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组培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55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肉植物组培容器技术领域的多肉植物组培容器,所述容器本体的内腔侧壁上方固定设置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上开设有导光通道,所述遮光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装配有第一卷膜辊和第二卷膜辊,且所述第一卷膜辊和第二卷膜辊上缠绕装配有遮光膜,所述第一卷膜辊和第二卷膜辊的前端分别固定装配有通过支架固定在遮光板底部的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所述遮光板的底部靠近导光通道方向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和遮光膜相适配的导向座,所述容器本体的左侧壁底部固定设置有单片机控制器,能够改变透入容器本体内部的光照度,便于对光照度进行调节,适应性较强,可根据不同植物的光照需求进行合理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肉植物组培容器
本技术涉及多肉植物组培容器
,具体为多肉植物组培容器。
技术介绍
多肉植物又称多浆植物、肉质植物,是指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例如茎、叶、根(个别拥有两个或以上部分)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用来贮存水分,在外形上显得肥厚多汁的一类植物。由于它们贮存水分的能力较其他植物强大,所以此类植物在沙漠等干旱地区比较常见,例如仙人掌等,它们在夜间通过开放的孔吸收二氧化碳,借助PEP羧化酶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结合,形成草酰乙酸,然后在苹果酸脱氢酶(NADPH)作用下还原成苹果酸,进入液泡并累计变酸,因为夜间温度较低,所以相比白天植物丢失的水分要少很多,这样可以避免水分过快的流失。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特性,在可控范围内,尽可能增大昼夜温差,同时增加晚上的二氧化碳浓度,促使植物加快生长,但常用的组织培养容器在使用时无法调节多肉植物所需要的光照强度,且在夜间无法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无法提供多肉植物一个较好的生长环境而影响植物的生长,为此,我们提出多肉植物组培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多肉植物组培容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多肉植物组培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设置有培养皿,所述容器本体的内腔底部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容器本体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发生器和培养液储存罐,所述水泵和培养液储存罐之间通过导液管固定连接,且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装配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顶端贯穿隔板后延伸入培养皿内腔,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的输出端固定装配有导气管,所述容器本体的内腔侧壁上方固定设置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上开设有导光通道,所述遮光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装配有第一卷膜辊和第二卷膜辊,且所述第一卷膜辊和第二卷膜辊上缠绕装配有遮光膜,所述第一卷膜辊和第二卷膜辊的前端分别固定装配有通过支架固定在遮光板底部的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所述遮光板的底部靠近导光通道方向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和遮光膜相适配的导向座,所述容器本体的左侧壁底部固定设置有单片机控制器。优选的,两组所述导向座分别设置在导光通道的前后两侧,且两组所述导向座为对向设置的L型固定座,且两组所述导向座之间的宽度大于导光通道的宽度。优选的,两组所述导向座之间的距离和遮光膜的宽度相适配,且所述遮光膜的长度大于导光通道的长度。优选的,所述遮光膜从左至右依次划分为透光膜、次透光膜、半透光膜和不透光膜,且所述透光膜、次透光膜、半透光膜和不透光膜的宽度相同,且所述透光膜、次透光膜、半透光膜和不透光膜的尺寸均和导光通道的尺寸相适配。优选的,上侧所述导液管的顶端和培养皿之间的装配处装配有密封胶圈,所述导气管的顶端贯穿隔板后出气端对向培养皿。优选的,所述水泵、二氧化碳发生器、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均通过电线和单片机控制器电性连接,且水泵、二氧化碳发生器、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和单片机控制器均和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水泵能够将培养液储存罐中的营养液通过导液管导入到培养皿中实现营养供给,同时二氧化碳发生器能够提供装置足够的二氧化碳,通过第一步进电机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卷膜辊逆时针转动,这样可以将遮光膜上的透光程度从左到右依次减小的膜片和导光通道依次重合,这样可以减小透光强度,当第二步进电机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卷膜辊顺时针转动,能够将遮光膜上的透光程度从右到左依次增大的膜片和导光通道依次重合,这样可以增加透光强度,能够实现对投入容器本体中光照强度的调整,便于为植物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同时单片机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的工作状态,能够促使第一卷膜辊和第二卷膜辊上的遮光膜上的不同位置和导光通道相对应,从而能够改变透入容器本体内部的光照度,便于对光照度进行调节,适应性较强,可根据不同植物的光照需求进行合理调节,提高了多肉植物种植的存活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A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卷膜辊和第二卷膜辊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1容器本体、2隔板、3培养皿、4水泵、5培养液储存罐、6导液管、7二氧化碳发生器、8导气管、9遮光板、10导光通道、11第一卷膜辊、12第二卷膜辊、13遮光膜、131透光膜、132次透光膜、133半透光膜、134不透光膜、14第一步进电机、15第二步进电机、16导向座、17单片机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多肉植物组培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容器本体1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隔板2,隔板2的顶部设置有培养皿3,容器本体1的内腔底部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水泵4,容器本体1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发生器7和培养液储存罐5,水泵4和培养液储存罐5之间通过导液管6固定连接,且水泵4的输出端固定装配有导液管6,导液管6的顶端贯穿隔板2后延伸入培养皿3内腔,二氧化碳发生器7的输出端固定装配有导气管8,容器本体1的内腔侧壁上方固定设置有遮光板9,遮光板9上开设有导光通道10,遮光板9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装配有第一卷膜辊11和第二卷膜辊12,且第一卷膜辊11和第二卷膜辊12上缠绕装配有遮光膜13,第一卷膜辊11和第二卷膜辊12的前端分别固定装配有通过支架固定在遮光板9底部的第一步进电机14和第二步进电机15,遮光板9的底部靠近导光通道10方向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和遮光膜13相适配的导向座16,容器本体1的左侧壁底部固定设置有单片机控制器17。请参阅图2,两组导向座16分别设置在导光通道10的前后两侧,且两组导向座16为对向设置的L型固定座,且两组导向座16之间的宽度大于导光通道10的宽度;请参阅图2,两组导向座16之间的距离和遮光膜13的宽度相适配,且遮光膜13的长度大于导光通道10的长度,这样能够通过遮光膜13将导光通道10全部遮挡,实现对光照的阻挡作用;请参阅图3,遮光膜13从左至右依次划分为透光膜131、次透光膜132、半透光膜133和不透光膜134,且透光膜131、次透光膜132、半透光膜133和不透光膜134的宽度相同,且透光膜131、次透光膜132、半透光膜133和不透光膜134的尺寸均和导光通道10的尺寸相适配,能够将遮光膜13上的不同位置和导光通道10相对应,从而能够改变透入容器本体1内部的光照度,便于对光照度进行调节,适应性较强;上侧导液管6的顶端和培养皿3之间的装配处装配有密封胶圈,导气管8的顶端贯穿隔板2后出气端对向培养皿3;水泵4、二氧化碳发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肉植物组培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顶部设置有培养皿(3),所述容器本体(1)的内腔底部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水泵(4),所述容器本体(1)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发生器(7)和培养液储存罐(5),所述水泵(4)和培养液储存罐(5)之间通过导液管(6)固定连接,且所述水泵(4)的输出端固定装配有导液管(6),所述导液管(6)的顶端贯穿隔板(2)后延伸入培养皿(3)内腔,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7)的输出端固定装配有导气管(8),所述容器本体(1)的内腔侧壁上方固定设置有遮光板(9),所述遮光板(9)上开设有导光通道(10),所述遮光板(9)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装配有第一卷膜辊(11)和第二卷膜辊(12),且所述第一卷膜辊(11)和第二卷膜辊(12)上缠绕装配有遮光膜(13),所述第一卷膜辊(11)和第二卷膜辊(12)的前端分别固定装配有通过支架固定在遮光板(9)底部的第一步进电机(14)和第二步进电机(15),所述遮光板(9)的底部靠近导光通道(10)方向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和遮光膜(13)相适配的导向座(16),所述容器本体(1)的左侧壁底部固定设置有单片机控制器(17)。/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肉植物组培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顶部设置有培养皿(3),所述容器本体(1)的内腔底部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水泵(4),所述容器本体(1)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二氧化碳发生器(7)和培养液储存罐(5),所述水泵(4)和培养液储存罐(5)之间通过导液管(6)固定连接,且所述水泵(4)的输出端固定装配有导液管(6),所述导液管(6)的顶端贯穿隔板(2)后延伸入培养皿(3)内腔,所述二氧化碳发生器(7)的输出端固定装配有导气管(8),所述容器本体(1)的内腔侧壁上方固定设置有遮光板(9),所述遮光板(9)上开设有导光通道(10),所述遮光板(9)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装配有第一卷膜辊(11)和第二卷膜辊(12),且所述第一卷膜辊(11)和第二卷膜辊(12)上缠绕装配有遮光膜(13),所述第一卷膜辊(11)和第二卷膜辊(12)的前端分别固定装配有通过支架固定在遮光板(9)底部的第一步进电机(14)和第二步进电机(15),所述遮光板(9)的底部靠近导光通道(10)方向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和遮光膜(13)相适配的导向座(16),所述容器本体(1)的左侧壁底部固定设置有单片机控制器(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肉植物组培容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导向座(16)分别设置在导光通道(10)的前后两侧,且两组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杰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爱花多肉花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