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强专利>正文

一种给煤机环形带损坏应急解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7126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给煤机环形带损坏应急解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松开给煤机的张紧拉杆,取下损坏的环形带;S2、将可调节环形带放置于所述给煤机环形带的所在位置处,上紧张紧拉杆,实现正常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制作成本低,而且使用方便,将可调节环形带放置于给煤机环形带的所在位置处,在生产过程中环形带损伤不用立即更换常规的环形带,换上应急环形带可以继续生产,待检修时间再进行更换,减少了对生产的影响,使环形带损坏的给煤机,也能够尽快恢复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煤机环形带损坏应急解决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井下给煤机维修
,尤其涉及一种给煤机环形带损坏应急解决方法。
技术介绍
煤矿单位在井下有多个给煤机,由于煤流系统不可避免的存在大矸石和其他异物,同时煤仓容易放空仓,造成给煤机的环形带损伤,而更换环形带需要至少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更换完毕,一旦出现环形带撕裂无法运行的情况,会影响较长时间生产,此时给煤机是无法尽快回复工作状态的,给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申请号为“CN200420040708.1”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式给煤机,属于具有相同进程和回程运动的运载体或推动件的带式输送机
解决了现有往复式给煤机功率消耗大,寿命短的缺点。包括动力驱动装置、输送装置和下料仓,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为环形皮带套装在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上组成的环形皮带输送机,驱动滚筒和调速减速机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相联接,环形皮带输送机和调速减速机驱动装置设置在给煤机底部的支托架上。但是该专利方案中的给煤机仍然无法解决环形皮损坏,尽快恢复工作状态的问题。又如申请号为“CN201621460363.4”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皮带式给煤机和给煤机控制系统,属于器械领域,该皮带式给煤机包括:壳体、清扫链、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接入时间设置模块以及控制箱;所述清扫链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电机控制器以及所述接入时间设置模块设置在所述控制箱内,所述清扫链缠绕在所述驱动电机上由所述驱动电机带动转动,所述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以及所述接入时间设置模块电连接,所述接入时间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驱动电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间隔时间。该专利方案中的给煤机仍然无法克服环形皮带损坏后,给煤机快速恢复工作状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给煤机环形皮带损坏后无法快速恢复工作状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给煤机环形带损坏应急解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可调节环形带:从废旧皮带截取部分,并采用紧固结构将截取后的废旧皮带固定成与给煤机尺寸匹配的环形带;S2、松开给煤机的张紧拉杆,取下损坏的环形带;S3、将可调节环形带放置于所述给煤机环形带的所在位置处,上紧张紧拉杆,实现正常生产。制作成本低,而且使用方便,将可调节环形带放置于给煤机环形带的所在位置处,在生产过程中环形带损伤不用立即更换常规的环形带,换上应急环形带可以继续生产,待检修时间再进行更换,减少了对生产的影响,使环形带损坏的给煤机,也能够尽快恢复工作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2包括:先将给煤机仓内的煤放空,然后松开给煤机的张紧拉杆,用刀将破损的给煤机环形带切开,抽出破损的环形带。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调节环形带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可折叠,所述连接带的两端折叠在一起形成环形带形状;紧固结构,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紧固结构固定连接;若干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均匀开设于连接带上,所述紧固结构贯穿连接带另一端上开设有的连接孔,使连接带两端相贴合并紧固在一起。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带为尼龙带面制作。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固结构包括下盖体、第一空腔、连接件、外螺纹、上盖体、第二空腔,其中,所述下盖体、上盖体的两端均开放设置;所述下盖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且所述下盖体的内壁处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连接件的周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自上而下依次分布于连接件的周侧壁;所述上盖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上盖体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下盖体通过第一内螺纹、外螺纹相配合与连接件螺纹相连,所述上盖体通过第二内螺纹、外螺纹与连接件螺纹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固结构包括下盖体、第一空腔、连接件、外螺纹、上盖体、第二空腔,其中,所述下盖体、上盖体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空腔柱体结构;所述下盖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且所述下盖体的内壁处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连接件的周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自上而下依次分布于连接件的周侧壁;所述上盖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上盖体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下盖体通过第一内螺纹、外螺纹相配合与连接件螺纹相连,所述上盖体通过第二内螺纹、外螺纹与连接件螺纹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盖体、上盖体的外径略小于连接带的宽度。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盖体、上盖体的外径略大于连接带的宽度。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3包括:S31、首先将下盖体置于连接带一端的底部,然后将连接件于连接带的上方插入第一空腔中,这样能够压紧连接带的一端;S32、然后选择连接带上合适位置的连接孔,将连接件远离下盖体的一端贯穿连接孔,旋转上盖体使与连接件螺纹连接并靠近下盖体,直至上盖体与下盖体相互重合,此时连接带的两端重合并被下盖体、上盖体挤压在一起。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孔的直径大小小于连接带的宽度,且所述连接孔的直径大小与连接件的直径大小相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制作成本低,而且使用方便,将可调节环形带放置于给煤机环形带的所在位置处,在生产过程中环形带损伤不用立即更换常规的环形带,换上应急环形带可以继续生产,待检修时间再进行更换,减少了对生产的影响,使环形带损坏的给煤机,也能够尽快恢复工作状态。2、本专利技术中,首先将下盖体置于连接带一端的底部,然后将连接件于连接带的上方插入第一空腔中,这样能够压紧连接带的一端;然后选择连接带上合适位置的连接孔,将连接件远离下盖体的一端贯穿连接孔连接带的另一端置于连接件的顶部,旋转上盖体使与连接件螺纹连接并靠近下盖体,直至上盖体与下盖体相互重合,此时连接带的两端重合并被下盖体、上盖体挤压在一起,从而将连接带组成环形,并放置于给煤机环形带的所在位置处,即可实现替换损坏的环形带。3、本专利技术仅使用旧的小皮带带面和皮带扣,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给煤机环形带损坏应急解决方法中可调节环形带两端重叠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给煤机环形带损坏应急解决方法中紧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给煤机环形带损坏应急解决方法中可调节环形带两端分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带;2、紧固结构;201、下盖体;202、第一空腔;203、连接件;204、外螺纹;205、上盖体;206第二空腔,3、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煤机环形带损坏应急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制作可调节环形带:从废旧皮带截取部分,并采用紧固结构将截取后的废旧皮带固定成与给煤机尺寸匹配的环形带;/nS2、松开给煤机的张紧拉杆,取下损坏的环形带;/nS3、将可调节环形带放置于所述给煤机环形带的所在位置处,上紧张紧拉杆,实现正常生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煤机环形带损坏应急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可调节环形带:从废旧皮带截取部分,并采用紧固结构将截取后的废旧皮带固定成与给煤机尺寸匹配的环形带;
S2、松开给煤机的张紧拉杆,取下损坏的环形带;
S3、将可调节环形带放置于所述给煤机环形带的所在位置处,上紧张紧拉杆,实现正常生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煤机环形带损坏应急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先将给煤机仓内的煤放空,然后松开给煤机的张紧拉杆,用刀将破损的给煤机环形带切开,抽出破损的环形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煤机环形带损坏应急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环形带包括:
连接带(1),所述连接带(1)可折叠,所述连接带(1)的两端折叠在一起形成环形带形状;
紧固结构(2),所述连接带(1)的一端与紧固结构(2)固定连接;
若干个连接孔(3),所述连接孔(3)均匀开设于连接带(1)上,所述紧固结构(2)贯穿连接带(1)另一端上开设有的连接孔(3),使连接带(1)两端相贴合并紧固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给煤机环形带损坏应急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1)为尼龙带面制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给煤机环形带损坏应急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结构(2)包括下盖体(201)、第一空腔(202)、连接件(203)、外螺纹(204)、上盖体(205)、第二空腔(206),其中,所述下盖体201、上盖体205的两端均开放设置;
所述下盖体(2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202),且所述下盖体(201)的内壁处开设有第一内螺纹;
所述连接件(203)的周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204),所述外螺纹(204)自上而下依次分布于连接件(203)的周侧壁;
所述上盖体(20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206),所述上盖体(205)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内螺纹;
所述下盖体(201)通过第一内螺纹、外螺纹相配合与连接件(203)螺纹相连,所述上盖体(205)通过第二内螺纹、外螺纹与连接件(203)螺纹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王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