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储湿换热器和蒸发预处理的房间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553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储湿换热器和蒸发预处理的房间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单元、水雾预处理风道以及水喷雾装置,所述水喷雾装置与水雾预处理风道连接,其中,室内回风通过水雾预处理风道进入空调器单元,所述空调器单元包括房间空调器箱体、旋转机构以及制冷模块,所述旋转机构能够驱使制冷模块旋转,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外储湿换热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室内储湿换热器并通过制冷管路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系统,所述制冷模块能够在制冷模式以及制热加湿模式下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空调器性能,解决了现有房间空调器冬季热泵除霜时不制热,冬季空调不能加湿,夏季制冷时处理不当产生的冷凝水泄漏和滴水噪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储湿换热器和蒸发预处理的房间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房间空调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储湿换热器和蒸发预处理的房间空调器。
技术介绍
当前,全世界房间空调器的安装量超过12亿台,其能耗占整个世界能源消耗的4%左右,根据GB12021.3-2010的要求,空气冷却整体式房间空调器的1级制冷能效(最高能效要求)为3.30,按照传统空调技术,空气冷却整体式房间空调器的能效已经到达了难以突破的瓶颈。进一步地,现有房间空调器在夏季制冷时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排水不畅会产生冷凝水泄漏,安装在高层的空调器如果冷凝水未接入集水管,滴水高空坠落会产生噪音,对楼下居民产生噪音污染。另外,现有房间空调器在冬季热泵制热时容易结霜,除霜过程空调不能制热,同时,现有空调在冬季都不能加湿,房间冬季干燥,影响了房间的舒适性。专利文献CN204555089U公开了一种自由式新风空调制冷模块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形成六面立体结构,所述框架内还设有隔层,所述隔层上方设有蒸发器,所述隔层下方设有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通过管路和电子膨胀阀、旁通电磁阀、单向阀和四通阀连接,所述框架底部设有滑轮,但该设计仍然没有解决房间空调器在夏季制冷时会产生冷凝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储湿换热器和蒸发预处理的房间空调器。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储湿换热器和蒸发预处理的房间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单元、水雾预处理风道以及水喷雾装置;所述水喷雾装置与水雾预处理风道连接,其中,室内回风通过水雾预处理风道进入空调器单元。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单元包括房间空调器箱体、旋转机构以及制冷模块;所述旋转机构、制冷模块都安装在房间空调器箱体的内部;所述旋转机构安装在在制冷模块的底部,所述旋转机构能够驱使制冷模块旋转;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外储湿换热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以及室内储湿换热器,所述制冷模块能够在制冷模式以及制热加湿模式下运行;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吸气口通过制冷管路吸入制冷剂气体并将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压缩机排气口排出并依次经过制冷管路上的四通换向阀、室外储湿换热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室内储湿换热器后再回到压缩机的压缩机吸气口;在所述制热加湿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吸气口通过制冷管路吸入制冷剂气体并将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压缩机排气口排出并依次经过制冷管路上的四通换向阀、室内储湿换热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室外储湿换热器后再回到压缩机的压缩机吸气口。优选地,还包括室外风机以及室内风机;所述室外风机安装在房间空调器箱体的外部,所述室内风机安装在房间空调器箱体的内部,其中室外风机与室外储湿换热器连接,所述室内风机与室内储湿换热器连接,所述室外风机的进口、室内风机的出口分别设置有空气过滤网。优选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支架,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在旋转电机支架上,所述旋转电机采用伺服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能够带动所述制冷模块进行180°来回旋转。优选地,所述室外储湿换热器、室内储湿换热器都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室外储湿换热器和室内储湿换热器围成一个圆形结构;所述室外储湿换热器和室内储湿换热器通过储湿换热器隔板隔开;所述室外储湿换热器、室内储湿换热器上都设置有储湿换热器翅片,所述储湿换热器翅片上设置有干燥剂涂层。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单元安装在墙体中进而使空调器单元直接与房间进行回风和送风;或者,所述空调器单元安装在墙体之外,室内回风和室内送风通过水雾预处理风道与空调器单元连接。优选地,所述旋转机构、制冷模块分别与房间空调器箱体之间设置有挡风介质。优选地,所述压缩机为能量可调式压缩机,采用变频压缩机或数码涡旋压缩机;所述膨胀阀采用电子膨胀阀。优选地,所述空调器单元各部件分别与制冷管路采用钎焊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制冷模块包括还包括低压传感器以及高压传感器;所述低压传感器、高压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压缩机吸气口、压缩机排气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室内、室外储湿换热器和蒸发冷却各自的优点并配合水喷雾装置,在蒸发过程中吸附的水分可用于冷凝散热,有助于提高冷凝器的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中的房间空调器的制冷能效从现有的2.9-3.3提升到5.5-6.0之间;同时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房间空调器冬季热泵除霜时不制热,冬季空调不能加湿,夏季制冷时处理不当产生的冷凝水泄漏和滴水噪音等问题。2、本专利技术制冷模块采用圆形结构的模块化设计,室外储湿换热器和室内储湿换热器采用半圆型结构设计,室外储湿换热器和室内储湿换热器围成一个圆形结构,其他制冷部件安装在这个圆形结构内,制冷模块是圆形结构在旋转过程的重心,所需空间小,旋转过程动作平稳,从而有效的节省了空调机组的空间、增加了制冷模块旋转机构的可靠性。3、本专利技术通过制冷模式以制热加湿模式能够实现夏季制冷除湿、冬季热泵制热加湿和通风三种功能,水喷雾可在冬季可实现加湿功能,解决冬季室内过于干燥问题,通过以上三种功能的组合工作对整个房间进行除尘、降温、除湿和加热加湿的功能,为室内提供一个舒适的空调环境。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空调器单元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原理图;图5为储湿换热器翅片以及干燥剂涂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空调器单元安装的正面示意图;图7为图6中A-A向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图3的侧面示意图;图9为图8中B-B向的截面示意图。图中示出:压缩机1室内储湿换热器9储湿换热器翅片17低压传感器2室内风机10干燥剂涂层18高压传感器3空气过滤网11制冷管路19四通换向阀4房间空调器箱体12空调器单元20室外储湿换热器5旋转机构13水雾预处理风道21室外风机6电气盒14水喷雾装置22干燥过滤器7制冷模块15墙体23膨胀阀8储湿换热器隔板16雾化水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储湿换热器和蒸发预处理的房间空调器,如图1-9所示,包括空调器单元20、水雾预处理风道21以及水喷雾装置22,所述水喷雾装置22与水雾预处理风道21连接,其中,室内回风通过水雾预处理风道21进入空调器单元20,所述水喷雾装置22喷出的水雾与从房间底部吸入的室内回风进行混合,水雾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储湿换热器和蒸发预处理的房间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器单元(20)、水雾预处理风道(21)以及水喷雾装置(22);/n所述水喷雾装置(22)与水雾预处理风道(21)连接,其中,室内回风通过水雾预处理风道(21)进入空调器单元(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储湿换热器和蒸发预处理的房间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器单元(20)、水雾预处理风道(21)以及水喷雾装置(22);
所述水喷雾装置(22)与水雾预处理风道(21)连接,其中,室内回风通过水雾预处理风道(21)进入空调器单元(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储湿换热器和蒸发预处理的房间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单元(20)包括房间空调器箱体(12)、旋转机构(13)以及制冷模块(15);
所述旋转机构(13)、制冷模块(15)都安装在房间空调器箱体(12)的内部;
所述旋转机构(13)安装在在制冷模块(15)的底部,所述旋转机构(13)能够驱使制冷模块(15)旋转;
所述制冷模块(15)包括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4)、室外储湿换热器(5)、干燥过滤器(7)、膨胀阀(8)以及室内储湿换热器(9),所述制冷模块(15)能够在制冷模式以及制热加湿模式下运行;
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的压缩机吸气口通过制冷管路(19)吸入制冷剂气体并将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压缩机排气口排出并依次经过制冷管路(19)上的四通换向阀(4)、室外储湿换热器(5)、干燥过滤器(7)、膨胀阀(8)、室内储湿换热器(9)后再回到压缩机(1)的压缩机吸气口;
在所述制热加湿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的压缩机吸气口通过制冷管路(19)吸入制冷剂气体并将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压缩机排气口排出并依次经过制冷管路(19)上的四通换向阀(4)、室内储湿换热器(9)、干燥过滤器(7)、膨胀阀(8)、室外储湿换热器(5)后再回到压缩机(1)的压缩机吸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储湿换热器和蒸发预处理的房间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风机(6)以及室内风机(10);
所述室外风机(6)安装在房间空调器箱体(12)的外部,所述室内风机(10)安装在房间空调器箱体(12)的内部,其中室外风机(6)与室外储湿换热器(5)连接,所述室内风机(10)与室内储湿换热器(9)连接,所述室外风机(6)的进口、室内风机(10)的出口分别设置有空气过滤网(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根王如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