统根据操作人员监测停药后的各参数,在患者可以唤醒时提示操作人员;系统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唤醒,并监测麻醉深度各生理参数判断是否可拔管,若达到可拔管标准,则提示操作人员拔管并进行吸痰处理,麻醉结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患者进行给药前,还将显示将在维持期给药时的药品种类和给药速度,且接受操作人员对给药种类和泵速修改指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后,若检查监测参数、供药速度和患者无异常后,系统将进入麻醉维持期管理,它包括维持期常规管理系统、防止知晓管理子系统、防止蓄积管理子系统、术中出现BS处理子系统。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麻醉智能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麻醉智能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系统根据操作人员采集并确定的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对患者进行给药,并监测给药患者IOC1、IOC2,EMG,BS,并进行文字和语音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插管;系统监测给药患者的IOC1,IOC2,EMG,BS变化,并根据设定给药标准对比当前给药剂量大小及给药速度,达标后手术开始;系统根据IOC2监测和确定手术切皮开始时镇痛药的泵速,控制镇痛药的剂量后,再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系统接收操作人员在手术结束缝线前的指令,对麻醉深度生理参数监测,且进入缝线管理子系统,并接收操作人员给出的手术结束指令;系统根据操作人员监测停药后的各参数,在患者可以唤醒时提示操作人员;系统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唤醒,并监测麻醉深度各生理参数判断是否可拔管,若达到可拔管标准,则提示操作人员拔管并进行吸痰处理,麻醉结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患者进行给药前,还将显示将在维持期给药时的药品种类和给药速度,且接受操作人员对给药种类和泵速修改指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后,若检查监测参数、供药速度和患者无异常后,系统将进入麻醉维持期管理,它包括维持期常规管理系统、防止知晓管理子系统、防止蓄积管理子系统、术中出现BS处理子系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诱导期的镇痛药种类为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镇静药为丙泊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操作人员接到系统插管指令后,系统根据监测维持诱导期患者没有外显记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监测麻醉深度各生理参数判断不可拔管,则进入拔管不达标处理系统。进一步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麻醉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麻醉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的麻醉智能辅助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将需要大量人工经验参与记录、记忆和操作的步骤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各异性的分析和实施。解决了现有麻醉手术中需要麻醉医师凭经验记录、处理,容易导致麻醉手术中产生环节错漏、剂量控制不当的问题;同时,大大降低麻醉医生的工作量,减轻了麻醉医生工作压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电子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麻醉智能辅助控制系统运行步骤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麻醉智能辅助控制系统给药及事件异常处理参照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麻醉泵、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麻醉智能化辅助控制系统,所述麻醉智能化辅助控制系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nS1、麻醉诱导期系统根据操作人员采集并确定的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系统根据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显示诱导期麻醉方案,操作人员可以对系统提出的方案进行修改,操作人员确定后输入“诱导启动”密码,系统自动对患者进行给药,并监测给药患者IOC1、IOC2,EMG,BS;系统可监测达到插管标准时,进行文字和语音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插管;系统根据IOC1、IOC2,EMG,BS监测,维持诱导期的浅麻醉状态。/nS2、麻醉维持期,操作人员给系统“手术开始”指令,系统根据患者信息、手术类型和诱导期用药的监测数据显示维持期麻醉方案,操作人员可以对系统提出的方案修改,操作人员确定后输入“维持启动”按键,系统自动对患者进行给药,给药1分钟后手术即可开始。/nS3、手术开始有伤害性刺激,系统根据IOC2监测评估镇痛深度是否达到充分标准,当镇痛深度没有达标,进入镇痛深度调控子系统;镇痛深度达标后,确定本手术的镇痛药的剂量(确定了维持期的镇痛药的泵速),再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深度,进入镇静深度调控子系统,使镇静深度在满足手术要求的条件下,控制最经济的镇静药量;镇痛与镇静控制到位后,系统进入维持期常规管理子系统、防止术中知晓管理子系统、防止麻醉蓄积管理子系统、术中出现爆发抑制BS处理子系统,整个维持期,系统负责时时监控,镇痛和镇静深度评估,镇静药量智能化调整,保证IOC1、IOC2、BS指数处于最佳手术麻醉状态。/nS4、手术接近尾声,系统接收操作人员在手术结束缝线前的指令,对麻醉深度生理参数监测,且进入缝线管理子系统,并接收操作人员给出的手术结束指令;/nS5、系统根据操作人员监测停药后的各参数,在患者可以唤醒时提示操作人员唤醒患者;/nS6、系统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唤醒,麻醉药停止后,并监测各生理参数恢复情况,系统可以判断麻醉患者是否可拔管,若达到可拔管标准,则提示操作人员拔管并进行吸痰处理,麻醉结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麻醉泵、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麻醉智能化辅助控制系统,所述麻醉智能化辅助控制系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S1、麻醉诱导期系统根据操作人员采集并确定的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系统根据患者信息和手术类型显示诱导期麻醉方案,操作人员可以对系统提出的方案进行修改,操作人员确定后输入“诱导启动”密码,系统自动对患者进行给药,并监测给药患者IOC1、IOC2,EMG,BS;系统可监测达到插管标准时,进行文字和语音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插管;系统根据IOC1、IOC2,EMG,BS监测,维持诱导期的浅麻醉状态。
S2、麻醉维持期,操作人员给系统“手术开始”指令,系统根据患者信息、手术类型和诱导期用药的监测数据显示维持期麻醉方案,操作人员可以对系统提出的方案修改,操作人员确定后输入“维持启动”按键,系统自动对患者进行给药,给药1分钟后手术即可开始。
S3、手术开始有伤害性刺激,系统根据IOC2监测评估镇痛深度是否达到充分标准,当镇痛深度没有达标,进入镇痛深度调控子系统;镇痛深度达标后,确定本手术的镇痛药的剂量(确定了维持期的镇痛药的泵速),再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深度,进入镇静深度调控子系统,使镇静深度在满足手术要求的条件下,控制最经济的镇静药量;镇痛与镇静控制到位后,系统进入维持期常规管理子系统、防止术中知晓管理子系统、防止麻醉蓄积管理子系统、术中出现爆发抑制BS处理子系统,整个维持期,系统负责时时监控,镇痛和镇静深度评估,镇静药量智能化调整,保证IOC1、IOC2、BS指数处于最佳手术麻醉状态。
S4、手术接近尾声,系统接收操作人员在手术结束缝线前的指令,对麻醉深度生理参数监测,且进入缝线管理子系统,并接收操作人员给出的手术结束指令;
S5、系统根据操作人员监测停药后的各参数,在患者可以唤醒时提示操作人员唤醒患者;
S6、系统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唤醒,麻醉药停止后,并监测各生理参数恢复情况,系统可以判断麻醉患者是否可拔管,若达到可拔管标准,则提示操作人员拔管并进行吸痰处理,麻醉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患者进行给药前,还将显示将在维持期给药时的药品种类和给药速度,且接受操作人员对给药种类和泵速修改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IOC1和IOC2确定镇静指数后,若检查监测参数、供药速度和患者无异常后,系统将进入麻醉维持期管理,它包括维持期常规管理子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龙,韩建阁,梁振虎,卞汉道,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威浩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