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树兰专利>正文

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18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包括入线头本体,所述的入线头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定子入线模和定子固定模,相邻两个定子入线模之间相互套接且相邻两个定子入线模之间滑动配合,所述的定子入线模均位于定子固定模外侧,近定子固定模的定子入线模套接在定子固定模外侧面且定子固定模滑动配合在其内,在绕线时先把定子固定模推压在定子外侧面再从内到外依次把定子入线模推压在定子外侧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本低且效率高的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定子绕线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
技术介绍
塑封电机是采用塑料封装技术将电机的定子铁芯、绕组等用工程塑料进行整体封装,可取消传统的电机定子绝缘处理工艺及普通电机的金属机壳,定子固定在设备上,利用绕线机对定子进行外绕线。据现有技术,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电机定子及一种电机,专利号为CN2011104065923,包括配合套接的内定子和外定子,利用绕线机对外定子进行绕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推杆入线,成本高,另一个为入手落线,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且效率高的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包括入线头本体,所述的入线头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定子入线模和定子固定模,相邻两个定子入线模之间相互套接且相邻两个定子入线模之间滑动配合,所述的定子入线模均位于定子固定模外侧,近定子固定模的定子入线模套接在定子固定模外侧面且定子固定模滑动配合在其内,在绕线时先把定子固定模推压在定子外侧面再从内到外依次把定子入线模推压在定子外侧面。采用以上结构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定子嵌固于定子固定销上,把入线头本体固定在绕线机上,利用定子固定模滑动配合在定子入线模内实现定子固定模靠近和远离定子,绕线的时候先用定子固定模压在定子的绕线处进行绕线,绕线完成后再把定子入线模推压在定子的下一个绕线处,进行绕线,对定子进行外绕跨槽落线,同时实现模具的步进入线,推一段距离使定子固定模压在定子的绕线处进行入线绕线,再推一段距离使定子入线模推压在定子的下一个绕线处入线绕线,成本低,效率高。作为优选,所述的定子入线模轴线和定子固定模轴线均在同一直线上,便于定子入线模和定子固定模之间配合以及定子入线模之间配合。作为优选,所述的近定子固定模的定子入线模上表面设有通道,所述的定子固定模上下滑动配合在通道内,结构简单。作为优选,所述的定子固定模上表面设有便于卡在定子外侧面的弧形凹槽,便于压在定子的绕线处。作为优选,所述的定子入线模上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导线槽,便于线材从左侧面或右侧面进入导线槽从而进入定子内进行绕线。作为优选,所述的定子入线模之间以及定子入线模与定子固定模之间均通过弹簧连接,远离定子固定模的定子入线模通过驱动缸的活塞杆带动,结构简单。作为优选,所述的定子入线模底表面均设有固定板,所述的远离定子固定模的固定板上设有便于活塞杆固定的安装孔,连接可靠。作为优选,所述的定子固定模底表面设有固定孔,所述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固定孔内,所述的弹簧另一端固定在近定子固定模的固定板的上表面,便于弹簧的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的定子入线模左右两侧面均为开口朝向入线本体中心的弧形面,所述的定子入线模前后两侧面均为竖直平面,定子入线模之间相互滑动更平稳更顺畅,不会出现定子入线模自转动,可靠性高。作为优选,所述的定子入线模四个侧面的上端均为斜面,起导向作用,便于线材从入线头本体前侧面或后侧面进入定子的线槽内。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板底表面设有突出于固定板底表面的凸起,所述的安装孔设在凸起上,提高安装孔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板沿固定板轮廓方向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的定子入线模底表面设有与通孔对应的螺纹孔,便于把固定板固定在定子入线模底部。作为优选,所述的定子固定模左右两侧面也均为开口朝向入线本体中心的弧形面,所述的定子固定模前后两侧面也均为竖直平面,所述的定子固定模四个侧面的上端也均为斜面,定子固定模在通道内滑动更平稳更顺畅,不会出现定子固定模自转动,可靠性高,通道的前后两侧面也均为竖直平面,通道的左右两侧面也为开口朝向入线本体中心的弧形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定子入线模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定子入线模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定子固定模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定子固定模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定子入线模、定子固定模与定子的立体图。其中,1、定子入线模,2、定子固定模,3、通道,4、弧形凹槽,5、固定板,6、安装孔,7、固定孔,8、凸起,9、通孔,10、螺纹孔,11、弧形面,12、竖直平面,13、弧形槽,14、导线槽,15、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包括入线头本体,所述的入线头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定子入线模1和定子固定模2,相邻两个定子入线模1之间相互套接且相邻两个定子入线模1之间滑动配合,所述的定子入线模1均位于定子固定模2外侧,近定子固定模2的定子入线模1套接在定子固定模2外侧面且定子固定模2滑动配合在其内,在绕线时先把定子固定模2推压在定子外侧面再从内到外依次把定子入线模1推压在定子外侧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定子嵌固于定子固定销上,把入线头本体固定在绕线机上,利用定子固定模2滑动配合在定子入线模1内实现定子固定模靠近和远离定子,绕线的时候先用定子固定模2压在定子的绕线处进行绕线,绕线完成后再把定子入线模1推压在定子的下一个绕线处,进行绕线,对定子进行外绕跨槽落线,同时实现模具的步进入线,推一段距离使定子固定模2压在定子的绕线处进行入线绕线,再推一段距离使定子入线模1推压在定子的下一个绕线处入线绕线,成本低,效率高。所述的定子入线模1轴线和定子固定模2轴线均在同一直线上,便于定子入线模1和定子固定模2之间配合以及定子入线模1之间配合。所述的近定子固定模2的定子入线模1上表面设有通道3,所述的定子固定模2上下滑动配合在通道3内,结构简单。所述的定子固定模2上表面设有便于卡在定子外侧面的弧形凹槽4,便于压在定子的绕线处。所述的定子入线模1上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导线槽14,便于线材从左侧面或右侧面进入导线槽14从而进入定子内进行绕线。所述的定子入线模1之间以及定子入线模1与定子固定模2之间均通过弹簧连接,远离定子固定模2的定子入线模1通过驱动缸的活塞杆带动,结构简单,弹簧便于定子入线模1和定子固定模2复位。所述的定子入线模1底表面均设有固定板5,所述的远离定子固定模2的固定板5上设有便于活塞杆固定的安装孔6,连接可靠。所述的定子固定模2底表面设有固定孔7,所述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固定孔7内,所述的弹簧另一端固定在近定子固定模2的固定板5的上表面,便于弹簧的设置。所述的定子入线模1左右两侧面均为开口朝向入线本体中心的弧形面11,所述的定子入线模1前后两侧面均为竖直平面12,定子入线模1之间相互滑动更平稳更顺畅,不会出现定子入线模1自转动,可靠性高。所述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包括入线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线头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定子入线模(1)和定子固定模(2),相邻两个定子入线模(1)之间相互套接且相邻两个定子入线模(1)之间滑动配合,所述的定子入线模(1)均位于定子固定模(2)外侧,近定子固定模(2)的定子入线模(1)套接在定子固定模(2)外侧面且定子固定模(2)滑动配合在其内,在绕线时先把定子固定模(2)推压在定子外侧面再从内到外依次把定子入线模(1)推压在定子外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包括入线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线头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定子入线模(1)和定子固定模(2),相邻两个定子入线模(1)之间相互套接且相邻两个定子入线模(1)之间滑动配合,所述的定子入线模(1)均位于定子固定模(2)外侧,近定子固定模(2)的定子入线模(1)套接在定子固定模(2)外侧面且定子固定模(2)滑动配合在其内,在绕线时先把定子固定模(2)推压在定子外侧面再从内到外依次把定子入线模(1)推压在定子外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入线模(1)轴线和定子固定模(2)轴线均在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近定子固定模(2)的定子入线模(1)上表面设有通道(3),所述的定子固定模(2)上下滑动配合在通道(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固定模(2)上表面设有便于卡在定子外侧面的弧形凹槽(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外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入线模(1)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树兰
申请(专利权)人:郑树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