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花生播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39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化花生播种设备,包括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圆杆二,所述圆杆二固定连接方板,所述方板设置有对称的直槽,对称的所述直槽内分别设置有电动推杆,对称的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端分别固定连接滑块,对称的所述滑块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直槽内,对称的所述滑块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三,对称的所述滑块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一,对称的所述圆杆一分别穿过所述方板,对称的所述圆杆一分别固定连接圆块,对称的所述圆块分别固定连接方条,对称的所述方条分别固定连接播种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播种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智能化花生播种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便花生智能化播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花生播种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播种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智能化花生播种设备。
技术介绍
在现代生活中,现代化农业已经较为发达,人们在日常务农过程中使用到的机械越来越多,而在播种花生时,人们仍旧使用比较古老的方法进行播种,使用播种机播种花生也比较少。即便是使用花生播种机,其智能化程度较低,存在漏播或者不下种等问题。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化花生播种设备,方便花生智能化播种。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智能化花生播种设备,包括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圆杆二,所述圆杆二固定连接方板,所述方板设置有对称的直槽,对称的所述直槽内分别设置有电动推杆,对称的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端分别固定连接滑块,对称的所述滑块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直槽内,对称的所述滑块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三,对称的所述滑块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一,对称的所述圆杆一分别穿过所述方板,对称的所述圆杆一分别固定连接圆块,对称的所述圆块分别固定连接方条,对称的所述方条分别固定连接播种机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播种机构包括对称的料盒,对称的所述方条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料盒,对称的所述料盒分别固定连通下料管,对称的所述下料管分别固定连接横板,对称的所述横板分别固定连接竖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对称的所述料盒分别固定连接转动盘,对称的所述转动盘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下料管,对称的所述转动盘分别设置有一组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圆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圆孔匹配所述下料管。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对称的所述横板分别固定连接电机,对称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横板,对称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分别固定连接两组对称的齿轮其中一个,两组对称的所述齿轮其中另一个分别轴承连接对应的所述横板,每组对称的所述齿轮分别相互啮合,每个所述齿轮的偏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折弯杆,每个所述折弯杆分别固定连接U块,每组对称的所述U块其中一个分别固定连接横杆,每组对称的所述U块其中另一个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横杆。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每个所述折弯杆分别固定连接L形板,每个所述L形板分别固定连接半圆锥体,每组对称的所述半圆锥体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下料管。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方板轴承连接圆板二的中心轴,所述圆板二固定连接滑槽二,一个所述圆杆三设置在所述滑槽二内,所述圆板二轴承连接圆板一的中心轴,所述圆板一固定连接滑槽一,另一个所述圆杆三设置在所述滑槽一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装置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转动盘以及电机,实现自动播种,电动推杆以及电机的配合运动,实现半圆锥体的往复运动,实现在土地上挖掘以方便种植,转动盘实现花生下落,实现自动播种,智能化程度较高,提高生产效率。2、本装置的转动盘转动,实现花生落到圆孔内,转动盘转动,使花生落到下料管内,转动盘均匀转动,实现花生种均匀连续的下落实现种植,避免出现漏播或者不下种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五;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器原理图;图中:1、安装板,2、方板,3、圆杆一,4、圆块,5、方条,6、料盒,7、圆杆二,8、滑槽一,9、圆板一,10、圆板二,11、滑槽二,12、电动推杆,13、直槽,14、滑块,15、圆杆三,16、转动盘,17、圆孔,18、下料管,19、横板,20、竖板,21、电机,22、齿轮,23、折弯杆,24、U块,25、横杆,26、L形板,27、半圆锥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固定连接圆杆二7,所述圆杆二7固定连接方板2,所述方板2设置有对称的直槽13,对称的所述直槽13内分别设置有电动推杆12,对称的所述电动推杆12的推杆端分别固定连接滑块14,对称的所述滑块14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直槽13内,对称的所述滑块14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三15,对称的所述滑块14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一3,对称的所述圆杆一3分别穿过所述方板2,对称的所述圆杆一3分别固定连接圆块4,对称的所述圆块4分别固定连接方条5,对称的所述方条5分别固定连接播种机构。所述播种机构包括对称的料盒6,对称的所述方条5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料盒6,对称的所述料盒6分别固定连通下料管18,对称的所述下料管18分别固定连接横板19,对称的所述横板19分别固定连接竖板20。对称的所述料盒6分别固定连接转动盘16,对称的所述转动盘16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下料管18,对称的所述转动盘16分别设置有一组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圆孔17。所述圆孔17匹配所述下料管18。对称的所述横板19分别固定连接电机21,对称的所述电机21的输出轴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横板9,对称的所述电机21的输出轴分别固定连接两组对称的齿轮22其中一个,两组对称的所述齿轮22其中另一个分别轴承连接对应的所述横板19,每组对称的所述齿轮22分别相互啮合,每个所述齿轮22的偏心处分别固定连接折弯杆23,每个所述折弯杆23分别固定连接U块24,每组对称的所述U块24其中一个分别固定连接横杆25,每组对称的所述U块24其中另一个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横杆25。每个所述折弯杆23分别固定连接L形板26,每个所述L形板26分别固定连接半圆锥体27,每组对称的所述半圆锥体27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下料管18。所述方板2轴承连接圆板二10的中心轴,所述圆板二10固定连接滑槽二11,一个所述圆杆三15设置在所述滑槽二11内,所述圆板二10轴承连接圆板一9的中心轴,所述圆板一9固定连接滑槽一8,另一个所述圆杆三15设置在所述滑槽一8内。所述电动推杆12及所述电机21分别电性连接控制器。所述转动盘16内设置有电机(图上未画出),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控制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为:前期,调整控制器,使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12、电机21的开关时间以及转动盘16的转动。将安装板1固定到直线运动机构(例如拖拉机)上,使直线运动机构带动本装置移动。打开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12往复的上下移动,控制电机21转动,控制转动盘16转动。两个电动推杆12可以同步上下移动,也可以非同步上下移动。电动推杆12带动滑块14沿直槽13往复移动,滑块14带动圆杆一3和圆杆三15往复移动,圆杆一3带动圆块4及方条5往复移动,一个圆杆三15沿滑槽二11往复移动,一个圆杆三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花生播种设备,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n所述安装板(1)固定连接圆杆二(7);/n所述圆杆二(7)固定连接方板(2);/n所述方板(2)设置有对称的直槽(13);/n对称的所述直槽(13)内分别设置有电动推杆(12);/n对称的所述电动推杆(12)的推杆端分别固定连接滑块(14);/n对称的所述滑块(14)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直槽(13)内;/n对称的所述滑块(14)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三(15);/n对称的所述滑块(14)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一(3);/n对称的所述圆杆一(3)分别穿过所述方板(2);/n对称的所述圆杆一(3)分别固定连接圆块(4);/n对称的所述圆块(4)分别固定连接方条(5);/n对称的所述方条(5)分别固定连接播种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花生播种设备,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1)固定连接圆杆二(7);
所述圆杆二(7)固定连接方板(2);
所述方板(2)设置有对称的直槽(13);
对称的所述直槽(13)内分别设置有电动推杆(12);
对称的所述电动推杆(12)的推杆端分别固定连接滑块(14);
对称的所述滑块(14)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直槽(13)内;
对称的所述滑块(14)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三(15);
对称的所述滑块(14)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一(3);
对称的所述圆杆一(3)分别穿过所述方板(2);
对称的所述圆杆一(3)分别固定连接圆块(4);
对称的所述圆块(4)分别固定连接方条(5);
对称的所述方条(5)分别固定连接播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花生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构包括对称的料盒(6),对称的所述方条(5)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料盒(6),对称的所述料盒(6)分别固定连通下料管(18),对称的所述下料管(18)分别固定连接横板(19),对称的所述横板(19)分别固定连接竖板(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化花生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对称的所述料盒(6)分别固定连接转动盘(16),对称的所述转动盘(16)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下料管(18),对称的所述转动盘(16)分别设置有一组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圆孔(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平原王旭东凌轩刘江涛王毅陈东
申请(专利权)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文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