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4734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金属基体预处理;S2、高温氧化,在金属基体上构建粗糙表面;S3、在步骤S2所获得的粗糙度的结构表面修饰低表面能物质,制得具有液滴自弹效应的超疏水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超疏水表面的液滴自弹跳效应抑制表面雾滴的形成,并促进雾滴由部分润湿态向悬浮Cassie态的转化,从而维持空气层的稳定存在,提高表面的大气腐蚀防护性能。该发明专利技术首次证实了超疏水表面液滴自弹跳效应在降雾所致大气腐蚀防护中应用的可行性,利用液滴自弹跳效应不需要外力即能自发产生,是一种新颖的主动防腐手段;其制备方法简单,快速,不需要昂贵的设备,试剂无环境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防腐
,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大气腐蚀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腐蚀形式,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产生了严重的安全威胁。据统计,80%的金属构件在大气环境中使用,世界各国每年因大气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3%。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大气腐蚀防护材料,保证大气区各种工程设施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降低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迫切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共性问题。目前用于大气腐蚀的防护方法有很多,如涂刷有机涂层,金属镀层,掺杂合金元素等。这些方法都是基于提高材料自身的耐蚀性或将基底与腐蚀介质相隔离。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腐蚀介质可能会渗入基底从而诱发腐蚀。从大气腐蚀的机理看,大气腐蚀主要涉及空气中的水,氧或其它腐蚀性介质(如水中的杂质,烟雾,尘埃,表面沉积物等)的共同参与,是一种发生在液膜/滴下的电化学腐蚀。液膜/滴的存在是发生腐蚀的重要前提。因此,阻止液膜/滴在材料表面的形成是解决大气腐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仿生超疏水表面可以有效阻止表面液膜/滴的形成。研究证实,由于超疏水表面的“荷叶效应”,潮解的NaCl盐粒,雨滴等可以从倾斜的超疏水表面滚落,从而避免了因盐粒潮解,降雨等作用引起的大气腐蚀。但是超疏水表面的“荷叶效应”只适用于外力作用下(如风吹,重力等)的超疏水表面,这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它们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近期,人们又发现了在特定超疏水表面的液滴自弹跳现象。超疏水表面的液滴自弹跳现象是系统内部的一种能量转化,它可以自发的产生。弹走的液滴可以有效减少表面液膜/滴的生成,从而可能对表面的大气腐蚀防护性能产生影响。降雾是大气环境中一种普遍的液滴形成方式,抑制雾滴在表面的形成对表面的腐蚀防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为止,超疏水表面液滴自弹跳效应主要应用在冷凝热转化,静电能量捕获,自清洁等领域。液滴自弹跳效应在降雾所致大气腐蚀防护中的应用的可行性,仍未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金属基体预处理将金属基体超声清洗后,除去表面杂质及氧化物,氮气吹干备用;S2、高温氧化,在金属基体上构建粗糙表面配制次氯酸钠(NaClO2),氢氧化钠(NaOH)和磷酸钠(Na3PO4·12H2O)的混合溶液,将步骤S1预处理后的金属基体采用高温氧化,在金属基体上构建具有一定粗糙度的结构表面,待反应完成后,清洗粗糙结构的表面,后用氮气吹干;S3、表面修饰,制备具有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超疏水表面在步骤S2所获得的具有一定粗糙度的结构表面修饰低表面能物质全氟硅烷,制得具有液滴自弹效应的超疏水表面。可选的,步骤S1中,金属基体为铜片,将铜片用砂纸打磨至,依次用丙酮和无水乙醇超声清洗,除去表面杂质;然后用2.0MHCl超声清洗,除去表面氧化物,无水乙醇清洗后,氮气吹干备用。可选的,步骤S2中,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在铜片上制备片状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可选的,片状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制备如下:30mL玻璃瓶中加入20mL次氯酸钠(NaClO2),氢氧化钠(NaOH)和磷酸钠(Na3PO4·12H2O)的混合溶液(NaClO2:NaOH:Na3PO4·12H2O:H2O=3.75:5:10:100wt%),然后倾斜放入铜片,密封后于95℃反应10min。待玻璃瓶自然冷却至室温,将高温氧化后的样品取出,依次用超纯水和无水乙醇清洗,氮气吹干。可选的,步骤S3中,将高温氧化后的铜片垂直放入反应釜内胆中,滴入10uL全氟硅烷和等体积的无水乙醇,密封后于110-130℃反应1-3h;待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样品取出于130-160℃加热0.5-1.5h,除去物理吸附在表面上的全氟硅烷,制备得基于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超疏水表面。2、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基于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超疏水表面的应用,将上述所制得的的超疏水表面应用在降雾所致大气腐蚀防护领域中。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技术利用超疏水表面的液滴自弹跳效应抑制表面雾滴的形成,并促进雾滴由部分润湿态向悬浮Cassie态的转化,从而维持空气层的稳定存在,提高表面的大气腐蚀防护性能。该专利技术首次证实了超疏水表面液滴自弹跳效应在降雾所致大气腐蚀防护中应用的可行性,利用的液滴自弹跳效应不需要外力即能自发产生,是一种新颖的主动防腐手段;同时该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快速,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所述试剂无环境危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工作原理,下面将附上简图作进一步说明。图1超疏水表面FE-SEM图和接触角测量图图2超疏水表面在模拟大气降雾环境中的光学显微镜图图3超疏水表面在3.5wt%NaCl溶液中的交流阻抗测试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液滴自弹跳效应防止金属大气腐蚀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采用高温氧化和表面修饰两步法,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在铜片上分别制备片状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步骤:S1、金属基体预处理将铜片裁剪成3.0×1.5cm2大小,用砂纸打磨至2000#,依次用丙酮和无水乙醇超声清洗5min,除去表面杂质;然后用2.0MHCl超声清洗10min,除去表面氧化物,无水乙醇清洗后,氮气吹干备用。S2、高温氧化,在金属基体上构建粗糙表面配制次氯酸钠(NaClO2),氢氧化钠(NaOH)和磷酸钠(Na3PO4·12H2O)的混合溶液,将步骤S1预处理后的金属基体采用高温氧化,在金属基体上构建具有一定粗糙度的结构表面,待反应完成后,清洗粗糙结构的表面,后用氮气吹干;S3、表面修饰,制备具有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超疏水表面在步骤S2所获得的具有一定粗糙度的结构表面修饰低表面能物质全氟硅烷,制得具有液滴自弹效应的超疏水表面。可选的,步骤S1中,金属基体为铜片,将铜片用砂纸打磨至,依次用丙酮和无水乙醇超声清洗,除去表面杂质;然后用2.0MHCl超声清洗,除去表面氧化物,无水乙醇清洗后,氮气吹干备用。可选的,步骤S2中,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在铜片上制备片状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可选的,片状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制备如下: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金属基体预处理/n将金属基体超声清洗后,除去表面杂质及氧化物,氮气吹干备用;/nS2、高温氧化,在金属基体上构建粗糙表面/n配制次氯酸钠(NaCl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金属基体预处理
将金属基体超声清洗后,除去表面杂质及氧化物,氮气吹干备用;
S2、高温氧化,在金属基体上构建粗糙表面
配制次氯酸钠(NaClO2),氢氧化钠(NaOH)和磷酸钠(Na3PO4·12H2O)的混合溶液,将步骤S1预处理后的金属基体采用高温氧化,在金属基体上构建具有一定粗糙度的结构表面,待反应完成后,清洗粗糙结构的表面,后用氮气吹干;
S3、表面修饰,制备具有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超疏水表面
在步骤S2所获得的具有一定粗糙度的结构表面修饰低表面能物质全氟硅烷,制得具有液滴自弹效应的超疏水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金属基体为铜片,将铜片用砂纸打磨至,依次用丙酮和无水乙醇超声清洗,除去表面杂质;然后用2.0MHCl超声清洗,除去表面氧化物,无水乙醇清洗后,氮气吹干备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液滴自弹跳效应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在铜片上制备片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张盾陈晓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