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的综合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43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的综合配电箱,属于配电箱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配电箱散热效率较低和灰尘易进入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设有顶箱,所述顶箱顶部中心处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顶部连接有挡板,所述外壳顶部开设有上通孔,所述上通孔内部镶嵌安装有第一风机,所述外壳内部设有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利用第一风机,可以对外壳内部进行一次散热,利用第一散热组件可以实现循环吸热散热的效果,利用第二散热组件可以实现外壳内部的热量的交换,加速外壳内部的热量交替,同时可以对吸入空气进行除灰尘处理,具有高效散热和清洁工作环境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散热的综合配电箱
本技术涉及配电箱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综合配电箱。
技术介绍
综合配电箱一般都是安装在电线杆上,长期风吹日晒,它的外壳虽是不锈钢材质,不怕雨淋,但是夏季太阳爆晒后配电箱内的温度升高的速度很快,当负载可能接近塑壳断路器的整定电流时,塑壳断路器就会误动作跳闸;电容器在高温下工作更容易老化和损坏,更严重的可能会引起电容爆炸。目前的具有散热性能的配电箱主要是通过风机进行散热,虽然能够对配电箱内的热量进行驱散,但是,散热效率较低,不能满足配电柜内温度的快速降低,对配电箱内的电气元件会产生持续性的高温损害,同时,在风机工作时,外界的空气中的灰尘会进入配电箱内,对电气元件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综合配电箱,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综合配电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散热的综合配电箱,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设有顶箱,所述顶箱顶部中心处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顶部连接有挡板,所述外壳顶部开设有上通孔,所述上通孔内部镶嵌安装有第一风机,所述外壳内部设有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利用第一风机,可以对外壳内部进行一次散热;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U形管和油液,所述外壳内侧上部设有U形管,所述U形管内充注有油液,利用油液吸收外壳内部热量,当油液吸收热量变为气体升腾时,到达U形管顶部冷凝下落,实现循环吸热散热的效果;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下通孔、固定杆、下固定板、第二风机和活动板,所述外壳底部对称设有下通孔,所述下通孔顶部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外壳通过固定杆与活动板转动连接,所述下通孔底部的外壳内侧设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风机,利用第二风机,可以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外壳内,并将外壳内部的热量进行传递,最后将吸收热量的气体从排气孔排出,实现了散热的效果。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散热组件还包括滑动槽、铰链、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滑动块、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所述活动板内侧对称设有滑动槽,所述下通孔底部通过铰链与第一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通过铰链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杆之间通过第二滤网相连接,位于所述铰链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通过第三滤网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远离铰链的一端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滑动槽之间滑动连接,利用滑动槽和滑动块之间的滑动连接,可以调整活动板的转动角度,提高空气吸入效率,加速外壳内部的散热过程,同时通过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可以在第二风机工作时,对吸入气体进行除尘处理,避免吸入气体中的灰尘对外壳内部电气元件的损害,提高了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箱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所述顶箱内部靠近排气孔处设有第一滤网,利用第一滤网,可以防止外界气体中的灰尘进行外壳。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杆顶部与下通孔的顶部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板为漏斗状,满足外壳遮阳遮雨的效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通孔顶部的外壳内侧设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通过第四滤网相连接,痛殴第四滤网,对吸入空气进行二次除尘,提高外壳内部清洁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第一风机对外壳内部的热量进行吹散,利用第一散热组件对外壳内部热量进行吸收降温,通过第二散热组件将外部空气吸入外壳内部,将外壳内部气体排出,实现了热量的交替,实现了外壳内部进行三次散热,具备高效散热的效果。本技术通过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可以避免灰尘在风机作用下进行外壳,提高外壳内部电气元件使用环境的清洁。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实施例1中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技术实施例1中第二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技术实施例1中第三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壳、2-顶箱、3-固定块、4-挡板、5-排气孔、6-第一滤网、7-上通孔、8-第一风机、9-U形管、10-油液、11-下通孔、12-固定杆、13-下固定板、14-第二风机、15-活动板、16-滑动槽、17-铰链、18-第一连杆、19-第二连杆、20-滑动块、21-第二滤网、22-第三滤网、23-上固定板、24-第四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图4,一种高效散热的综合配电箱,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顶部设有顶箱2,所述顶箱2顶部中心处设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顶部连接有挡板4,所述外壳1顶部开设有上通孔7,所述上通孔7内部镶嵌安装有第一风机8,所述外壳1内部设有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利用第一风机8,可以对外壳1内部进行一次散热。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U形管9和油液10,所述外壳1内侧上部设有U形管9,所述U形管9内充注有油液10,利用油液10吸收外壳1内部热量,当油液10吸收热量变为气体升腾时,到达U形管9顶部冷凝下落,实现循环吸热散热的效果。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下通孔11、固定杆12、下固定板13、第二风机14和活动板15,所述外壳1底部对称设有下通孔11,所述下通孔11顶部安装有固定杆12,所述外壳1通过固定杆12与活动板15转动连接,所述下通孔11底部的外壳1内侧设有下固定板13,所述下固定板13上设置有第二风机14,利用第二风机14,可以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外壳1内,并将外壳1内部的热量进行传递,最后将吸收热量的气体从排气孔5排出,实现了散热的效果。所述第二散热组件还包括滑动槽16、铰链17、第一连杆18、第二连杆19、滑动块20、第二滤网21和第三滤网22,所述活动板15内侧对称设有滑动槽16,所述下通孔11底部通过铰链17与第一连杆18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8通过铰链17与第二连杆19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8和第二连杆19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杆18之间通过第二滤网21相连接,位于所述铰链17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连杆18和第二连杆19之间通过第三滤网22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8远离铰链17的一端设有滑动块20,所述滑动块20与滑动槽16之间滑动连接。利用滑动槽16和滑动块20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散热的综合配电箱,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顶部设有顶箱(2),所述顶箱(2)顶部中心处设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顶部连接有挡板(4),所述外壳(1)顶部开设有上通孔(7),所述上通孔(7)内部镶嵌安装有第一风机(8),所述外壳(1)内部设有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n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U形管(9)和油液(10),所述外壳(1)内侧上部设有U形管(9),所述U形管(9)内充注有油液(10);/n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下通孔(11)、固定杆(12)、下固定板(13)、第二风机(14)和活动板(15),所述外壳(1)底部对称设有下通孔(11),所述下通孔(11)顶部安装有固定杆(12),所述外壳(1)通过固定杆(12)与活动板(15)转动连接,所述下通孔(11)底部的外壳(1)内侧设有下固定板(13),所述下固定板(13)上设置有第二风机(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散热的综合配电箱,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顶部设有顶箱(2),所述顶箱(2)顶部中心处设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顶部连接有挡板(4),所述外壳(1)顶部开设有上通孔(7),所述上通孔(7)内部镶嵌安装有第一风机(8),所述外壳(1)内部设有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
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U形管(9)和油液(10),所述外壳(1)内侧上部设有U形管(9),所述U形管(9)内充注有油液(10);
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下通孔(11)、固定杆(12)、下固定板(13)、第二风机(14)和活动板(15),所述外壳(1)底部对称设有下通孔(11),所述下通孔(11)顶部安装有固定杆(12),所述外壳(1)通过固定杆(12)与活动板(15)转动连接,所述下通孔(11)底部的外壳(1)内侧设有下固定板(13),所述下固定板(13)上设置有第二风机(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的综合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还包括滑动槽(16)、铰链(17)、第一连杆(18)、第二连杆(19)、滑动块(20)、第二滤网(21)和第三滤网(22),所述活动板(15)内侧对称设有滑动槽(16),所述下通孔(11)底部通过铰链(17)与第一连杆(18)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研梁天尺高如天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正德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