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透检测用夹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6089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0
一种渗透检测用夹子装置,包括夹子本体和工作芯;所述的夹子本体由左半夹子和右半夹子组成“蝴蝶夹”形结构,通过轴销连接在一起,夹子本体的上部为握持部,中部为支撑台,下部为夹持部;所述的握持部由左、右半夹子的上端部构成,通过压缩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台分别和左、右半夹子的中部固连为一体;所述的夹持部由左、右半夹子的下端部构成;所述的工作芯设置在夹持部内,通过轴销和左、右半夹子连接在一起。本装置携带方便,操作便捷,相比手工去除效果更好,检测灵敏度得到提高,检测效率明显提高,降低了劳动强度,也避免了操作者的手接触到渗透剂而腐蚀伤害,特别适宜在役工件、大型工件及水、电、气不充分的野外检测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渗透检测用夹子装置
本技术属于无损检测的渗透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轻便易携带、使用方便的渗透检测用夹子装置。
技术介绍
渗透检测是一种以液体毛细管作用(毛细管现象)为基础,检测固体材料表面开口不连续的无损检测方法,可检测各种金属(包括非铁磁性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适用于原材料、在制零件、成品零件和在役零件的表面质量检测,用途非常广泛。渗透检测之前,被检表面应进行清洗和干燥,然后将适当的渗透剂(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施加在检测区域,由于毛细管作用,渗透剂渗入到被检表面开口的不连续内,经适当的渗透时间后,去除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再施加显像剂,同样因毛细管作用,吸出渗入和滞留在不连续内的渗透剂,得到一个清晰、易见和放大了的不连续的显示。渗透检测方法主要按使用的检测材料进行分类,对在役工件、大型工件以及水、电、气不充分的野外检测工作,一般采用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方法,通常是利用气雾剂喷罐并且是手工进行,操作步骤为:准备和预清洗——施加渗透剂——去除多余渗透剂——施加显像剂——检验和记录——后清洗。其中有三个步骤均需要利用布或纸巾蘸取清洗剂对被检工件表面进行擦拭清洗:1)预清洗:应确保被检表面无残留物,以便渗透剂方便地渗入任一不连续内,不良的预清洗是导致渗透检测失败,引起漏检和误判的重要原因之一。2)去除多余渗透剂:“理想的去除”处理,是将工件表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全部去除,使渗入缺陷中的渗透剂完全保留。虽然实际上很难做到如此理想,但检测人员应根据工件的具体情况,做到既不能“过度去除”,也不能“去除不足”,尽力改善工件表面的信噪比,提高显示与背景的对比度。针对此,在诸多的国标、行标中,对去除步骤有如下要求:a)擦拭用的布或纸巾,只能用去除剂润湿,但不能使去除剂饱和,更不能用去除剂直接冲洗被检表面,或将工件直接浸于清洗剂中进行渗透剂的去除;b)擦拭时只能顺着一个方向,不允许往复擦拭;c)去除操作应快速进行,以免不连续内的渗透剂干涸,同时还要防止去除不净,造成显像过程中的不连续显示识别困难。3)后清洗:如果残余渗透剂和显像剂会影响后续工艺、或者可能与在役的其它部件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侵蚀,或者不能满足维修保养要求,则必须进行后清洗。可以看出,以上清洗操作并不容易,特别是去除多余渗透剂这一步骤。其一,清洗操作基本是依赖手工进行,劳动强度很大;其二,每次擦拭的表面积有限,用力也不一定均匀,往往需要多次重复擦拭操作才能完成,效率不高,有时还会降低检测灵敏度;其三,手还易被渗透剂污染,既对健康不利,还会对下一步的操作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渗透检测用夹子装置,该装置对在役工件、大型工件以及无水无电的野外作业进行渗透检测工作时,通过夹子本体上端固定连接的压缩弹簧,手动握紧和松开夹子本体,将布和纸巾夹持在工作芯上,使得清洗和去除多余渗透剂操作时作用在被检测表面的力更均匀,清洗效果更快更佳。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渗透检测用夹子装置,包括夹子本体和工作芯;所述的夹子本体由左半夹子和右半夹子组成“蝴蝶夹”形结构,左半夹子和右半夹子的中部折弯处设置有夹子轴销孔,通过轴销连接在一起,夹子本体的上部为握持部,中部为支撑台,下部为夹持部;所述的握持部由左半夹子和右半夹子的上端部构成,上端部的内侧通过压缩弹簧将左半夹子和右半夹子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台分别设置在左半夹子和右半夹子的中部外侧,支撑台分别和左半夹子、右半夹子固连为一体;所述的夹持部由左半夹子和右半夹子的下端部构成,夹持部的内侧覆盖有防滑凸起;所述的工作芯设置在夹持部内,工作芯的底部为光滑平面,工作芯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凸台,连接凸台中心设置有工作芯销孔,工作芯通过轴销和左半夹子及右半夹子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左半夹子和右半夹子构成的握持部外侧表面覆盖有防滑层,防滑层材质为硅胶或海绵。所述的左半夹子和右半夹子下部构成的夹持部形状与工作芯的外形相匹配。所述的支撑台上表面覆盖有防滑层,防滑层材质为硅胶或海绵。所述的夹持部内侧的防滑凸起材质为硅胶。所述的左半夹子和右半夹子中部折弯处的夹子轴销孔和工作芯的工作芯销孔一致。所述的工作芯的材质为硬度低、不吸水的胶木或尼龙。该装置在使用时,先准备比工作芯底部面积稍大的布或纸巾,将布或纸巾平铺,在布或纸巾上施加适量的去除剂,将夹子装置放置在布或纸巾上,手握住夹子本体的握持部挤压压缩弹簧,夹子本体下部的夹持部张开,将布或纸巾沿工作芯表面向上拢,再松开夹子,压缩弹簧复位,夹持部将布或纸巾夹持在工作芯上,然后手握住握持部,手掌下部置于支撑台上,即可按要求进行去除多余渗透剂和清洗工序的操作;当布或纸巾被污染需更换时,按压握持部,夹子本体的夹持部张开,被污染的布或纸巾即可取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携带方便,特别适宜在役工件、大型工件以及水、电、气不充分的野外检测工作。2、由于工作芯底面平整且工作面积比手工接触的大,去除效果更好,检测灵敏度得到提高,检测效率也明显提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3、在清洗和去除多余渗透剂的过程中,因布或纸巾的不断擦拭、污染,该装置可数次快速更换布或纸巾。4、该装置的支撑台可避免操作者的手接触到渗透剂,防止渗透剂对身体的腐蚀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右半夹子结构主视图;图3为图2的A向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工作芯结构主视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中标记图中:1、左半夹子,2、右半夹子,3、工作芯,4、压缩弹簧,5、轴销,6、握持部,7、支撑台,8、夹持部,9、防滑凸起,10、夹子轴销孔,11、防滑层,12、连接凸台,13、工作芯销孔,14、布或纸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渗透检测用夹子装置,包括夹子本体和工作芯3;所述的夹子本体由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组成“蝴蝶夹”形结构,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的中部折弯处设置有夹子轴销孔10,通过轴销5连接在一起,夹子本体的上部为握持部6,中部为支撑台7,下部为夹持部8;所述的握持部6由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的上端部构成,上端部的内侧通过压缩弹簧4将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台7分别设置在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的中部外侧,支撑台7分别和左半夹子1、右半夹子2固连为一体,握持部6的外侧表面及支撑台7的上表面覆盖有防滑层11,防滑层11材质为硅胶或海绵,其作用是操作者在进行检测时,手上不可避免地会沾上油或油脂以及出汗,防滑层11可使操作者抓握牢靠,运用自如,操作者的手掌下部置于支撑台7上,可使操作稳定、省力;所述的夹持部8由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的下端部构成,夹持部8的内侧覆盖有圆形的防滑凸起9,防滑凸起9的材质为硅胶,硅胶可使布或纸巾14被夹持得更牢固,操作时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渗透检测用夹子装置,包括夹子本体和工作芯(3),其特征是:所述的夹子本体由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组成 “蝴蝶夹”形结构,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的中部折弯处设置有夹子轴销孔(10),通过轴销(5)连接在一起,夹子本体的上部为握持部(6),中部为支撑台(7),下部为夹持部(8);所述的握持部(6)由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的上端部构成,上端部的内侧通过压缩弹簧(4)将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台(7)分别设置在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的中部外侧,支撑台(7)分别和左半夹子(1)、右半夹子(2)固连为一体;所述的夹持部(8)由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的下端部构成,夹持部(8)的内侧覆盖有防滑凸起(9);所述的工作芯(3)设置在夹持部(8)内,工作芯(3)的底部为光滑平面,工作芯(3)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凸台(12),连接凸台(12)中心设置有工作芯销孔(13),工作芯(3)通过轴销(5)和左半夹子(1)及右半夹子(2)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渗透检测用夹子装置,包括夹子本体和工作芯(3),其特征是:所述的夹子本体由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组成“蝴蝶夹”形结构,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的中部折弯处设置有夹子轴销孔(10),通过轴销(5)连接在一起,夹子本体的上部为握持部(6),中部为支撑台(7),下部为夹持部(8);所述的握持部(6)由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的上端部构成,上端部的内侧通过压缩弹簧(4)将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台(7)分别设置在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的中部外侧,支撑台(7)分别和左半夹子(1)、右半夹子(2)固连为一体;所述的夹持部(8)由左半夹子(1)和右半夹子(2)的下端部构成,夹持部(8)的内侧覆盖有防滑凸起(9);所述的工作芯(3)设置在夹持部(8)内,工作芯(3)的底部为光滑平面,工作芯(3)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凸台(12),连接凸台(12)中心设置有工作芯销孔(13),工作芯(3)通过轴销(5)和左半夹子(1)及右半夹子(2)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君彭志战曾朝凡杨争陈治山李贵方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