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英敏专利>正文

汽车内饰塑胶件及其双重固化UV涂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253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塑胶件及其双重固化UV涂层组合物,其中汽车内饰塑胶件包括由PP改性材料构成的主体部分以及固化在该主体部分表面的聚氨酯改性材料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内饰塑胶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菌、阻燃、环保的优点,它不含有相容剂,高低温环境下使用寿命长,具有高外观装饰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重固化UV涂层组合物,既结合了传统UV罩光漆的固化速度快,生产效率高,表面物理性能优异,耐溶剂好,耐摩擦好,贴膜好等优势,又兼顾PU罩光漆的柔韧性和耐紫外线老化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内饰塑胶件及其双重固化UV涂层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内饰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塑胶件及用于汽车内饰塑胶件罩光的双重固化UV涂层组合物。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进步,时下人们对汽车的质量提出一系列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舒适性、安全性、环保性和美观性等方面。在这种背景下,汽车的轻量化、低成本化已经成为了工业设计的主导。汽车用塑料有很多以往传统材料没有的优点,例如重量轻、有良好的外观装饰效果、容易加工成型、节约能源等。塑料种类繁多,在汽车上的应用分为内饰件、外饰件和功能件。汽车内饰件通常采用生产量大、成型性好、价格便宜、广泛使用的通用塑料,包括PP、PE、PVC、PS、ABS这几种热塑性塑料。由于单用某种塑料会具有较多的缺点,人们常采用各种改性的塑料来制备汽车内饰件,因此汽车内饰件又有一个通俗的名称,为汽车内饰塑胶件。聚丙烯(PP)具有透明、质轻、注塑时流动性好、吸水性低、耐化学有机溶剂、易成型等特点,在汽车内饰塑胶件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但是PP材料又具有易燃烧和低温环境呈脆性的问题,在工业的实际应用中会掺加合适的添加剂,做成PP改性。但是这些添加剂的加入能够克服PP材料的部分缺点外,还会给材料带来其他不利影响,比如经常使用的相容剂,它是一种高分子增容剂,能够借助于分子间的键合力,促使不相容的两种聚合物结合在一体,进而得到稳定的共混物。但是使用反应型相容剂后,作用时副反应较大,会造成材料的降解或都影响长期使用寿命,使用非反应型相容剂需要加入量大,更易破坏整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汽车内饰塑胶件的主体部分成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表面处理才能进入实际应用。目前常采用如下两种表面处理工艺:1、先喷涂底漆烘干再进行PU清漆罩光,2、先喷底漆烘干再进行纯UV固化罩光。但是这两种工艺都其优缺点。对于第一种先喷涂底漆烘干再进行PU清漆罩光的工艺,它具有独特的柔韧性和耐紫外线老化测试,但是它需要烘烤80℃*4小时才可以完全干透,烘烤过程中极其容易吸附环境中的灰尘、颗粒,容易造成不良品率上升。PU罩光的成品由于PU交联密度和表面张力的因素产品不能贴保护膜,PU罩光贴保护膜极其容易让保护膜上面的胶迁移到产品表面,进而造成产品报废。而且PU罩光的产品耐化学性不好。耐刮伤差,硬度差,耐化学品不好,容易腐蚀表面等弊端。对于第二种先喷底漆烘干再进行纯UV固化罩光的工艺,它具有固化速度快,生产效率高,表面物理性能优异,耐溶剂好,耐摩擦好,可以贴膜等优点。但是纯UV固化缺点是容易开裂,柔韧性不好,耐紫外线老化不好。对于一些异形的汽车内饰塑胶零部件,比如有凹槽、深孔、阴暗面,光照射不强的位置固化就不完全,就会影响产品表面性能,引起发白,耐候差,掉漆等现象。CN110016282A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内饰塑胶件的双重固化涂料,其以羟基聚胺酯丙烯酸低聚物为主要活性组分,能够在塑胶件在涂覆保护漆时,由原来的两涂工艺简化为一涂工艺,但是它在UV固化时仍然需要50℃以上的温度,后续的加热固化需要在80℃下长时间烘烧才能使油漆充分交联。而且这种漆膜的机械性能、耐光和耐化学品性能仍然难以同时达到高质量的产品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性能优异的汽车内饰塑胶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内饰塑胶件罩光的双重固化UV涂层组合物,其具有了PU产品的柔韧性和耐紫外线老化的优点,又同时具有了UV固化的高交联密度,先通过UV光固化让表面固化,不容易吸附灰尘,颗粒。对于凹槽,深孔,异形塑胶件阴暗面等光罩不强的位置,可以通过后续的PU部分加热固化让涂料充分交联,最后形成高表面物理性能,可保护贴膜,不容易开裂,高耐摩擦,耐护手霜,耐腐蚀,耐化学性好,而且固化速度快,效率高,经济环保。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一种汽车内饰塑胶件,它包括由PP改性材料构成的主体部分以及固化在该主体部分表面的聚氨酯改性材料层;所述PP改性材料包括下述组分:聚丙烯、聚苯乙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氧化硅纤维、钛酸钾晶须、成核剂和抗氧剂;所述聚氨酯改性材料由组分A与组分B混合而成,其中所述组分A的原料包括:羟基聚胺酯丙烯酸低聚物、两官聚氨酯低聚物、三官聚氨酯低聚物、六官聚氨酯低聚物、光引发剂TPO、二丙酮醇和4-甲基-2-戊酮,所述组分B的原料包括芳香族聚异氰酸酯固化剂和4-甲基-2-戊酮。本专利技术的PP改性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60-70份,聚苯乙烯20-30份,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3-10份,氧化硅纤维5-10份,钛酸钾晶须5-10份,成核剂0.01-0.8重量份,抗氧剂0.05-0.5重量份。在一种优选方案中,PP改性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65-70份,聚苯乙烯22-28份,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3-8份,氧化硅纤维5-9份,钛酸钾晶须6-9份,成核剂0.05-0.5份,抗氧剂0.1-0.3份。本专利技术由PP改性材料构成的主体部分的制备方法为:先将聚丙烯、聚苯乙烯和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混合均匀,然后再加入氧化硅纤维、钛酸钾晶须、成核剂和抗氧剂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加入,经挤出机真空挤出、造粒机干燥造粒分级,得到所述PP改性材料,最后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将PP改性材料制成具有所需结构的主体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组分A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羟基聚胺酯丙烯酸低聚物20-30份、两官聚氨酯低聚物10-20份、三官聚氨酯低聚物10-20份、六官聚氨酯低聚物10-20份、光引发剂TPO6-8份、二丙酮醇0.1-0.5份、4-甲基-2-戊酮10-25份。在一种优选方案中,组分A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羟基聚胺酯丙烯酸低聚物22-28份、两官聚氨酯低聚物10-18份、三官聚氨酯低聚物11-20份、六官聚氨酯低聚物11-19份、光引发剂TPO6-8份、二丙酮醇0.1-0.5份、4-甲基-2-戊酮11-19份。本专利技术的组分B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芳香族聚异氰酸酯固化剂65-75份、4-甲基-2-戊酮25-35份。在一种优选方案中,组分B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芳香族聚异氰酸酯固化剂66-69份、4-甲基-2-戊酮30-35份。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改性材料中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100:20~30,优选100:22~28。本专利技术聚氨酯改性材料层的制备方法为:先将组分A中的羟基聚胺酯丙烯酸低聚物、两官聚氨酯低聚物、三官聚氨酯低聚物、六官聚氨酯低聚物、光引发剂TPO、二丙酮醇和部分4-甲基-2-戊酮一起分散均匀后,加入剩余4-甲基-2-戊酮充分搅拌,得到组分A;再将组分B的各原料混合后充分搅拌得到组分B;将组分A与组分B混合均匀后涂覆在主体部分的外表面,先采用UV紫外线固化,然后在68-72℃下烘烤25-35min,即得。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内饰塑胶件中,聚氨酯改性材料层的厚度为5-200μm,优选10-100μm。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内饰塑胶件罩光的双重固化UV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塑胶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PP改性材料构成的主体部分以及固化在该主体部分表面的聚氨酯改性材料层;/n所述PP改性材料包括下述组分:聚丙烯、聚苯乙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氧化硅纤维、钛酸钾晶须、成核剂和抗氧剂;/n所述聚氨酯改性材料由组分A与组分B混合而成,其中所述组分A的原料包括:羟基聚胺酯丙烯酸低聚物、两官聚氨酯低聚物、三官聚氨酯低聚物、六官聚氨酯低聚物、光引发剂TPO、二丙酮醇和4-甲基-2-戊酮,所述组分B的原料包括芳香族聚异氰酸酯固化剂和4-甲基-2-戊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塑胶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PP改性材料构成的主体部分以及固化在该主体部分表面的聚氨酯改性材料层;
所述PP改性材料包括下述组分:聚丙烯、聚苯乙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氧化硅纤维、钛酸钾晶须、成核剂和抗氧剂;
所述聚氨酯改性材料由组分A与组分B混合而成,其中所述组分A的原料包括:羟基聚胺酯丙烯酸低聚物、两官聚氨酯低聚物、三官聚氨酯低聚物、六官聚氨酯低聚物、光引发剂TPO、二丙酮醇和4-甲基-2-戊酮,所述组分B的原料包括芳香族聚异氰酸酯固化剂和4-甲基-2-戊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P改性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60-70份,聚苯乙烯20-30份,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3-10份,氧化硅纤维5-10份,钛酸钾晶须5-10份,成核剂0.01-0.8份,抗氧剂0.05-0.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羟基聚胺酯丙烯酸低聚物20-30份、两官聚氨酯低聚物10-20份、三官聚氨酯低聚物10-20份、六官聚氨酯低聚物10-20份、光引发剂TPO6-8份、二丙酮醇0.1-0.5份、4-甲基-2-戊酮10-2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B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芳香族聚异氰酸酯固化剂65-75份、4-甲基-2-戊酮25-35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塑胶件,其特征在于聚氨酯改性材料中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100:20~30;所述聚氨酯改性材料层的厚度为5-2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由PP改性材料构成的主体部分的制备方法为:先将聚丙烯、聚苯乙烯和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混合均匀,然后再加入氧化硅纤维、钛酸钾晶须、成核剂和抗氧剂进行混合,混合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敏
申请(专利权)人:李英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