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龙龙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施工智能型埋管过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815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7
一种水利施工智能型埋管过线装置,包括移动装置,移动装置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圆环,移动装置的顶部安装有数个过线装置,过线装置包括两根导向柱,移动装置的顶部并排固定安装有两根竖向的导向柱,导向柱外部均套设有升降装置,两个升降装置的前后两端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竖板,竖板的前后侧壁均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三个第一螺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易于安装与维修,且数个第一弹簧与球体、弧形弹性摩擦板的配合对通过的线缆起到减震作用,使得线缆不易损坏,两块弧形弹性摩擦板在做相对运动时能够使得线缆扭转改变方向从而绕过阻碍得意继续前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施工智能型埋管过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埋管内过线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水利施工智能型埋管过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施工时,经常需要在埋管中穿插电缆线,但是人工穿插电缆线劳动强度大,且不容易控制放线速度,容易造成电缆线堆叠在埋管中的现象,导致延缓施工进度,同时在不同的施工场景,所需要穿插的电缆线直径不一,目前的过线装置难以对不同粗细的电缆线起到导向以及减震效果,且在放线过程中,由于埋管中不是绝对光滑,经常会出现电缆线的一端被埋管内部的瑕疵点挡住,使得电缆线不能继续穿插的情况,此时需要人工扭转电缆线,使得电缆线能够继续往前走,但是许多电缆线较粗较重,因此人工扭转电缆线的困难程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利施工智能型埋管过线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利施工智能型埋管过线装置,包括移动装置,移动装置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圆环,移动装置的顶部安装有数个过线装置,过线装置包括两根导向柱,移动装置的顶部并排固定安装有两根竖向的导向柱,导向柱外部均套设有升降装置,两个升降装置的前后两端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竖板,两个升降装置可以共同带动竖板上下运动,竖板的前后侧壁均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三个第一螺纹孔,同一块竖板上的三个第一螺纹孔呈三角形分布,第一螺纹孔内均配合连接有外螺纹管,外螺纹管远离对应竖板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螺帽,螺帽的外部均固定套装链轮,竖板一侧的三个链轮之间通过同一根链条相连,外螺纹管的内端均套设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左右内侧壁对称开设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均配合安装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的内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圆环,圆环的内侧壁与外螺纹管的外侧壁之间轴承连接,位于同一侧三个螺帽中间的一个螺帽远离竖板的一端开设有六角沉头孔,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套筒的内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内轴承连接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位于外螺纹管的内侧,位于左右两侧的螺帽上均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第一螺杆穿过对应的第二螺纹通孔并与其螺纹配合连接,第一螺杆远离竖板的一端开设有六角沉头孔,两块竖板的内侧前后对称设有弧形弹性支撑板,两块弧形弹性支撑板的凹面相对,前侧的三个第一套筒的底部均通过连杆与前侧的弧形弹性支撑板铰接连接,位于后侧的三个第一套筒的底部均通过连杆与后侧的弧形弹性支撑板铰接连接,位于同一侧三根连杆中间的一根连杆与对应弧形弹性支撑板的中部铰接连接,位于同一侧三根连杆中左右两侧的连杆与对应弧形弹性支撑板的左右两端铰接连接,弧形弹性支撑板的凹面均开设有弧形滑槽,弧形滑槽内均匀配合安装有数个第二滑块,同一侧的数个第二滑块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同一块弧形弹性摩擦板,弧形弹性摩擦板的凹面均匀开设有数个凹槽,凹槽内均设有第二筒体,第二筒体的底部与对应凹槽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第二筒体远离对应弧形弹性摩擦板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球体,球体与第二筒体均能够完全进入凹槽内,两块弧形弹性摩擦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的固定杆与对应升降装置固定连接,左侧两根液压伸缩杆的活动杆分别与对应弧形弹性摩擦板的左端通过绳子固定连接,右侧的两根液压伸缩杆与对应的弧形弹性摩擦板的右端通过绳子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水利施工智能型埋管过线装置,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C型滑块,导向柱的外部均套设有开口朝向外侧的C型滑块,C型滑块可沿着导向柱上下滑动,导向柱的侧壁竖向均匀开设有第二螺纹孔,C型滑块的中部均前后对称开设通孔且通孔内设有手拧螺丝,手拧螺丝穿过通孔后与对应第二螺纹通孔配合连接,C型滑块的内侧壁与液压伸缩杆的固定杆之间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水利施工智能型埋管过线装置,两根所述的导向柱的上侧设有放线装置。如上所述的一种水利施工智能型埋管过线装置,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安装箱,安装箱内底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活动杆朝上的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活动杆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安装箱的底部拐角处均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均设有万向轮组件,万向轮组件可在第一通孔内上下移动,万向轮组件的顶部均通过支架与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箱的内侧壁对应每一组万向轮组件均开设有竖向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均配合安装第三滑块,第三滑块均与对应的万向轮组件的安装座顶部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水利施工智能型埋管过线装置,所述的安装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橡胶垫对应各个第二通孔均开口。如上所述的一种水利施工智能型埋管过线装置,所述的弧形滑槽的截面为弧形,第二滑块为球型滑块,第二滑块均与弧形滑槽滑动配合,所有第二滑块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弧形弹性摩擦板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当需要使用本专利技术进行埋管放线施工时,先通过移动装置将本专利技术移动到指定地点,同时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通过圆环与工程车相连,从而通过工程车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移动,且本专利技术内的液压伸缩杆可以与工程车内的液压系统相连,用户通过升降装置调节放线高度,然后将所需要穿插的电缆线置于两块弧形弹性摩擦板之间,由于两块弧形弹性摩擦板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因此弧形弹性摩擦板之间可以放入不同直径的电缆线,适应更多的放线施工场景,用户通过六角扳手与螺帽上六角沉头孔配合,拧懂六角扳手螺帽带动链轮一起转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其他链轮与螺帽一起转动,外螺纹管逐渐旋入第一螺纹孔从而带动所有的第一套筒向竖板的内侧同时运动,两块弧形弹性摩擦板逐渐靠拢,直至弧形弹性摩擦板的中心处与线缆的外侧壁接触,此时弧形弹性摩擦板的整体位置被外螺纹管与第一螺纹孔配合锁死,接着拧动左右两侧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逐渐旋入第二螺纹通孔内,第一螺杆在第一套管内旋转,第一螺杆推动第一套筒、连杆使弧形弹性支撑板与弧形弹性摩擦板发生变形且两者的左右两端逐渐向线缆靠拢直至弧形弹性摩擦板上的球体与线缆外表面接触,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的放线速度调节线缆被夹紧的程度,当线缆进入埋管受到阻拦不能继续穿插后,用户继续拧动螺帽以及第一螺杆使得第二筒体与球体完全进入对应凹槽内,第一弹簧被压缩,弧形弹性摩擦板的内侧面与线缆的外侧壁完全接触由于两者的摩擦力较大,此时控制左侧的其中一根液压伸缩杆的活动杆与右侧的其中一根液压伸缩杆的活动杆收回,前侧的弧形弹性摩擦板向左侧运动,后侧的弧形弹性摩擦板向右侧运动,两者配合从而将夹住的线缆进行扭转,使得线缆被埋管内物体挡住的一端受到扭转从而改变方向得以继续前进,扭转线缆完毕后,控制对应电动伸缩杆启动从而使得弧形弹性摩擦板复位,然后对螺帽与第一螺杆进行适当调节,使得用户可以继续放线;本专利技术通过螺帽与外螺纹管对弧形弹性支撑板与弧形弹性摩擦板进行整体移动与位置锁紧的同时用户可以通过拧转外螺纹管内的第一螺杆对两者的弯曲程度与弧度进行调节,使得弧形弹性摩擦板上的球体均与线缆接触,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线缆起到导向、夹紧作用,结构紧凑,易于安装与维修,且数个第一弹簧与球体、弧形弹性摩擦板的配合对通过的线缆起到减震作用,使得线缆不易损坏,当线缆需要进行穿插放线时,用户使球体露出凹槽外,且控制球体对线缆的压紧力度即可控制放线速度,当线缆在埋管内遇到阻碍不能继续前进时,用户使得球体完全进入凹槽内,从而使得弧形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施工智能型埋管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装置,移动装置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圆环(99),移动装置的顶部安装有数个过线装置,过线装置包括两根导向柱(2),移动装置(1)的顶部并排固定安装有两根竖向的导向柱(2),导向柱(2)外部均套设有升降装置,两个升降装置的前后两端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竖板(3),两个升降装置可以共同带动竖板(3)上下运动,竖板(3)的前后侧壁均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三个第一螺纹孔(4),同一块竖板(3)上的三个第一螺纹孔(4)呈三角形分布,第一螺纹孔(4)内均配合连接有外螺纹管(5),外螺纹管(5)远离对应竖板(3)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螺帽(6),螺帽(6)的外部均固定套装链轮(7),竖板(3)一侧的三个链轮(7)之间通过同一根链条(13)相连,外螺纹管(5)的内端均套设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套筒(8),第一套筒(8)的左右内侧壁对称开设第一滑槽(9),第一滑槽(9)内均配合安装第一滑块(10),两个第一滑块(10)的内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圆环(11),圆环(11)的内侧壁与外螺纹管(5)的外侧壁之间轴承连接,位于同一侧三个螺帽(6)中间的一个螺帽远离竖板(3)的一端开设有六角沉头孔,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套筒(8)的内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套管(12),第一套管(12)内轴承连接有第一螺杆(14),第一螺杆(14)位于外螺纹管(5)的内侧,位于左右两侧的螺帽(6)上均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15),第一螺杆(14)穿过对应的第二螺纹通孔(15)并与其螺纹配合连接,第一螺杆(14)远离竖板(3)的一端开设有六角沉头孔,两块竖板(3)的内侧前后对称设有弧形弹性支撑板(16),两块弧形弹性支撑板(16)的凹面相对,前侧的三个第一套筒(8)的底部均通过连杆(17)与前侧的弧形弹性支撑板(16)铰接连接,位于后侧的三个第一套筒(8)的底部均通过连杆(17)与后侧的弧形弹性支撑板(16)铰接连接,位于同一侧三根连杆(17)中间的一根连杆与对应弧形弹性支撑板(16)的中部铰接连接,位于同一侧三根连杆(17)中左右两侧的连杆与对应弧形弹性支撑板(16)的左右两端铰接连接,弧形弹性支撑板(16)的凹面均开设有弧形滑槽(18),弧形滑槽(18)内均匀配合安装有数个第二滑块(19),同一侧的数个第二滑块(19)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同一块弧形弹性摩擦板(20),弧形弹性摩擦板(20)的凹面均匀开设有数个凹槽(21),凹槽(21)内均设有第二筒体(22),第二筒体(22)的底部与对应凹槽(21)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一弹簧(23)固定连接,第二筒体(22)远离对应弧形弹性摩擦板(20)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球体(24),球体(24)与第二筒体(22)均能够完全进入凹槽(21)内,两块弧形弹性摩擦板(2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液压伸缩杆(25),液压伸缩杆(25)的固定杆与对应升降装置固定连接,左侧两根液压伸缩杆(25)的活动杆分别与对应弧形弹性摩擦板(20)的左端通过绳子(26)固定连接,右侧的两根液压伸缩杆(25)与对应的弧形弹性摩擦板(20)的右端通过绳子(26)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施工智能型埋管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装置,移动装置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圆环(99),移动装置的顶部安装有数个过线装置,过线装置包括两根导向柱(2),移动装置(1)的顶部并排固定安装有两根竖向的导向柱(2),导向柱(2)外部均套设有升降装置,两个升降装置的前后两端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竖板(3),两个升降装置可以共同带动竖板(3)上下运动,竖板(3)的前后侧壁均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三个第一螺纹孔(4),同一块竖板(3)上的三个第一螺纹孔(4)呈三角形分布,第一螺纹孔(4)内均配合连接有外螺纹管(5),外螺纹管(5)远离对应竖板(3)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螺帽(6),螺帽(6)的外部均固定套装链轮(7),竖板(3)一侧的三个链轮(7)之间通过同一根链条(13)相连,外螺纹管(5)的内端均套设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套筒(8),第一套筒(8)的左右内侧壁对称开设第一滑槽(9),第一滑槽(9)内均配合安装第一滑块(10),两个第一滑块(10)的内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圆环(11),圆环(11)的内侧壁与外螺纹管(5)的外侧壁之间轴承连接,位于同一侧三个螺帽(6)中间的一个螺帽远离竖板(3)的一端开设有六角沉头孔,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套筒(8)的内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套管(12),第一套管(12)内轴承连接有第一螺杆(14),第一螺杆(14)位于外螺纹管(5)的内侧,位于左右两侧的螺帽(6)上均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15),第一螺杆(14)穿过对应的第二螺纹通孔(15)并与其螺纹配合连接,第一螺杆(14)远离竖板(3)的一端开设有六角沉头孔,两块竖板(3)的内侧前后对称设有弧形弹性支撑板(16),两块弧形弹性支撑板(16)的凹面相对,前侧的三个第一套筒(8)的底部均通过连杆(17)与前侧的弧形弹性支撑板(16)铰接连接,位于后侧的三个第一套筒(8)的底部均通过连杆(17)与后侧的弧形弹性支撑板(16)铰接连接,位于同一侧三根连杆(17)中间的一根连杆与对应弧形弹性支撑板(16)的中部铰接连接,位于同一侧三根连杆(17)中左右两侧的连杆与对应弧形弹性支撑板(16)的左右两端铰接连接,弧形弹性支撑板(16)的凹面均开设有弧形滑槽(18),弧形滑槽(18)内均匀配合安装有数个第二滑块(19),同一侧的数个第二滑块(19)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同一块弧形弹性摩擦板(20),弧形弹性摩擦板(20)的凹面均匀开设有数个凹槽(21),凹槽(21)内均设有第二筒体(22),第二筒体(22)的底部与对应凹槽(21)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一弹簧(23)固定连接,第二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龙龙邢新卓张西峰姚刚李亚兵马静王延辉马中良
申请(专利权)人:高龙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