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机安装高度的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752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相机成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相机安装高度的调整装置,包括框架组件,其上设置有蜗轮蜗杆减速器、第一升降组件及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之间通过链条链轮实现传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提供动力,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及第二升降组件进行升降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蜗轮蜗杆减速器提供动力,并能够带动第一升降组件及第二升降组件进行运动,从而带动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的相机进行升降运动,整体结构简单、功能可靠也易于实现,并可以适配不同的载机平台与相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机安装高度的调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相机成像
,更具体的说,特别涉及一种相机安装高度的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航空摄影测量实际作业中,所用的载机平台与相机多种多样,每种载机平台内部安装空间尺寸和相机尺寸、以及载机窗口或防护板的高低位置均不同。装机时往往需要对相机高度位置进行调整,保证相机镜头与窗口或防护板间距保持在10~15mm,这样给实际的航空摄影测量作业带来诸多不便,耗费时间及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相机安装高度的调整装置,其整体结构简单、功能可靠也易于实现,并可以适配不同的载机平台与相机。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相机安装高度的调整装置,包括框架组件,其上设置有蜗轮蜗杆减速器、第一升降组件及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之间通过链条链轮实现传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提供动力,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及第二升降组件进行升降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组件包括上板、中框架和底板,所述上板和底板之间通过中框架连接,并用于安装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进一步地,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包括减速器底座、蜗轮、蜗杆和减速器上盖,所述减速器底座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减速器上盖安装在所述减速器底座上并形成减速器壳体;所述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蜗轮和蜗杆。进一步地,所述减速器上盖和减速器底座相对的内壁上分别形成有安装通孔的安装凸部,所述蜗轮设置在所述减速器上盖和减速器底座两者的安装凸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梯形螺杆,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第二梯形螺杆、轴承底座和轴承套筒;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两者均包括链轮、梯形螺母和链条;所述第一梯形螺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板位置相对,另一端穿过所述减速器上盖并与所述蜗轮连接配合;所述轴承底座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轴承底座上设置有轴承套筒;所述第二梯形螺杆的一端也与所述上板位置相对,另一端位于所述轴承套筒内;所述第一梯形螺杆和所述第二梯形螺杆两者的中部分别设置有链轮和梯形螺母,两个所述链轮之间设置链条来实现传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两者还包括升降套筒,所述第一梯形螺杆和第二梯形螺杆与所述上板位置相对的端部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升降套筒;所述升降套筒安装在所述上板上,并与所述梯形螺母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两者还包括上限位块,所述第一梯形螺杆和所述第二梯形螺杆两者靠近所述上板端部的外表面设置有上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位于所述升降套筒内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两者还包括角接触球轴承和轴承隔圈,所述第一梯形螺杆的端部与所述安装凸部之间、所述第二梯形螺杆和所述轴承套筒之间分别设置角接触球轴承和轴承隔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两者还包括轴承挡盖和轴承挡圈,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挡盖和轴承挡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调整装置通过采用蜗轮蜗杆减速器提供动力,并能够带动第一升降组件及第二升降组件进行运动,从而带动安装在所述框架组件的相机进行升降运动,整体结构简单、功能可靠也易于实现;此外,通过调整相机的安装高度,可以适配不同的载机平台与相机,并能够提高航空摄影测量的作业效率,减轻测绘员的工作负担,从而减少由于临时适配可能引起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相机安装高度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相机安装高度的调整装置的实施例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框架组件;2、蜗轮蜗杆减速器;3、第一升降组件;31-第二升降组件;4、手轮;5、底板;6、减速器底座;7、角接触球轴承;8、第一梯形螺杆;9、轴承挡盖;10、蜗轮;11蜗杆;12、减速器上盖;13、轴承底座;14、轴承套筒;15、轴承隔圈;16、轴承挡圈;17、链轮;18、梯形螺母;19、升降套筒;20、上限位块;21、链条;22、上板;23、中框架;81-第二梯形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相机安装高度的调整装置,包括框架组件1,其上设置有蜗轮蜗杆减速器2、第一升降组件3及第二升降组件31;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和第二升降组件31之间通过链条链轮实现传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2提供动力,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及第二升降组件31进行升降运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所述上板22及其上相机升降运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所述调整装置设置有一组第一升降组件3和三组第二升降组件31(参阅图2所示),所述第二升降组件3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或减少。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组件1包括上板22、中框架23和底板5,所述上板22和底板5之间通过中框架23连接,并形成整体的框架结构,用于安装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2、第一升降组件3和第二升降组件31,所述上板22为活动连接并用于安装相机,即所述上板22能够带动相机进行升降,整个框架组件1作为安装框架,其结构简单也便于其它组件的安装,并保证安装的可靠性。上述中,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2包括减速器底座6、蜗轮10、蜗杆11、减速器上盖12,所述减速器底座6安装在所述底板5上,所述减速器上盖12安装在所述减速器底座6上并形成减速器壳体。所述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蜗轮10和蜗杆11。通过所述蜗轮10和蜗杆11配合,带动第一升降组件3和第二升降组件31进行升降运动,其结构简单、功能也可靠。进一步地,所述减速器上盖12和减速器底座6相对的内壁上分别形成有安装通孔的安装凸部,所述蜗轮10设置在所述减速器上盖12和减速器底座6两者的安装凸部之间,这样可以方便安装也保证了所述蜗轮10安装的可靠性。上述中,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包括第一梯形螺杆8,所述第二升降组件31包括第二梯形螺杆81、轴承底座13和轴承套筒14;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31两者均包括链轮17、梯形螺母18和链条21。所述第一梯形螺杆8的一端与所述上板22相对,另一端穿过所述减速器上盖12的安装通孔并与所述蜗轮10连接配合。所述轴承底座13安装在所述底板5上,所述轴承底座13上设置有轴承套筒14。所述第二梯形螺杆81的一端也与所述上板22相对,另一端位于所述轴承套筒14内。所述第一梯形螺杆8和所述第二梯形螺杆81两者的中部分别设置有链轮17,两个所述链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机安装高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组件(1),其上设置有蜗轮蜗杆减速器(2)、第一升降组件(3)及第二升降组件(31);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和第二升降组件(31)之间通过链条链轮实现传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2)提供动力,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及第二升降组件(31)进行升降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机安装高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组件(1),其上设置有蜗轮蜗杆减速器(2)、第一升降组件(3)及第二升降组件(31);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和第二升降组件(31)之间通过链条链轮实现传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2)提供动力,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及第二升降组件(31)进行升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安装高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1)包括上板(22)、中框架(23)和底板(5),所述上板(22)和底板(5)之间通过中框架(23)连接,并用于安装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2)、第一升降组件(3)和第二升降组件(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安装高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2)包括减速器底座(6)、蜗轮(10)、蜗杆(11)和减速器上盖(12),所述减速器底座(6)安装在所述底板(5)上,所述减速器上盖(12)安装在所述减速器底座(6)上并形成减速器壳体;所述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蜗轮(10)和蜗杆(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安装高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上盖(12)和减速器底座(6)相对的内壁上分别形成有安装通孔的安装凸部,所述蜗轮(10)设置在所述减速器上盖(12)和减速器底座(6)两者的安装凸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安装高度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包括第一梯形螺杆(8),所述第二升降组件(31)包括第二梯形螺杆(81)、轴承底座(13)和轴承套筒(14);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31)两者均包括链轮(17)、梯形螺母(18)和链条(21);
所述第一梯形螺杆(8)的一端与所述上板(22)位置相对,另一端穿过所述减速器上盖(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汉远国勤郑丽娜孙建军刘学吉张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