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49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排水车,包括车体、液压系统以及冷却装置;液压系统、冷却装置分别设置于车体上;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排水管、泵机构、回油管、夹层、进油管路、第一回油管路、第二回油管路以及导流机构;第一排水管嵌套于回油管内,夹层设置于第一排水管与回油管之间,第一排水管与泵机构连接;进油管路一端与液压系统连接,进油管路另一端与泵机构连接;第一回油管路一端与泵机构连接,第一回油管路另一端与回油管连接,第二回油管路一端与回油管连接,第二回油管路另一端与液压系统连接;导流机构设置于夹层内,导流机构用于导流液压油。水流与第一排水管内壁表面接触,通过热交换,将在夹层内流动的液压油的热量带走,对液压油起到冷却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作业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排水车。
技术介绍
排水车作为抢险设备中最常用的一种,排水车常常会用于排水、防洪以及排涝等任务,且排水车还用于农业以及城市绿化的灌溉。作业时,将排水车开至作业点附近的平坦地带,通过车上的移动式泵站或者排水装置对坑洼处的积水、沟渠和河流等进行排水抢险作业。在现有技术中,排水车的液压系统为排水装置提供液压动力,从而驱动排水装置进行排水抢险作业,然而在排水抢险作业中会出现液压油油温过高的技术问题,液压油温度过高的主要危害有几个方面:降低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影响液压系统的操作性能,润滑性能下降,降低液压油的使用寿命,加速管路密封件老化和密封性能降低等。中国专利CN207609635U公开了一种液压油箱,该液压油箱内包含循环冷却管,通过冷却管中流动的冷却液起到液压油散热降温的目的。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液压油温随着周围温度升高、系统各种压力损失产生的能量转换及工作时间加长等原因,造成液压油散热效率降低而油温上升,从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中国专利CN205823798U公开了一种液压油冷却系统,包括油箱和冷却总排,所述冷却总排包括至少两个并列的冷却箱,冷却总排上设置有液压油总输入管和液压油总输出管,所述冷却箱上均设置有液压油分输入管和液压油分输出管,以及冷却水输入口和冷却水输出口,所述冷却箱上的液压油分输入管均与冷却总排上的液压油总输入管连接,所述液压油分输出管均与冷却总排上的液压油总输出管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排水车,用于解决排水车在排水抢险作业中出现液压油油温过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排水车,包括车体、液压系统以及冷却装置;所述液压系统、所述冷却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排水管、泵机构、回油管、夹层、进油管路、第一回油管路、第二回油管路以及导流机构;所述第一排水管嵌套于所述回油管内,所述夹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回油管之间,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泵机构连接;所述进油管路一端与所述液压系统连接,所述进油管路另一端与所述泵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回油管路一端与所述泵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回油管路另一端与所述回油管连接,所述第二回油管路一端与所述回油管连接,所述第二回油管路另一端与所述液压系统连接;所述导流机构设置于所述夹层内,所述导流机构用于导流液压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回油管包括第一油管接口以及第二油管接口;所述第一油管接口、所述第二油管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回油管上;所述第一回油管路一端与所述泵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回油管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管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回油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二油管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回油管路另一端与所述液压系统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多个导流板以及导流油道;多个所述导流板、所述导流油道分别设置于所述夹层内;多个所述导流板分别与所述回油管和所述第一排水管连接形成S型所述导流油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多个所述导流板一端分别与所述回油管的内壁连接,多个所述导流板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外壁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排水管的材质为导热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泵机构包括液压马达以及叶轮,所述液压马达的进油口与所述进油管路连接,所述液压马达的回油口与所述第一回油管路连接,所述液压马达用于驱动所述叶轮工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排水车还包括平移机构以及回转机构,所述平移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回转机构设置于所述平移机构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排水车还包括举升机构以及支撑机构,所述回转机构一端与所述支撑机构铰接,所述举升机构一端与所述回转机构连接,所述举升机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排水车还包括第二排水管以及驱动机构,所述回油管嵌套于所述第二排水管内,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一排水管连通,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回油管在所述第二排水管内伸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排水车还包括滑动机构,所述第二排水管通过所述滑动机构与所述支撑机构滑动连接。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需要排水抢险作业时,将排水车开到抢险现场附近的平坦地带,开始排水抢险作业,通过液压系统为泵机构提供液压动力,液压系统内的液压油通过进油管路流入泵机构,泵机构进行工作,从而使得泵机构在坑洼处的积水、沟渠或河流等进行抽水,水流从第一排水管流出,随着排水抢险作业的进行,液压油油温升高,液压油通过回油管路的第一回油管路流出,然后流入回油管与第一排水管之间的夹层内,通过导流机构引导液压油在夹层内流动,增大液压油与水流热交换的面积,加快液压油的降温速度。泵机构抽水时,水流与第一排水管内壁表面接触,通过热交换,将在夹层内流动的液压油的热量带走,从而使流过第一排水管的水流降低夹层内的液压油的油温,对液压油起到冷却作用,保证液压油油温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冷却后的液压油流入第二回油管路,再从第二回油管路流入液压系统内,从而保证液压系统的稳定性,保证液压系统的操作性能,提高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延长液压油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排水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排水车液压油的冷却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回油管展开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回流管的左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2、液压系统,3、液压油箱,4、液压油泵,5、控制阀,6、第一排水管,7、泵机构,8、液压马达,9、回油管,10、第一油管接口,11、第二油管接口,12、夹层,13、进油管路,14、第一回油管路,15、第二回油管路,16、导流机构,17、导流板,18、导流油道,19、油道口,20、动力机构,21、平移机构,22、回转机构,23、举升机构,24、支撑机构,25、第二排水管,26、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一种排水车,包括车体1、液压系统2、动力机构20以及冷却装置;所述液压系统2、所述动力机构20、所述冷却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1上;所述动力机构20用于向所述冷却装置提供动力,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机构20为液压系统2的液压油泵4提供动力。进一步的,排水车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排水车的运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排水车可以是汽油车、柴油车、纯电动汽车,也可以是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水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液压系统以及冷却装置;/n所述液压系统、所述冷却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上;/n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排水管、泵机构、回油管、夹层、进油管路、第一回油管路、第二回油管路以及导流机构;/n所述第一排水管嵌套于所述回油管内,所述夹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回油管之间,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泵机构连接;/n所述进油管路一端与所述液压系统连接,所述进油管路另一端与所述泵机构连接;/n所述第一回油管路一端与所述泵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回油管路另一端与所述回油管连接,所述第二回油管路一端与所述回油管连接,所述第二回油管路另一端与所述液压系统连接;/n所述导流机构设置于所述夹层内,所述导流机构用于导流液压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液压系统以及冷却装置;
所述液压系统、所述冷却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上;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排水管、泵机构、回油管、夹层、进油管路、第一回油管路、第二回油管路以及导流机构;
所述第一排水管嵌套于所述回油管内,所述夹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回油管之间,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泵机构连接;
所述进油管路一端与所述液压系统连接,所述进油管路另一端与所述泵机构连接;
所述第一回油管路一端与所述泵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回油管路另一端与所述回油管连接,所述第二回油管路一端与所述回油管连接,所述第二回油管路另一端与所述液压系统连接;
所述导流机构设置于所述夹层内,所述导流机构用于导流液压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包括第一油管接口以及第二油管接口;
所述第一油管接口、所述第二油管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回油管上;
所述第一回油管路一端与所述泵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回油管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油管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回油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二油管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回油管路另一端与所述液压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多个导流板以及导流油道;
多个所述导流板、所述导流油道分别设置于所述夹层内;
多个所述导流板分别与所述回油管和所述第一排水管连接形成S型所述导流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阙彬元邓冬华廖永彬陈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侨龙应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