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消能墙板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741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消能墙板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制作消能减震墙板,并套上吊带;第二步、通过构件对消能减震墙板进行起吊,转运至待安装楼层的内部;第三步、运送消能减震墙板到待安装位置;第四步、通过电动葫芦和液压手推车调整消能减震墙板安装到设定位置;第五步、调整消能减震墙板的竖立位置,拆除吊具完成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减震消能墙板安装方法操作步骤简单、方便、耗费人力成本较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消能减震墙板还具有减震、消音、消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消能墙板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减震消能墙板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
,墙板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常常用于非承重外墙或室内空间的隔断,传统的墙板用打孔砖或煤灰砖砌成。该传统墙板施工强度大,施工现场容易造成污染、墙板本身无保温隔音的功能,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影响居住的舒适度。采用混凝土直接浇筑而成的传统墙板,结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非常不利于墙体的安装。隔音效果较差,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重型的起降设备才能完成对传统墙板的运送。在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传统的墙板还有抗震性较差的特点。传统的混凝土墙板在安装过程中,耗费大量的人力,安装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装过程简单方便,花费较少人力成本、耗费时间较少的减震消能墙板安装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消能墙板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消能减震墙板,并套上吊带;S2、通过构件对消能减震墙板进行起吊,转运至待安装楼层的内部;S3、运送消能减震墙板到待安装位置;S4、通过电动葫芦和液压手推车调整消能减震墙板安装到设定位置;S5、调整消能减震墙板的竖立位置,拆除吊具完成安装。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的消能减震墙板包括第一层混凝土板、第二层混凝土板和夹层,夹层位于第一层混凝土板和第二层混凝土板之间,第一层混凝土板和第二层混凝土板结构相同;第一层混凝土板上设有第一预埋件、第二预埋件和吊点预埋件,第二预埋件和吊点预埋件平行设置,第一预埋件位于第一层混凝土板的两端;第一层混凝土板的端部和第二层混凝土板的端部之间设有端头泡沫板,第一层混凝土板和第二层混凝土板之间通过螺栓相连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夹层由EPS泡沫板制成的长方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混凝土板的截面呈“L”型结构,第一层混凝土板的短边和第二层混凝土板的长边通过端头泡沫板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端头泡沫板与夹层的制造材料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的吊带为两端大中间细长的带状物,吊带的数量为五条,分别为:第一吊带、第二吊带、第三吊带、第四吊带和第五吊带,第一吊带和第二吊带的长度相同且套设在消能减震墙板的长边,第三吊带和第四吊带长度相同且套设在能减震墙板的短边,第五吊带连接第一吊带和和第二吊带。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的构件为塔吊,塔吊通过吊带将消能减震墙板运送到待安装楼层的内部,消能减震墙板的底部放置在液压手推车上,消能减震墙板的顶部的吊带与卷扬机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的电动葫芦安装在待安装消能减震墙板的横梁上,消能减震墙板上安装有角钢吊具,角钢吊具与电动葫芦相连,电动葫芦工作时带动消能减震墙板竖立。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调整消能减震墙板的竖立位置使用的工具为千斤顶,位置调整后,在消能减震墙板的底部安装斜支撑杆,然后拆除吊具;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消能减震墙板的上下端后拆除斜支撑杆,完成安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减震消能墙板安装方法操作步骤简单、方便、耗费人力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消能减震墙板还具有减震、消音、消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减震消能墙板安装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消能减震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吊点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4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层混凝土板;2、第二层混凝土板;3、夹层;4、端头泡沫板;11、第一预埋件;12、第二预埋件;13、吊点预埋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到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减震消能墙板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消能减震墙板,并套上吊带。消能减震墙板包括第一层混凝土板1、第二层混凝土板2和夹层3,夹层3位于第一层混凝土板1和第二层混凝土板2之间,第一层混凝土板1和第二层混凝土板2结构相同;第一层混凝土板1上设有第一预埋件11、第二预埋件12和吊点预埋件13,第二预埋件12和吊点预埋件13平行设置,第一预埋件11位于第一层混凝土板1的两端;第一层混凝土板1的端部和第二层混凝土板2的端部之间设有端头泡沫板4,第一层混凝土板1和第二层混凝土板2之间通过螺栓相连为一体结构,在第一层混凝土板1、第二层混凝土板2和夹层3安装完成后将螺栓拆除。夹层3由EPS泡沫板制成的长方体结构。夹层3还可由防水保温材料及柔性防水填充材料(EPS、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等)制成。EPS泡沫板为现有成熟技术材料。第一层混凝土板1的截面呈“L”型结构,第一层混凝土板1的短边和第二层混凝土板2的长边通过端头泡沫板4相连。第一层混凝土板1的折弯部分厚度大于另一端。第一层混凝土板1由混凝土制成的“L”状柱体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对第一层混凝土板1的短边长度和厚度进行变动,同时夹层3的厚度也随之变动,以便能够适应更多的使用环境需要。第一层混凝土板1由混凝土制成的“L”形柱体结构,第一层混凝土板1和第二层混凝土板2相连形成中空的回字形结构。夹层3位于第一层混凝土板1和第二层混凝土板2之间。端头泡沫板4与夹层3的制造材料相同。端头泡沫板4为长方体结构,端头泡沫板4用于填充第一层混凝土板1的长边与第二层混凝土板2短边相连处的间隙。在本实施例中的消能减震墙板长度为3030毫米、宽度为1780毫米,高度为160毫米,其中中间夹层3的厚度为60毫米。通过在第一层混凝土板1与第二层混凝土板2之间设置的夹层3和端头泡沫板4能够避免第一层混凝土板1与第二层混凝土板2直接刚性接触,同时通过设置夹层3和端头泡沫板4能够起到消能、减震的效果。每块呈L形状的混凝土板中第一预埋件11的数量为三个,每均匀的分布在第一层混凝土板1的端部。本实施例中,第一层混凝土板1上有三个第一预埋件11,第二层混凝土板2上有三个第一预埋件11,总计六个第一预埋件11。第二预埋件12的数量为九个,每三个第二预埋件12为一组均匀的分布在第一层混凝土板1上。吊点预埋件13的数量为四,每两个吊点预埋件13为一组分布在第一层混凝土板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埋件11、第二预埋件12、吊点预埋件13均为现有成熟技术通过焊接加工固定在第一层混凝土板1上。通过设置第一预埋件11、第二预埋件12和吊点预埋件13,方便本专利技术的墙板的起吊、运输和安装定位。通过外部的起重机、塔吊、卷扬机、电葫芦等设备与对应的第一预埋件11、第二预埋件12、吊点预埋件13相连,安装方便、快速能够极大的节约人力成本。如图3所示,吊点预埋件13包括吊环和吊杆,吊环和吊杆固连为一体结构。第一层混凝土板1上开设有吊点预埋件孔,吊点预埋件孔依次穿过第一层混凝土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消能墙板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制作消能减震墙板,并套上吊带;/nS2、通过构件对消能减震墙板进行起吊,转运至待安装楼层的内部;/nS3、运送消能减震墙板到待安装位置;/nS4、通过电动葫芦和液压手推车调整消能减震墙板安装到设定位置;/nS5、调整消能减震墙板的竖立位置,拆除吊具完成安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消能墙板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消能减震墙板,并套上吊带;
S2、通过构件对消能减震墙板进行起吊,转运至待安装楼层的内部;
S3、运送消能减震墙板到待安装位置;
S4、通过电动葫芦和液压手推车调整消能减震墙板安装到设定位置;
S5、调整消能减震墙板的竖立位置,拆除吊具完成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消能墙板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消能减震墙板包括第一层混凝土板(1)、第二层混凝土板(2)和夹层(3),夹层(3)位于第一层混凝土板(1)和第二层混凝土板(2)之间,第一层混凝土板(1)和第二层混凝土板(2)结构相同;第一层混凝土板(1)上设有第一预埋件(11)、第二预埋件(12)和吊点预埋件(13),第二预埋件(12)和吊点预埋件(13)平行设置,第一预埋件(11)位于第一层混凝土板(1)的两端;第一层混凝土板(1)的端部和第二层混凝土板(2)的端部之间设有端头泡沫板(4),第一层混凝土板(1)和第二层混凝土板(2)之间通过螺栓相连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消能墙板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3)由EPS泡沫板制成的长方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消能墙板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混凝土板(1)的截面呈“L”型结构,第一层混凝土板(1)的短边和第二层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文俊周颉吴从晓鞠敏邹莹剑佟顺成吴界马兆军刘汉坤杨祥瑞刘朋飞舒思瑞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城投远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建国震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