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体、连接端子体的制造方法及导体线材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814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7
提供连接端子体及其制造方法、向连接端子体的导体线材安装方法,即便是有绝缘覆膜的导体线材也能够直接安装而实现良好的电连接。连接端子体(100)具备相对固定于所需位置的固定板部(110)以小于90°的基准弯曲角度(α)弯曲的连接板部(120)。在连接板部(120)的前端侧设置隔着比安装对象的导体线材的直径窄的导入狭缝(123)而对置的第1、第2连接臂部(121,122),在其前端侧形成比连接板部(120)的板厚薄的第1、第2前端导入区域(124a,124b)。在从薄的第1、第2前端导入区域(124a、124b)的厚度返回到连接板部(120)的板厚的边界,形成第1、第2台阶边缘部(125a、125b),能够适当地切削压入到导入狭缝(123)的导体线材的表面的绝缘覆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端子体、连接端子体的制造方法及导体线材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端子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向该连接端子体安装导体线材的向连接端子体的导体线材安装方法,该连接端子体将设置于与其他元件电连接的连接元件的截面为圆形形状的导体线材保持为能够导通。
技术介绍
在二极管、电容器等分立元件中,设置有截面为圆形形状的导体线材,经由该导体线材而连接到电路基板上的印刷布线或者外部连接用的连接端子体。例如,在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单元中,设置有被施加高电压的初级线圈、次级线圈、耐电压高的大型的二极管等。将二极管的引线(导体线材)、线圈的前端部(导体线材)连接到连接端子体,经由该连接端子体而与电源线、接地线或者其他连接元件等电连接。为了简化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单元的装配工序,最好容易将导体线材组装到连接端子体。提出如下内燃机用的点火线圈:设置扩张部以使得易于向连接端子体的狭缝放入导体线材,并且具备使面对狭缝的端面成型为曲面状的线圈端子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专利技术,通过将面对狭缝的端面成型为曲面状,能够抑制与导体线材之间的摩擦,能够防止导体线材被切削,能够利用比较弱的力量将导体线材插入到连接端子体的狭缝。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050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专利技术中,面对压入导体线材的狭缝的端面是曲面状,所以导体线材和线圈端子体的接触面积变小,不确定能否保持良好的电连接。另外,在导体线材和线圈端子体的接触面积小时,相应地易于产生由于时间流逝而造成的松动,所以作为导体线材的保持构造也能说是完美。进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在将被覆有绝缘覆膜的线圈连接到线圈端子体的情况下,必须预先设为线圈的金属露出的状态(参照专利文献1的第6页第4~第6行),事先的作业繁杂。当然,即便是无绝缘覆膜的导体线材,在由于长期间暴露于空气而表面生成氧化膜的情况下,最好也要预先去除氧化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是有绝缘覆膜的导体线材也能够直接安装并实现良好的电连接的连接端子体、其制造方法以及向连接端子体的导体线材安装方法,在该向连接端子体的导体线材安装方法中,以能够良好地保持导体线材和连接端子体的连接状态的方式将导体线材安装到连接端子体。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连接端子体,将设置于与其他元件电连接的连接元件的导体线材保持为能够导通,其特征在于,具备:固定板部,是所需厚度的带弹性导电板材,被固定于所需位置;以及连接板部,是与所述固定板部的一端连接的所需厚度的带弹性导电板材,以前端位于所述固定板部侧的方式,相对所述固定板部以小于90°的基准弯曲角度α弯曲,在所述连接板部设置有:一对连接臂部,形成于所述连接板部的前端侧,能够从两侧抵接到所述导体线材;导入狭缝,形成于所述一对连接臂部之间,是比所述导体线材窄的直线状的空隙;前端导入区域,在所述一对连接臂部的前端侧形成为分别从两侧面对所述导入狭缝,厚度比所述连接板部的板厚薄;以及台阶边缘部,形成于从所述前端导入区域的薄的厚度回到所述连接板部的板厚的边界处。另外,作为利用所需形状的板材制造上述结构的连接端子体的连接端子体的制造方法,所述前端导入区域也可以通过从一侧对所述连接臂部的前端适当部位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另外,提供一种向连接端子体的导体线材安装方法,向上述结构的连接端子体安装导体线材,其特征在于,以使所述导体线材与所述导入狭缝交叉的方式,朝向所述固定板部将所述导体线材压入到所述一对连接臂部之间,利用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连接臂部的一对所述前端导入区域,对压入的所述导体线材的周面进行切削,使所述导体线材从所述前端导入区域通过台阶边缘部,从而对所述导体线材的周面进一步切削,通过将与所述一对连接臂部的接触阻抗高的所述导体线材进一步朝向所述固定板部推入,使所述连接板部挠曲至小于所述基准弯曲角度α但不超过弹性界限的可恢复角度β,以使所述导入狭缝变窄的方式使所述一对连接臂部加压变形,对所述导体线材进行挤压,以使得在所述导体线材的周面形成向各连接臂部侧鼓出的卡止截面部,将所述导体线材安装到所述连接端子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端子体,使导体线材通过比连接板部的板厚薄的厚度的前端导入区域,从而对导体线材的表面进行切削,进而,使导体线材通过形成在从前端导入区域回到连接板部的板厚的边界的台阶边缘部,从而对导体线材的表面进一步切削。因此,即便是有绝缘覆膜的导体线材,也能够实现与连接端子的良好的电连接。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端子体的制造方法,利用冲压加工而压缩形成的前端导入区域的密度提高而变为高硬度,使导入狭缝局部地变窄,并且台阶边缘部为陡峭的台阶。因此,能够简便地形成适合于对导体线材的表面进行切削的前端导入区域和台阶边缘部。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向连接端子体的导体线材安装方法,将导体线材压入到导入狭缝,使所述连接板部挠曲至不超过弹性界限的歪斜发生角度β,挤压导体线材而形成卡止截面部。因此,在连接板部中,想要从形变发生角度β返回到基准弯曲角度α的应力发挥作用,维持连接板部中的一对连接臂部向导体线材的卡止截面部按压的施力,能够保持连接端子体和导体线材之间的良好的电连接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省略了一部分的连接端子体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用于在连接板部中形成前端导入区域的工序说明图。图3是用于向连接端子体安装二极管的引线的工序说明图。图4的(A)是向第1、第2连接臂部的前端导入区域压入被覆铜线时的状态说明图。(B)是用第1、第2连接臂部对被覆铜线进行挤压时的状态说明图。(符号说明)100:连接端子体;110:固定板部;120:连接板部;121:第1连接臂部;122:第2连接臂部;123:导入狭缝;124a:第1前端导入区域;124b:第2前端导入区域;125a:第1台阶边缘部;125b:第2台阶边缘部;300:二极管;320:引线。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端子体的实施方式。图1示出省略了一部分的连接端子体100的外观,通过对所需厚度的带弹性导电板材进行剪断、冲压加工而制作。连接端子体100将设置于与其他元件电连接的连接元件(例如二极管、线圈等)的导体线材(例如二极管的引线、线圈的前端部)保持为能够导通。作为导体线材,除了截面为大致圆形形状的圆线以外,还有截面为正方形的方线、截面为长方形的扁线等。另外,连接端子体100被固定于能够与连接元件接触的所需位置(例如,内燃机用点火线圈壳体的连接器连接部等)而使用。关于用于制作连接端子体100的板材,能够使用黄铜、磷青铜、含铁铜(KFC)、纯铜类等。如果是这些材料,则由于冲压性良好、并且具备回弹性(即使通过加压而挠曲也会弹性复原为原来的状态的性质),所以适合于连接端子体100。另外,在以可导通的方式安装到连接端子体100的导体线材中,广泛使用黄铜、磷青铜、含铁铜(KFC)、纯铜类、铝等。连接端子体100至少具备固定到所需位置的固定板部110和与该固定板部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端子体,将设置于与其他元件电连接的连接元件的导体线材保持为能够导通,其特征在于,具备:/n固定板部,是所需厚度的带弹性导电板材,被固定于所需位置;以及/n连接板部,是与所述固定板部的一端连接的所需厚度的带弹性导电板材,以前端位于所述固定板部侧的方式,相对所述固定板部以小于90°的基准弯曲角度α弯曲,/n在所述连接板部设置有:/n一对连接臂部,形成于所述连接板部的前端侧,能够从两侧抵接到所述导体线材;/n导入狭缝,形成于所述一对连接臂部之间,是比所述导体线材窄的直线状的空隙;/n前端导入区域,在所述一对连接臂部的前端侧形成为分别从两侧面对所述导入狭缝,厚度比所述连接板部的板厚薄;以及/n台阶边缘部,形成于从所述前端导入区域的薄的厚度回到所述连接板部的板厚的边界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4 JP 2019-0975741.一种连接端子体,将设置于与其他元件电连接的连接元件的导体线材保持为能够导通,其特征在于,具备:
固定板部,是所需厚度的带弹性导电板材,被固定于所需位置;以及
连接板部,是与所述固定板部的一端连接的所需厚度的带弹性导电板材,以前端位于所述固定板部侧的方式,相对所述固定板部以小于90°的基准弯曲角度α弯曲,
在所述连接板部设置有:
一对连接臂部,形成于所述连接板部的前端侧,能够从两侧抵接到所述导体线材;
导入狭缝,形成于所述一对连接臂部之间,是比所述导体线材窄的直线状的空隙;
前端导入区域,在所述一对连接臂部的前端侧形成为分别从两侧面对所述导入狭缝,厚度比所述连接板部的板厚薄;以及
台阶边缘部,形成于从所述前端导入区域的薄的厚度回到所述连接板部的板厚的边界处。


2.一种连接端子体的制造方法,利用所需形状的板材制造上述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大树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阪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