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解水锤现象的智能压力变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018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解水锤现象的智能压力变送器,包括壳体、进压头、空腔、芯体以及膜片,壳体和进压头通过螺旋副连接,壳体在端面上设有凹槽,空腔位于该壳体内,芯体设置于该空腔内,膜片一端与该芯体的端面接触,一端朝向该进压头的入水方向,空腔内具有缓冲模块,缓冲模块包括缓冲模块外壳、固定装置以及沿入水方向依次排布的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纵向缓冲板,固定装置将缓冲模块外壳固定于空腔内,横向缓冲板上有若干个平行的横向开口,缓冲通道内部呈螺旋结构,并位于该横向缓冲板和该纵向缓冲板之间,纵向缓冲板上有若干个平行的纵向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能够有效缓解介质对膜片产生的瞬间冲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解水锤现象的智能压力变送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自动化仪表
,具体涉及一种缓解水锤现象的智能压力变送器。
技术介绍
压力变送器是一种将压力转换成气动信号或电动信号进行控制和远传的设备,它能将测压元件传感器感受到的气体、液体等物理压力参数转变成标准的电信号,以供给指示报警仪、记录仪、调节器等二次仪表进行测量、指示和过程调节。当压力变送器在启动或停止时,空气、水或油等介质在压力变送器内会产生水锤现象,造成压力变送器的膜片承受的瞬间冲击力过大,从而导致膜片损坏,降低压力变送器的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解水锤现象的智能压力变送器,从而能够有效缓解介质对膜片产生的瞬间冲击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缓解水锤现象的智能压力变送器,包括壳体、进压头、空腔、芯体以及膜片,所述的壳体和所述的进压头通过螺旋副连接,所述的空腔位于该壳体内,所述的芯体设置于该空腔内,所述的膜片一端与该芯体的端面接触,一端朝向该进压头的入水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内具有缓冲模块,所述的缓冲模块包括缓冲模块外壳、固定装置以及沿入水方向依次排布的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纵向缓冲板,所述的固定装置将缓冲模块外壳固定于空腔内,所述的横向缓冲板上有若干个平行的横向开口,所述的缓冲通道内部呈螺旋结构,并位于该横向缓冲板和该纵向缓冲板之间,所述的纵向缓冲板上有若干个平行的纵向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腔内具有的缓冲模块能够缓解介质在空腔内产生的水锤现象,沿入水方向依次排布的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纵向缓冲板能够对介质产生的瞬间冲击力起到多重缓解的作用,缓冲模块外壳可将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纵向缓冲板构成一个整体,固定装置可将缓冲模块外壳固定于空腔内,设置有若干个平行的横向开口的横向缓冲板能够缓解介质纵向上产生的瞬间冲击力,内部带有螺旋结构的缓冲通道可通过不断改变介质的运动方向,从而缓解介质产生的瞬间冲击力,设置有若干个平行的纵向开口的纵向缓冲板能够缓解介质横向上产生的瞬间冲击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缓冲模块为一可拆卸模块,该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以及纵向缓冲板均分体安装于该缓冲模块外壳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模块为一可拆卸模块,该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以及纵向缓冲板均能够分体安装于该缓冲模块外壳中,使得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以及纵向缓冲板能各自安装或拆卸,便于缓冲模块各个机构的更换与维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缓冲模块外壳为一空心体,中空部分作为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以及纵向缓冲板的安装腔,所述的安装腔一端朝向膜片作为限位端,另一端背向膜片作为安装端,所述的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以及纵向缓冲板依次从安装端装入安装腔内,所述的安装腔位于限位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的纵向缓冲板对应限位凸起设置有呈限位配合的限位凹口,所述的横向缓冲板外周与缓冲模块外壳内壁呈螺纹配合,并在旋入时与纵向缓冲板构成缓冲通道的夹持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空心体的外壳,其中空部分作为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以及纵向缓冲板的安装腔,使得介质能够在空腔内流通,从而不影响芯体对介质产生的压力的测量,一端为限位端和一端为安装端的安装腔,能够便于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以及纵向缓冲板的安装,并能便于将纵向缓冲板壳进行限位,在限位端上设置的限位凸起以及在纵向缓冲板上设有的限位凹口,使得两者能够互相配合,从而将纵向缓冲板限位于安装腔内,横向缓冲板外周与缓冲模块外壳内壁呈螺纹配合,使得横向缓冲板可通过旋入的方式限位于缓冲模块外壳内,并与纵向缓冲板的限位构成对缓冲通道的夹持配合,使得缓冲通道能够固定于纵向缓冲板和横向缓冲板之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一体安装于缓冲模块外壳的固定件,所述的固定件包括延伸部及限位部,所述的延伸部一端作为固定端并固定于缓冲模块外壳,另一端作为操作端并延伸至空腔端部的端面,所述的限位部连接于操作端并相对延伸部呈向外侧的折弯设置,所述的壳体位于空腔端部的端面设置有容纳限位部并与限位部构成限位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的延伸部作为缓冲模块外壳插入空腔或拔出空腔的手持操作部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延伸部和限位部的固定件,使得一端能够固定于缓冲模块外壳,一端能于智能压力变送器的壳体进行限位配合,限位部的一端与延伸部的操作端相连并相对延伸部呈向外侧的折弯设置,使得限位部能更稳定的限位于该壳体上,该壳体在位于空腔端部的端面设置有容纳限位部并与限位部构成限位配合的限位槽,使得限位槽能和限位部互相配合,从而能更稳固的将限位部限位于该壳体上,延伸部的一端作为固定端并固定于缓冲模块外壳,另一端作为操作端并延伸至空腔端部的端面,使得延伸部能够作为缓冲模块外壳插入空腔或拔出空腔的手持操作部分,从而方便缓冲模块在空腔内的安装与拆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装置和所述的缓冲模块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装置和缓冲模块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使得智能压力变送器在测量高温或者具有腐蚀性的介质时,固定装置不会因此出现故障导致缓冲模块从空腔内脱落,也使得缓冲模块不会因此出现故障,从而能更稳定的缓解介质对膜片产生的瞬间冲击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壳体侧面设置有从壳体外伸入并抵于限位部侧面的辅助锁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侧面设置有从壳体外伸入并抵于限位部侧面的辅助锁定件,使得限位部与限位槽在构成限位配合时,辅助锁定件能一步将限位部限位于限位槽中,从而使得缓冲模块能更稳定的安装于该智能压力变送器的壳体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中Ⅰ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中Ⅱ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横向缓冲板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纵向缓冲板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至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缓解水锤现象的智能压力变送器,包括壳体1、进压头2、空腔12、芯体11以及膜片10,壳体1和进压头2通过螺旋副连接,空腔12位于该壳体1内,芯体11设置于该空腔12内,膜片10一端与该芯体11的端面接触,一端朝向该进压头2的入水方向,空腔12内具有缓冲模块13,缓冲模块13包括缓冲模块外壳6、固定装置8以及沿入水方向依次排布的横向缓冲板5、缓冲通道4、纵向缓冲板3,固定装置8将缓冲模块外壳6固定于空腔12内,横向缓冲板5上有若干个平行的横向开口51,缓冲通道4内部呈螺旋结构,并位于该横向缓冲板5和该纵向缓冲板3之间,纵向缓冲板3上有若干个平行的纵向开口31。如图1和图2所示,缓冲模块13为一可拆卸模块,该横向缓冲板5缓冲通道4以及纵向缓冲板3均分体安装于该缓冲模块外壳6中,其中缓冲模块外壳6为一空心体,中空部分作为横向缓冲板5、缓冲通道4以及纵向缓冲板3的安装腔,安装腔一端朝向膜片10作为限位端61,另一端背向膜片10作为安装端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解水锤现象的智能压力变送器,包括壳体、进压头、空腔、芯体以及膜片,所述的壳体和所述的进压头通过螺旋副连接,所述的空腔位于该壳体内,所述的芯体设置于该空腔内,所述的膜片一端与该芯体的端面接触,一端朝向该进压头的入水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内具有缓冲模块,所述的缓冲模块包括缓冲模块外壳、固定装置以及沿入水方向依次排布的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纵向缓冲板,所述的固定装置将缓冲模块外壳固定于空腔内,所述的横向缓冲板上有若干个平行的横向开口,所述的缓冲通道内部呈螺旋结构,并位于该横向缓冲板和该纵向缓冲板之间,所述的纵向缓冲板上有若干个平行的纵向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解水锤现象的智能压力变送器,包括壳体、进压头、空腔、芯体以及膜片,所述的壳体和所述的进压头通过螺旋副连接,所述的空腔位于该壳体内,所述的芯体设置于该空腔内,所述的膜片一端与该芯体的端面接触,一端朝向该进压头的入水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内具有缓冲模块,所述的缓冲模块包括缓冲模块外壳、固定装置以及沿入水方向依次排布的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纵向缓冲板,所述的固定装置将缓冲模块外壳固定于空腔内,所述的横向缓冲板上有若干个平行的横向开口,所述的缓冲通道内部呈螺旋结构,并位于该横向缓冲板和该纵向缓冲板之间,所述的纵向缓冲板上有若干个平行的纵向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解水锤现象的智能压力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模块为一可拆卸模块,该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以及纵向缓冲板均分体安装于该缓冲模块外壳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缓解水锤现象的智能压力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模块外壳为一空心体,中空部分作为横向缓冲板、缓冲通道以及纵向缓冲板的安装腔,所述的安装腔一端朝向膜片作为限位端,另一端背向膜片作为安装端,所述的横向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钏范叔晋陈通照范叔慈白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奥新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