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524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卡座、弹片及卡托。卡座安装于壳体内,卡座内设有容纳腔,弹片安装于卡座内,弹片上设有凸伸出容纳腔的接触部,卡托包括卡托主体和凸出卡托主体一端的凸台,卡托主体可拆卸地安装于卡座内,凸台抵压弹片的接触部,而使接触部远离容纳腔,弹片的接触部在凸台的抵压作用下移动,并远离容纳腔,使得卡托在插入状态时被识别,降低卡托的公差和卡座的公差的影响,提高卡托识别的准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移动终端通过电信连接实现各移动终端之间的通话功能,使得用户能够远距离地与另一用户语音交流。移动终端连接互联网,并在互联网的基础下丰富移动终端的功能,使得移动终端应用于用户的日常生活。移动终端内设有卡托,该卡托用于支撑用户识别卡,该用户识别卡在卡托的支撑下插入于卡座内,而使各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电话交流。在相关技术中,卡托由外向内插入于卡座内,卡托的一端抵接于安装卡座内的弹片,并触发移动终端对卡托的识别,然而,卡托和卡座在生产过程中均存在公差,当卡托的公差和卡座的公差累积到较大时,处于插入状态的卡托无法抵压弹片,造成卡托在插入状态时未被识别,影响卡托识别的准确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提高卡托识别的准确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卡座,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卡座内设有容纳腔;弹片,安装于所述卡座内;所述弹片上设有凸伸出所述容纳腔的接触部;及卡托,包括卡托主体和凸出所述卡托主体一端的凸台;所述卡托主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卡座内;所述凸台抵压所述弹片的所述接触部,而使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容纳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托主体和所述凸台一体注塑而成。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台的两端沿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超出所述接触部的两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台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相间隔的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该第二部位的高度与所述第一部位的高度相等。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台从所述第一部位到所述第二部位的高度恒定。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台呈矩形或梯形。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台从所述第一部位到所述第二部位的高度先逐渐增加再逐渐减小,并圆滑过渡。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台呈圆弧形或椭圆弧形。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台的高度为0.1mm~1m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台沿其长度方向对称。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中,卡座安装于壳体内,卡座内设有容纳腔,弹片安装于卡座内,弹片上设有凸伸出容纳腔的接触部,卡托包括卡托主体和凸出卡托主体一端的凸台,卡托可拆卸地安装于卡座内,凸台抵压弹片的接触部,而使接触部远离容纳腔,弹片的接触部在凸台的抵压作用下移动,并远离容纳腔,使得卡托在插入状态时被识别,降低卡托的公差和卡座的公差的影响,提高卡托识别的准确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移动终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移动终端的侧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移动终端的卡托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移动终端的凸台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移动终端的凸台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移动终端的凸台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移动终端;1、壳体;11、前壳;12、后壳;2、卡座;21、容纳腔;22、第一电极;23、第二电极;3、弹片;31、卡扣部;32、第一连接部;33、第二连接部;34、接触部;35、第三连接部;4、卡托;41、卡托主体;42、凸台;421、第一部位;422、第二部位。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移动终端通过电信连接实现各移动终端之间的通话功能,使得用户能够远距离地与另一用户语音交流。移动终端连接互联网,并在互联网的基础下丰富移动终端的功能,使得移动终端应用于用户的日常生活。移动终端内设有卡托,该卡托用于支撑用户识别卡,该用户识别卡在卡托的支撑下插入于卡座内,而使各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电话交流。在相关技术中,卡托由外向内插入于卡座内,卡托的一端抵接于安装卡座内的弹片,并触发移动终端对卡托的识别,然而,卡托和卡座在生产过程中均存在公差,当卡托的公差和卡座的公差累积到较大时,处于插入状态的卡托无法抵压弹片,造成卡托在插入状态时未被识别,影响卡托识别的准确率。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移动终端100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移动终端100的侧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主要包括壳体1、卡座2、弹片3和卡托4。壳体1作为移动终端100的外壳,包括相连接的前壳11和后壳12,该后壳12设置于前壳11的后侧,后壳12与前壳11围合形成供卡座2、弹片3和卡托4安装的安装空间。卡座2安装于壳体1内,卡座2内设有容纳腔21,该容纳腔21的一端具有开口。卡座2上设有电连接的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3,该第一电极22与第二电极23间隔布置。图4是图3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移动终端100的卡托4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参阅图4至图6,弹片3安装于卡座2内,经开口容纳于容纳腔21内。弹片3包括相连接的卡扣部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和接触部34。卡扣部31与卡座2的第一电极22相卡合,并与第一电极22电连接。第一连接部32由卡扣部31的末端朝向容纳腔21倾斜地延伸。第二连接部33间隔地设置于第一连接部32背向卡扣部31的一侧,接触部34圆弧连接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33,该接触部34作为弹片3与卡托4的接触部件,接触部34凸伸出容纳腔21。第二连接部33背向第一连接部32的一端凸设有第三连接部35,该第三连接部35在与第二连接部33接触时实现电连接,其中,第二电极23限制第三连接部35的摆动范围。卡托4包括卡托主体41和凸出卡托主体41一端的凸台42,卡托主体41和凸台42一体注塑而成。卡托主体41可拆卸地安装于卡座2内,经开口容纳于容纳腔21内。在卡托主体41安装于卡座2内时,凸台42抵压弹片3的接触部34,凸台42的表面在抵压弹片3时与接触部34相接触,而使接触部34远离容纳腔21,通过凸台42抵压弹片3保证卡托4在插入状态时被识别,降低卡托4的公差和卡座2的公差的影响,提高卡托4识别的准确率。另外,凸台42抵压弹片3的接触部34,而使接触部34远离容纳腔21,并与第二电极23相分离,此时,弹片3与第一电极22、第二电极23相断开,而移动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卡座,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卡座内设有容纳腔;/n弹片,安装于所述卡座内;所述弹片上设有凸伸出所述容纳腔的接触部;及/n卡托,包括卡托主体和凸出所述卡托主体一端的凸台;所述卡托主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卡座内;所述凸台抵压所述弹片的所述接触部,而使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容纳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卡座,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卡座内设有容纳腔;
弹片,安装于所述卡座内;所述弹片上设有凸伸出所述容纳腔的接触部;及
卡托,包括卡托主体和凸出所述卡托主体一端的凸台;所述卡托主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卡座内;所述凸台抵压所述弹片的所述接触部,而使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容纳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主体和所述凸台一体注塑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两端沿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超出所述接触部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相间隔的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该第二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鑫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