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流体过滤领域。流体滤芯(Z),包含支撑筒(ZA);支撑筒(ZA)为空心柱,支撑筒(ZA)的侧壁上具有流体通道(ZD);支撑筒(ZA)的壁上具有滤网通道(ZB)。滤网,被卷成柱状。流体过滤装置,包含流体滤芯(Z)。空气净化器,包含流体滤芯(Z)。商业模式,流体滤芯(Z)和滤网分开出售。本发明专利技术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方便耐用、寿命长、节约空间、有益健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技术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滤芯、滤网、流体过滤装置、商业模式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过滤,具体涉及流体滤芯、滤网、流体过滤装置、空气净化器、商业模式。
技术介绍
流体过滤装置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处理流体中杂质,比如但不限于过滤空气中的PM2.5、粉尘、花粉、细菌、病毒;水中的固体颗粒,藻类,等;空气过滤装置,又叫空气净化器,经常运用于工程或家庭或办公场所,过滤空气中的杂质,为人类提供干净的空气。水过滤过装置,又叫净水化机,经常运用于工程或家庭或办公场所,过滤水中的杂质,为人类提供干净的水。现有技术的流体过滤技术,滤芯昂贵,滤芯更换麻烦,存在改进空间。现有技术不能即使更换滤材不适合用于病毒过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流体滤芯、流体过滤装置、空气净化器。技术方案1.1、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撑筒(ZA);支撑筒(ZA)为空心柱,支撑筒(ZA)的侧壁上具有流体通道(ZD)和滤网通道(ZB);流体通道(ZD)在支撑筒(ZA)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具有内部开口,流体通道(ZD)在支撑筒(ZA)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具有外部开口;滤网通道(ZB)在支撑筒(ZA)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具有内侧开口,滤网通道(ZB)在支撑筒(ZA)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具有外侧开口。技术方案1.2、如技术方案1.1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用于与滤网(LM)相配合,构成过滤器;滤网(LM)卷成柱状;滤网(LM)的未使用过的柱状部分为洁净柱(LM-JJZ);洁净柱(LM-JJZ)位于支撑筒(ZA)的内部,洁净柱(LM-JJZ)的外直径小于支撑筒(ZA)的内直径,洁净柱(LM-JJZ)能够在支撑筒(ZA)的内部自转;滤网(LM)穿过支撑筒(ZA)的滤网通道(ZB),贯穿支撑筒(ZA)的侧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滤网(LM)的一部分覆盖在支撑筒(ZA)的侧壁的外表面,该部分为过滤部分(LM-SY);流体通道(ZD)的外部开口和滤网通道(ZB)的外侧开口,二者均被滤网(LM)的过滤部分(LM-SY)所覆盖。技术方案1.3、如技术方案1.2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ZC);第一连接结构(ZC)位于支撑筒(ZA)内。技术方案1.4、如技术方案1.3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支撑筒(ZA)与洁净柱之间具有第一转动连接,第一连接结构(ZC)属于第一转动连接的构成部分,洁净柱的运动受第一转动连接的约束。技术方案1.5、如技术方案1.3~1.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结构(ZC)为圆柱或圆孔。技术方案1.6、如技术方案1.3~1.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结构(ZC)具有轴线,第一连接结构(ZC)的轴线与支撑筒(ZA)的轴线平行或重合。技术方案1.7、如技术方案1.3~1.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结构(ZC)与支撑筒(ZA)之间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技术方案1.8、如技术方案1.1~1.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支撑筒(ZA)为涡状筒,即支撑筒(ZA)侧壁的表面与横截面的相交线为涡状线。技术方案1.9、如技术方案1.1~1.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支撑筒(ZA)的外表面的形状为圆柱状、椭圆柱状、棱柱状。技术方案1.10、如技术方案1.1~1.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流体通道(ZD)由分布在支撑筒(ZA)的壁上孔或隙集合构成,孔或隙的数量大于3或5或10或100或1000或10000。技术方案1.11、如技术方案1.1~1.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采用为一体成型加工或分体制造。技术方案1.12、如技术方案1.1~1.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支撑筒(ZA)的材质为塑料、金属、生物质。技术方案1.13、如技术方案1.1~1.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滤网通道(ZB)的沿伸方向与支撑筒(ZA)的轴线平行。技术方案1.14、如技术方案1.1~1.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滤网通道(ZB)为回旋度小于0.5的螺旋槽,也就是说螺旋的圈数不足半圈。技术方案1.15、如技术方案1.1~1.4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滤网通道(ZB)与流体通道(ZD)的形状和结构均一致。技术方案1.16、如技术方案1.1~1.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滤网通道(ZB)在支撑筒(ZA)轴向方向上的空间跨度大于流体通道(ZD)在支撑筒(ZA)轴向方向上的空间跨度。技术方案1.17、如技术方案1.1~1.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滤网通道(ZB)为异形槽。技术方案1.18、如技术方案1.1~1.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滤网通道(ZB)在支撑筒(ZA)轴向方向上的空间跨度大于滤网通道(ZB)在支撑筒(ZA)径向方向上的空间跨度。技术方案1.19、如技术方案1.1~1.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滤网通道(ZB)的延伸方向(OP)与支撑筒(ZA)的轴(OZ)不垂直。技术方案1.20、如技术方案1.1~1.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滤网通道(ZB)为槽;滤网通道(ZB)的延伸方向(OP)与支撑筒(ZA)的轴(OZ)平行。技术方案1.21、如技术方案1.1~1.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滤网(LM)的过滤部分(LM-SY)完全卷绕支撑筒(ZA)的外表面,即卷绕的圈数大于等于1。技术方案1.22、如技术方案1.1~1.4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滤网(LM)的过滤部分(LM-SY)完全卷绕支撑筒(ZA)的外表面,卷绕的圈数大于等于1且卷绕的圈数小于2。技术方案2.1、滤网(LM),其特征在于:用于与技术方案1.1所述的流体滤芯(Z)相配合,实现构成过滤器的目的;滤网(LM)卷成柱状;滤网(LM)的未使用过的柱状部分为洁净柱(LM-JJZ);洁净柱(LM-JJZ)位于支撑筒(ZA)的内部,洁净柱(LM-JJZ)的外直径小于支撑筒(ZA)的内直径,洁净柱(LM-JJZ)能够在支撑筒(ZA)的内部自转;使用时:滤网(LM)穿过支撑筒(ZA)的滤网通道(Z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撑筒(ZA);支撑筒(ZA)为空心柱,支撑筒(ZA)的侧壁上具有流体通道(ZD)和滤网通道(ZB);流体通道(ZD)在支撑筒(ZA)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具有内部开口,流体通道(ZD)在支撑筒(ZA)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具有外部开口;滤网通道(ZB)在支撑筒(ZA)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具有内侧开口,滤网通道(ZB)在支撑筒(ZA)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具有外侧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包含支撑筒(ZA);支撑筒(ZA)为空心柱,支撑筒(ZA)的侧壁上具有流体通道(ZD)和滤网通道(ZB);流体通道(ZD)在支撑筒(ZA)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具有内部开口,流体通道(ZD)在支撑筒(ZA)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具有外部开口;滤网通道(ZB)在支撑筒(ZA)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具有内侧开口,滤网通道(ZB)在支撑筒(ZA)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具有外侧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滤芯(Z),其特征在于:用于与滤网(LM)相配合,构成过滤器;滤网(LM)卷成柱状;滤网(LM)的未使用过的柱状部分为洁净柱(LM-JJZ);洁净柱(LM-JJZ)位于支撑筒(ZA)的内部,洁净柱(LM-JJZ)的外直径小于支撑筒(ZA)的内直径,洁净柱(LM-JJZ)能够在支撑筒(ZA)的内部自转;滤网(LM)穿过支撑筒(ZA)的滤网通道(ZB),贯穿支撑筒(ZA)的侧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滤网(LM)的一部分覆盖在支撑筒(ZA)的侧壁的外表面,该部分为过滤部分(LM-SY);流体通道(ZD)的外部开口和滤网通道(ZB)的外侧开口,二者均被滤网(LM)的过滤部分(LM-SY)所覆盖。
3.滤网(LM),其特征在于:用于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滤芯(Z)相配合,实现构成过滤器的目的;滤网(LM)卷成柱状;滤网(LM)的未使用过的柱状部分为洁净柱(LM-JJZ);洁净柱(LM-JJZ)位于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亚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王之新创信息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